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治疗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0月德阳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24例,给予沙利度胺100 mg/d口服,疗程4个月,随访12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浓度变化.结果 患者临床疗效总评分由治疗前(14.40±3.25)分降至治疗后(5.26±3.18)分;患者血清VEGF浓度治疗前(182±30.8)pg/mL,治疗后(112±26.7)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沙利度胺对小肠血管发育不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疗效显著,可有效抑制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治疗由于发育不良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效果,探究沙利度胺的应用机制。方法选取在宜黄县人民医院诊治的5例由发育不良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对这5例患者采用沙利度胺进行为期4个月的疗程治疗,药物的剂量为平均每天每人100 mg,观察和对比患者在采用沙利度胺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次数、血红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4个月的沙利度胺疗程治疗后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患者出血次数明显减少,治疗前后出血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在治疗后患者的血红蛋白含量有明显的增加,血红蛋白含量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在由发育不良所致的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沙利度胺治疗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0月-2012年11月收治的20例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患者实施治疗前总评分为(15.01±5.63)分,治疗后总评分为(5.33±4.66)分,治疗前后总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于血管发育不良所致消化道出血疾病具有较好疗效,可有效抑制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对白塞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09年8月份住院的46例白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3例,服用沙利度胺100mg/d,对照组23例,服用柳氮磺胺吡啶2g/d,疗程3个月,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为47.82%,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临床治愈率为17.39%,总有效率为60.87%。沙利度胺的总体疗效高于柳氮磺胺吡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对白塞病有效,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柳氮磺胺吡啶,可望成为一种治疗白塞病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6.
小肠血管畸形所致下消化道出血,腹部少有阳性体征.笔者总结近10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小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出血病例23例,就其诊断及治疗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7.
沙利度胺 (商品名 :反应停 )在国外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MM)已有 2~ 3年 ,效果令人振奋。国内的报道则不多。我们尝试用沙利度胺来治疗晚期MM患者 ,有一定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病例选择 :本组病例在 1997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住院的患者中选出。 4例患者均符合《内科学》第 3版的诊断标准 ,其中男 2例 ,女 2例 ;年龄 6 4~ 72岁 ,平均 6 8岁。治疗前病程 2 5~ 4年 ,平均 3 2年。IgG型 3例 ,IgA型 1例。患者都接受过化疗 ,病情曾有缓解 ,其中 1例曾用MP (马法兰、强的松 )、VAD (长春新碱、阿霉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治疗胃肠道血管畸形所致消化道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GIVM 所致消化道出血患者,及30例健康人肠黏膜中促血管生成素‐2(Ang‐2)、Notch‐1、DLL4的表达;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50 mg/L、100 mg/L、200 mg/L沙利度胺对HUVEC细胞Ang‐2、Notch‐1、DLL4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1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Ang‐2,Notch‐1,DII4的mRNA表达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溶剂对照组比较,50 mg/L沙利度胺组中 Ang‐2、Notch‐1的蛋白表达量下降,100 mg/L ,200 mg/L沙利度胺组中的 Ang‐2, Notch‐1,DLL4的蛋白表达量均下降,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GIVM组织中血管扩张扭曲。Ang‐2的表达明显增高。DLL4和Notch‐1的表达在病变组织中亦明显增高。而胃肠道血管畸形(GIVM )患者非病变组织及健康体检者正常肠黏膜组织中Ang‐2、Notch‐1、DLL4均呈弱阳性(+)或阴性表达。【结果】GIVM 与Ang‐2、DLL4和Notch‐1的表达密切相关,且沙利度胺可抑制Ang‐2、DLL4和Notch‐1的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沙利度胺对患有血液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86例血液系统肿瘤患者病例,在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后,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方法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利度胺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肿瘤症状的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沙利度胺对患有血液系统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0.
1 病例报告患者 ,男 ,1 7岁。 3小时前 ,赛跑结束后约半小时突然感腹部不适 ,继而大量便血 ,以暗红色血液为主 ,每次约 80 0~ 1 0 0 0ml,数小时内连续便血数次 ,渐以鲜血为主。无腹痛、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急入院给予抗休克、输血、止血治疗 ,并行腹部B超、钡灌肠等检查 ,未明确出血原因。保守治疗 1天余病情恶化 ,出现全身浮肿。经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提示回肠中末段病变。查体 :T3 7 2℃ ,P95次 /分 ,R2 6次 /分 ,Bp90 /60mmHg。精神萎靡 ,贫血貌 ,眼睑、面颊、口唇、四肢均明显水肿。腹平软 ,无压痛 ,反跳痛 ,无移动… 相似文献
11.
