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恶性疟原虫配子体血症病人血,喂词大劣按蚊,血餐后11~13d,解剖唾液腺,计数子孢子感染率。本芴醇服药前及药后24、48h腺感染率分别为35.0、9.1、3.8%(P<0.05);本芴醇分别与蒿甲醚、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伍用,治疗前腺感染率分别为25.4、42.6、63.2%,服药后48h皆降至0: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有篙琥酯单独使用,治前腺感染率分别为14.3、67.9、5.3%,治后48h分别为5.4、26.8、4.3%。表明本芴醇有一定的抑制孢子增殖效果,它与青蒿素衍生物分别配伍应用,能明显提高抑制孢子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青蒿琥醌敏感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木芴醇,蒿甲醚,双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葱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体,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运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ID50分别为72.3、14.6及13.4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66.8、80.5及72.6nmol/L。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是否存在交叉抗性 ,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是否有增效作用 ,运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结果上述 3种药物对青蒿琥酯敏感株恶性疟原虫的 ID5 0 分别为 72 .3、14.6及 13.4nm ol/ L ;对抗性株的 ID5 0 依次为 6 6 .8、80 .5及 72 .6 nmol/ L。蒿甲醚、双氢青蒿琥酯对抗性株的 ID5 0 分别较敏感株高出 4.5及 4.4倍 ,本芴醇对敏感株的 ID5 0 与抗性株相似。在本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中 ,两者对抗性株的 ID5 0 分别为 44 .8及 39.6 nmol/ L ,为单用组的 1/ 1.5 4(44 .7/ 6 6 .8)和 1/ 2 .2 (39.6 / 85 .1)。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本芴醇无交叉抗性 ,青蒿琥酯与本芴醇伍用在体外测定中具有一定增效作用 ;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有明显的交叉抗性  相似文献   

4.
体外测定恶性疟原虫对七种抗疟药的敏感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92年应用体外微量法在中老边境测得我国境内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哌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还原青蒿素及咯萘啶抗性率,分别为97.0%、96.4%、12.1%、16.0%、6.2%、12.5%、34.5%;半数抑制量(ID50)依次为119.0、320、7.2、295.0、74.4、5.4及31.9nmol/L。老挝境内恶性疟原虫分离株对氯喹、哌喹及咯萘啶的抗性率分别为9/10、8/10及1/5;ID50依次为114.0、166.9及16.4nmol/L;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均敏感,ID50分别为5.0、91.6、56.7及4.4nmol/L。结果提示境内外恶性疟原虫株对氯喹的抗性程度相似,但对哌喹的抗性程度境外明显低于境内。对青蒿琥酯、蒿甲醚、蒿乙醚及还原青蒿素的敏感性境外明显高于境内。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抗蒿甲醚的恶性疟疾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刚果耐药恶性疟疾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青蒿琥酯。给药前和给药后每6 h涂厚、薄血片各1张,在第7d、14d和28d采血检查疟原虫,观察原虫转阴时间及28d复燃情况。结果在治疗7d后,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组和对照组治愈率分别为100%和96.7%(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退热时间分别为(24.25±2.78) h和(48.68±3.46,P〈0.05)h,血疟原虫清除时间分别为(29.38±3.56) h和(59.65±4.29) h,P〈0.01);联合组在治疗后血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青蒿琥酯联合蒿甲醚治疗恶性疟疗效优于青蒿琥酯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或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的效果,为日本血吸虫病病原学治疗提供药物配伍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腹部贴片感染法,每鼠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0±1条,分别于感染后6~8 d(童虫期)和34~36 d(成虫期),以300 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在感染后50 d解剖小鼠,收集成虫,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在感染后6~8 d,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蒿甲醚连续3 d单独给药和3种药物等剂量配伍给药,小鼠减虫率为79.5%~86.0%;减雌率为79.4%~8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感染后34~36 d给药,减虫率为73.8%~75.8%,减雌率为88.7%~9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连续给药及伍用治疗小鼠血吸虫病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在青蒿琥酯与这3种药物伍用中,青蒿琥酯的ID50分别为20.0、33.0及5.0nmol/L,单用组较之分别高出3.3、1.6及16.0倍;其他3种药物的ID50依次为15.7、198.6、34.0nmol/L,单用组较之高出6.6、197.7及287.8倍。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甲硝唑、诺氟沙星有交叉抗性的征兆;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萘酚喹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1996年6—11月在海南省三亚市对复方蒿甲醚与本芴醇胶丸治疗恶性疟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实验采用随机、对比的方法。病人入院后实行28天封闭观察。实验共收治100例病人,其中复方蒿甲醚组(A)51例,本芴醇胶丸组(B)49例。A、B两组的平均退热时数分别为17.1±8.6、29.4±24.9小时;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分别为29.7±8.9、54.7±17.4小时;A、B两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8.0%、95.9%。结果表明,复方蒿甲醚和本芴醇胶丸对恶性疟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但复方蒿甲醚在杀虫速度和控制症状方面明显优于本芴醇胶丸。  相似文献   

