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EGFR基因突变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经病理诊断为NSCLC的50例患者,进行EGFR基因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NSE检测,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CEA、NSE)的相关性。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理分型为腺鳞癌、腺癌EGFR基因突变率高于鳞癌和其他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A125、CA199、NSE与EGFR基因突变无关(均P>0.05),CEA与EGFR基因突变有关(P<0.05)。结论 NSCLC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CEA与EGFR基因突变存在相关性,可根据NSCLC患者肿瘤病理类型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选择合适的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和CYFRA211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GFR突变检测的肺腺癌患者528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的水平,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肺腺癌患者中CEA、CA125、CYFRA211处于不同浓度梯度时,EGFR突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率随着CYFRA211水平的升高而降低;在CEA≤200 ng/ml的情况下,EGFR突变率随CEA水平升高而升高;当CEA>200 ng/ml或CA125>100 U/ml时,EGFR突变率降低。结论:肺腺癌患者中血清CEA、CA125、CYFRA211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EGFR突变情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ET-CT的标准摄取值(SUV)、血清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的可溶性片段(CYFRA21-1)对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对39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治疗前,进行EGFR基因突变、PET-CT SUV值、血清CEA、CYFRA21-1检测,治疗2周观察血清CEA、CYFRA21-1下降程度,计算以上各项指标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总生存期(OS)的关系。结果 SUV值≤5的患者及治疗2周后CEA水平下降≥50%的患者获得更佳的PFS及OS。但CYFRA21-1水平下降≥50%的患者,并未获得更长的PFS及OS。EGFR突变的患者SUV均值较EGFR野生型患者明显低(P<0.05)。治疗后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较野生型患者更可能获得CEA下降≥50%(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SUV值≤5为EGFR基因突变的独立预测因素(P<0.001)。结论 PET-CT的SUV值、用药前期CEA水平的变化,可以预测靶向药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蛋白1(ERC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在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60例肺腺癌患者的肺腺癌组织标本,应用扩增阻滞突变系统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仪上检测EGFR基因19及21外显子突变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ERCC1蛋白表达,分析EGFR基因突变、ERCC1蛋白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基因突变在女性、无吸烟史、肿瘤直径<5 cm患者中较高(P<0.05),而与肺腺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P>0.05);ERCC1蛋白表达与病理分期有关(P<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吸烟、肿瘤直径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EGFR基因发生突变的肺腺癌病理组织中ERCC1蛋白低表达者多,EGFR基因未发生突变的肺腺癌病理组织中ERCC1低表达较少,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3,P<0.01)。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长于EGFR突变阴性患者(χ~2=9.567,P<0.01);ERCC1蛋白低表达患者的PFS长于ERCC1蛋白高表达患者(χ~2=10.025,P<0.01)。结论肺腺癌EGFR突变者ERCC1蛋白倾向于低表达,存在EGFR基因突变或者ERCC1蛋白低表达的患者PFS更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EGFR)基因突变与相关肿瘤指标: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笔者医院2010年1~10月间7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进行肿瘤指标(CEA、CA125、CA199)检测,同时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8例患者EGFR突变率为55.1%,其中16例患者发生了第19号外显子缺失突变,突变率为20.5%,27例患者发生了第21号外显子L858R点突变,突变率为34.6%。37例NSCLC患者的CEA表达阳性,占47.44%,均为腺癌患者。28例患者CA125表达阳性,占35.90%。11例患者CA199表达阳性,占14.1%。结论 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血清肿瘤指标CEA表达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与CA125、CA199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对不能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晚期肺癌患者,同时无法获取满意组织标本进行EGFR基因检测时,若肿瘤指标CEA阳性时,可能具有更高的EGFR基因突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驱动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二代测序技术(NGS)检测台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20例初诊且未经治疗的NSCLC患者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鼠类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鼠类肉瘤滤过性毒菌致癌同源体B1(BRAF)突变、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融合、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肿瘤蛋白p53(TP53)、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单位α(PIK3CA)等常见驱动基因的突变情况。使用商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试剂盒检测患者血清中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鳞状细胞癌抗原(SCC)、胃泌素释放前体(Pro-GRP)和细胞角蛋白片段抗原(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表达情况。