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总结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影像学特征、血管内栓塞治疗技巧及结果.方法采用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194例,对宽颈动脉瘤则采用瘤颈成形辅助技术,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术17例,微导丝辅助成形技术19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2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134例(69%),90%以上38例(20%),90%以下22例(11%).术中出血9例(4.6%),死亡1例(0.5%).结论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栓塞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的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瘤颈重塑形技术、血管内支架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和减少脑梗死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冯正健  伍益  黄戈  谭林琼 《河北医学》2010,16(12):1481-1482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年来我院采用血管内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3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患者全身肝素化后造影,根据动脉瘤部位,放置导引导管,选用合适的微导管、微导丝,放入动脉瘤腔近瘤颈1/3处。并选择合适的GDC规格,送入动脉瘤内保持载瘤动脉通畅,解脱GDC,根据患者病情,反复进行以上操作,每次操作后均进行DSA检查,以确保手术效果。结果:动脉瘤完全闭塞22例,90%~99%闭塞11例,90%以下闭塞2例。术中出血2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好的优点,术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复杂情况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l5例在血管内治疗中发生的复杂问题的颅内动脉瘤的处理。方法:窄颈动脉瘤直接采用GDC栓塞治疗、宽颈动脉瘤先用支架成形后再应用GDC栓塞治疗、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结果:3例窄颈动脉瘤采用GDC栓塞治疗中动脉瘤破裂出血,经继续栓塞后全部治愈;3例宽颈动脉瘤采用支架成形后应用GDC栓塞治愈;9例巨大动脉瘤及假性动脉瘤采用可脱式球囊或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后,8例治愈,l例因严重贫血发生脑梗塞而遗留轻度神经功能缺失。结论:采用GDC或微支架辅助GDC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动脉瘤的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贫血在行载瘤动脉闭塞时确定脑血流代偿能力的诸因素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春平  肖兵  谢晓东 《四川医学》2009,30(7):1066-1068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技术要点,安全性及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6例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34个动脉瘤),全部选择血管内治疗,其中裸支架载瘤动脉成形弹簧圈栓塞7个动脉瘤,成篮弹簧圈栓塞23个,4个有穿支血管的动脉瘤未进行治疗。结果裸支架载瘤动脉成形弹簧圈栓塞技术栓塞7个宽颈动脉瘤,致密栓塞6个,部分栓塞1个,支架被弹簧圈压塌陷1例,无支架内血栓形成、支架移位及动脉内膜撕裂,无载瘤动脉以及分支闭塞;成篮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23个动脉瘤,致密栓塞16个,部分栓塞7个。除4例有穿支动脉动脉瘤未行栓塞治疗外均一次性栓塞治疗。2例术前腰椎穿刺引流患者1例在治疗前再次蛛网膜下隙出血。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多发动脉瘤具有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且不受部位及动脉瘤个数的影响,可一次性治疗所有动脉瘤,应首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囊再塑形联合三维电解可脱弹簧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体会。方法:采用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对4个颅内宽颈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其中后交通动脉瘤(PcomA)3个,脉络膜前动脉瘤1个。其中3例动脉瘤瘤颈>4mm,1例颈体比>0.7,而<1,均使用HyperForm球囊辅助3D-GDC、GDC治疗。球囊辅助技术采用双导管,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前1/3,再将不可脱球囊置于瘤颈,充盈将瘤颈覆盖,再将GDC填塞动脉瘤。结果:所有动脉瘤全部致密填塞,无任何并发症,随访3个月至2年,经DSA复查,均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结论:球囊再塑形联合3D-GDC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处理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采用球囊保护技术栓塞动脉瘤的效果优于单纯采用弹簧圈栓塞的效果,并且球囊保护技术复杂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水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邱胜利  丁毅  贾德群  曹刘  唐超 《安徽医学》2009,30(5):530-532
目的探讨水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技术要点。方法16例动脉瘤破裂者,共17个脑动脉瘤,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下,应用微导丝、微导管技术,采用水解脱弹簧圈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3例宽颈动脉瘤,分别采用了双导管技术、球囊辅助和支架辅助栓塞技术。结果17个脑动脉瘤全部栓塞成功,术中即刻造影显示:致密栓塞13个动脉瘤,近致密栓塞3个动脉瘤,不全栓塞1个动脉瘤。平均随访了3~9个月,平均5.5个月,无再发脑出血病例。14例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2例达到Et常生活部分自理。结论水解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致密栓塞率高,球囊及支架辅助是保证致密栓塞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技术治疗急性期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症状的侣9例(198个)颅内动脉瘤早期(出血后3d内)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l-II级105例,m级48例,Ⅳ级34例,Ⅴ级2例;均采用电解或水解脱式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其中3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瘤颈成型弹簧圈栓塞术,16例宽颈或者梭形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1例假性动脉瘤单纯采用带膜支架植入闭塞,1例载瘤动脉单纯采用球囊闭塞,2例动脉瘤采用胶水或者胶水加弹簧圈栓塞.结果 198个颅内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166个,不完全致密栓塞21个,不完全栓塞10个,栓塞失败1个;术中发生出血6例.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死亡3例.结论 对Hunt-Hess分级Ⅰ~Ⅳ级的患者实施急诊介入治疗安全可靠,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明显降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9.
