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的身体日益强壮,体力和精力都非常充沛,他们已具备灵活的动作能力,而且提升也非常的快。“炸碉堡”是根据孩子好游戏而且善于挑战设计的大班体育活动。整个活动过程的设计将自主探索玩法和集体性游戏串联,强调幼儿运动过程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听指令游戏”能让幼儿在玩“炸碉堡”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倾听能力,提高运动能力。“竞赛游戏”则能在幼儿锻炼身体的同时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同时我们还尝试着融入逆向思维、倾听、合作挑战性等体育技能的教育元素,力争使整个活动有完美的质感。  相似文献   

2.
设计意图:贯彻新《纲要》的教育理念,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调动孩子的绘画兴趣。根据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各种各样的动手动脑游戏活动充满了兴趣,玩得乐此不疲。一次,一个孩子在玩颜色时,我问:“你在做什么呀?”他自豪的告诉我:“我在和颜色做游戏呀!”旁边的孩子听后随声附和的说:“我们也和颜色做游戏!”。是呀,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能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感知颜色,感知快乐,也正是体现幼儿教育的精髓,于是和“颜色娃娃做游戏”之美术活动《水彩渲染画》就产生了。通过活动使孩子们操作感受和游戏感知颜色混合渗透渲染所发生的色彩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张夕 《儿童与健康》2014,(11):50-51
设计意图:《爸爸去哪儿》这个电视节目吸引了我和孩子们的眼球,成为孩子在休息之余谈论的话题,孩子们真希望自己也能参加。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幼儿体验一次拿到邀请函,为“爸爸去哪儿”做准备的游戏,我结合他们的兴趣设计了“勇夺邀请函”的活动。活动中我利用废旧材料纸板制作成了彩色圆盘,一面是绿色,一面是红色,红色一面贴有单个脚印,绿色的一面贴有双脚印,引导幼儿自由探索两人、三人、四人合作拼摆,练习单脚、双脚跳的动作,从而完成夺“邀请函”的本领练习。接下来我又设计了游戏“过河拿邀请函”的活动,这是整个活动的高潮,也是体现幼儿合作水平的环节,大大提高了幼儿“夺”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兴趣也一步步升级。  相似文献   

4.
闫佳 《儿童与健康》2014,(10):51-53
设计意图: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对于“数”的概念还没有形成。而要理解抽象的、数的多一少一相邻两数之间的关系,就要以有趣的情景游戏等方式设计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通过相等、形象的量来代替抽象的数。“纲要”中指出:要求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知事物的数量关系”,还要关注幼儿探索、操作、交流、问题解决和合作的能力。所以“找朋友”这个活动是在情景中开始,结束于情景。体现了“纲要”中: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5.
设计意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幼儿喜爱游戏,不仅是幼儿身心特点的反映,更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我结合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区域活动“纸箱探秘”游戏设计了此活动。在活动开始,让幼儿自己尝试、探索“钻山洞”的各种玩法。接着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幼儿掌握了侧身钻的动作要领,为下面的过“单人山洞”、“双人山洞”做好了铺垫。然后,要求幼儿在掌握了侧身钻的动作要领的基础上,能侧身钻过纸箱做的各种“单人山洞”和“双人山洞”,感受游戏的快乐。活动由易到难逐步展开。  相似文献   

6.
修路     
设计思想 小班幼儿以形象思维为主,如果单纯地让他们认识各种图形,势必引不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于是,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将学习内容巧妙地渗透进幼儿游戏,设计了“修路”这一数学活动。通过活动中的“路边拣石”、“修补小路”、“轻松做客”等环节,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轻松认识了各种图形,还为幼儿提供了“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台阶,尝试拼合图形,充分感受了学习的快乐、游戏的快乐。  相似文献   

7.
设计意图:一般来说,幼儿对序数的认识比基数晚,他们能认识“几个”但认识“第几个”就比较困难;幼儿还容易把序数和基数混淆起来,如回答“这是第几个”时,幼儿不是不会回答就是用基数“3个”、“5个”来回答。本节活动主要是在认识基数1—5的基础上,让孩子们认识序数1~5。由于小班的孩子对物体大小、高矮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我在设计活动时,鼓励孩子将序数与物体大小、高矮比较结合起来进行排序,这样不仅巩固了孩子的原有经验,还让他们初步了解到物体间不同的规律,体验到活动的喜悦。  相似文献   

