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探究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2018年6月~2020年10月81例早期肾癌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组,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分别施行传统的肾肿瘤部分切除术、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观察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疼痛程度(VAS)、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两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24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复发率(0%)与对照组的(5.2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下肾癌剜除术治疗早期肾癌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总结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治疗左右侧肾癌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选取行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患者51例,左侧26例,右侧25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切口感染、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对局限性肾癌的治疗安全、有效,且创伤较小,值得临床推广,但在左右侧肾蒂的处理上有所区别,需要术者熟悉解剖结构及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 年1 月-2015 年7 月该院42 例肾肿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开放手术组(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和腹腔镜手术组(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每组各21 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Scr 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前后Scr 水平与开放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缩 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1 周VAS 降低;与开放手术组比较,腹腔镜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结论对于肾肿瘤患者,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2012年3月我院92例肾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实验组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结果实验组肾缺血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与开放手术治疗肾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行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后腹腔镜组)45例患者与行开放肾根治性切除术(开放手术组)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手术方案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等均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P<0.05)。两组间手术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放手术组3例输血。术后随访1~32个月,平均17个月,两组均无肿瘤复发。结论:与开放手术比较,后腹腔镜下肾根治性切除术具备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对于肾癌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米俊辉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68-68,113
目的:分析T1a期肾肿瘤使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治疗疗效。方法对照组行传统根治性肾切除术,观察组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均手术成功,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阻断肾动脉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引流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无包膜和周围组织侵犯。术后随访3-12个月复查CT,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显著,创伤小,恢复快,可保留患者部分肾单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保留肾单位后腹腔镜下与开放行肾部分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肾小肿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2005年8月肾部分切除术40例,其中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18例,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22例,肿瘤平均大小LPN组3.6 CM,OPN组4.3 CM(P>0.05);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总费用及血清肌酐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总费用,手术前后的血清肌酐水平相比无显著性差异(LPN vs OPN:250.94±161.53 ml vs 304.05±216.55 ml,5.44±1.21天vs 5.23±2.76天,15572.81±3241.94元vs14838.15±3088.32元,0.99±0.13 mg/dl vs 1.05±0.32 mg/dl,1.16±0.28 mg/dl vs 1.10±0.42 mg/dl,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肾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LPN vs OPN:187.81±95.84分钟 vs 106.64±35.51分钟,39.44±15.08分钟 vs 14.57±6.55分钟,10.13±1.78天 vs 14.82±5.69天,P<0.01);在手术费用、术后恢复正常生活时间方面,两组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LPN vs OPN:1995.68±324.28元vs 898.91±177.01元,14.13±10.82天vs 34.05±16.94天,P<0.001).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比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LPN vs OPN:129.38±65.16 ml vs 300±262.75 ml,2.37±0.96天 vs 3.05±0.65天,P<0.05).结论 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相比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和恢复时间,但其手术时间及肾热缺血时间较长,增加了术后并发症;随着技术不断改进,外科医生经验的积累,LPN将获得更广泛的临床应用,是今后肾小肿瘤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长期随访还需评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肾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肾肿瘤患者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0例患者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开放式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肾蒂阻断时间、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临床效果确切,能够显著缩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道恢复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对局限性肾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局限性肾肿瘤的患者37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n=22)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LPN),对照组(n=15)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en partial nephrectomy,OPN),记录手术过程及术后情况。结果 OPN的手术时间相较于LPN的手术时间较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手术后止痛药使用量、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之后1.5年对术后患者的情况进行记录观察,2组均无肿瘤复发状况出现。结论与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明显,出血量少,切口较小,术后的恢复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小,在临床的应用和实践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Wang L  Wang H  Gao ZL  Wang K  Feng YG  Sun DK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8):1952-1954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对T1a期肾癌(小肾癌)行肾部分切除术的经验.方法 2005年7月至2008年12月,对我院59例小肾癌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随访观察.结果 59例小肾癌施行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均顺利完成.经腹腔途径27例,腹膜后途径32例,手术时间60~95 min,平均72 min.肾动脉阻断时间15~32 min,平均19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均未输血.术中需缝合集合系统2例.无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应用Hemo-lok钛夹替代缝线打结13例,其肾动脉阻断时间10~18 min,平均13 min,与传统缝线打结比较热缺血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55例,颗粒细胞癌3例,嗜酸性细胞癌1例,切缘均阴性.术后住院时间5~10 d,平均6.2 d.术后复查双肾肾小球滤过率核素扫描及肌酐均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42个月,平均24.6个月,肿瘤无复发转移.结论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肾癌安全有效,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有助于此术式的开展.应用Hemo-lok钛夹替代缝线打结可明显缩短肾脏热缺血时间,减少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1.
