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诊断.方法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 250 mg/m2 ,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 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 ;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免疫生物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45例经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不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临床I期肢端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别采用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治疗(观察组)(28例)与常规手术切除联合生物制剂治疗(对照组)(17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并评价3年总生存期及无瘤生存期。结果: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中位生存时间18个月(P<0.05)。治疗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CD4,CD4/CD8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升高(P均<0.05)。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3年总生存期(91.3%)及无瘤生存期(87.5%);高于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的71.3%及54.7%(P均<0.05)。结论:冷冻后瘤苗回植联合免疫佐剂及生物制剂的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在临床I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可提高患者免疫功能,较手术联合生物制剂治疗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与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方法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病者作了原发灶手术根治、免疫治疗和辅助化疗(DVP方案:DTIC 250mg/m2,静脉滴注,第1~5天;VDS 3mg/m2,静脉注射,第1天;DDP 100mg/m2,静脉滴注,第1天)。组织标本行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查。术后随访1~5年,平均2年9个月。结果 26例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随访期内共有12例(46.2%)出现局部复发,14例(53.9%)出现转移,其中6例(23.1%)为局部复发伴转移。1年生存率76.9%(20/26),3年生存率30.8%(8/26),5年生存率11.5%(3/26)。临床病理HE染色低倍镜下见瘤细胞核分裂象可见,细胞异型性明显;细胞间及细胞内可有、可无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检查HMB45、S-100、MELAN-A阳性表达均为100%。结论 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化疗、免疫治疗的综合治疗是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较有效方法;免疫组化检查为诊断本病的可行项目,HMB45、S-100、MELAN-A均可作为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诊断标志物,选择HMB45、S-100与MELAN-A联合标记,可提高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鳞癌的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鳞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鳞癌36例,Ⅰ期3例,Ⅱ期10例,Ⅲ期12例,ⅣA期11例。3例行原发病灶单纯扩大切除,33例行联合根治术,其中30例行同期重建修复。结果随访6个月~3年,33例术后无复发或转移,术后形态和功能恢复良好;1例术后复发,颅内扩散死亡,1例术后全身骨转移死亡,1例术后因其它疾病死亡。结论手术治疗是提高口腔颌面部鳞癌疗效的主要的有效方法,修复重建则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20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平分两组,治疗组都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都给予放射治疗.结果:用手术治疗的治疗组治疗有效率明显好于采用放疗的对照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好,不良反应少,但是要强调预防与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的手术操作技术。方法:2003年9月至2006年4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技术施行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回顾分析手术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随访1~31个月。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约为4h,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无切口复发及肠梗阻。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的左侧结肠肿瘤患者,在单用腹腔镜定位困难的情况下使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技术左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孙晓功 《吉林医学》2012,33(9):1945-1946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骨折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口腔颌面部骨折住院患者的骨折部位、类型、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等情况。结果:交通事故伤、工伤是致口腔和面部骨折的主要因素;术后随访6个月~1.5年,80例患者合关系、张口度及咀嚼功能均恢复良好,经疗效考核,治愈率为96.25%(77/80)。结论:口腔颌面部骨折应根据患者骨折的实际情况选择手术方案予以尽早治疗,以恢复患者正常的颌面功能及形态。  相似文献   

8.
陈阳珍 《吉林医学》2013,34(7):1308-1309
目的: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保乳手术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8例,均随访3~5年,对1年、3年、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及转移情况及美容效果进行观察。结果:美容效果依据评定标准,43例评判结果为优,21例良,优良率达94.12%,美容效果比较满意;1年、3年生存率均为100%,5年生存率为92.65%,治疗效果较理想,复发及转移13例,占19.12%。结论:保乳手术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理想手术方法,既能保证疗效,又能满足患者追求美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足部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2000年1月~2010年5月收治的37例足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恶性黑色素瘤。1例放弃治疗,36例确诊后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单独手术4例,手术+化疗6例,手术+免疫治疗4例,手术+放疗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15例,手术+化疗+免疫治疗+放疗2例。37例随访3个月~7年。14例患者于1~25个月内死亡,其余患者存活。结论目前,足部恶性黑色素瘤仍是不能根治的疾病,但经过正规手术,辅助化疗、免疫、放射治疗,有助于患者恢复足部良好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联合间质内树状突细胞(dendritic cells,DC)疫苗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例复发脑胶质瘤患者行开颅显微手术全切除,术中瘤腔内安置Ommaya囊,术后从复发瘤组织分离培养出脑肿瘤干细胞(brain tumor stem cells,BTSC),制备个体特异性DC疫苗,术后4 W、6 W、8 W、10 W、12 W经由Ommaya囊行瘤腔内自体免疫治疗。随访6~15个月,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例患者均获随访,3个月无复发,无死亡;6个月复发3例,死亡1例,生存期明显延长。全部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显微手术力争全切除,术后联合间质内BTSC抗原脉冲DC疫苗自体免疫治疗,是一种靶向BTSC治疗复发脑胶质瘤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颏下岛状皮瓣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进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手术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9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1例患者为皮瓣远端处坏死,经过及时的清理和治疗出现新生长的肉芽组织,4例患者术后放疗。术后患者均经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2年,4例患者肿瘤原发灶复发,其余患者为无瘤生存。术后半年左右患者皮瓣逐渐缩小,皮肤黏膜光滑,患者语言及进食功能良好,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颈部功能未受影响。患者均达到美学修复,供区皮瓣为一期愈合。结论针对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给予颏下岛状皮瓣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颏下岛状皮瓣具有厚度适宜、手术简便、供区隐蔽、成活率高、创伤小等特点,对于口腔鳞癌患者应用需谨慎。  相似文献   

12.
