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根尖囊肿是颌骨较常见的牙源性囊肿[1],长期的根尖囊肿会造成颌骨大面积破坏。根管治疗是根尖周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根尖周病变范围过大,同时伴有穿通性骨破坏时,根管治疗效果欠佳,需结合根管外科治疗[2-4]。本文报道1例前牙区根尖囊肿行显微根管治疗,结合显微根尖手术与引导组织再生术(guided tissue regeneration, GTR),进行3年回访,探讨显微根尖手术与GTR在大型根尖囊肿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率高,但是根尖囊肿发病率较低,本文报告1例7岁患儿因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导致的乳牙根尖囊肿,经文献查阅,对其病因、影像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方法进行探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分析其在不同病理类型及炎症程度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收集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行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类型并按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分级;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组织中IL-17的分布特点;ELISA法检测IL-17的蛋白表达量。结果:120例乳牙慢性根尖周病损组织中根尖周肉芽肿占65.8%,根尖周囊肿占18.4%,根尖周脓肿占15.8%。IL-17在3种病理类型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浆细胞。ELISA结果显示IL-17在不同病理类型组中的表达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在根尖肉芽肿组中的表达与炎症程度呈负相关。结论:IL-17在乳牙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广泛存在,随炎症程度加重表达逐渐降低,推测IL-17在乳牙慢性根尖周炎的病程进展中可能发挥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上颌后牙根尖周病损常导致牙槽骨破坏并累及上颌窦.本文报道1例上颌第一磨牙因根管治疗后根尖周囊肿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及窦底骨质缺损,通过显微根尖手术联合上颌窦提升术实现了疾病的治愈、患牙保存,为临床上大范围根尖周囊肿及牙源性上颌窦炎的诊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乳牙感染根管内细菌与根尖周病临床症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本文按标准选择病例,其中慢性根尖周炎47例,急性根尖周炎28例.按急,慢性根尖周炎中各种不同症状,分别进行组合与分析.并按常规细菌学方法采集标本、培养、鉴定、计数.检测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实验结果初步证实乳牙感染根管中的某些细菌与乳牙根尖周病临床症状间具有一定的关系,如:牙髓拟杆菌多存在于有急性症状的症例组中;其它厌氧菌在慢性根尖周炎组中占优势;产黑色素拟杆菌可能与严重松动叩痛有关,与肿胀和根尖透影无关.本研究对乳牙根尖周病的临床诊断方面,初步提供了细菌学的资料.对乳牙感染根管中细菌与根尖周病间复杂的微生态关系,尚需进一步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乳牙根尖周组织炎症的发生、发展及治疗效果与感染根管和根尖周病损组织内微生物的存在密切相关,不同的微生物可能与不同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有关联。为了解乳牙根尖周病相关微生物及其与临床症状或影像学表现的关系,文章就近年来乳牙根尖周病相关微生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根尖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属于锌依赖性蛋白水解酶的一种,是由多种蛋白酶组成的多功能内肽酶,主要降解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matrix,ECM)。在正常稳定状态组织中MMP表达量极少,而在炎性细胞因子、激素、生长因子刺激下和细胞转化过程其表达上升。病理上根尖周病通常分为根尖周炎和根尖囊肿,根尖周炎多是由根管内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局部炎症性疾病,常累及邻近牙槽骨和根尖部的牙骨质,使其吸收破坏。  相似文献   

8.
