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疗效及肠内营养的优缺点.方法将28例拟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的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 PN)两组,每组14例.每例病人于术后2~3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均为10天.结果两组病人的营养状况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有较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与PN均能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对血糖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EN早于PN,无并发症和副作用,并且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缩短.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营养的疗效明显,而EN具有早期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并安全、有效、简便、易护理、费用低并可减少住院日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组(EN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1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营养支持费用等情况。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感染发生率低(P0.01)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与P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精氨酸强化后肠外+肠内营养(PN+EN)与全肠外营养(TPN)支持,对重症脑外伤病人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ICU救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分为两组,30例试验组接受PN+EN;对照组34例接受TPN,两组等氮、等热量供给.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转铁蛋白,均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血清IgA、IgG和IgM采用免疫比浊法.IL-2、IL-6和TNF-α采用放射免疫分析.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种营养支持前、后及两组营养支持后总蛋白(TP)和Alb测定结果均无显著的变化(P均>0.05).而Hb和转铁蛋白(TF)水平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及两组营养支持后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IgG水平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及两组营养支持后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其余免疫学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IL-2、IL-6和TNF-α三种细胞因子试验组经用PN+EN营养支持后水平恢复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PN+EN较TPN改善脑外伤患者的免疫学功能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食管癌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临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食管癌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的影响,评价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肠外营养组(PN组)术后每日行完全肠外营养支持直到经口进食;肠内营养组(EN组)术后第1日以静脉支持为主,第2日开始经鼻肠营养管滴入肠内营养制剂瑞素,并逐步增大剂量,减少静脉支持。在术后各个不同时间点分别进行各项指标及营养免疫功能指标的测定。结果 EN组术后排气、排便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PN组。术后EN组营养和免疫功能指标均优于PN组。结论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可促进小肠运动功能恢复,可有效改善食管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在胰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52例胰腺癌患者,按照术后营养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两组基础护理方法相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d时的胃肠功能情况、营养学指标变化、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8 d的胃肠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8d时的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相比较,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符合生理状态,能显著缩短住院时间,减少营养支持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肠内外营养治疗的效果。方法将50例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25例。EN组采用鼻饲肠内营养液,PN组为静脉注入营养液,在摄入同等热量和氮量的条件下比较营养支持后两组NIHSS评分、血红蛋白、帆清总蛋白、白蛋白含量。结果治疗21d后,EN组血红蛋白(111±10.9)g/L、血清总蛋白(67.3±7.0)g/L、白蛋白(36.3±3.2)g/L,明显高于PN组(P〈0.05),EN组NIHSS评分(9.3±1.4)明显低于PN组(11.3±1.4)(P〈0.05),且并发症明显低于PN组。结论高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并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PD)术后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收集截至2020年12月存在于EMBASE、MEDLINE、Cochrane Library、EBSCO、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中、比较PD术后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的患者康复情况的文献;主要结局指标是胃排空延迟,次要结局指标包括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胰瘘、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和感染性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0项随机对照研究、98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肠外营养组相比,肠内营养组能明显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并且不会增加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出血和胃排空延迟.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营养有利于缩短PD术后住院时间及减少术后感染性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老年胃癌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30例)和肠外营养组(PN,30例)。检测手术前和手术后第4、10天营养指标和肝功能等变化,详细记录血糖变化,观察临床恢复情况。结果术后肠内营养组血糖水平波动较肠外营养组平稳(P〈0.01)。术后第4天EEN组患者的各项营养指标和肝功能指标恢复明显高于PN组患者(P〈0.01)。并发症发生率EEN组少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肠肿瘤手术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方法,方便血糖调控,同时可促进机体康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早期免疫强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高龄胃癌胃切除术后患者疗效.方法:99选取我科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期间125例高龄胃癌行腹腔镜根治术后患者抽签法分组.对照组62例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63例给予早期免疫强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比两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胃肠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术前3d相比两组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白蛋白(Albumin,ALB)、转铁蛋白(Transferrin,TEN)、CD8+均降低,CD3+、CD4+、CD4+/CD8+均上升(P<0.05),其中观察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进半流质饮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免疫强化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对高龄胃癌胃切除术后患者治疗,可提升营养状态,改善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减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肠内营养支持(EN)的护理技术。方法选择北京医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且年龄大于65岁老年患者56例,术中均给予空肠置管,术后24-48 h开始管饲EN;通过应用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观察EN开始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达到目标喂养量的时间、营养相关指标、临床结局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接受EN中位时间22.1 d;经过系列化护理干预,11例(19.6%)出现严重腹胀,1例(1.8%)因顽固腹胀停止EN;腹痛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8例(14.2%)和18例(32.1%);EN达到目标喂养量的中位时间为8.5 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73.6±15.0)d。结论老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应用EN,采取系列化护理干预手段,责任护士全程参与,重视心理护理,有效提高术后EN胃肠道耐受性,缩短达标时间,有效保障营养供给,有益于改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重度颅脑损伤早期应用肠内营养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探讨营养支持方法的合理性。方法选择重度颅脑损伤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即能全力营养组、匀浆膳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颅脑损伤后24h或行开颅手术后48~72h即行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支持前和支持后2W测定相关营养指标,一月后评估预后情况。结果营养支持2W后,能全力和匀浆膳2组患者血浆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比支持前明显升高(P〈0.05),氮平衡为正氮平衡。