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及D2-40的表达情况,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结果和正常组织比较,口腔癌中COX-2的表达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COX-2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χ^2=6.435,P0.05),LVD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t=2.446,P〈0.05),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与LVD之间具有相关性(r=0.552,P〈0.05)。结论COX-2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管生成有关,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淋巴结转移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皮来源的癌细胞在向上皮一间质肿瘤转变过程中较容易获得纤维母细胞的特征。HMGA2是一种表达于未分化间质细胞的结构转录因子,在细胞分化时停止表达,同时启动间质性肿瘤的形成。然而HMGA2在上皮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研究中的生物学意义尚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淋巴管特异性标志物podoplanin标记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组织中的淋巴管,并计数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值,探讨口腔鳞癌及癌周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1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88例口腔鳞癌患者组织的podoplanin表达;用podoplanin标记淋巴管,并计数口腔鳞癌和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分析正常组织和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未转移组的淋巴管密度(癌周、癌内)。结果:口腔鳞癌及癌周组织的淋巴管密度均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有显著差异(P<0.05)。癌组织内淋巴管小而闭锁,癌组织周围的淋巴管大而扩张;淋巴结转移组的癌周淋巴管密度(14.270±4.610)显著高于无转移组(9.450±2.411),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癌组织淋巴管密度在2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口腔鳞癌患者癌周淋巴管的生成可能是影响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间质比(tumor-stroma ratio, TS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根治性切除术的OSCC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收集临床及病理资料。TSR以50%为界限,将其分为高间质比组(≥50%)及低间质比组(<50%)。分析TSR和OSCC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术后随访及临床资料完整的98例患者中,高间质比患者42例,低间质比患者56例。高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31.0%(13/42)、26.2%(11/42);低间质比组OSC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以及5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73.2%(41/56)、67.9%(38/56)。肿瘤发病部位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χ2=1.327,P=0.932)及5年无病生存率(χ2=3.113,P=0.683)无关;肿瘤临床分期、TSR与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相关(P<...  相似文献   

6.
汤辉  杜月明  陈奇峰  张宇 《口腔医学》2019,39(8):679-684
[摘要] 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分析途径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与正常人群的差异基因进行分析,从分子水平探讨关键基因以及参与的信号通路,初步探索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基因标志物。方法 从公共数据库基因表达数据库(GEO)中下载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相关芯片数据(GSE3524和GSE6631),筛选出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和对照组织表达有显著差异的基因。并对其功能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12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上调45个,下调84个,对其进行基因本体、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蛋白互作网络分析,发现分泌型焦磷酸蛋白(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 SPP1)、金属基质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MMP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serpin family E member 1,SERPINE1)、纤溶酶原激活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urokinase,PLAU)处于基因核心节点位置。同时,根据这些关键基因表达水平的高低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进行分组,高表达组患者生存时间均低于低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PP1=0.045、PMMP1=0.046、PSERPINE1=0.0024和PPLAU=0.00049)。结论 基因组学分析方法筛选出的关键基因和信号通路有助于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也进一步为治疗靶点及预后分子标志物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s 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乏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C)表达水平及微淋巴管密度(LVD),探讨其临床病理意义及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HIF-1α,VEGF—C,淋巴管内皮细胞透明质酸受体-1(Lymphatic vessel endothelial hyaluronic acid receptor--1,LYVE—1)的表达并计数LVD。结果:65例OSCC中有43例HIF-1α呈(66.2%)高表达,VEGF--C有34例(52.3%)高表达。HIF-1α和VEGF—C高表达的病例中都出现高淋巴管密度。HIF-1a高表达分别与VEGF--C高表达显著相关(P〈0.05,χ2检验),与高淋巴管密度显著相关(P〈0.01,Mann—Whitneyu—test),与区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1,χ2检验)而且也同UICCTNM分期相关(P〈0.05,χ2检验)。结论:OSCC中HIF-1α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来诱导淋巴管生成并最终导致肿瘤细胞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差异对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患者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绍兴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62例,随访至2014年12月。计算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的均值,将患者分为大于等于均值组及小于均值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并将两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按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值分组,两组患者复发率及生存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2和0.016)。按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值分组,两组患者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3)。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3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与计数对生存率均无明显影响(P>0.05),而年龄及复发与否是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术后早期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计数减少提示该病复发的可能性大;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的改变将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已被证实在许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具有高表达的特点,其浓度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总结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PIOSCC)的临床及病理特征,对其预后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收集2013—2017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影像、组织病理及术后随访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采用SPSS 23.0软件包将基线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共纳入98例患者,平均年龄56.6岁;男71例,女27例;上颌骨33例,下颌骨65例。术后随访的95例患者中,24例出现复发,10例出现远处转移,复发和远处转移多发生于术后2年内。