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VEGF和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VEGF和CD105标记的MV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肿瘤临床特性的关系,探讨两者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检测50例下咽鳞状细胞癌及50例正常状况下咽黏膜中的VEGF和CD105标记的MVD的表达水平,应用Image-ProPlus图像分析软件测定免疫组化图像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结果:VEGF蛋白在下咽鳞状细胞癌及正常下咽黏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4.00%和3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VEGF蛋白的表达在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淋巴转移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D105标记的MVD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计数(37.10±5.95)显著高于正常下咽黏膜(8.70±3.34),P=0.000,MVD计数在不同TNM分期、组织学分级和是否淋巴转移组间的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VEGF、MVD在不同年龄、性别、吸烟史和原发部位的下咽鳞癌组别间,表达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下咽鳞癌中VEGF表达和MVD计数呈显著正相关(r=0.582,P=0.000)。结论:VEGF和MVD的高表达提示两者对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起重要作用;同时,VEGF和MVD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表明两者协同促进下咽鳞癌的生长和进展。联合检测VEGF和MVD可能对综合评估下咽鳞癌的生物学特性和临床特点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INCH(particularly interesting new cysteinehistindine rich protein,PINCH)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21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和43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的表达及CD31标记的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并探讨PINCH蛋白表达与肿瘤血管牛成之间的关系.结果 PINCH蛋白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相关间质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为60.47%(26/43),明显高于止常食管黏膜组织的4.76%(1/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肿瘤浸润边缘阳性更明显.PINCH蛋白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理分期无相关性;淋巴结转移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90.90%(10/11),未转移组鳞状细胞癌病例中阳性率为40.63%(13/3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3.33%(8/15),中分化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73.68%(14/19).低分化组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INCH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9/9),三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INCH蛋白表达与MVD无关,MVD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 PINCH蛋白可作为一个肿瘤相关间质的标志物来预测肿瘤浸润、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能力,PINCH蛋白表达与MVD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31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RECK蛋白的表达与MVD.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正常黏膜组织中RECK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依次增高,分别为59.7%(37/62)、71.0%(22/31)、85.5%(53/6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CK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MVD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RECK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黏膜上皮癌变及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和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6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38-75(60.6±9.5)岁;组织学I级15例,Ⅱ级25例,Ⅲ级22例;7例肿瘤浸润黏膜层、黏膜下层或浅肌层,55例肿瘤浸润深肌层或外膜层;有淋巴结转移20例,无淋巴结转移42例]及6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和MVD的表达,并探讨它们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6.5%(35/62)和90.3%(56/62),2者共阳性表达率为50.0%(31/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793,P<0.001);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SS-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组织学分级无关(X2分别为0.471,0.104和1.011,P均>0.05),而与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X2分别为4.254和5.526,P均<0.05).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MVD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t值分别为1.942和0.239,P均>0.05),而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9.619,t值分别为-3.525和11.904,P均<0.05).结论:KiSS-1和MVD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2者联合检测可判定食管鳞状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P73、P53蛋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通用型两步法检测5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病人的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P73、P53蛋白表达.利用计算机图像分析得出平均吸光度(AO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P73、P5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u=2.798、2.913,P<0.01).P7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分期、肿瘤侵袭方式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r=0.288、0.327、0.37,P<0.05);P5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区域淋巴结转移相关(r=0.283、0.29,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73与P53蛋白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r=0.172,P>0.05).