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3 毫秒
1.
郁,有滞而不通之义。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教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但总以气机为主要关键,多由气郁而影响其他,而久郁则都能化热生火,所以治郁重在调气,郁久则兼以清火。所谓“木郁达之”,是治郁之大法;但对气郁挟痰者,在  相似文献   

2.
郁证证治琐谈吴艳华郁之为病,不外七情和六淫两个方面。六淫之郁,总由邪不解散,如寒邪之郁于营卫,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之类。七情之郁,多见于情志不舒,气机郁结引起的病证,如怒伤肝则气上,思伤脾则气结之类,其涉及范围甚广,参杂在各种疾病中,放前人有“百病...  相似文献   

3.
郁证的针灸证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4.
朱丹溪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小儿肌体柔弱,脏腑娇嫩,气血未盛,“骨气未成,形声未正,悲啼喜笑,变态不常”,稍有佛郁,亦极易变生诸证。本文试就小儿郁证证治谈谈笔者的一得之见。一、小儿气郁小儿在幼儿期和学龄期,由于生理功能日趋成熟,智慧逐渐增长,对周围事物有了一定认识,但由于童蒙未开,所以有时或因思虑不解,或因所愿难遂,造成肝失条达,疏泄无权。证见情志抑郁,沉默寡言,反应迟钝,脘腹胀闷,不思饮食。治当理气解  相似文献   

5.
丹溪对郁证论治尤具特色,认为气血郁滞是诸病的共同病机,在郁证具体病证的辨析上创六郁之说,并创立了越鞠丸统治诸郁,开创了一种行气活血,除湿化痰,消食清热,合而治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郁证概述     
郁证临床常见,多以情志变化为主兼见其他症状,其病多涉及五脏,导致脏腑气机运行紊乱,日久虚实错杂,给诊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相似文献   

7.
郁证概述     
郁证是中医门诊工作中经常见到的病种。这种病症一经缠身,就会潜在地、逐步加重地摧残着人体,夺走固有的健康,带来复杂的病变,经久不愈,严重地影响智力和体力,因而也就影响到革命和生产。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郁证证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寒论》继承《内经》创立了治郁诸法,散见于六经之中。笔者将其归纳为气郁证治、火郁证治、水郁证治、痰郁证治、湿热郁结证治、血郁证治六法,并结合典型病例论述了郁之联系和区别、治则治法、方药方义等。并且指出《伤寒论》之诸多治郁之法内涵广泛、匠心独运,对后世影响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慢性胃炎(简称慢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的以胃粘膜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疾病,可分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和特殊类型胃炎四型、临床上以前二型多见。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胃痛或上腹部不适及胀闷为主要症状,常伴有食欲不振、嗳气恶心、呕吐泛酸等。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证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不孕症的诊治 ,是计划生育的一个部分。临床上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孕患者为数不少。笔者近年来以育肾为主 ,随症加减治愈不孕症 ,获得一定效果。古有“调经种子”之说 ,要求孕育 ,调经是一个先决条件 ,《女科要旨》云 :“妇人无子 ,皆由经水不调 ,经水所以不调者 ,皆由内有七情之伤 ,外有六淫之感 ,或气血偏盛 ,阴阳相乘所致。种子之法 ,即在于调经之中。”但必须肾气旺盛 ,任脉通 ,冲脉充盈 ,月事才得以如期来潮 ,从而具备孕育的功能。月经失调 ,有先期、后期、先后不定期和过多、过少、崩漏、经闭、痛经等 ,要根据各种致病原因 ,分别治疗 ,为孕育创造条件。有些病例 ,经事调准 ,随即怀孕。如子宫内膜异位症 ,部分患者常经来过多如注 ,或腹部剧痛 ,用化瘀调经法 ,症状好转后随即受孕。缘该病系宿瘀内结 ,在盆腔内常引起生殖器官粘连和输卵管阻塞 ,以致运卵通道不畅或不易受精 ,累及卵巢则引起卵巢功能失调 ,故一般不孕的发病率较高 ,用活血化瘀法能使上述情况改善 ,对受孕很有帮助。不孕症的调治 ,除调经外 ,主要以育肾为大法。经云 :“肾主蜇 ,封藏之本 ,精之处也。”《圣济总录》又说 :“妇人所以无子 ,由于冲任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 痢疾一病,古名肠澼、滞下渲ひ岳锛焙笾?腹痛,大便或白或赤,或赤白相杂,或如脓血为特征。本病的发生,常与季节、气候、饮食有关。夏秋之间,湿热郁蒸,若调理失宜,暑湿热毒侵入肠中,加之饮食不节,肠胃受阻,不得宣通,传化失司,气血凝滞,肠络受伤,遂成痢疾。痢之治疗,初痢宜清导肠胃,不可补涩太早,免致热毒痼结。久痢宜补益固涩,然多虚中挟实,当标本同治,赤多者重用血分药,白多者重用气分药,挟表者宜疏解,里实  相似文献   

13.
一、文献探讨根据祖国医学文献记载,小儿麻痹与内经的“瘘症”,以及巢氏病源中的“小儿中风不遂”,颇相近似,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火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又痿论说“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簿,着则生痿躄”;“心气热……虚则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能任地”;“肝气热……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肾气热则腰脊不举……,发为骨痿”。又说“肺者,脏之长也,为心之虚也”。有所失亡,所求不得,用发肺  相似文献   

14.
艾滋病所涉中医病证广泛,病发酷如“伏气温病”,感邪直入营血,而以邪盛正衰、阴阳离决告终。本病临床表现以正气亏虚最为突出,治疗应以扶正培本为主,必要时应用“急则治标”或“标本同治”的治则。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疏肝培脾、益气健脾、益气固表、益气养血、滋阴解表、清泄阳明、化湿解毒、凉血解毒、清肺养阴、熄风化痰、滋养肝肾、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15.
概述脾胃疾病的辨证与治疗。将脾胃疾病分为实证与虚证两大类 ,实证中包括实热证、湿热证、湿温证、气滞证、食滞证、虫积证、痰饮证和瘀结证 ,虚证中包括脾气虚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和脾阴不足证 ,各证按主要脉症、治法、方药、随症加减的顺序叙述 ,条理清楚 ,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16.
17.
18.
艾滋病中医证治概述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艾滋病所涉中医辨证病广泛,病发酷如“伏气温病”感邪直入营血,而以邪盛正衰,阴阳离决告终,本病临床表现以正气亏虚最为突出,治疗应以扶正培本为主,必要时应用“急则治标”或“标本同治”的治则,常用治法有,疏肝解郁,疏肝培脾,益气健脾,益气固表,益气养血,滋阴解表,清泄阳明,化湿解毒,凉血解毒,清肺养阴,熄风化痰,滋养肝肾,补肾益精。  相似文献   

19.
心衰证治研究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衰证治研究概述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南夷,邓铁涛(510407)广东省中医院文旺秀心衰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病症之一。因其死亡率高,治疗棘手,而成为临床医学重点研究的难题。近年来中医药防治心衰的研究报道甚多,进展较快,临床疗效逐步提高,并在难治性心...  相似文献   

20.
汗证辨治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汗证无论外感及内伤疾病都极为常见,特别是在内伤病中往往成为病人的主诉症状。历代医家对此论述颇多。近年来发表的有关文章中,都从不同角度对汗证的病因病机、辩证论治进行了较为广泛、深入的讨论。本文以内伤杂病所致汗证为主,将近年来有关汗证的资料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