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下肢矫形器疗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04/2003-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35例和常规康复组32例,下肢矫形器康复组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选择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el-foot-orthosis,KAFO)或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is,AFO),并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结果:经佩带矫形器KAFO或AFO结合运动疗法。经两三个月的治疗后,矫形器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7%,常规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4.
下肢矫形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下肢矫形器疗法与运动疗法相结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改善恢复的影响。方法:2002-04/2003-12在十堰市中医院假肢矫形中心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7例。分为下肢矫形器疗法康复组35例和常规康复组32例,下肢矫形器康复组根据患者的运动功能情况选择用膝踝足矫形器(knee-ankel-foot-orthosis,KAFO)或踝足矫形器(ankle-foot-orthosis,AFO),并与运动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常规康复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结果:经佩带矫形器KAFO或AFO结合运动疗法。经两三个月的治疗后,矫形器康复组总有效率为97%,常规康复组总有效率为81%,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lt;0.01)。结论:下肢矫形器疗法可以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及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2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 结果2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BBS评分及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48.2±5.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FMA-LE评分[(27.9±4.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rt;0.05)。 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能力,对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对其下肢功能进行强化训练,对照组患者则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牵张训练、躯干肌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膝关节控制训练、踝背屈诱发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等,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及简式Fugl-Meyer下肢功能量表(FMA-LE)对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患者分别经8周治疗后,发现其BBS评分及FMA-L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治疗组BBS评分(48.2±5.7)分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而FMA-LE评分(27.9±4.4)分与对照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平衡能力,对促进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神经发育疗法(NDT)的治疗效果相比较。 方法选择2007年3月至2008年2月在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80例脑卒中患者,按照相似条件配对抽签后,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以运动再学习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按照Brunnstrom分期,接受以NDT为主的康复治疗。所有患者在入院时以及治疗20 d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AM)评估其运动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 结果治疗20 d后,2组FMA及BI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FMA及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法能够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疗效优于NDT。  相似文献   

8.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偏瘫的康复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运动疗法和神经发育疗法 (neurodevelopmenttherapy,NDT)。因为NDT有较为完善的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效果 ,已取代传统疗法。NDT已经形成了一类统称为易化技术 (facilitationtechniques,FT)的实际操作技术。但NDT仍存在许多问题 ,需进一步改善 ,诸如注重运动方面训练需重复多量刺激 ,忽视实用动作的训练 ,治疗时间较长等。近年来Carr提出了运动再学习疗法 (motorrelearningprogram ,MRP)。Carr和Shepherd…  相似文献   

9.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提出的促进技术,康复组采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下肢)进行评价。结果训练前后两组差异都有显著性(P<0-05),但训练后组间比较,康复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恢复具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悬吊组20例、联合组20例、对照组2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悬吊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悬吊运动疗法和Bobath疗法。3组患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进行评估,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定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m最大步行速度测试(10m MWS)评估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前,3组患者下肢FMA、FAC、10m MW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下肢FMA、FAC、10m MWS均较组内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悬吊组、联合组下肢FMA、FAC、10m MWS均较对照组改善,且联合组下肢FMA[(28.35±3.69)分]、FAC[(4.25±0.55)分]、10m MWS[(0.60±0.15)m/s]改善优于悬吊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悬吊运动疗法结合Bobath疗法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运动再学习疗法,以期改善并证实偏瘫患者下肢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偏瘫下肢应用运动再学习疗法(moterrelearningprogrammeMRP),根据神经肌肉运动的发育理论、通过Brunnstrom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六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能独立步行者由20%提高到62.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比治疗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motor imagery 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ventional physical training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Methods Thirty hemiplegic patients meeting the eligible criterion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 treatment group (n = 13 ) and a control group ( n = 17).All subjects accepted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Patient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motor imagery therapy after physical train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hysical training only.Motor function was measured by the percentages of changes in maximum loading on affected lower limb (PL%), Barthel index (BI), 5m maximum back and forth walking speed (5m MBFWS), Berg balance scale ( BBS), 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 ( lower limb) (FMA-L) before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 and at the end of sixweek training.Results In both groups, all measurements at the end of training improved significantly ( P < 0.01 )compared to that at the beginning of training.After the whole training course, PL% and 5m MBFWS (m/s)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compared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 < 0.05 ), and the other measurement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Motor imagery therapy had positive effect on hemiplegia lower extremity function of sub-acute stroke patients.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运动再学习疗法对改善偏瘫下肢功能康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杨敏 《现代康复》1999,3(3):264-265
目的:通过运动再学习疗法.以期改善并证实偏瘫患下肢活动功能、提高日常生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方法:对40例脑血管意外患偏瘫下肢应用运动再学习疗法(moter relearning programme MRP),根据神经肌肉运动的发育理论、通过Brunnstrom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六阶段量表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后能独立步行由20%提高到62.5%。结论:日常生活能力比治疗前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运动再学习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1998-06/2004-06脑卒中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病情平稳后治疗组开始以运动再学习、综合促通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1次/d,40min/次,治疗3个月。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6.34&;#177;7.45),(17.66&;#177;5.34)分;(10.07&;#177;3.45)。(4.17&;#177;2.05)分;61.03&;#177;9.14,36.05&;#177;8.16]。对照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2例,足下垂内翻9例。治疗后分别为10例,8例。治疗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1例,足下垂内翻8例。治疗后分别为5例,4例。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法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辽宁省友谊医院康复科1998-06/2004-06脑卒中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病情平稳后治疗组开始以运动再学习、综合促通技术为主的康复治疗。1次/d,40min/次,治疗3个月。运动功能评定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4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治疗后下肢功能和平衡功能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犤(26.34±7.45),(17.66±5.34)分;(10.07±3.45),(4.17±2.05)分;61.03±9.14,36.05±8.16犦。对照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2例,足下垂内翻9例。治疗后分别为10例,8例。治疗组治疗前下肢伸肌痉挛11例,足下垂内翻8例。治疗后分别为5例,4例。结论运动再学习方法为主的综合训练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30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治疗组(13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和运动想象训练,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进行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Barthel指数(BI)、5m最快折返速度、Berg平衡功能量表(BBS)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下肢部分)评定.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治疗组的偏瘫侧下肢最大负重百分比(%)和5m最快折返速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康复治疗结合运动想象疗法能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侧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运动再学习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为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本文对20例偏瘫患者进行了运动再学习的训练及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对象偏瘫患者20例,男16例,女4例;年龄7~74岁,...  相似文献   

20.
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是偏瘫患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为探讨运动再学习训练方法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本文对 1999~ 2000年收治的 20例偏瘫患者进行了运动再学习的训练及临床观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本组偏瘫患者 20例,男 15例,女 5例;年龄 40~ 75岁,平均 55岁;病程 2周~ 15个月,平均 3个月;其中脑梗死 6例,脑出血 7例,脑外伤 6例,脑肿瘤术后 1例;左侧偏瘫 7例,右侧偏瘫 13例。 1.2方法主要运动再学习训练项目包括:( 1)桥式运动:患者取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或双手十指交叉,双上肢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