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驱动基因单一/多位点突变情况与常规肿瘤标志物及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使用AUC分析常规肿瘤标志物与临床特征对NSCLC患者基因突变类型的诊断效能。结果120例NSCLC腺癌组织中具有单一位点突变89例,具有多位点突变31例。其中,EGFR、KRAS、BRAF突变、ROS1融合的发生率相对较高。在NSCLC患者中多位点突变组与单一位点突变组的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血清CEA水平、血清CA125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多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高于单一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P<0.05)。在肺癌晚期(III+IV期)患者中,多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高于单一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P<0.01)。高血清CEA水平(≥6.5μg/L)患者多位点突变频率高于低血清CEA水平(<6.5μg/L)的患者(P<0.05),高血清CA125水平(≥35.0U/mL)的患者多位点突变频率高于低血清CA125水平(<35.0U/mL)的患者(P<0.05)。驱动基因突变与淋巴结转移和血清CEA、CYFRA21-1水平中度相关,与CA125和临床分期高度相关。淋巴结转移(P<0.01)、临床分期(P<0.01)、临床分期(P<0.05)的诊断效能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可与其他驱动基因突变共存,且多位点突变的发生频率与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血清CEA和CA125水平显著相关。通过NGS发现的多位点突变及少见突变应引起重视,提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为NSCLC的精准治疗提供辅助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ARMS法分析与检测IB-IIIA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总体突变率,探讨其对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同一医疗组IA-IIIA期进行根治术后肺癌患者80例为研究资料,对IB-IIIA期48例全部根治术后肺癌患者进行标准含铂两药的化疗并作病情观察分析,对不同性别、病理类型及吸烟史患者EGFR突变率、术后化疗EGFR基因突变阳性与阴性的无病生存期(DFS)、WHO标准下药物毒副作用差异进行比较。结果:80例肺癌研究患者中检测EGFR基因突变31例,突变率38.75%。37例鳞癌患者, EGFR基因突变2例,突变率5.41%;43例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29例,突变率67.44%,突变率的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IIIA期患者共48例,术后做标准含铂两药化疗,20例EGFR基因突变阳性组与28例基因突变阴性组胃肠道副作用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肺癌患者38例,不吸烟患者42例,前者EGFR基因突变20例,突变率52.6%,后者EFGR基因突变11例,突变率26.2%,突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和患者病理的种类密切相关,通过对突变率的比较得知,腺癌突变率高于鳞癌,患者的EGFR突变状态可以使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十分有益于预测肺癌化疗治疗。  相似文献   

8.
肺癌血清中CEA、CA125、CA199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CEA、CA125、CA199的水平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对82例肺癌患者(均经TNM分期)、50例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20例健康者分别进行血清CEA、CA125、CA199的检测。结果:肺癌患者血清CEA水平明显高于肺部感染性疾病及健康人(P<0.01?,而且与肺癌的临床分期呈直线正相关(r=0.99,P<0.05?,肺部感染性疾病与健康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患者血清CA125水平明显高于肺部感染性疾病(P<0.01),但与肺癌的临床分期不呈直线正相关,肺部感染性疾病明显高于健康人(P<0.01?;血清CA199水平在三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血清中有CEA、CA125的过度表达,CEA的表达与肺癌的临床分期有关,即与肿瘤的恶性度有关;三组均无CA199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驱动基因改变情况与临床病理、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于上海长海医院诊治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6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Taqman-ARMS法检测所有患者驱动基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ALK)、c-ros原癌基因1受体酪酸激酶(ROS1)、MET基因受体酪氨酸激酶(MET)改变情况,并分析其与一般情况(性别、吸烟与否)、临床病理(病理类型、分化情况及TNM分期)、治疗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 NSCLC患者中EGFR的总突变率为34.57%,ALK和ROS1融合基因的总阳性率分别为9.88%和12.35%,Met基因总扩增率为6.17%。EGFR突变在患者是否吸烟、分化情况及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LK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患者是否吸烟和TNM分期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t的阳性表达在患者的分化情况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ROS1融合基因的阳性表达在临床基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GFR突变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EGFR未突变组(P0.05),EGFR突变组中靶向治疗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期)和PFS期生存率均高于传统治疗组(P0.05)。ALK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组PFS期生存率低于ALK融合基因阴性表达组(P0.05),而ROS1和Met的阳性表达与PFS期生存率无关(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在治疗前检测驱动基因改变情况,对传统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检测基因突变的一致性,不同EGFR敏感突变类型NSCLC患者一线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2月收治的接受EGFR基因检测的晚期NSCLC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应用病理组织片和外周血检测基因突变结果的一致性,比较EGFR基因突变组与野生组的临床特征及2种EGFR基因型突变患者EGFR-TKIs治疗的近期疗效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结果: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检测EGFR基因的一致性达0.8(P0.05)。