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浆转铁蛋白 (Tf)含量与精子顶体完整性的关系。方法 :149例不育男性患者按精子密度≥ 2 0× 10 6 / ml和 <2 0× 10 6 / ml分正常精子密度组和少精子组 ,同时进行精浆 Tf和精子顶体完整率 (PIA)分析。结果 :不育男性少精子组精浆 Tf含量显著低于正常精子密度组 (P<0 .0 1) ;正常精子密度的不育男性精子 PIA<80 %组精浆 Tf含量显著低于精子 PIA≥ 80 %组 (P<0 .0 1)。结论 :正常精子密度的不育男性精子 PIA下降与精浆 Tf水平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大鼠精子顶体蛋白酶的增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固定明胶底物薄膜法,对不同月龄大鼠精子顶体蛋白酶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青年组大鼠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反应阳性率高,反应出现时间早,反应晕直径大且亮度强;中年组反应阳性率低,反应时间延迟,反应晕直径小且亮度弱;老年组反应极不明显。表明大鼠随年龄的增长和机体的老化,其精子顶体蛋白酶活性逐渐降低甚至消失。 相似文献
3.
精子顶体完整率与顶体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选择精子顶体完整率正常烽异常的男性不育患者以及生育男性新鲜精液标本各10例,研究精子顶体完整率对顶体酶活性的影响。提示精子顶体完整率与精子顶体酶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顶体蛋白酶抑制剂4-胍基苯甲酸盐对人精子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顶体蛋白酶抑制剂4-胍基苯甲酸盐(KF-950)对人精子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用不同浓度的KF-950作用于人精子,观察其活动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KF-950对精子顶体结构的影响。结果:KF-950对人精子的作用与其浓度和明关。经≥0.2mg/ml KF-950处理,随着时间的延长以精子活动率明显下降,精子膜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顶体脱落率以及已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死亡率明显上升。结 相似文献
5.
马存亮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42(5):937-939
目的:探讨不育症患者精浆男性抑制物(MIM)活性与抗精子抗体(ASAb)水平的变化.方法:非不育而需做精液检查者120例(对照组),年龄26~29岁;同期婚后2 a以上、同居性生活正常不育者131例(不育组),年龄26~29岁;同期配偶流产组83例,年龄25~28岁.患者禁欲3~7 d,以手淫方式取精液,在室温下自行液化做常规检查和测定.采用抗补体法检测MIM,采用ELISA试剂盒法检测ASAb.结果:对照组中119例MIM≥360 U/mL,2例D(ASAb)>0.21.不育组中MIM 200~U/mL 33例,300~360 U/mL 98例;31例D(ASAb)>0.21,22例D(ASAb)>0.61;15例D(ASAb)>1.3.配偶流产组中MIM 200~U/mL 32例,300~360 U/mL 51例;18例D(ASAb)>0.21,12例D(ASAb)>0.61, 7例D(ASAb)>1.3.3组精浆MIM活性、ASAb阳性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育组患者精浆MIM活性与ASAb阳性强度呈负相关(r=-0.654,P<0.05).结论:MIM活性降低、ASAb阳性强度增高可能是导致男性不育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育病人检测血清顶体蛋白酶抗体( AcrAb) 与精子蛋白 17 抗体( Sp 17 Ab) 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6-01~ 2018-06 门诊收治的男子不育病人 91 例作为观察组; 选取 2015-01 ~ 2017-06 期间体检男子正常生育 72 例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入院后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AcrAb 和 Sp 17 Ab 含量。比较两组血清 AcrAb 和 Sp 17 Ab 含量变化、AcrAb 和 Sp 17 Ab 阳性率、AcrAb 与 Sp 17 Ab 联合诊断效能,及 AcrAb 与 Sp 17 Ab 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 AcrAb 和 Sp 17 Ab 含量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观察组 AcrAb 和 Sp 17 Ab 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 P<0.05) ; AcrAb+Sp 17 Ab 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于单项指标; AcrAb 和 Sp 17 Ab 呈线性正相关。结论: 不育病人血清 AcrAb 和 Sp 17 Ab 含量明显升高,联合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高,且 AcrAb 和 Sp 17 Ab 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8.
40例无精子不育症睾丸活检组织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睾丸活检是探查男性不育症原因的诊断方法之一。它对了解曲细精管内精子的发生状态,界膜和间质的变化提供了比较可靠的形态学依据。现将本人1年来所观察的40例无精子不育症患者睾丸活检组织材料的病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体外处理精子与人工授精治疗少,弱,畸形精子不育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治愈率 ,使他们实现生儿育女的愿望。方法 :我们从 1990年开始 ,对药物未能治愈之少、弱、畸形精子症不育患者 ,采用体外处理精子并行宫腔内人工授精 ( IUI)治疗 ,治疗 50例 ,153个周期 (其中女方自然周期 98,克罗米芬 h CG周期 34 ,h MG h CG周期 2 1)。结果 :妊娠16例 ,总妊娠率为 32 % ( 16/ 50 ) ,周期妊娠率为 10 .4 % ( 16/ 153)。结论 :尽管总妊娠率还比较低 ,但对药物治疗无效之患者 ,此治疗法无疑是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了9例无精子不育症患者睾丸活检病观察结果。发现基本正常睾丸1例,造精功能过低3例,生殖细胞缺如5例。结合病例讨论了无精子不育症睾丸活检的病理特征,发生原因及机制。 相似文献
11.