瘤颈再塑形技术在颅内宽颈动脉瘤血管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学斌  金国良  吴承龙  王晓明  陈左权 《浙江医学》2009,31(9):1211-1213,1216
目的探讨运用瘤颈再塑形技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安全性及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对23例不同部位的宽颈动脉瘤运用瘤颈再塑形技术治疗,其中14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置入瘤颈再塑形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9例采用球囊辅助瘤颈再塑形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术后6、12个月常规复查脑血管造影,并用改良Rankin量表进行预后评价。结果23例患者的颅内动脉瘤均成功栓塞,其中100%致密栓塞15例,95%栓塞6例,90%栓塞2例;治疗后1年时生活不能自理或死亡者占17.3%;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者。结论应用血管内自膨式支架neuroform置入及球囊辅助瘤颈再塑形技术结合电解可脱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通过股动脉途径,采用将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后填塞GDC的技术治疗6例椎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失败,其余5例支架均准确到位。4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采用弹簧圈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无手术并发症,患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14例颅内、颅外动脉狭窄;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5例,单纯支架置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例.结果 14例颅内、外动脉狭窄,经支架成形治疗后10例血管直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直径恢复85%~90%.6例颅内宽颈动脉瘤,4例获得致密栓塞,1例疏松栓塞,1例单纯支架置入后动脉瘤腔内血流滞留.术中发生支架移位1例.随访1~36月,无发生缺血或出血性事件,10例定期血管造影检查未发现支架再狭窄或闭塞,动脉瘤无复发.结论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颅内、颅外动脉狭窄以及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王秉尧  朱景华 《中外医疗》2009,28(28):57-58
目的分析颅内支架结合弹簧圈治疗颅内宽殒动脉瘸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其中3例动脉瘤位于颈内动脉海绵寞段,2例位于颈内动脉眼动脉段,2例位于殒内动脉后交通段,1例位于前交通动脉,2例位于大脑中动脉分叉部,1例位于椎动脉,1例位于基底动脉,绝对宽颈(瘤颈〉4mm)动脉瘸9例,相对宽颈3例,瘤颈/瘸体均〉0.7。术中将颅内支架引至动脉瘸处并释放支架虔互动脉瘤颈,然后行弹簧圈栓塞术。结果7例采用Neuroform自膨式支架,5例采用Leo支架,12枚支架全部成功释放。其中100%栓塞8例,95%栓塞3例,1例支架释放后动脉瘤不显影未行弹簧圈栓塞。1例术中出血经迅速填塞弹簧圈及支持对症治疗后患者治愈。本妞病人无死亡。5例术后3个月随访造影,动脉瘸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颅内自膨式支架辅助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提高宽颈动脉瘤拴塞的致密程度,效果较好,并且可降低穿支血管阻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间应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动脉瘤与载瘤动脉及载瘤动脉解剖形态,随访观察治疗效果,总结操作经验。结果所有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术后即刻栓塞16个,瘤颈残留1个,部分栓塞1个,术中弹簧拉丝1例,没有血栓栓塞并发症,平均10个月后数字成影血管造影(DSA)随访。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是治疗宽颈动脉瘤的重要手段,可提高宽颈动脉瘤颈覆盖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其治疗效果需长期随访和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治疗前交通动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瘤的技术特点。方法: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前交通动脉瘤6例,3个动脉瘤采用1枚弹簧圈,3个动脉瘤采用2枚弹簧圈。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最小3mm×6cm,最大12mm×30cm。结果:交通动脉瘤6例均成功栓塞。