两组病理类型和吸烟史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性别、年龄、TNM分期、体力评分(ECO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9del组和L858R组的客观有效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19del组的中位PFS优于L858R组(P0.05)。10例患者进行基因捕获与高通量测序法(NGS)检测发现,3例EGFR-TKIs治疗无效的患者中,存在PIK3CA突变2例。结论:病理组织切片和外周血EGFR基因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好,外周血基因检测可以成为临床无法取得病理组织标本患者的替代选择。EGFR-TKIs治疗EGFR突变,19del基因型患者预后可能好于L858R基因型,而下游基因如PIK3CA基因突变可能会引起EGFR-TKIs药物耐药,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标志物在预测胃癌病理学分期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接受诊治的200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CA125水平,记录TNM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胃壁浸润深度等特点,分析血清肿瘤标志物与TNM分期、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胃壁浸润深度等相关性。结果:血清CEA、CA19-9、CA72-4、CA125水平在胃癌病理学分期中表达为Ⅳ期>Ⅲ期>Ⅱ期>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学分期Ⅱ期、Ⅲ期、Ⅳ期中四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单项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胃癌患者中单项检测与联合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患者血清CEA、CA19-9、CA72-4在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A125在肿瘤大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EA、CA19-9、CA72-4、CA125水平在不同病理类型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血清CEA、CA72-4、CA125、CA19-9水平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胃壁浸润深度中血清CA19-9、CA72-4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胃壁浸润深度中血清CEA、CA125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CEA、CA19-9、CA72-4、CA125表达与胃癌病理学分期有关,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胃壁浸润深度存在明显相关性,能作为胃癌辅助诊断,且联合检测价值高于各单项检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浅表淋巴结EGFR基因突变状态及其采用EGFR-TKI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为NSCLC转移浅表淋巴结及部分配对肿瘤原发灶石蜡组织标本行EGFR基因检测,分析临床病理资料,比较部分病例浅表淋巴结转移灶与肿瘤原发灶EGFR基因突变状态差异。此外,根据检测结果分组,比较各组的PFS,并采用COX回归分析了解PFS的影响因素。结果:56例浅表淋巴结行EGFR检测,35例EGFR突变阳性与EGFR野生型21例。无吸烟、腺癌与EGFR突变相关,而女性突变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1例淋巴结与配对肿瘤原发灶一致性分析,两者一致率为81.8%,Kappa值为0.645,P值为0.020。35例EGFR突变阳性者采用EGFR-TKI治疗,其PFS优于21例采用化疗的EGFR野生型组。COX多因素回归显示,校正腺癌、PS评分,EGFR突变阳性者有利于延长PFS。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浅表转移淋巴结EGFR突变检测可用于指导EGFR-TKI的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与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探讨可预测EGFR基因突变的肿瘤标志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8月在我院经病理确诊为NSCLC的18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并在治疗前2周内完成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对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的临床基本特征及血清肿瘤标志物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NSCLC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率为44.7%。EGFR基因突变多发生于女性、非吸烟及肺腺癌患者(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及肿瘤分期无明显相关性(P>0.05)。当血清癌胚抗原(CEA)>20μg/L时,EGFR基因突变率明显升高;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1.5μg/L时,EGFR基因突变率也明显升高。其中,SCCAg≤1.5μg/L且CEA>20μg/L组与SCCAg≤1.5μg/L或CEA>20μg/L组,SCCAg>1.5μg/L且CEA≤20μg/L组相比,EGFR突变率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其他血清肿瘤标志物如细胞角蛋白(CYFRA)21-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CA125和CA199在EGFR基因突变型和野生型中的差异(P>0.05)。结论:EGFR基因突变主要发生于女性、非吸烟及肺腺癌患者。在无法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中,我们可以选择血清SCCAg≤1.5μg/L且CEA>20μg/L的患者,结合临床优势人群,经验性使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吉非替尼疗效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3年10月~2016年11月在本院采用吉非替尼治疗的94例NSCLC患者,采用下一代测序(NGS)法检测血液中EGFR19、21外显子突变情况及突变丰度,统计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率(OS),分析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PFS、OS的关系。结果 94例患者检测EGFR19外显子突变59例(62.77%),EGFR21外显子突变35例(37.23%),其中突变高丰度48例,突变低丰度46例;EGFR19、21外显子突变丰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TNM分期等无关(P>0.05),与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程度有关(P<0.05); 高丰度组疾病控制率89.58%高于低丰度组63.04%(P<0.05);高丰度组中位PFS(15.98±3.24)个月高于低丰度组(12.06±2.87)个月(P<0.05);高丰度组OS 64.58%高于低丰度组OS 39.13%(P<0.05)。结论 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丰度的高低与患者临床病理类型及组织分化程度有关。与低丰度患者相比,EGFR基因突变高丰度的NSCLC患者具有较高的吉非替尼疗效,PFS和OS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在肺癌诊断过程中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含量的变化、敏感程度及联合检测的意义。