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外科治疗的伴有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转归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8例结直肠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并发症包括吻合口瘘、盆腹腔积液感染、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及肺部感染。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均痊愈。结论合并糖尿病的结直肠癌患者只要合理控制血糖,规范进行围手术期处理,结直肠癌根治性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在大肠癌病人的应用价值,我们有选择地对15例病人围手术期进行TPN8 ̄10d,结果术前病人均有营养不良和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术后营养状况明显改善,获得正氮平衡,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增加,细胞免疫功能明显改善,CD^3+、CD4^+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CD8^+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CD4^+/CD8^+比值明显增加,我们认为围手术期TPN能使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大肠癌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3.
4.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营养不良可增加手术危险性、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死亡率,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可纠正外科病人的营养状态,而减少手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近年来严格的临床对照研究却表明,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仅能降低重度营养不良或手术后长期不能进食病人的术后并发症,而对大多数非严重营养不良的产病人则无益。  相似文献   

5.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在胃肠手术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主观全面评价(SGA)法对外科病人进行营养评定,并观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胃肠手术病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6例胃肠手术病人,应用SGA法进行营养状况评定,统计各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观察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病人血红蛋白、清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接蛋白等的影响以及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应用SGA法评定,34例(44.7%)存在营养不良;与入院时相比,术后血红蛋白明显下降,清蛋白在术后2周内明显下降,前清蛋白在术后2周时明显上升,术后1周转铁蛋白明显下降;各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9%、29.6%和14.3%.结论:SGA法可对手术病人进行初步营养评定;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营养不良的胃肠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但对营养良好的病人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围手术期全肠外营养(TPN)在大肠癌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我们对15例病人进行观察,男10例,女5例,年龄27~68岁,平均51.7岁。行右半结肠切除7例,左半结肠切除3例,Miles手术3例,Dixon手术2例。TPN指征为近期摄食明显减少,消瘦...  相似文献   

7.
刘天秀 《现代保健》2013,(22):76-77
目的:观察加强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对减轻患者焦虑情绪,促进术后恢复的疗效。方法:将来本院进行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基础治疗一致的前提下,对观察组患者围手术期采取护理干预。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前、术后的焦虑情况;统计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通过强化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焦虑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并发率亦显著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结直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焦虑情绪,同时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多消化道肿瘤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代谢障碍,严重者可以并发营养不良.因此适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Ё持,特别是将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结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全身状况,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肝硬化患者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肝硬化患常存在营养不良和高分解代谢,手术时应予营养支持。富含支链氨基鞍的溶液可抗代谢并刺激肝细胞再生,可作为蛋白质的来源。术后残存肝脏主要利用脂肪鞍提供能量。过多的糖可抑制内源性脂肪利用。中链脂肪鞍比长链脂肪鞍更容易被利用,且不在肝脏沉积,因而更可取。肝硬化患注射三配甘油后,游离脂肪鞍及甘油有在体内聚集的趋势,因而应间断应用。临床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进行大肝叶切除或进行肝移植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有利于患恢复。营养成分的选择、导管的护理以及对输注液体的限制都是有效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前提,是手术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0.
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李幼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35-138,141
0引言 20世纪30年代,Studley等已注意到营养不良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术后预后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增加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1,2].因此,外科医师较以往更加注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作为当今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展,营养支持的优点是肯定与明显的,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后,也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不恰当地应用将给病人带来危害.因此,要掌握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营养物质供给的量与质以及供给的方法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其不足之处,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3].有关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效果,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围手术营养支持方面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1.
营养支持在腹部外科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31例接受手术的危重病人在术前和术后进行了营养支持,并观察了氮平衡、血浆蛋白和有关的免疫指标,结果显示,营养支持可使氮平衡改善,血浆纤维连续蛋白明显改善,CD4^+和CD4^+/CD4^+比值明显升高NK细胞活性明显增强,结合文献对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作用,时机的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胃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研究胃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以及肠内、肠外营养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将34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两组,每组17例。围手术期给予等热量等氮量的营养支持,术前进行7 ̄10天的营养支持,术后3 ̄10天经不同途径进行营养支持。结果:术后10天两组血清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纤维连接蛋白(FN)水平均显著提高(P〈0.05或P〈0.01),术后10天PN组  相似文献   