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项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Neuroform微型自膨支架在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例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经适当的抗凝后,将Neuroform微型自膨支架引入载瘤动脉处,通过同轴导管释放支架覆盖动脉瘤颈,支架释放后,行标准可脱弹簧圈填塞术.结果:9例患者中,达到100%栓塞7例,95%栓塞2例.栓塞后造影证实载瘤动脉通畅,无狭窄.1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放置支架后左侧大脑后动脉发生痉挛,但病人无症状.无术后死亡.4例术后6个月随访造影,除1例基底顶端巨大动脉瘤不全栓塞(95%栓塞)无改变外,3例动脉瘤腔完全闭塞,载瘤动脉无狭窄.结论:Neuroform微型支架辅助可脱弹簧圈闭塞颅内宽颈动脉瘤效果好,既可保护载瘤动脉通畅又可改善宽颈动脉瘤栓塞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颅内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及水解可脱铂金弹簧圈(DCS)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探讨手术时机及术中操作注意事项。方法采用GDC及DCS对23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动脉瘤囊内栓塞,包括前交通动脉瘤5个,后交通动脉瘤6个,颈内动脉瘤7个,大脑中动脉瘤3个,椎基底动脉瘤2个;其中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栓塞2次,3例宽瘤颈动脉瘤采用血管内球囊辅助技术(Remodeling technique)或血管内支架(Neuroform)置入后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23例动脉瘤均成功栓塞,按动脉瘤的填塞程度分为:完全填塞20例,不完全填塞3例;2例巨大动脉瘤行载瘤动脉栓塞;术后无血栓形成及血栓性栓塞并发症,亦无神经功能障碍、瘫痪和死亡等永久性并发症;1例颈内动脉巨大动脉瘤在栓塞后24个月行造影随访发现局部复发,再次行动脉瘤栓塞治疗。随访2-42个月,全组术后均无出血或再出血。结论GDC及DCS栓塞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根据动脉瘤病情联合运用多种栓塞技术有助于提高动脉瘤栓塞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目的 探讨可脱性弹筑圈及可脱性球囊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技术要点。方法 对194例颅内动脉瘤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85例90个动脉瘤用机械式可脱性弹筑圈(MDS)栓塞,69例71个动脉瘤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40例巨大动脉瘤37例用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支脉,2例用GDC,1例用MDS闭塞载瘤动脉。结果 成功栓塞194例201个动脉瘤,191  相似文献   

18.
潘海  吕涛  王运杰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642-2644,2647
目的:报告并评价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经血管内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3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均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行动脉瘤囊内栓塞治疗.结果:31例血管内栓塞手术全部成功.完全闭塞者28例,不完全闭塞者3例.1例出现穿刺部位皮下血肿.术后随访未发现动脉瘤破裂出血.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比较安全、可靠、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16例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分析。结果16例该介入手术的患者均未发生护理并发症。10倒致密栓塞,6例大部份栓塞,血管造影检查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及邻近主要血管分支通畅,14例临床随访3~24个月均无再出血或血栓栓塞等相关并发症。结论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加强对血管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的护理,尤其是抗凝治疗的护理、防止动脉瘤再出血及防止血管痉挛等护理,可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血管内介入植入电解可脱弹簧圈术治疗的2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患者瘤腔致密栓塞16例,栓塞90%以上7例,栓塞85%~90%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半年内再次出血2例,在外院行GDC致密栓塞,留有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余患者无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近期疗效佳的优点,其中球囊辅助成形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