方法 使用IRMA法测定92例肺癌及23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血清CA125、CYFRA21-1的含量,使用IRA法测定血清CEA的含量,并探讨CEA、CA125、CYFRA21-1含量与肺癌病理类型、肺癌分期的关系。结果 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CYFRA21-1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CYFRA21-1在鳞癌组最高,腺癌组次之,鳞癌组与腺癌组及其他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腺癌组与其他组之间无差异。CEA在腺癌组中明显高于其他组(P<0.01)。肺癌各组中CA125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肺癌的Ⅰ期、Ⅱ期、Ⅲ期和Ⅳ期患者的血清CEA含量间差异无显著性,而Ⅲ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Ⅰ期和Ⅱ期,Ⅳ期的血清CA125、CYFRA21-1显著高于Ⅲ期。结论 血清CEA、CA125、CYFRA21-1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并有助于肺癌的病理类型和分期评估。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方法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肺腺癌住院病人128例,记录病人是否存在吸烟史,并收集病人初诊时静脉血5 mL,分离血清3 mL,检测病人血清肿瘤标志物。按照EGFR基因检测结果分为EGFR基因突变组和EGFR基因非突变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特征,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指标及联合诊断的价值。结果EGFR的突变与病人的性别、吸烟史、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以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水平相关(P < 0.05~P < 0.01),NSCLC病人中女性发生突变频率高于男性(P < 0.01),有吸烟史病人EGFR的突变频率低于无吸烟史病人(P < 0.01),血清SCC水平阴性病人EGFR的突变频率高于血清SCC水平阳性(P < 0.01),血清CA125阴性EGFR的突变频率高于CA125阳性病人(P < 0.05)。在血清肿瘤标志物中对EGFR基因突变诊断价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是性别、CA125、SCC以及病人的吸烟史(P < 0.05),指标联合诊断中,性别+SCC、性别+ CA125+SCC、性别+SCC+吸烟史、CA125+SCC+吸烟史、性别+CA125+SCC+吸烟史五者的AUC均>0.75(P < 0.05),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血清肿瘤标志物中SCC和CA125与NSCLC中发生EGFR突变存在着较好的相关性,与其他临床资料(性别、吸烟史)相结合增强了EGFR的预测鉴别能力,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驱动基因突变情况及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湖南省第二人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来就诊经病理确诊为肺腺癌脑转移患者200例, 检测EGFR、KRAS、ALK、Her-2的基因突变情况, 分析EGFR基因突变与患者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EGFR、KRAS、ALK、Her-2的基因突变率分别为48.5%、5.5%、6.5%、3.5%.EGFR基因突变在性别、年龄、BMI、分化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吸烟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EGFR基因突变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长于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 (28.0±4.5) 月vs (11.2±1.4) 月;经Log Rank (Mantel-Cox) 统计学分析, 2组中位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肺腺癌脑转移患者驱动基因EGFR突变有较高的突变率, 应用靶向治疗可明显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冀东满族患者肺腺癌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蛋白的表达及其基因突变情况,并分析其基因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分析其与性别、年龄、吸烟、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的关系。结果 152例肺腺癌患者EGFR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2.76%(65/152),EGFR基因突变率为40.13%(61/152)。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与性别、吸烟显著相关(P<0.05),但与年龄、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冀东满族聚居区肺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状况与汉族人群基本相同,可为该地区临床实施个体化靶向抗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血清CEA和CA125检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加玲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12):886-887
目的探讨CEA和CA125检测对肺癌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40例健康人和按组织学分类的87例各类肺癌患者血清CA125、CEA水平及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肺癌患者CA125、CEA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1),经综合治疗后均有下降;不同类型肺癌的CEA和CA125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其中肺鳞癌CA125阳性率(为84%)相对较高。结论血清CEA和CA125可作为肺癌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观察疗效的较好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肺癌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对腺癌组、鳞癌组、小细胞癌组、良性肿瘤组各25例患者进行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的比较分析。结果:各类肺癌中血清及胸腔积液,肿瘤标志物CEA、CA125阳性率、含量均高于良性肿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肺癌中腺癌血清及胸腔积液中肿瘤标志物CEA、CA125阳性率、含量最高,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血清及胸腔积液中CEA、CA125阳性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A、CA125对肺癌、尤其肺腺癌的辅助诊断有较大价值,对于临床分期、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等均有一定的意义,是肺癌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