精子顶体酶活性与精液常规参数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测定人精子顶体酶活性并了解该酶与精液常规分析有关参数之间的关系 ,寻求一种可靠的衡量精子生育力的参数。方法 :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精子顶体酶活性。结果 :顶体酶活性与精子密度、a及 b级活动力精子百分率、精子活动率之间存在明显正相关 ( P<0 .0 0 1 ) ,而与畸形精子率呈显著负相关 ( P<0 .0 0 5 )。以精液常规分析各主要参数正常与否分成的两组间其顶体酶活性差异也均有显著性 ( P<0 .0 0 1 )。结论 :精子顶体酶可作为了解精子生育力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育男性精子DNA损伤与年龄和精液参数的相关性. 方法 收集171例不育男性的精液标本,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 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 SCD)测定DNA碎片率( DNA fragmentation index, DFI) ,同时行常规精液分析;据DFI值将患者分为DFI<15%、15%≤DFI<30%和DFI≥30%组,比较组间年龄和各项精液参数,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各组间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形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DFI与年龄、精子浓度、前向运动精子、正常形态率成负相关( P<0. 05 ). 结论 精子DNA损伤随男性年龄增加而增加,与精液常规参数具有相关性,是评价男性生育力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研究成都地区男性不育症患者精液质量状况。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技术,检测1536例以不育为主诉的男性精液标本的质量。结果:1536份精液标本中精液常规质量参数正常的占30.21%,精子活动率异常占33.27%,精子活力异常占65.89%,患者年龄与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力无显著相关性,精子活动率、精子活力与精子运动参数VCL、VSL、VAP、MAD、ALH、BCF、LIN、WOB及STR有显著地相关性。结论:成都地区不育夫妇的男性精液质量异常主要表现为精子活动率和精子活力的降低,但是因精液质量下降所致男性不育与患者的年龄无关。 相似文献
15.
16.
男性不育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端粒酶RNA表达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探讨人端粒酶RNA(hTR)基因在男性不育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核酸原位杂交技术对47例男性不育症患者睾丸组织和10例正常睾丸组织中端粒酶hTR基因的表达进行检测和定位,并应用HPIAS-1000高清晰度图像处理系统对hTR阳性信号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端粒酶hTR基因阳性表达与生殖细胞(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的分布定位一致,在精细胞不发育(唯Sertoli细胞综合征)患者睾丸组织中无端粒酶hTR基因的表达。结论 提示端粒酶活性的缺乏可能是生殖细胞发育停滞的原因,但不是唯一的原因。可能还有端粒酶以外的因素起作用,对端粒酶研究有助于了解它在男性生殖中的作用,并为男性不育症在端粒酶途径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60例男性不育睾丸形态学观察表明,睾丸病变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①精子发生障碍(58例,96.7%),伴曲细精管管径缩小;②生精上皮变性,脱落(7例,11.7%);③曲细精管固有膜增厚、变性(43例,71.7%);④间质组织水肿,成纤维结缔组织增生(8例,13.3%)。在检查的60例中只有少数患者表现单一病变,多数患者为混合病变。其中25例进行血清睾酮放射免疫测定,结果为18.06±5.30nmol/L,与正常对照值19.76±5.20nmol/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前列通瘀胶囊治疗精液不液化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前列通瘀胶囊(主药:黄芪、鹿含草、桃仁等)对精液不液化症的疗效。服前列通瘀胶囊77例.75日为1个疗程。结果:对精液不液化症的有效率达85.7%。同时能提高患精子密度和活力.NIH-CPSI评分降低率为55.44%。结论:前列通瘀胶囊能安全有效改善精液不液化症.对该症的精子数量及活力有正面影响;该药的有效性可能与改善引起该药常见的原因即慢性前列腺炎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ELISA方法对72例不育症男子精浆中的尿激酶进行了检测。将72例精液标本分为精液参数正常组30例,精液液化不良组20例,精子活率低下组22例、实验结果表明;精液参数正常组精浆尿激酶含量为(4600±1900)U/L,精液液化不良组尿激酶含量为(2720±1331)U/L。精子活率低下组尿激酶含量为(2447±933)U/L。精液参数正常组精浆尿激酶含量显著高于精液液化不良组和精子活率低下组(均为P<0.01)。精液液化不良组与精子活率低下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提示精浆中尿激酶的含量变化可能影响精子的活动力和精液的液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