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房性早搏 ,可发生于正常人 ,但心脏神经官能症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更易发生。房性早搏通常无需治疗 ,但当有明显症状或因房早触发室上性心动过速时 ,应给予治疗。笔者自 1 994~ 2 0 0 0年间 ,采用静滴刺五加注射液配合西药治疗房性早搏 47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47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 2 0例 ,女 2 7例 ,最小1 8岁 ,最大 70岁 ;病史最短 3天 ,最长 5年。其中源于冠心病 32例 ,心肌病 5例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 3例 ,心肌神经官能症 4例 ,不明原因者 3例 ;偶发 9例 ,频发 (含二联律、三联律 ) 38例。所有病例均参照《…  相似文献   

2.
老年糖尿病症状不典型,起病隐匿,容易被漏诊,往往以糖尿病并发症为首发症状.糖尿病足是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其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加,糖尿病足已有增加的趋势.糖尿病足治疗起来棘手,危害极大,应引起高度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足效果显著,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我院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5月,我院共收治神经衰弱患者110例,治疗时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每组5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安神定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对照组为74.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痊愈患者均经1年的随访,观察组复发3例(15%),对照组复发4例(30.8%),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衰弱疗效显著,同时复发率低,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5.
程华 《中原医刊》2003,30(19):37-37
神经衰弱是临床上常见病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5 0例 ,取得满意效果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1] 的有关神经衰弱的诊断规定而确诊 ,共计 5 0例。 5 0例中男 3 4例 ,女 16例 ,年龄在 18~ 5 0岁 ,多数在 3 0岁左右。学生2 2例 ,干部与知识分子 8例 ,工人 6例 ,农民 3例 ,其他 11例。病程在半年~ 5年内 ,多数在 1~ 3年内。1.2 临床表现 :西医认为是以脑功能衰弱为主的症状 ,如易疲乏、记忆力差、心情易激、焦虑、兴奋、睡眠差、多梦、白天精力差等。中医分型为 :①肝肾阴虚型有头晕…  相似文献   

6.
神经衰弱为西医的常见病,中医多按不寐论治。对不寐病机的认识,中医多归属为邪火亢盛,内扰心神,治疗多以清热泻火,重镇安神为主。笔者认为神经衰弱亦常由肝胆郁热及肾虚所引起,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能显效,现浅探如下。1 郁火内扰心神,治当清热泻火,安神神经衰弱属神专疾病,本症在《内经》谓“不得眠”,《杂病广要》称“不睡”,通常称为失眠。西医认为精神刺激,思虑过度,神经错乱而导致失眠。临床上多表现为心悸失眠,烦躁惊狂。痰热扰心失眠,则睡卧不宁,多梦易醒,心烦不安,胸闷多痰,口苦而粘。郁火与痰热皆为实邪,前者是肝胆气郁化火,后为…  相似文献   

7.
我们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神经衰弱43例,治愈率34.88%,有效率81.40%,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作临床观察,治疗组36例,对照组3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二者虽无显著的差异(P>0.05),但治疗组显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西药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基础上,静滴参麦注射液合复方丹参注射液不仅能提高疗效,而且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中医辩证为痰热壅肺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老年性肺炎(痰热壅肺证)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均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另予中药清金化痰汤口服,疗程为14d。结果: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且改善发热等症状起效时间方面亦短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性肺炎疗效确切,可以明显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颗粒口服,观察6个月,对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压等变化进行比照。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血压控制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疗效显著,更有低毒、安全、低成本的优势,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老年脑血管病患者近来不断递增,患者经过急性期积极治疗后转危为安,但多数病人仍留有肢体功能障碍,吞咽困难,言语不利,精神、智能异常等后遗症,笔者自2006年2月至2007年8 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心理疗法治疗该病6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将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康复方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方法 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14天。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0%),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本疗法治疗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有助于防止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7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神经痛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4例予以内服中药(苦参、板兰根、夏枯草、虎杖、玄胡、丹皮、赤乌、丹参、地龙、灵芝、黄芪、鸡血藤等)为主,配合VitB12注射治疗;对照组72例,口服或静滴阿昔洛韦,肌注干扰素,口服布洛芬。结果治疗组治愈63例,治愈率85.13%;对照组治愈49例,治愈率68.05%。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可改善神经痛,且毒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FMV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加用华蟾素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的近期总有效率、症状缓解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的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巨噬细胞吞噬率、T4/T8均高于对照组,均具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医抗癌扶正法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0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在降压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都有非常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老年抑郁症门诊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诊断为老年抑郁症门诊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服西药盐酸帕罗西丁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口服逍遥丸及艾灸印堂穴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与4周后两组的汉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6例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对照组71.9%,且在改善血尿生化指标方面,两组比较亦有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自发性血气胸的临床疗效。方法: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2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36例,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理气活血止痛中药,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侧肺部的压缩度>50%,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9.0±2.79)d、胸穿抽气次数(1.08±0.32)次及抽气量(1078.17±515.61)mL均少于对照组分别为(23.08±2.52)d,(1.64±0.82)次和(1823.36±1184.71)mL,两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自发性血气胸能够提高治愈率,无并发症,疗效明显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9.
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常同时患一种或几种心血管病,如冠心病、肺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临床表现以胸闷、气短、心前区疼痛、乏力、失眠为主,舌体胖,舌质暗淡,苔白,脉沉细或结代。心电图呈心肌缺血改变。长期心肌缺血容易出现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4年来,我们自拟中药通阳丸配合西药治疗老年心肌缺血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6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60岁,平均63岁。心电图诊断:伴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1例,度房室传导阻滞2例,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窦性心动过缓4例,房性…  相似文献   

20.
神经衰弱是由于神经因素所致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情绪紧张、精神创伤、过度疲劳是本病发生的常见原因。患者当抑制过程减弱时,产生神经过敏、失眠等表现,兴奋过程减弱时,则表现为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