平阳霉素联合地塞米松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 用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52例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7天注射一次,3~5次为一疗程。结果: 经6~24个月观察随访,治愈和基本治愈48例(92.3%),有效率100%。结论: 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安全、简便,疗效高,疗程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总结并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临床治疗方法,以有效提高预防、诊断水平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0月收治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65例临床治疗资料,综合分析患者病因,临床表现,易联合感染间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全部65例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顺利康复出院,无边缘性骨髓炎以及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切开引流患者伤口痊愈良好;患者治疗时间为6-11d,平均治疗时间为8.7d.结论 针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采取早期明确病因,对症治疗,有效处理感染部位,同时根据实验室细菌培养结果,积极给予敏感抗生素,并结合手术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组织瓣修复重建技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骨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93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制备193块皮瓣,制备的组织瓣有软组织瓣和骨组织瓣,对比分析所制备皮瓣修复不同类型缺损的临床效果。结果:在所制备的皮瓣中,全部成活174块,完全坏死有12块,部分(皮瓣1/4~1/2)坏死有7块,组织瓣移植成功率为90.16%。所选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有7例患者出现颈部血肿,5例患者出现淋巴瘘,5例患者出现涎瘘。随访调查中,有1例出现病灶复发,再手术治疗后由于肝转移而死亡,其余患者术后面部外形、张口进食、吞咽咀嚼、发音功能均恢复良好。结论:组织瓣移植是修复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缺损的重要手段,可以根据肿瘤部位、类型、范围的不同而选择合适的组织瓣进行修复,对肿瘤的根治及口颌面部外形、功能的恢复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口腔颌面部结核病的两种治疗方法 (传统单一用药 +手术清除局部病灶及系统规律化用药 +手术清除局部病灶 )进行比较 ,探讨一种更为有效的颌面部抗结核治疗措施。方法 对 1173例患者采用手术前后的系统规律化治疗和传统方法治疗 ,对其进行 3~ 5年追踪调查。结果 随访 3年 ,系统规律化治疗治愈率为 93 2 5% ,复发率为 6 75% ;5年随访传统方法治愈率为 72 6% ,复发率为 2 7 4 % ;系统规律化治疗治愈率为 88 8% ,复发率为 11 2 %。结论 术前术后的系统规律化治疗是口腔颌面部结核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它对于防止复发 ,及防止传染他人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左半结肠切除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的手术操作技术.方法 2003年9月~2006年4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技术施行左半结肠切除术5例.回顾性分析手术结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并随访1~31个月.结果 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无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约为4 h,术后恢复良好,无切口感染、吻合口漏、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无切口复发及肠梗阻.结论 对于无远处转移的左侧结肠肿瘤患者,在单用腹腔镜定位困难的情况下使用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技术行左半结肠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治疗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的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了自1994年以来,采用病灶彻底切除岛状皮瓣转移修复和免疫治疗等方法收治的7例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随访结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区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随访结果显示所有患者均存活,术区局部无复发.结论在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彻底切除足跟与足跖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皮瓣修复有助于术区外形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的下颌骨处理方式在舌癌联合根治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并随访2011年1月-2012年12月的37例舌癌病例,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9例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B组15例行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和C组13例行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评价舌癌联合根治术中不同下颌骨处理方式的可行性,观察手术效果。结果:术后随访18个月,37例舌癌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颈部淋巴结转移7例,远处转移1例,同侧下颌骨颊舌侧龈黏膜切口和保留的下颌骨均无肿瘤复发,下颌骨不同的处理方式与舌癌术后复发率及复发部位无明显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口腔功能恢复最好。结论:对于舌癌原发灶未侵犯下颌骨及舌侧黏骨膜时,下颌骨矩形切除术式优于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术,保留完整牙列及下颌骨术式临床评价优于下颌骨矩形切除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保留颈动脉手术治疗累及颈动脉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可行性.方法对21例累及颈动脉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实施手术,术中剥离颈动脉周膜或外膜,保留颈动脉切除肿瘤.结果21例无术中死亡.21例均获随访,术后复发10例,其中颈部复发7例(6个月内复发3例,9、14、16、18个月复发各1例),均死亡.口底、腮腺、颌下腺术后复发各1例.术后无肿瘤复发者11例.术后1年以上健在者18例,3年以上9例,5年以上7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2.9%和33.3%.结论保留颈动脉的肿瘤切除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头面部皮肤癌的手术治疗及术后缺损部分的不同修复方法及其效果。方法48例头面部皮肤癌,根据病灶的部位和范围,进行扩大切除后采取皮瓣转移和皮片移植一期修复创面。结果患者皮瓣全部一期成活,切口愈合良好,外形满意。随访1~5年,除1例恶性黑色素瘤半年后复发,遂再行局部切除,一年后脑转移死亡外,其余病例均无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头面部皮肤癌宜早期行手术扩大切除术,并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不同方法修复创面,可取得较满意的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