曾飞  周建华  杨加震  李修珍  孙仁浩  杨芳 《口腔医学》2021,41(11):1016-1018
根尖囊肿是常见的颌骨囊肿,但在乳牙列中罕见.本文报告1例8岁患者累及多颗乳牙及恒牙胚的根尖囊肿,并就其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及预防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 ,我国儿童患龋率较高 ,据范群[1] 等报道 ,约有70 %~ 80 %儿童患龋 ;同时乳牙的牙髓、根尖周疾病也相应增加 ,据不完全统计 ,约有 30 %~ 4 0 %的患龋乳牙发展成为牙髓炎、根尖周炎。由于乳牙在儿童颌骨发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如何保留牙髓炎或根尖周炎患牙并使其行使功能直至被恒牙替换 ,成为每位口腔医师面临的问题。我们采用可被人体吸收的碘仿糊剂作为乳牙根管充填剂观察牙根吸收情况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选取 1998年 1年之中我院门诊诊断为牙髓炎或根尖周炎的患儿共 115人 ,年龄 3~ 6岁 ,男∶…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根尖手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患者6例,术前常规根管治疗,局麻下翻瓣、去骨、清理病变肉芽组织,行根尖倒预备和倒充填。术后3个月、半年和1年复诊,行临床检查及拍摄X线片观察根尖周骨质恢复情况。结果6例患牙临床症状全部消失,X线片复查牙根外吸收停止,其中4例根尖周骨质破坏完全恢复,2例根尖周骨质破坏范围明显减小。结论根尖手术对慢性根尖周炎伴牙根外吸收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细菌内毒素诱导大鼠根尖周炎的组织病理学及X线片动态变化.方法:用24只Wistar大鼠,采用磨牙开髓置入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棉球并暴露于口腔环境的方法,建立实验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分别于0、3、7、14、21、35d时各处死4只,制作牙颌骨联合标本,拍摄根尖X线片并制作组织切片,观察根尖周变化.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术后第3d,大鼠根尖周出现明显炎性细胞浸润,1周时表现为急性炎症状态,2周时达重度炎症,3周后进入慢性炎症期,5周后可见牙骨质增生.根尖周阴影面积1周后开始逐渐增大,各时期之间阴影面积差别显著(P<0.01).结论:用LPS置于髓腔并开放于口腔环境的方法建立的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其病变发生较快且类似于人类自然感染过程,是简单易行且周期较短的研究根尖周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一些容易为临床医师所忽略,又较容易混淆的,非常见的根尖周病损误诊和治疗失败原因进行了探讨。通过病例分析,作者指出:①正确判断牙髓活力是否存在,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根尖周病损的重要依据。②熟悉牙体解剖,是根尖周病诊治的基础。③正确应用X线摄片技术,可避免或减少误诊。④要有整体观念,不能将根尖周围的病变,简单地认为系牙髓源性而贸然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核因子кB受体激动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RANKL在10例慢性根尖肉芽肿及3例根尖囊肿中的表达,分析RANKLmRNA的表达与慢性根尖周炎病损的病理学表现(包括病损的病理分型、炎症细胞浸润程度)之间的关系,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RANKL的表达进行细胞定位。结果:RANKLmRNA在根尖肉芽肿病损组和根尖囊肿组明显增高,但根尖肉芽肿和根尖囊肿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RANKL mRNA在轻、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组较中度炎症细胞浸润组明显增高(P<0.05)。RANKL mRNA水平与病损大小无关。免疫组化结果显示,RANKL主要表达于浸润的炎症细胞中及增生的上皮细胞中。结论:RANKL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也提示存在其它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破骨细胞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骨保护素(OPG)在根尖周囊肿及根尖周肉芽肿中的表达水平,探讨RANKL和OPG在不同根尖周疾病周围骨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根尖周囊肿组织20例为囊肿组,根尖周肉芽肿组织20例为肉芽肿组,正常牙的牙周膜组织20例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RANKL和OPG在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肉芽肿和正常牙周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结果在囊肿组、肉芽肿组、对照组中,RANKL的表达分别为75.00±7.54、68.40±6.74和29.40±2.46,OPG的表达分别为38.10±7.09、47.65±13.85和58.60±5.88,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囊肿组中RANKL与OPG呈负相关关系(r=-0.56,P=0.01),肉芽肿组和对照组中RANKL和OPG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RANKL与OPG参与了根尖周病变引起的骨吸收过程。