9.
在云南南部,用青蒿琥酯600mg、伯喹180mg和氯喹1500mg、伯喹180mg,均以8d分服,分别治疗33例和35例间日疟患者,平均退热时间各为(18.7±3.9)h和(25.4±12.0)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各为(28.7±6.1)h和(42.9±6.2)h。观察9个月内的复发率分别为33.3%和22.9%。结果表明,青蒿琥酯与伯喹联用治疗间日疟,其退热时间和原虫转阴时间均显著快于氯喹与伯喹联用组(P均<0.01),而复发率则无明显差别(P>0.05),且副反应更轻,患者易于接受。因此,是治疗间日疟的安全有效方案。  相似文献   

10.
应用体外微量法检测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醚及咯萘啶的抗性率,我国境内的分别是95.7%(22/23)、88.9%(8/9)、16.5%(4/24)、22.2%(2/9)、11.1%(1/9)、20.8%(5/24);半数抑制量(ID50)分别为176、72、6、13、118、16nmol/L;ID95依次为830、512、34、80、650、88umol/L。缅甸境内的分别为100%(29/29)、83.3%(5/6)、13.8%(4/29)、16.7%(1/6)、16.7%(1/6)、21.4%(6/28);ID50分别为240、52、6、14、120、18nmol/L;ID95为1408、384、34、80、650、96nmol/L。境内、外恶性疟原虫对奎宁均敏感,ID50分别为608、470nmol/L,ID95为2560,1690nmol/L。证实该地区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普遍存在高度抗性.且缅甸高于我国;对氨酚喹亦普遍产生抗性;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醚、咯萘啶有少数疟原虫产生低度抗性。抗氯喹恶性疟原虫对青蒿琥酯,还原青蒿素、蒿乙醇和咯萘啶无交叉抗性。抗青蒿琥酯恶性疟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观察长期口服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的效果和优化服药方案,在血吸虫病流行区,按随机配对分为青蒿琥酯组和对照组。青蒿琥酯6mg/kg顿服,以后每隔15d服1次,连续12次,15d后再加强1次,对照组同期服安慰剂。两组人群于加强后15d用Kato-katz法粪检考核效果为:青蒿琥酯组43例,粪检全部阴性;对照组58例,。粪检阳性4例,感染率为6.9%。结果表明,尖血吸虫病疫区的感染季节,长期服青蒿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 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 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 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 300 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 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 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现场应用青蒿琥酯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的效果。方法: 1997 年7 ~9 月, 分别在望江县杨河试区及贵池市沙山试区选择易感人群562 例与218 例, 将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 按双盲法分服青蒿琥酯和安慰剂, 剂量均为6 mg/kg 顿服, 受试者在接触疫水后2 wk 开始服药, 每2 wk 1 次, 连服4 次, 接受全程试验者末次服药后4 wk , 用尼龙绢集卵法加改良加藤法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杨河试区服药组273 例中2 例孵化阳性,阳性率为07 % ; 对照组289 例粪检阳性11 例, 阳性率为38 % , E P G 为2640 ±149 个。沙山试区服药组107例粪检均为阴性, 对照组111 例粪检阳性7 例, 感染率为63 % , E P G 为1423 ±214 个。两试区青蒿琥酯预防血吸虫感染的保护率分别为809 % 与100 % 。结论: 口服青蒿琥酯能有效地预防日本血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14.
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复方蒿甲醚片治疗间日疟疗效的影响。方法:用复方蒿甲醚片(每片含苯芴醇 120 m g、蒿甲醚 20 m g)16 片3 d 分服( A 组)、20 片5 d 分服( B组),氯喹 伯氨喹8 日疗法( C对照组)三组分别治疗36 例、41 例和 55 例。结果: A、 B、 C三组的平均退热时间相近,分别为 22.3 h、23.2 h 和25.0 h;平均原虫转阴时间为33.5 h、30.5 h 和44.9 h; A、 B两组均显著快于 C组( P< 0.01)。治后9 个月的临床复发率: A、 B、 C组各为84.9% 、78.8%和 22.9% ; A、 B组均显著高于 C组( P均< 0/01)。结论:两种治疗方案治疗间日疟均具有速效。  相似文献   