同期两组相比,临床预后、并发症及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同期对照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比支持前明显降低(P〈0.05),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与前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正规、合理的EN支持是安全、有效和必需的,只要有可能,就要早期应用合理的EN支持。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大多数肝移植受者移植前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常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有肠外营养、肠内营养两种。近年来,营养支持正在向更新、更广的方向发展,代谢调理营养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倍受重视。 目的:探索肝移植后早期安全、有效和可行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肝移植后早期(移植后1~7 d)进行营养支持治疗的受者45例,随机摸球法分成3组,即肠外营养支持组、肠内营养支持组、代谢调理组(肠内营养支持+谷氨酰胺+精氨酸),每组15例,各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和等氮量。通过检测肝功能、测定氮平衡、观察术后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等手段,分析比较3种方法的疗效。 结果与结论:纳入患者45例均进入结果分析。与肠外营养相比,肠内和代谢调理营养更能有效地改善受者移植后营养状况,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与肠内营养相比,代谢调理营养更有利于改善受者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促进移植肝功能恢复,有其优越性。结果提示,肝移植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肠内营养和代谢调理营养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不同时期微生态肠内营养对急性胰腺炎患儿血清淀粉酶、hs-CRP及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2012年5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收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予微生态肠内营养时间对患儿分组,分为超早期组和早期组,超早期组于入院后24h进行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早期组于入院后72h进行微生态肠内营养支持干预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患儿的血清淀粉酶、hs-CRP及胃肠功能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早期组患儿的营养耐受良好率明显低于超早期组,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病死率组间比较没有显著差异;早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28.8±5.9d显著高于超早期组36.9 ±7.2d,两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在接受治疗后超早期组患儿的hs-CRP水平89.5±38.2mg/L显著低于早期组110.5 ±20.2mg/L,组间数据差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AMY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早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与超早期组相比较没有显著的差异,两组患儿各项数据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胃肠功能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治疗后超早期组患儿的评分0.26±0.03分显著低于早期组的患儿0.69±0.20分,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患儿实施超早期微生态肠内营养能够有效地提高患儿的肠道耐受性,满足患儿的代谢和营养的需求,缩短住院的时间,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肠外和肠内阶段性营养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胰腺炎患者60例,分为全胃肠外营养组和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全胃肠外营养组患者应用肠外营养持续至可以进食。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在初期应用肠外营养,胃肠功能恢复后逐步减少肠外营养至全部用肠内营养替代,肠内营养持续至过渡饮食。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患者均能耐受早期肠内营养。早期适时由肠外过渡到肠内营养后一周患者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钙水平,与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均增高(P〈0.01);对肝脏功能的损害减小(P〈0.01)。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血糖平均水平趋于正常且波动度小,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外加肠内阶段性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9.93±9.30)d,短于全胃肠外营养组平均住院天数(25.47±7.50)d(P〈0.05),且每日营养费用及住院总费用减少。结论肠内营养组患者的营养指标、对血糖的影响与全胃肠外营养组相比,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水溶性纤维素对肠内营养病人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试验组238例,对照组126例,均为肠内营养患者.于试验组肠内制剂中添加水溶性膳食纤维.结果试验组的胃肠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结论水溶性膳食纤维有效改善肠内营养病人的胃肠功能,为肠内营养患者的营养护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COPD患者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通过观察入选患者46例分成两组,治疗组为入院后即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为无法进食时留置胃管给予肠内营养。结果营养组与对照组治疗后PaCO2、Pao2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营养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肺功能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0.01,见表2)。结论 COPD患者营养治疗应把握好时机,COPD患者只要肠道有功能就应早期给予EN。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内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对重症患者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和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的影响.方法:入选2016年9月至2019年9月入院的急危重症患者9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与实验组48例,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实验组首日给予肠外营养支持,待病情稳定48小时后给予肠内肠外营养联合支持.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营养、免疫功能指标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实验组血清ALB、TP水平和体脂量、肱三头肌皮肌褶皱厚度(Triceps skinfold,TSF)、上臂肌围(Mid-arm muscle circumference,MAMC)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较少(P<0.05)死亡率两组数据接近.结论: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联合支持相比于单一肠外营养治疗更有利于改善重症患者营养状况,提高ALB、TP水平,减少并发症,改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8.
闫瑞君  刘君 《医学信息》2010,23(17):3253-3253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可行性,并与全肠胃营养作一合理比较,选取近年来我院行胃癌及贲门癌3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EN-PN组)术后24小时经鼻饲管饲能全素(13例),对照组(TPN组)术后行完全肠外营养(17例),对两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营养状态评价。结果实验组(EN—PN组)患者术后体重营养状态均较对照组(TPN组)有明显改善。结论胃癌术后经鼻饲管肠内营养安全、可靠、经济、在临床上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arly enteral nutrition,EEN)治疗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73例重症脑出血伴吞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77)和EEN组(n=96),入院后12~48 h分别给普通鼻饲饮食和予肠内营养(EN).两组患者于入院第2和第14天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进行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指标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淋巴细胞计数(LYM)和细胞因子CD4+、CD8+、CD4+/CD8+值,并且比较两组患者预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入院14 d后,EEN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各项营养指标无显著差异,第14天对照组TP、Alb、PA和Hb指标较第2天显著降低(P<0.05),EEN组患者的TP、Alb、PA和H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EN组患者IgA、IgM、CD4+显著升高,LYM和CD4+/CD8+升高,IgG接近术前水平,CD8+降低;EN组患者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改善重症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免疫功能、身体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对患者免疫功能和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9 年 3 月~2021 年 1 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经病理确诊为老年胃癌患者 102 例的临床资料.根据营养支持方案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n=53)和观察组(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n=49).分析对比两组的免疫功能、营养指标水平、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IgA、Ig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ALB、PA、TR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经口进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腹胀、恶心呕吐、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根治术后使用早期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治疗,能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充分满足患者机体的营养需求和改善免疫功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