结论 P73、P53可作为评估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独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LRRK2、PPB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100例NSCLC临床样本,分析LRRK2、PPBP基因在癌旁组织与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LRRK2、PPBP基因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NSCL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NSCLC组织中LRRK2蛋白低于癌旁组织(P<0.05),PPB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LRRK2蛋白在不同分化程度及不同TNM分期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RK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PPBP蛋白在是否淋巴结转移及不同TNM分期NSCL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RK2蛋白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与NSCLC患者肿瘤直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OR=2.855)、LRRK2(OR=0.217)、PPBP蛋白(OR=2.812)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生存分析显示LRRK2低表达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LRRK2高表达组(P<0.05),PPBP高表达组1年的生存率高于PPBP低表达组(P<0.05).结论:LRRK2、PPBP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其表达量与患者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预后相关,有望成为NSCLC诊治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并门静脉癌栓(PVTT)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PDGFR)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6 例HCC并PVTT组织、12例正常肝脏标本中PDGFR的表达与MVD计数.结果 HCC 并PVTT组织中PDGFR的表达阳性率及MVD计数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2=4.732、6.321,t=5.432、6.852,P<0.05).PDGFR在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TNM Ⅱ期(P=0.008).分化差、肿瘤直径≥5 cm 和TNM Ⅲ~ⅥA期肿瘤组织MVD计数明显高于分化好、肿瘤直径< 5 cm 和TNM Ⅱ期者 (t=5.842~6.764,P<0.01).PDGFR表达阳性肿瘤组织的MVD明显高于PDGFR表达阴性组织(t=7.236,P<0.01).结论 HCC并PVTT 中PDGFR表达上调,可能通过促进肿瘤血管形成而参与HCC并发PVTT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牟宗宝  沈毅  杨景伟 《齐鲁医学杂志》2009,24(5):397-399,402
目的 探讨Fas、FasL和B细胞淋巴瘤因子2(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检测60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Fas、 FasL和Bcl-2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病理分期、肿瘤分化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同时,取癌旁5 cm以上正常肺组织18例作为对照.结果 Fas、FasL和Bcl-2蛋白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癌旁肺组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Hc=12.26~37.07,P<0.01).Fas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20.21、18.31,u=-3.38,P<0.01);FasL蛋白的表达也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15.09、8.61,u=-2.16,P<0.05);Bcl-2蛋白的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Hc=14.15、8.84,u=-3.03,P<0.01).结论 Fas、FasL及Bcl-2蛋白表达失衡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 (MVD)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②方法 对 5 6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组织切片采用抗Ⅷ因子单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计算肿瘤MVD。③结果 TNM临床分期Ⅲ、Ⅳ期病人的MVD明显高于Ⅰ、Ⅱ期病人 ( χ2 =4.14,P <0 .0 5 ) ;肿瘤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病人MVD明显低于中、低分化病人 ( χ2 =4.2 8,P <0 .0 5 ;P =0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病人的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病人 ( χ2 =9.75 ,P <0 .0 1)。MVD计数高病人 5年生存率较计数低者差 ( χ2 =5 .72 ,P <0 .0 5 )。④结论 MVD的检测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肺癌发生、转移及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肺癌标本中bcl-2蛋白表达,以血管内皮细胞表面抗原CD34单抗标记测定肿瘤微血管密度(microvessl density,MVD)。结果MVD与肺癌的淋巴转移(P<0.05)、临床分期(P<0.05)相关;MVD表达高者预后差(χ2=7.24,P<0.01)。bcl-2与肺癌的组织分型(P<0.05)、非小细胞癌的分化程度(P<0.01)相关,而与肺癌的淋巴结转移、ptnm分期、生存率无关;bcl-2阳性组MVD明显低于bcl-2表达阴性组(P<0.05)。等级相关分析bcl-2蛋白表达与肺癌的MVD呈显着负相关(r=-0.375,P<0.01)。结论MVD是影响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bcl-2可能在非小细胞癌中抑制组织中微血管的生成。但不是一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其生物学行为尤其是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59例下咽癌组织标本和9例正常的下咽黏膜中MMP2、MMP9和Ki-67的表达。以Ki-67指数(labeling index)作为反映下咽鳞状细胞癌细胞的增殖活性程度的指标。结果:MMP2、MMP9阳性表达率明显增高。MMP2、MMP9在颈淋巴结转移阳性组的表达高。MMP9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呈正相关,与肿瘤的增殖活性呈正相关。结论:MMP2、MMP9与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特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下咽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2.
黄春梅  李嵘  罗娟 《医学研究杂志》2018,47(12):115-119,176
