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生儿免疫接种乙肝疫苗(酿酒酵母)5μg后抗体阳转率及无应答者采用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加强免疫的效果。[方法]对1 347名新生儿按0、1、6程序接种乙肝疫苗(酿酒酵母)5μg后,于末针接种后1个月至7年后采血用ELISA法检测抗体,其中部分无应答者以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加强免疫。再于末针接种后1月采血检测抗体。[结果]乙肝疫苗(酿酒酵母)5μg免疫接种抗体阳转率为78.7%,无应答者以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加强免疫,抗体阳转率为96.7%。[结论]国产乙肝疫苗(汉逊酵母)10μg对无应答者加强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免疫效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3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350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和2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阳转率.[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88.51%,2年后为83.79%,3年后为73.77%,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剂量10μg和20μg分别按程序接种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6%和98%,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大学生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的最佳剂量。方法我校02、03级新生2048人,随机分为A、B两组,分别用5μg×3和10μg×3的剂量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结果B组抗-HBs阳转率84.42%(889/1053)高于A组阳转率61.61%(613/995),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女生抗-HBs阳转率76.05%(940/1236)高于男生69.21%(562/812),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大学生中进行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十分必要,接种剂量以10μg×3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观察5μg和10μg两种剂量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1年级学生随机分成3组,分别加强接种5μg和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采用放射免疫试验(RIA)检测血清中HBsAg和抗-HBs.加强免疫前3组人群血清抗-HBs阳性(≥10mIU/ml)率均>70%,说明血源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持久性.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1个月,5μg剂量的两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上升到90%和98.31%,10μg组上升到98.48%,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可用于血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后的加强接种.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3年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的免疫效果,为乙型肝炎预防提供资料。方法以某学院2002年入学HBsAg检测呈阴性的1252名学生为对象,按免疫程序分别接种重组酵母乙肝疫苗5μg/支3针,观察其免疫1、2、3年后血清的抗-HBs阳转率,并对免疫无应答(HBV5项指标全部阴性)的学生,加强疫苗接种(10μg/支),按免疫程序分别再接种3针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个月后再检测抗-HBs。结果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年后检测抗-HBs阳转率为93.3%,2年后为85.2%,3年后为79.85%,与全程免疫后1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强疫苗接种程序后1个月抗-HBs阳转率达97.3%,与加强免疫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效果良好,但必要时需加强免疫,增加抗体应答者的远期免疫效果,发挥其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儿童乙肝疫苗不同剂量加强免疫1剂后的免疫效果,为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玉环县户籍5~11岁且1岁内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但未加强免疫的儿童,分别采用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547人和10μg 乙肝疫苗688人加强免疫1剂,在加强免疫前、后1个月分别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浓度水平。结果加强免疫1个月后,使用含5μg 和10μg 两组儿童抗-HBs 阳性率分别为97.81%和96.08%,抗-HBs GMT 分别为1433.18和2111.43 mIU /mL。加强免疫前抗-HBs 阴性儿童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4.78%和93.62%;年龄越小,免疫阳转率越高(P <0.05)。加强免疫前后,两种不同剂量疫苗在抗-HBs 阳性率和抗-HBs GMT 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抗-HBs GMT 差值均数10μg 乙肝疫苗高于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P <0.05)。多因素分析提示,5岁以上儿童加强免疫,年龄越小其阳转率越高(OR =0.698,95%CI 为0.602~0.808)。结论5~11岁儿童加强乙肝免疫无论剂量大小均有较好的效果,年龄越小其免疫反应越好;10μg 乙肝疫苗加强后的抗-HBs GMT 高于含5μg 甲乙肝联合疫苗。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儿童重组乙肝疫苗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后的免疫持久性。方法选择免疫史信息保存完备、婴儿期完成0-1-6月基础免疫的493名中小学生为对象。对所有对象检测抗-HBs等指标,并对是否作加强免疫、不同年龄时间作加强免疫以及距末次免疫接种不同时间的抗-HBs平均水平和达到乙肝免疫保护水平的阳性率作比较,分析乙肝疫苗不同免疫接种情况下的免疫持久性。结果加强免疫组与基础免疫组抗-HBs阳性率分别为91.40%和5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μg加强免疫组0-5年后抗-HBs滴度较高,抗体阳性率94.99%;5μg加强免疫组8-15年后抗-HBs滴度较低,抗体阳性率下降至64.71%,与基础免疫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9)。结论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可提高抗-HBs阳性率,远期抗-HBs滴度水平和抗体阳性率降低;婴儿期基础免疫3-11年后免疫记忆缺失率低。  相似文献   

8.
