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2 108例患者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其中1 703例(80.79%)出现心电干扰现象,其类型为心电图基线漂移、假性窦性停搏、假性QRS波群脱落、假性插入性室性早搏、假性室性早搏及假性室性心动过速;干扰原因为导线电极接触不良,活动干扰,患者自身肌电干扰,外源性电磁干扰及电池电量不足。提出准确判断心电图,需结合心电图形、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检测心电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方法: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围绝经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依次为:偶发房性早搏172例(57.3%)、偶发室性早搏59例(19.7%)、窦性心动过速46例(15.3%)、房性心动过速21例(7.0%)、频发室性早搏17例(5.7%)、频发房性早搏15例(5.0%)、窦性心动过缓11例(3.7%)、复合型异常6例(2.0%)、室性心动过速2例(0.7%)、传导阻滞1例(0.3%)。结论: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心脏症状时的心电变化,对判断围绝经期综合征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是否对患者的心电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观察9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年龄52~92岁,平均(68.3±9.7)岁,其中男性6例,女性84例。使用唑来膦酸前行血清生化学及常规心电图检查,静滴唑来膦酸(5 mg/100 mL)后再查常规心电图。比较使用唑来膦酸前后的心电参数,记录有意义心电图报告的改变。结果受试者心脏的房率、室率在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增快(P0.05);QT间期使用唑来膦酸后显著缩短(P0.05);P波时限、P-R间期、QRS波时限、QRS电轴、RV5+SV1、QTc使用唑来膦酸后的改变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心律失常转变为无心律失常的良性变化病例2例(2.2%);心电图提示不良变化8例(8.8%),其中房颤1例(1.1%)。结论使用唑来膦酸治疗骨质疏松时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如房颤的概率相对较小,总体来说在心电方面的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病例1男,7岁。以发现心脏杂音7年为主诉入院,心脏听诊:胸骨左缘第3、4肋间闻及3/6级收缩期喷射性杂音,心律不齐,频发早搏。彩色超声心动图提示:室间隔膜部缺损(缺损6mm)。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24h动态心电图示:室性早搏总数20288次/24h;室性早搏二联律743阵/24h;室性早搏三联律518阵/24h,动态心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证实为单形性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泌尿系体外冲击波碎石患者治疗中的心电监测,认为,治疗前长时间禁食、患者情绪紧张、麻醉及冲击波刺激等因素均对心电图有不同程度的干扰。提出术中应严密观察心电图变化、备好急救器材和药品,并根据患者术前心脏情况及术中心电图的改变,采取相应的对症处理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在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行超声引导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置管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心电图机法心电定位系统进行PICC尖端定位,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联合袖珍便携式心电采集盒法的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比较两组PICC置管到位率、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和成本、操作者满意度。结果两组PICC尖端到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波形稳定性、定位耗时、定位成本及护士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改进型心电定位系统用于PICC尖端定位准确、安全可靠,便携快捷,智能经济,云数据可实现资源共享和远程交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分析非瓣膜性房颤(NVAF)伴长RR间期的动态心电图特征及环肺静脉电隔离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NVAF伴长RR间期患者共36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住院的NVAF不伴有长RR间期患者共21例,设为对照组。应用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对两组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进行24小时监测,采用计算机分析患者24 h心电数据。结果 36例NVAF伴长RR间期患者中,14例为RR间期超过3 s,22例为间期2~3 s。在24小时以内,RR间期共出现47 950次,其中在22∶00~06∶00期间出现长RR间期的阵次明显少于06∶00~22∶00期间,在22∶00~06∶00期间的平均心室率、最快心室率及最慢心室率均明显大于06∶00~22∶00期间(P<0.05);两组患者动态心电图表现中,ST段改变和合并室性早搏的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合并房性早搏的比例明显大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中,RR间期超过3 s患者13例,RR间期为2~3 s患者23例,RR间期2~3 s患者中Ⅱ°房室阻滞、阵发性...  相似文献   

8.
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电话传送心电监测793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麻醉手术期间应用电话传送心电监测793例观察王亚轩董振明佟飞本文应用电话传送心电监测系统(Transtele-phonicElectrocardiographicMonitoringSystem,TTEM),对麻醉手术期间的患者进行了观察。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起源于上腔静脉房性心动过速(AT)的12导联体表心电图特征及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方法对3例上腔静脉起源AT患者行RFCA治疗,并分析其12导联体表心电图的特征。结果3例患者经RFCA治疗均lipid成功,AT的最早起源位于上腔静脉内,消融有效靶点距其口部分别为0.5、1.0、2.0cm,双极心内电图A.P间期分别为54、35、40ms。P波形态在Ⅰ、Ⅱ、Ⅲ、aVF、V1导联为正向,aVR、aVL导联为负向。结论RFCA治疗上腔静脉起源的局灶性AT安全有效。掌握其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助于RFCA术前初步判定其起源部位,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心电图情况进行检测,分析其变化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63例,对其心电图进行检测,分析心电图改变情况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及与预后的关系。结果选取的63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56例发现心电异常,百分率为88.9%,其中48例具有2种以上心电异常,占76.2%,且心电图异常情况出现时间多为发病24小时内。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增加,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疾病严重程度越高,预后越差,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也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出现心电异常的发生率较高,且其变化能够对疾病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变化情况进行反应,因此,临床医师可检测患者心电图变化为预后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目的:明确不同固定器械在胫骨干不同骨折类型固定中的特点,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68例胫骨干骨折,行加压钢板螺钉、交锁髓内钉、单侧外固定架固定后,作临床疗效分析。结果:加压钢板固定组42例,感染5例,骨不连1例,平均愈合时间3.8个月;交锁髓内钉固定组13例,无感染及骨不连,平均愈合时间5.4个月;单侧外固定架组13例,骨不连1例,踝关节背伸受限3例,平均愈合时间4.5个月。结论:胫骨骨折交锁髓内钉固定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适用范围广,但要注意及时进行动力加压。加压钢板及外固定架固定应选择各自的最佳适应证,以达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