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加州大学Davis烧伤中心,大面积烧伤死亡率较前明显降低。本文描述采用的方法并讨论疗效提高的因素。 1980~1981年,共治疗16例烧伤总面积51~94%(平均72%),全层烧伤面积20~81%(平均38%)的病人。平均年龄25岁(11~49岁)。其中8例伴吸入性损伤。伤后24小时内,即对有面、颈部烧伤者作经鼻腔气管插管的PEEP,并使用足量的镇静剂和麻醉剂,以减  相似文献   

2.
Monafo等于1976年报道应用硝酸铈作为大面积烧伤时的一种表面抗菌剂,可将60%的死亡率降低一半,继之许多人开始研究硝酸铈(CN)与磺胺嘧啶银(SSD)的联合用药。本文报道用CN+SSD霜剂治疗11名烧伤体表面积>50%的病人。病人平均年龄35(22~65)岁,平均烧伤面积78%(50~96%),平均Ⅲ°烧伤面积48%(10~91%),入院后创面先用碘吡略酮,然后冲洗、清创,再用0.05%洗必泰浸浴30分钟,最后创面用CN+SSD霜剂  相似文献   

3.
烧伤病人伤后初期,纤维结合素(Fn)浓度降低,但很快就恢复至正常水平。发生败血症的病人会出现继发性Fn浓度下降。败血症往往伴有恒定的Fn缺乏,恒定的Fn缺乏为败血症的先兆征候。 23名住院病人(男20例,女3例),烧伤面积20~85%(平均45%),平均Ⅲ°面积15%,年龄14~67岁(平均34岁)。23名病人中1例伤前患慢性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4.
有研究证明彻底切痂封闭创面可预防或减轻烧伤后超高代谢,但临床上对此尚有分歧。对烧伤面积30~50%(至少2/3为深Ⅱ°或Ⅲ°)不伴有其它创伤及严重吸入性损伤的12例病人(平均年龄26±12岁)进行前瞻性研究。其中6例伴有一般吸入性损伤,10例由于面部及气道烧伤早期给予气管插管。伤后第一个24小时给予乳酸林格液4ml/kg/%TBSA及5%白蛋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旨在对比皮肤烧伤和电烧伤患者的淋巴细胞数量差异。对15例男性热损伤或高压电击伤患者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其中8例为火焰或热液烧伤,7例为高压电击伤。皮肤烧伤组平均烧伤面积为44.5%±15.5%(20%~70%),电击伤组平均烧伤面积为12.28%±5.09%(5%~19%)。3例皮肤烧伤患者早期切痂,伤后第5天自体皮移植;4例延迟切痂和自体皮移植;1例死亡。伤后第3、7天静脉穿刺采集外周血标本进行6种抗体标记,检测T细胞总数、活化T细胞  相似文献   

6.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 h 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人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8%。平均住院时间34.3天,平均住院费用3千余元。文章强调对职业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早期处理,讨论了降低职业烧伤发病率的初步设想,旨在为劳保部门和其它地区职业烧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烧伤病人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及其功能变化,我们以循环内皮细胞(CEC)作为VEC损伤的指示物,以血浆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一氧化氮(NO)反映VEC功能变化,对50例烧伤病人及10例正常健康者进行了对比研究。1 临床资料及方法 50例烧伤病人中,男26例,女24例,烧伤面积20%~50%,平均烧伤面积41.2%。平均Ⅲ度面积15.3%,平均年龄30.2岁。本组病人均于伤后24小时入院,入院时均有明显休克症状及体征。入院后行抗休  相似文献   

8.
烧伤程度与烧伤组织的血栓范围存在着相互关系,烧伤创面感染和败血症可促进血栓形成和进一步的组织丧失。通过60例烧伤病人的临床研究阐述烧伤面积对烧伤病人血凝系统的影响,并明确临床血栓形成和出血异常与纤溶、血凝以及接触因子间的相关性。烧伤病人男性47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37岁(1.5~70岁),按烧伤面积分组(二度和/或三度):<20%,n=22;20%~40%,n=18;>40%,n=20。平均烧伤面积为32%(4%~  相似文献   

9.
本文回顾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1983年1月~1985年12月间210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治疗结果,旨在确定切痂是否为影响大面积烧伤后生存率的一个因素。 210例(男186例,女24例,8个月~93岁,平均烧伤面积52.6%,全层烧伤32.6%)中118例(56%)伴吸入性损伤。存活者117例(55.7%,平均年龄27.9岁,烧伤面积44.5%,全层烧伤面积21.1%)中39例(33.3%)伴吸入性损伤;104例作切痂术,13例(非全层烧伤)未作切痂和植皮而自愈。表浅切痂平面至皮下  相似文献   