15.
目前恶性疟对氯喹的抗药性十分普遍,而且越来越多的地区出现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药性问题,这种形势下,联合用药显得尤为必要。200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专家组推荐采用以青蒿素类药物为基础的联合用药方案来治疗恶性疟。推荐的用药组合包括: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加青蒿琥酯、氨酚喹加青蒿琥酯、蒿甲醚加本芴醇、氨酚喹加磺胺多辛-乙胺嘧啶。已有的实验研究发现氨酚喹加青蒿琥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恶性疟原虫抗青蒿琥酯株对氯喹及氨酚喹 (阿莫地喹) 有无交叉抗性及其与青蒿琥酯联合使用是否有增效作用。方法: 用Rieckm ann 体外微量法比较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恶性疟原虫对氯喹和氨酚喹的敏感性。结果: 氯喹对青蒿琥酯敏感株与抗性株原虫的ID50 分别为90.9 及112.0 nm ol/L, ID95 均为320.0nm ol/L; 氨酚喹ID50 分别为50.9 及133.5 nm ol/L, ID95 均为320.0 nm ol/L。在联合用药组中, 青蒿琥酯及氯喹的完全抑制浓度(ID95) 分别为3.2 及20.0 nm ol/L,为单用组的1/125 和1/16;青蒿琥酯及氨酚喹的ID95 分别为3.2 及5.0 nm ol/L, 为单用组的1/125 和1/64。结论: 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氯喹、氨酚喹无明显交叉抗性,青蒿琥酯与这2 种药物联用在体外测试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7.
青蒿素衍生物抗卡氏肺孢子虫体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体外培养卡氏肺泡子虫的作用。方法 接种卡氏肺孢子虫(Pc)于人肝癌细胞系(HepG-2)。4h加入试验药物和对照试剂。双氢青蒿素药物浓度分别为:100、50、10、5、0.5μmol/L;青蒿琥酯药物浓度分别为:100、50、10、5μmol/L;对照药喷他脒:15μmol/L。以后每隔1d取培养液观察,分别作六亚甲基四胺银(GMS)和Diff-Quik(DQ)染色计数Pc包囊和滋养体数目。结果 Pc滋养体和包囊在体外培养细胞上的生长高峰出现于第5d,双氢青蒿素浓度为50μmol/L和100μmol/L时对Pc滋养 的抑制率分别为88.0%与90.1%,与喷他脒15μmol/L的抑制率90.0%相当;而青蒿琥酯浓度为100μmol/L时方可达到Pc滋养体抑制率83.4%。Pc包囊抑制率,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浓度为100μmol/L分别为67.5%和67.3%,与喷他脒的抑制率75.0%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双氢青蒿素和青蒿琥酯在一定浓度时67.3%,对Pc的抑制作用与喷他脒相当;而双氢青蒿素的抑制作用略高于青蒿琥酯。两者对Pc滋养体的抑制率均高于对Pc包囊。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  相似文献   

19.
作者首次在泰国使用青蒿琥酯和蒿甲醚治疗耐多种抗疟药的恶性疟原虫。68例成年、男性恶性疟患者,经分组比较了总剂量为200~1200mg的青蒿琥酯的给药途径、不同疗程对疗效的影响及蒿甲醚480mg肌注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所有68例病人在治后1~3d临床症状均逐渐消失,清除99%的原虫血症所需时间是18~36h。疗程达5d的口服青蒿琥酯(总剂量600~1200mg)或肌肉注射蒿甲醚的患者,治愈率为90%~100%;用  相似文献   

20.
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治疗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目的研究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实验大鼠肺孢子虫肺炎的疗效.方法以醋酸可的松皮下注射Wistar大鼠诱导建立肺孢子虫肺炎动物模型,用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治疗实验大鼠,以蒿甲醚、复方磺胺为对照治疗组,通过存活率、存活天数、肺重、肺重/体重比值、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等指标考核疗效.结果双氢青蒿素30mg/kg×5d、60mg/kg×5d治疗组的大鼠存活率提高,存活天数延长,治疗后体重增加,肺重、肺重/体重比值、肺印片的每视野包囊均数低于模型对照组;青蒿琥酯60mg/kg×5d治疗组除存活率外,其余指标接近双氢青蒿素组;各治疗组的减虫率均高于60%,接近复方磺胺组的73.1%.结论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对大鼠肺孢子虫肺炎具有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