13.
胃肠肿瘤发病率高,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肿瘤,因疾病本身特性及手术等原因,患者围手术期常伴有程度不等的营养不良,这将增加手术风险、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病死率,降低放化疗易感性及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做好围手术期营养筛查及营养支持治疗,将有效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本文主要介绍胃肠肿瘤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筛查、评估、评价及围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病人应用短肽肠内营养(百普素)制剂辅助术前肠道准备的效果、相关营养指标以及对肠功能和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病人于术前3天至术后第7天给予口服百普素营养支持,对照组病人入院后采用传统方式术前常规膳食、清洁灌肠法和术后PN营养支持。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分别检测ALB、Hb、免疫球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观察两组病人术中肠黏膜和肠道清洁情况,术后营养状况、免疫功能、感染性并发症和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人术中肠黏膜状况、肠道清洁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两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试验组下降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病人术后第7天IgG、IgA、IgM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应用短肽肠内营养制剂,更有利于营养状况和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0引言 随着有关营养支持的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的深入,人们不断认识到营养支持的实际临床意义.许多病因复杂、发病迅速、病情凶险的外科病人,在治疗中为了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及病死率,采用了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营养支持能够提供足够的和较合理的代谢底物,在治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老年胃肠癌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处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老年胃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强化治疗的安全方法。对51例老年胃肠癌患者合并糖尿病时围手术期诊断与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以2型多见,病情隐匿,老年糖尿病只要围手术期严格控制血糖,选择合理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强化治疗,完全可以达到理想的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超高龄(80岁以上)结肠直肠癌患者并存病和并发症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 对2003~2010年收治的61例超高龄(80岁以上)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超高龄结直肠癌病人并存病多达85.2%,术后并发症多达50.8%,肿瘤切除率为80.3%,围手术期病死率为4.9%.结论 术前积极处理并存病,合理选择手术方式,术后严密监测与护理,有效的营养支持,以及对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对于降低超高龄结直肠癌患者手术风险、死亡率及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改善愈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残胃癌(gastric stump cancer,GSC)最早的定义由Balfour于1922年提出,定义为胃或十二指肠良性疾病行胃部分切除术后5年以上的残胃发生的原发性胃癌[1]。手术仍然是治疗GSC的有效措施,但是手术会带来很大创伤,加上GSC病人吸收障碍的存在,病人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术后营养不良影响病人免疫功能及术后恢复,且术后感染率升高。因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能有助于缓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对肠型白塞病(IBD)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总结19例因IBD住院行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周期分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组(PERI组)和术后营养支持组(POST组)。PERI组病人均接受术前全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肠外联合的营养支持,POST组病人仅接受术后联合营养支持。分析两组病人入院时、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和出院时的体重指数(BMI)、实验室检查结果、营养支持情况,对病变部位、手术原因、手术方式、手术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进行统计。结果:所有病人入院时均存在营养不良(BMI18.5)。经过术前营养支持后,PERI组病人术前BMI、血红蛋白(Hb)、淋巴细胞计数(TCL)、血小板计数(PLA)、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均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1周PERI组BMI显著高于POST组,术后2周两组病人各项数据均无显著差距。两组病人术后均出现2例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PERI组病人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OST组,住院费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IBD病人术前营养状态,虽不能降低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但可提高手术耐受能力,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0.
大肠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辅助化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病人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及免疫功能障碍,增加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状况,但又有促使肿瘤增殖的可能。为此,我们有选择性地对大肠癌病人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同时辅助化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