5μg和10μ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效果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5μg和10μg两种剂量不同类型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RIA)检测人群血清中HBsAg和抗-HBs。采用整群随机抽法将出生时全程接种过血源乙肝疫苗的小学1年级学生分成3组分别接种5μg和10μg不同类型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结果 加强免疫前人知清抗体保护率都在70%以上。加强免疫后1个月,5μg剂量的两组血清抗体保护经分别上升到90%和98.41%,而10μg组血清缺本保护率上升到98.48%。两种剂量和类型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都未出现明显的异常反应,抗体应答良好。结论 说明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用于血清苗基础免疫后的加强接种。10μg剂量疫苗效果比5μg更好,应优行选用10μg剂量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来保护高危人群,提高人群保护率。  相似文献   

9.
接种不同剂量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乙肝疫苗接种的效果,对乙肝疫苗合理接种提供依据。方法将近年有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史但未产生抗-HBs的学生360人,以及近年无接种史且抗-HBs阴性者469人,将两类人群各分成3组,分别进行5μg、10μg、20μg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接种,全程接种后1个月,观察各组学生抗-HBs阳转情况。结果无接种史者给予3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抗-HBs阳转率达85.26%、87.82%、88.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接种史未产生抗体组,接种5μg,10μg,20μg 3种疫苗剂量,抗体阳转率分别为34.17%、50.83%、61.67%,10μg组和20μg组均高于5μ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μg组和20μ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全程接种未产生抗-HBs者,随着剂量的增加抗-HBs的阳转率增高,建议给予10μg或20μg剂量疫苗全程再接种,一般人群给予5μg剂量疫苗即可。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索新生儿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低应答者的再免疫方法,于2000年10月~2002年11月,将乙肝疫苗全程免疫(10μg×3)后抗-HBs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均阴性的171名婴儿随机分成6组,除设立1组对照外,其余5组分别采用不同的再免疫方法A组,增加接种次数,再接种3针;B组,接种剂量加倍,再接种3针;C组,改变接种途径,改为皮内接种3针;D组,接种疫苗与A组相同,但同时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1个疗程;E组,更换疫苗种类,改用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5组均按0、1、2个月程序接种.结果显示抗-HBs总阳转率为89.04%,抗-HBs几何平均滴度(GMT)为590.38mIU/ml.A、B、C、D、E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87.50%、90.91%、60.00%、100.00%、96.77%;各组GMT分别为604.82mIU/ml、770.46mIU/ml、372.45mIU/ml、651.70mIU/ml、508.66mIU/ml.第1、2、3针再免疫后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59.79%、84.71%、89.04%;GMT分别为122.71mIU/ml、354.70mIU/ml、590.38mIU/ml.表明乙肝疫苗初次免疫失败的婴儿,再免疫的效果是肯定的.相对而言,以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或更换乙肝疫苗种类更为理想,再免疫的针次以2~3针为宜,免疫程序0、1、2个月即可.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在青少年中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CHO细胞)采用两针或三针免疫接种程序接种后,乙肝病毒表面抗体的应答,为制定青少年乙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将岳阳市湘阴县246名11~15岁学生随机分为四组,采用10μg(CHO细胞)和2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按照0、3或0、1、6两种不同的免疫程序进行接种,首针免疫后的第7个月检测血清抗-HBs阳转率和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10μg,0、3接种组(Ⅰ组)、10μg,0、1、6接种组(Ⅱ组)、20μg,0、1、6接种组(Ⅲ组)、20μg,0、3接种组(Ⅳ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71.9%、94.8%、94.1%和96.8%,Ⅱ、Ⅲ、Ⅳ组抗-HBs阳转率显著高于Ⅰ组(P〈0.05);血清抗-HBs平均几何滴度(GMT),Ⅰ、Ⅱ组显著低于Ⅲ、Ⅳ组(P〈0.05),而Ⅲ、Ⅳ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青少年(11~15岁)人群中,采用20μg大剂量的乙肝疫苗接种后能获得较高抗体阳转率和平均几何滴度,且两针法能达到三针法同样的效果,完全可能取代低剂量三针接种,达到一样的免疫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0 μ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血清学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10 μg/0.5ml/支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采用免疫放射法 (IRMA) 对血清标本进行抗-HBS定量测定.[结果] 抗-HBS阳转率为98.0%,抗-HBS GMT为751.46 mIU/ml,二项指标均优于5 μg剂量的国产酵母重组乙肝疫苗(5 μg×3剂),尤其是抗-HBS GMT,10 μg组是5 μg组的3.82倍.接种后反应及疫苗安全性方面两组相近.[结论] 建议有条件的地区,提倡接种10 μg剂量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国产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酵母)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用5μg/0.5ml和10μg/0.5ml重组乙肝疫苗(酵母)免疫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膜抗原(HBeAg)双阳性母亲的新生儿68例,采用0、1、6个月接种程序,用固相放射免疫(SPRIA)法定量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滴度及HBsAg。结果全程免疫后1个月,10μg剂量组新生婴儿HBsAg阳性率为2.86%,保护率为96.43%;5μg剂量组的HBsAg阳性率为3.45%,保护率为95.69%。10μg、5μg剂量组的抗-HBs阳转率分别为97.14%、82.76%,产生的抗-HBs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237.44毫国际单位/毫升(mIU/ml)、150.06mIU/ml。10μg组的抗体阳转率明显高于5μg组。结论重组乙肝疫苗(酵母)母婴阻断效果良好,10μg组的免疫原性高于5μg组。  相似文献   

14.