10.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例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h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入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8%。平均住院时间34.3天,平均住院费用3千余元。文章强调对职业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早期处理,讨论了降低职业烧伤发病率的初步设想,旨在为劳保部门和其它地区职业烧伤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小儿烧伤后延期转送会导致严重后果。对此进行连续四年对照研究。试验组16例TBSA≥20%,平均年龄(8.6±1.6)岁,伤后5天以上被转送。对照组16例,伤后24小时内入院,两组均为同一时期、同一地区患儿,年龄、烧伤面积、严重程度具有  相似文献   

12.
23例低热烧伤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3例低热烧伤治疗体会刘明华,冯光珍,张绪生,于晟我科1988~1993年共收治23例低热烧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74岁,平均43岁。烧伤原因及方式见附表。伤后至人院时间34~91天,平均53天。烧伤面积为0.3%~1.5%,平均0...  相似文献   

13.
作者为观察烧伤后中性白细胞的功能和代谢状态,应用放射性铬标记白细胞,对20例烧伤病人进行50次中性白细胞移动试验。病人平均年龄40岁,平均烧伤面积29.9%。用铬标记者平均烧伤面积40%,以健康的实验室人员作对照,并进行了“t”检验。  相似文献   

14.
对3年中60例住院病人进行了检测。男性4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18.9岁(0.5~71岁),平均烧伤面积44.7%(10~81%)、Ⅲ度面积31.3%(0~79%)。在烧伤后7~10天内分别测定病人血清中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LB)、α-酸性糖蛋白(AAG)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按公式计算炎症和营养预测指数(PINI)=(AAG×CRP)÷(ALB×PALB)。结果表明,发生感染的36例中,烧伤总面积、Ⅲ  相似文献   

15.
镇江地区五年来职业烧伤回顾性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镇江地区1986-1991年221例职业烧伤病便进行了分析总结。本组平均年龄31.2岁,男性占83.4%,79.6%的病人在伤后24g内入院。首位致伤原因为火焰(33%)。平均烧伤面积17.1%。平均Ⅲ度面积8.1%。8.1%的病人并发吸入性损伤。本组死亡率为1.8%。平均住院时间34.3天,平均初步住院费用3千余元。文章强调对职业烧伤的现场急救和正确的早期处理,讨论了降低职业烧伤发病率的初步设  相似文献   

16.
我们自1992至1994年对112例大面积烧伤病人给予量子血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资料和方法一、一般资料112例均为伤后48小时以内的病人,男82例,女30例,年龄18~74岁,平均27.3岁;烧伤面积50%~95%,平均67.2%,Ⅲ度烧伤14%~85%,平均42.20%;PaO_23.87~11.6kPa(1kPa=7.5mmHg),平均8.74kPa。二、病人分组情况将病人分为三组,A 组为大面积组共69例,烧伤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创伤应激下的T辅助细胞(Th)1和Th2的组分和表型依赖变化与标志淋巴因子合成变化。严重烧伤病人10例,年龄24~75岁(平均39岁±5岁),损伤严重度评分为25~75分(平均47分±4分),于伤后1、3、5和7天取血检测。15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平均年龄29岁±1岁。从40ml无菌肝素化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其活性用台盼蓝法检测,达95%以上。PBMC置于添加10%胎  相似文献   

18.
导管脓毒症是严重烧伤病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我们回顾性地调查了我科近7年278例次静脉内置管的严重烧伤病人,其中7例次发生导管脓毒症。1986年5月~1993年12月我科共收治烧伤面积>30%的病人153例,年龄2~65岁,平均年龄34.5岁。烧伤面积31%~94%,平均54.5%,Ⅲ度面积11%~84%,平均29.5%。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观察大面积烧伤病人血清锌和铜的变化,并为临床监测和补充锌和铜提供依据。英国Midlands地区烧伤中心的住院病人34例,平均年龄33岁(3~88岁),男性22例,平均烧伤面积为29.8%(10~79%)。按伯明翰事故急救医院公式复苏补液。30例病人经胃肠道营养,铜和锌的摄入量经查表计算而得,分别为4.2(1.7~10.8)和19.7(9~39)mg/24小时,4例病人经胃肠外营养,8例病人需机械通气,5例病人于观察期间死亡,在观察期间所有病  相似文献   

20.
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短程应用高效抗生素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短程应用高效抗生素对严重烧伤后患者感染的防治效果。方法烧伤患者35例,烧伤面积50%~95%。根据高效抗生素使用时机分为早防组(20例,伤后6h内开始)和迟防组(15例,伤后48h开始)。动态检测血浆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变化,严密观察脓毒症各项指标。结果大面积烧伤后血LPS、TNFα和IL-8明显升高,于伤后3~5d达高峰,但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5~0.001)。伤后2周内脓毒症、内脏并发症的发生率,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5);伤后4~7d痂下组织菌量,早防组明显低于迟防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早期短程使用高效抗生素,能有效预防烧伤后感染,并可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