高先华  刘近坤  王宗磊  侯俊 《河北医学》2012,18(11):1562-1564
目的:探索运用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肾脏肿瘤患者12例,全部予以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进行治疗,出院后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结果:本组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得成功,无术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手术时间(75-110)min,平均86min;术中出血量(45-140)mL,平均85mL;术后住院时间(6-10)d,平均8d;住院期间均无并发症发生.患者出院后均进行为期6-12个月的随访,经肾脏超声及CT检查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肿瘤剜除术联合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临床疗效较好,对于直径<4cm的肿瘤其临床治疗效果与开放性手术相当,而且该方法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患者恢复较快,同时由于可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肾单位及功能因而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在肾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8例肾肿瘤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RLPN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开放性肾部分切除术(OPN),RLPN组患者则予以RLPN进行治疗。比较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肾功能[血清肌酐(SCr)、肾小球滤过率(GFR)]变化,对比两组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1周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SCr、GFR水平均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LPN组患者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消化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1周内,两组患者尿漏及皮下气肿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LPN组患者切口感染、切口出血、切口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LPN治疗肾肿瘤可缩短手术周期及恢复周期,并减少切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患者预后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后腹腔入路腹腔镜部分肾切除治疗早期肾癌的效果。方法:系统回顾分析我科采用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观察组)13例和采用经腹腹腔镜(对照组)12例行部分肾切除术治疗早期肾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恢复进食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取后腹腔入路腹腔镜部分肾切除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特点,可减少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用于T1a期肾细胞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T1a期肾细胞癌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和30例T1a期肾细胞癌并施行开放性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放置时间、胃肠活动时间、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以及1年随访情况。结果后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后腹腔镜组明显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后腹腔镜组患者明显少于开放组(P〈0.05)。住院费用后腹腔镜组明显高于开放组(P〈0.05),术中需要输血患者两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用于T1a期肾细胞癌可最大限度的保留功能性肾单位,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郑州金水区总医院收治的78例局限性肾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接受开放肾部分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总引流量和引流管留置时间、血肌酐和血红蛋白水平以及随访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后总引流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血肌酐和血红蛋白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远处转移、无复发、无癌特异性死亡事件发生。结论解剖程序化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可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对肾功能损害较轻。  相似文献   

16.
杨军  王德林 《医学综述》2012,18(6):937-939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与传统开放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临床疗效,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4例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4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组),30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结果 LPN组与OPN组的手术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住院天数、术后进食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无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技术,临床疗效与开放手术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4月我院肾肿瘤患者40例分为两组各20例,研究组予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式,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肾肿瘤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临床经验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T1期肾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21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组),23例行开放肾部分切除术(OPN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肾热缺血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RLPN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优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肾热缺血时间RLPN组显著长于OPN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全部患者随访3~24个月肾功能正常,均未发现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临床疗效显著,在有效控制肿瘤基础上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最大限度保留患者肾单位等优点,是可选择的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期肾癌的手术方式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T1期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6例,平均年龄53岁.肿瘤直径2.7~5.1 cm,平均3.6 cm.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的肾部分切除术.结果:39例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术后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125.8±34.6)min;平均热缺血时间(23.8±3.9)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46.9±41.5) ml.术后病理为32例肾透明细胞癌,5例颗粒细胞癌,2例嗜酸性细胞瘤,切缘均阴性.34例患者获随访,随访2~32个月,平均11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局限性肾癌安全可靠,短期随访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癌切除术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经术后病理确诊的T1-2N0M0肾癌患者分别行后腹膜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腹膜腔镜组)32例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开放手术组)58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两组手术均获成功,后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为(86±17) min,术中出血量为(80±28) ml,术后禁食时间(28±7)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2.8±1.4) d,术后住院时间(7.3±3.6) d,30例随访3-18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脑血管疾病1例;开放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6±32) min,术中出血量为(140±57) ml,术后禁食时间(39±11) h,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3.7±1.1) d,术后住院时间(9.3±2.8) d,51例随访3-24个月,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死于心、脑血管疾病3例.结论 与开放根治性肾癌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