江秀梅  张辉  唐伟  汪迎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81-4182
[目的]调查南平市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对无应答者进行复种并观察效果。[方法]对156例初次接种5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后无应答者进行复种。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程序接种,肌肉注射10μg重组乙肝疫苗。首针接种1个月、7个月时,查抗-HBs阳性情况。[结果]无应答者加强1针疫苗后,抗-HBs阳转率为39.39%,其中抗体滴度S/N≥10仅占8.33%,按常规3针加强免疫后抗-HBs阳转率为92.30%,抗体滴度S/N≥10的为75.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初免后抗-HBs为阴性者应按0、1、6月3针常规免疫再次复种,可获得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民族小学生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前后抗-HB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表面抗体阳转率水平,为少数民族地区开展乙肝疫苗接种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对经过筛选的调查对象进行乙肝疫苗免疫前后血清学检测,观察乙肝疫苗接种前后抗-HBs阳转率和抗体浓度变化。结果免疫接种前抗体总阳性率为34.49%,全程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后,抗体总阳性率为97.82%,免疫前不同民族之间抗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1.26,P﹤0.01);免疫后各民族抗体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46,P﹥0.01)。结论各民族儿童接种10μg(CHO细胞)乙肝疫苗免疫后均能产生良好效果,不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了1460例新生儿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后一年的免疫效果,接种10ug三剂时,母婴传播阻断率为53%,抗HBs阳转率为82%;接种30—10—10μg剂量时,母婴阻断率为80%,抗体阳转率平均91%,接种30μg三剂时,母婴阻断率可达85%。表明免疫效果与接种剂量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2016年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种不同剂量乙肝疫苗者的人群分布及免疫效果,为乙肝免疫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在平顶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后,符合免疫条件且全程免疫10μg和20μg乙肝疫苗的15岁以上人群的分布及免疫效果,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96例被免疫者以15~30岁年龄组最多占免疫人群的38.66%,≥60岁年龄组最少占13.45%;职业分布以学生最多占25.42%,农民最少占12.24%;男、女性别在免疫人群中无明显差异。10μg、20μg剂量乙肝疫苗免疫后表面抗体(HBsAb)阳转率分别为86.89%、97.22%,不同剂量疫苗HBsAb阳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sAb阳转率在性别、年龄分布中,不同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职业HBsAb阳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人们的免疫意识,扩大免疫人群,有效预防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血清学免疫效果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探讨国产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不同剂量、不同间隔时间免疫后的安全性和血清学免疫效果,在五总乡和兴东镇对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和阴性母亲的新生儿,按第1针分别接种10μg或5μg乙肝疫苗,1个月后接种第2针(0.5μg),第3针(0.5μg)与第1针分别间隔5、6、8个月,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所有接种对象均未发现严重副反应。完成3针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阴性母亲的新生儿第1针接种10μg组抗-HBs阳转率及抗体水平均高于5μg组,差别均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第3针乙肝疫苗与第3针百白破混合制剂(DPT)联合免疫,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良好,DPT的免疫应答率及水平与非联合免疫的差别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这表明国产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安全性好,第1针10μg组免疫效果优于5μg组,与DPT的联合免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比较国产乙肝基因重组疫苗和血源疫苗免疫效果.用乙肝基因重组疫苗接种47人,接种剂量5μg×3,乙肝血源疫苗接种74人,接种剂量10μg×3;均按0,1,2月程序接种;以SPRIA检测免疫对象HBV血清学标志物.结果,两组接种对象均未出现严重的副反应;完成3针免疫接种后6个月时,基因重组疫苗组抗-HBs阳转率(44.7%)显著小于血源疫苗组阳转率(98.7%);基因重组疫苗组抗-HBs S/N值显著小于血源疫苗组.结果提示国产乙肝基因重组苗安全性是好的,但免疫效果较血源疫苗差.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剂量重组乙型肝炎疫苗的免疫效果,为实际工作中的疫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同剂量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对180名适种健康人群进行免疫效果观察。结果全程免疫后一个月,接种5μg/0.5ml和10μg/0.5ml两组的表面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1.11%和98.8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面抗体平均几何滴度(GMT)分别为18.90mIU/ml和55.26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种10μg/0.5ml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产生的乙肝表面抗体滴度高,免疫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