患者的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7%和61.8%。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部位、肿瘤大小、切缘阳性、颈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率有显著影响;面部麻木、切缘阳性,肿瘤部位、颈淋巴结转移分别对复发和远处转移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仅切缘阳性和颈淋巴结转移对总生存率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术后前2年是PIOSCC患者复发、远处转移及死亡的高发期,切缘阳性及颈淋巴结转移是原发性颌骨内鳞状细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的关系 ,探讨MMP - 2对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生成的作用和意义。 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MMP - 2表达和MVD ,并分析MMP - 2表达与MVD及它们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癌组织中MMP - 2高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癌旁组织MMP - 2低表达亦明显高于正常组织 (P <0 .0 5 )。MMP - 2高表达、MVD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癌组织中MMP - 2高表达的MVD均显著高于MMP - 2低表达者 (P <0 .0 1)。结论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MMP - 2高表达与MVD及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有密切关系 ,MMP - 2可能是口腔鳞状细胞癌的重要促血管生成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和明胶酶 -A(matrixmetalloproteinase - 2 ,MMP - 2 )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SABC免疫组化染色的方法检测了 4 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手术和 2 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VEGF、MMP - 2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 (MVD)的关系 ,同时分析了VEGF、MMP - 2的表达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MMP - 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口腔黏膜组织 ,与肿瘤内MVD密切正相关 (P <0 .0 5 ) ,VEGF、MMP - 2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MVD计数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无关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5 )。结论 VEGF和MMP - 2的表达和口腔鳞状细胞癌血管形成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VEGF与MMP - 2具有某种内在联系 ,可作为反映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转移的生物学指标和抗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4.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COX-2、VEGF和EGFR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环氧化酶-2(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8例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15例正常口腔粘膜组织中COX-2、VEGF、EGFR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高表达率为60.71%,与正常口腔粘膜的表达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性剐,年龄,肿瘤的部位及病理学分级无关(P〉0.0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为53.57%。EGFR高染表达率为67.86%,均与COX-2表达成正相关趋势(P〈0.05)。结论 COX-2蛋白可能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作用。并且与VEGF、EGFR的表达成正相关趋势,VEGF、EGFR可能是COX-2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发生发展作用机制中的环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过表达大肿瘤抑制因子2(LATS2)基因对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病毒介导的基因过表达技术,使用LATS2过表达慢病毒感染SCC-25细胞株。通过CCK-8检测过表达LATS2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LATS2基因过表达后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LATS2过表达后对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变化。结果 转染pEGFP-LATS2细胞的LATS2基因表达明显上调;pEGFP-LATS2组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流式细胞术检测pEGFP-LATS2组凋亡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control)和空载体组(pEGFP-control)(P<0.05)。与control和pEGFP-control组相比,pEGFP-LATS2组Bax蛋白上调,而Bcl-2蛋白下调。结论 过表达LATS2基因可明显抑制SCC-25细胞增殖并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硬腭、上颌牙龈、上颌牙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于口腔其他部位,目前能够指导上颌鳞癌治疗的文献较少,迄今仅有1个研究小组撰文强调上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但对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行为的阐述仍显欠缺.该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对26例已存在颈淋巴转移的原发口腔癌患者,进行颈淋巴转移范围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的统计分析,寻找影响转移范围的主要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肿瘤生长方式和分化程度与转移范围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生长方式(浸润型)和肿瘤转移范围相关。结论对颈淋巴已有转移的口腔癌患者,若原发灶为浸润性生长,肿瘤倾向于更大范围的转移。对已有颈淋巴转移的口腔癌患者,颈淋巴清扫术范围的制定,主要考虑肿瘤生长方式,适当考虑肿瘤发病部位、厚度、大小和细胞的分化程度,可以不考虑患者年龄和性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磁共振成像(MRI)测量和评估口腔黏膜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临床分期指标的准确性。方法:纳入2020年2月—2022年9月就诊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OSCC患者71例,记录MRI测量的肿瘤最大直径(maximum tumor diameter,MTD)、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ve,DOI)以及最大值截面,按相应截面制作病理切片,测量病理MTD和DOI值并进行统计分析,将MRI图像评估的患者颈淋巴结状态与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状态进行比较,分析术前MRI测量和评估临床分期的准确性。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RI Gd-T1WI序列测量的DOI平均较病理结果高出2.54 mm(95%CI:3.56~1.53,P<0.05),相关系数r为0.984;T2WI序列测量的DOI平均较病理结果高出3.09 mm (95%CI:4.88~1.29,P<0.05),相关性系数r为0.953。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Gd-T1WI序列的测量结果与病理DO...  相似文献   

19.
硬腭、上颌牙龈、上颌牙槽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于口腔其他部位,目前能够指导上颌鳞癌治疗的文献较少,迄今仅有1个研究小组撰文强调上颌鳞状细胞癌cN0患者的颈部处理。但对肿瘤颈淋巴结转移行为的阐述仍显欠缺.该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介素18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中的表达.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反应(ELISA)方法检测30例口腔鳞癌及10例正常人血清中IL-18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口腔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中IL-18蛋白的表达.结果: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IL-18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中、低分化患者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5);IL-18的水平随肿瘤浸润范围的扩大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中IL-18表达的阳性率低于正常的黏膜组织(P<0.05).癌细胞分化程度越高,IL-18的表达越强(P<0.05),19例癌组织中IL-18弱表达或不表达,均是中、低分化者.血清中IL-18的表达量与癌组织中的阳性率呈反比.结论:IL-18在口腔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明显升高,癌组织中表达下降,二者呈负相关,并且IL-18的表达与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关系紧密,可作为判断口腔鳞癌病理分级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