8.
设计意图:“小豆豆”是幼儿生活中常见又喜欢的角色,“炒豆豆游戏”也是平时幼儿喜欢的民间传统游戏之一。在一次与幼儿一起练习双脚向上跳的活动中,为了增加幼儿练习的兴趣,我想到了炒豆豆游戏,并将它贯穿在整个活动中,使原本枯燥的动作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具有游戏色彩,幼儿变成了一颗颗的小豆豆,他们兴致极高,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增强了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此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真实、快乐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9.
设计思想 自从在班中实行了绘本借阅和绘本分享的一系列活动后,孩子们对绘本的兴趣日渐浓厚,每到放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孩子站在教室门口的书柜旁排队借书。虽然他们只是中班的孩子,但从小班积累至今,他们的绘本经验也已经不少了。作为老师的我,不断地寻觅新书、好书,成了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一份甜蜜的“负担”。这次一位同行朋友,向我推荐了她儿子爱不释手的这本《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我觉得它朴实的画面中蕴藏着颇多的奥秘和处世哲理,于是,欣然把它带到学校里和我的孩子们一起发现、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大班幼儿在一个一个点数的基础上,进行两个两个一点数的学习是可行的,但如果用枯燥、呆板的教学方式进行就不易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了激发孩子的兴趣,让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数量关系,建立初步的数群概念,我设计大班数学活动一一按群计数:两个两个数,重视情感、态度、能力的培养。通过情景游戏、操作活动,运用插板教具,充分调动幼儿感官,让孩子在玩中学、体验生活中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相似文献   

11.
设计意图:幼儿园开展阳光体育活动的课题快三年了,孩子们对于体育游戏甚是喜欢,特别是民间体育游戏。端午节的时候,我们欣赏了《赛龙舟》的录像,孩子们一下子就被里面热火朝天的比赛现场震撼了,他们边看边模仿着选手的动作。“赛龙舟”的游戏需要幼儿有很强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而大班的孩子具备了这些元素,我也就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相似文献   

12.
幼儿时期是孩子语言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然而语言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在游戏活动中更为凸显,所以一定要注意这一培养方法,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3.
<正>滑板是幼儿非常喜欢的体育器材之一,最近我们班的孩子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因为他们经验不足,所以玩法比较单一,游戏过程中有时还会出现安全隐患。基于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我们积极思考并探索怎样才能帮助孩子安全、正确地利用滑板进行游戏。我们通过开展主题活动“风一样的少年”,希望孩子们能在积极愉快的滑板游戏中大胆探索滑板的多样玩法,发展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设计意图:民间传统游戏受客观条件和资源的限制,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为了让孩子们能重拾这些乐趣、了解并热爱地域文化,我结合本地特色利用“鸳鸯玉器”,将“扮家家”这一传统泥工游戏设计了一个适合幼儿园孩子玩的泥工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5.
设计意图:每天幼儿们最期待的就是游戏时刻,《纲要》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自主游戏中是开放的、自主的、全身心放松的,减少了教师的束缚和左右,减少了课堂中的专注与倾听,老师变成了玩伴,课堂化身了游戏,幼儿玩在其中,乐在其中。大班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交往,因为情不自禁地合作与交往,能够使他们的游戏情节更加生动和丰富,正是他们心理活动的表象,满足了他们生长和发展的需要。而且在原有基础上,幼儿也愿意尝试拓展游戏的经验,使得游戏逐步变得深入。幼儿在自主游戏中,不仅体验了合作与创造游戏的快乐,而且大班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对幼儿长远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针对大班幼儿年龄特点,设计本次自主游戏活动。  相似文献   

16.
“老狼老狼几点钟”、“木头人”、“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是传统、经典的老游戏,已经很难追溯它起源的年代,但却深深印刻在了多少代人快乐的童年记忆中……这些给予我们美好童年记忆的游戏由于内容简单、规则单一、玩法固定对处于日益发展中的幼儿缺乏挑战性。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幼儿园《纲要》指出: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一次,我发现纸杯可以做成各种漂亮的纸杯花,因样子很像太阳,我为它起名——“太阳花”。它不但美观漂亮而且简单易学。为了能让孩子在美术活动中体会到成功与快乐,开展了这次别开生面的美工活动。  相似文献   

18.
李鑫 《儿童与健康》2013,(11):37-38
设计意图:时间概念对小班幼儿来说太抽象,他们主要是通过对自然现象感知和具体的的生活活动来分辨的。在数学活动“早晨和晚上”中就是通过生活规律和自然界的变化来感知、理解早晨和晚上这个时间概念的。整个活动我始终以游戏贯穿其中,让小班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和熟悉的环境来感知早晨、晚上,在看看、玩玩、摆摆、说说中更好的分辨早晨和晚上。  相似文献   

19.
设计意图:幼儿在生活、游戏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几何经验,这在他们认识和理解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老师组织数学活动的宝贵资源,更是幼儿展开几何学习活动的前提条件。因此,激活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引导幼儿经历“做”数学的过程和“思考”过程,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以获得不同活动阶段的经验内容,促使幼儿从经历走向经验。  相似文献   

20.
滚筒挑战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游戏活动深受幼儿喜爱,它不仅能调动幼儿的活动兴趣,还能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及不怕困难的精神。滚筒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游戏之一,看到孩子们对滚筒充满了兴趣,我便引导他们展开讨论:“滚筒可以怎么玩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