在根尖周病变中,RANKL和OPG的表达失调,RANKL增加而OPG减少,骨吸收活跃,导致溶骨性病变。根尖周囊肿的骨吸收活动较根尖周肉芽肿更活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测IL-6 mRNA和TGFβ1mRNA在慢性根尖周病损中的表达及它们与临床病理表现之间的关系,探讨IL-6和TGFβ1在慢性根尖周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RT-PCR法,从mRNA水平检测IL-6和TGFβ1在10例慢性根尖肉芽肿及3例根尖囊肿中的表达,3例阻生拔除的第三磨牙牙周膜组织作为对照,分析IL-6 mRNA和TGFβ1mRNA的表达水平与慢性根尖周病损的病理学表现之间的关系,并分析IL-6 mRNA和TGFβ1mRNA与病损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 IL-6 mRNA和TGFβ1mRNA在根尖肉芽肿病损组和根尖囊肿组明显增高,表现为与β-actin水平的比值增高,IL-6 mRNA和TGFβ1mRNA在根尖肉芽肿组和根尖囊肿组中分别为1.11±0.24和0.87±0.10及0.94±0.53和1.55±0.22.TGFβ1在根尖囊肿组及大的根尖周病损中有增高的趋势.TGFβ1mRNA在中度、重度炎症细胞浸润组较轻度炎症细胞浸润组明显增高(P<0.05).根尖周病损中的IL-6 mRNA和TGFβ1mRNA水平未发现有明显的相关关系.结论 IL-6和TGFβ1在慢性根尖周炎的发病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根尖外吸收指因外伤、牙髓感染、持续的根尖周组织的炎症、牙周感染、不恰当的正畸治疗等原因导致的根尖表面吸收[1]。根尖外吸收病例属于难治性根尖周病范畴,常规根管治疗很难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我们采用MTA行根尖倒充填术及常规根管充填方法,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伴根尖外吸收的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大鼠根尖周炎炎症组织中脂多糖炎症信号受体CD14、Toll样受体4(Toll.1ikereceptor4,TLR4)的表达特点,探讨根尖周炎中脂多糖的信号转导途径。方法建立大鼠磨牙内毒素根尖周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根尖周炎炎症组织中CD14、TLR4的表达情况,并计算CD14、TLR4的阳性细胞率。结果正常根尖周组织中未发现CD14和TLR4免疫阳性细胞,根尖周炎症组织中CD14和TLR4表达阳性,CD14、TLR4阳性细胞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根尖周组织相比,炎症根尖周组织中CD14和TLR4的表达显著增强,CD14和TLR4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脂多糖可能通过CD14、TLR4信号受体在根尖周炎症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锥形束CT与根尖X线片识别根尖周骨病损形貌的差异,为临床准确判断根尖周炎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临床上颌切牙诊断为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38颗和健康对照牙10颗,用根尖周指数(periapical index,PAI)对根尖X线片进行分级评定,同时进行锥形束CT扫描,在轴位、矢状位和冠状位图像上定点测量并分别比较根尖周骨质缺损切龈向、近远中向和唇腭向的最大径.结果 PAI为1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无破坏;PAI为2时,锥形束CT显示根尖周骨质明显缺损;PAI为3、4、5时,骨破坏切龈向最大径分别为2.75 ~7.00、4.51 ~ 10.63、6.75 ~ 13.38 mm,近远中向最大径分别为1.88 ~4.13、3.98 ~ 7.25、5.38 ~ 10.63 mm,唇腭向最大径分别为1.50 ~5.70、2.63 ~6.25、4.50 ~9.91 mm,PAI为3~5时,各级内骨破坏范围变化较大,各级间同一方向的骨质破坏最大径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结论 锥形束CT可以显示根尖X线片不能明确判定的根尖周骨病损,用根尖X线片反映根尖周骨破坏可能会低估病损的大小.  相似文献   

19.
根管内存在病原微生物会导致根尖周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引起根尖周组织破坏。在临床上,创伤会引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也会导致根尖骨组织的破坏和吸收。本文就根尖骨组织破坏与吸收相关因素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牙源性囊肿是一组常见于颌骨内的良性病变,一般可根据临床体征和影像学发现作出初步诊断。颌骨牙源性囊肿的手术治疗方法应根据囊肿类型、患者年龄、病变大小及罹患部位等决定。青少年含牙囊肿,预期囊内含牙可自行萌出者,可采用袋形术。病变范围较小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刮除术为最好的治疗方法。若根尖周囊肿的病源牙可保留,术前应完成根管治疗。术中辅以Carnoy液处理囊壁可减少角化囊肿术后复发。破坏范围大的颌骨牙源性囊肿可选择第一期袋形术,第二期刮除术,有利于减少邻近结构的损伤。颌骨切除术较少应用于治疗颌骨囊肿,主要适应证是病变破坏范围大,多次复发的牙源性角化囊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