沙利度胺对小鼠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沙利度胺对小鼠肝癌血管形成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其抑瘤机制。方法 :小鼠肝癌 HAC细胞接种于昆明种小鼠前肢腋下皮下 ,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 ,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 (蒸馏水灌胃 )、阳性对照组 (接种后第 1、3、5天 ip环磷酰胺 10 0 m g/ kg)、沙利度胺 A组和沙利度胺 B组 (分别于接种后第 1、5天灌胃 5 0 m g· kg- 1 · d- 1 沙利度胺 0 .5 m l)。采用Envision System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 结果 :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 MVD分别为 (16 .8± 5 .2 )、(11.5± 2 .8) ,PCNA指数分别为 (5 7.1± 6 .3) %、(6 8.2± 4.1) % ,VEGF阳性率分别为 (11.5± 4.3) %、(5 .4± 3.9) %。沙利度胺 A组、B组 MVD分别为 (2 .9± 1.3)、(10 .5±2 .7) ,PCNA指数分别为 (5 1.6± 3.3) %、(5 5 .7± 18.1) % ,VEGF阳性率分别为 (0 .8± 0 .2 ) %、(2 .2± 1.1) %。沙利度胺组MVD、VEGF阳性率均低于阴性对照组 ,差异显著 (P<0 .0 5 )。阳性对照组、沙利度胺 A组、B组抑瘤率分别为 83.8%、5 0 .1%、41.5 %。结论 :沙利度胺通过抑制小鼠肝癌的血管生成 ,抑制肿瘤生长 ,联合使用其他药物 ,可能在实体瘤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7例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均予沙利度胺口服,剂量从每天200mg开始,每周递增至最大剂量400mg/d,同时予地塞米松10mg/d一次静脉滴注治疗。结果完全缓解CR 1例(14.3%),部分缓解PR 3例(42.8%),进步2例(28.8%),无效1例(14.3%),有效率57.1%,总显效率85.7%。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便秘、皮疹及双下肢浮肿,毒副作用轻。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小肠出血约占整个消化道出血的3%~5%,但由于小肠有3~7m,迂曲重叠,活动度大,故胃肠钡剂不易显示病变,而内镜又不能进入到全部小肠,所以,其诊断较为困难。而小肠血管畸形伴出血由于缺乏有效的影像学诊断手段,是多年来一直困扰临床医师的棘手问题。近年来随着各种检查手段的改进,肠道血管畸形病例的检出率日益提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临床疗效。方法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8例,沙利度胺剂量:初始50mg/d,1周后增至100mg/d,根据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来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8例IMF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5例脾大者均有缩小,3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沙利度胺治疗IMF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的临床疗效.方法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8例,沙利度胺剂量:初始50mg/d,1周后增至100mg/d,根据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脾脏大小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采评定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8例IMF中4例临床血液学完全缓解,4例贫血得到改善.在5例需长期输血的患者中,4例贫血情况得到缓解不再需要输血.3例血小板减少患者中,2例血小板计数增加了50%.5例脾大者均有缩小,3例缩小50%以上.毒副作用小.结论 沙利度胺治疗IMF有明显疗效,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起始剂量为100 mg/d,每周增加50 mg/d,最大剂量为250 mg/d,持续12周以上;VAD方案,长春新碱针:0.4 mg/d,第1~4 d持续静脉滴注;吡喃阿霉素针:10 mg/d,第1~4 d持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针:40 mg/d,第1~4 d静脉滴注、第9~12 d,第17~21 d。28 d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后评估。结果:22例患者中,部分缓解13例(63.6%),进步5例(22.7%),无效4例(18.1%)。有效率86.3%,不良反应主要有皮疹、便秘、嗜睡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疗效明显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在白塞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白塞病诊断标准及完成治疗的21例我院门诊患者,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给沙利度胺100 mg 2次/d,持续服用4周,第5~12周给沙利度胺100 mg 1次/d;第13~24周给沙利度胺50 mg 1次/d,疗程为6个月。疗程结束后复查CD3及CD4,CD8,CD4/CD8,及内镜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85.7%,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6个月内复发2例(9.5%),12个月内复发4例(19.1%)。结论沙利度胺能有效治疗白塞病,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沙利度胺最初作为镇静药、止吐药应用,因致畸性而被撤出市场.随后的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抗炎及免疫调节的作用,1998年美国FDA批准其用于治疗麻风病结节性红斑.20世纪90年代随着对血管生成对肿瘤增殖、生长重要性的日益认识,其抗血管生成活性也逐渐被发现,研究证实,沙利度胺有明显的抗血管生成作用,可减少血管生成相关因子VEGF、bFGF等的分泌,而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需在局部新生血管的滋养下方可进行,因此,沙利度胺对部分肿瘤具有抑制作用.目前,沙利度胺已经成为复发和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治疗的一部分,和其他药物联用对神经胶质细胞瘤、前列腺癌、乳腺癌、子宫平滑肌瘤等的治疗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反应停)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例MM患者接受沙利度胺联合常规MP方案或VAD方案化疗3个疗程。以骨髓浆细胞和M蛋白比例、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钙等定量作为治疗前后观察指标。结果:部分缓解10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7.5%。常见不良反应为皮疹、便秘、嗜睡、乏力、头昏、四肢麻木和下肢水肿等。结论:沙利度胺联合化疗方案治疗MM反应率高,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