目的 探究Ki-67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下咽鳞癌患者放射敏感度的关系。方法 收集180例放疗前经活检诊断为下咽鳞状细胞癌的肿瘤组织标本,另取20例正常下咽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组织标本中Ki-67蛋白表达情况。采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对下咽鳞癌患者进行常规放射治疗,放疗结束后根据X线片评价标准评估疗效。分析Ki-67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单纯放疗疗效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Ki-67表达与患者放疗后生存率间的关系。结果 Ki-67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强度(97.7%)显著高于正常下咽黏膜组织(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与下咽鳞癌患者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原发肿瘤直径及组织分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表达强度与近期放疗疗效呈正相关(P<0.05);Ki-67表达强度与远期PFS和OS均有关(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Ki-67表达强度与放疗疗效相关。结论 Ki-67的表达能反映出下咽鳞状细胞癌放射敏感度,可作为预测下咽鳞癌放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eIF4E与FHIT在下咽癌中的表达,探讨二者与下咽癌的关系及其相互之间的内在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43例下咽癌组织,30例下咽癌切缘,20例正常黏膜组织中eIF4E与FHIT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eIF4E与FHIT在下咽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5.3%,34.9%。eIF4E显著高于对照组,FHIT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过度表达的eIF4E是下咽癌恶性改变及判断其恶性程度的分子标志;FHIT。的低表达与下咽癌的生长及恶性程度相关;二者在下咽癌的表达呈负相关,为下咽癌的治疗提供了理论基础和临床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icroRNA-200c(miR-200c)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损伤人主动脉内皮细胞 (HAEC)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活力、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qRT-PCR 检测Ox-LDL 损伤HAEC miR-200c 的表达水平;转染miR-200c inhibitor 抑制miR-200c 的表达后,分别运用MTT 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细胞活力和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 检测Slit2 蛋白表达水平;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200c 对Slit2 的 靶向调节。结果 Ox-LDL 呈浓度和时间模式刺激HAEC 中miR-200c 表达上调。抑制miR-200c 表达可上调 细胞活力,抑制Ox-LDL 诱发的细胞凋亡。抑制miR-200c 可上调Slit2 蛋白表达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转 染In-miR-200c 的细胞内Slit2 相对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沉默Slit2 可部分逆转In-miR-200c 对细胞活力的促 进作用和对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 miR-200c 在Ox-LDL 诱导的HAEC 表达上调,抑制miR-200c 的表达 可通过靶向作用于Slit2 抑制Ox-LDL 诱导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下咽癌组织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蛋白Fhit的表达以及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兔抗人Fhit蛋白抗体和枸橼酸-微波-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下咽癌标本中Fhit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1)下咽癌组织Fhit表达阳性率为45.0%(27/60),正常下咽组织表达阳性率为88.3%(53/6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0)。癌组织Fhit表达强度较正常下咽部组织高13例(21.7%);较正常下咽部组织低3l例(51.7%),其中阴性11例(18.3%),与正常组织相等16例(26.6%)。Fhit蛋白低表达下咽癌组织中Fhit染色的阳性细胞数量及强度较正常下咽部组织明显减少及降低;(2)高分化鳞癌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62.5%(15/24),中分化鳞癌为36.8%(7/19),低分化鳞癌为29.4%(5/17),各病理分级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rs=-0.2843,P=0.0277);(3)无淋巴结转移下咽癌Fhit蛋白表达阳性率为75%(9/12),伴淋巴结转移癌组为37.5%(18/48),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下咽癌Fhit的表达较正常组织降低,其表达状况和病理分级及淋巴结的转移相关,提示Fhit表达降低可能对下咽癌的演化和进展具有重要作用并有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DK4与下咽癌病变的相关性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下咽鳞状细胞癌53例,癌旁正常黏膜11例中CDK4在下咽癌组织及正常黏膜中的表达。结果:CDK4在下咽癌中呈弥漫性细胞核表达,阳性率高于正常黏膜,CDK4与T分级、N分级呈明显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4、0.316,经统计学分析与下咽癌其他临床指标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CDK4在下咽癌病变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在下咽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下咽鳞癌侵袭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例下咽鳞癌标本的MMP-1和MMP-2表达,结合下咽鳞癌患者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资料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不同肿瘤范围、原发部位和病理分级的下咽鳞癌组织中MMP-2阳性表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的MMP-2阳性表达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MMP-1的表达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1和MMP-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94,P〈0.05).性别、年龄和临床分期对MMP-1和MMP-2的阳性表达均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MMP-2在下咽鳞癌组织的表达与下咽鳞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有关,MMP-1在下咽鳞癌组织的表达与下咽鳞癌的侵袭和淋巴结转移无明确关系,但二者在下咽鳞癌组织的表达密切相关.MMP-2的检测可以作为临床判断下咽鳞癌恶性程度、侵袭能力及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期因子(Mikdine,MK)在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7例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K的表达,并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与下咽癌各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MK的阳性表达率为68.08%,MK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MK与下咽癌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与下咽癌的分化程度无相关性,可作为一个有价值的肿瘤标记和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微淋巴管密度在黑色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黑色素瘤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表达和D2-40标记的微淋巴管密度,分析VEGF-C和微淋巴管密度的相关性及两者与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生存分析评价两者表达高低对黑色素瘤无转移生存率的影响?取黑痣为对照?结果:黑色素瘤微淋巴管密度(14.30±4.91)明显高于黑痣(7.64±3.08)(P < 0.01);黑色素瘤溃疡组的微淋巴管密度高于无溃疡组(P=0.005);VEGF-C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未发现相关性(P > 0.05),且其表达强度高低对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及无转移生存率均无影响(P > 0.05)?而微淋巴管密度≥14.7比<14.7的黑色素瘤患者的无转移生存率缩短(P < 0.05)?结论:黑色素瘤内部存在新生淋巴管,微淋巴管密度大小和原发灶有无溃疡正相关,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可以预测黑色素瘤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