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急性白血病(AL)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恶性血液病74例[AL35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3例,骨髓增殖性疾病(MPD)6例]。另取非恶性血液病24例及正常骨髓10例作为对照。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PTEN表达情况,同时分析PTEN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并对疾病转归进行跟踪随访。结果:PTEN阳性表达率在对照组中非恶性血液病患者(83.33%)低于正常人(9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血液病AL组(57.14%)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L-完全缓解(AL-CR)组(63.16%)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0.05〉P〉0.01),AL-初治组(55.17%)与AL-CR组无显著差异(P〉0.05),MDS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MDS-RAEB)为53.33%,CML组为53.85%。MDS-RAEB组和CML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与AL-初治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TEN低表达与外周血中白细胞计数及发病时骨髓中原始细胞比例有一定相关性(r≈0.50),与MDS-RAEB转化A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CML-AL)呈正相关性(r≈0.53)。结论:AL存在PTEN表达异常,PTEN与AL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关系,提示PTEN在AL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WT1基因、TGF-β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08年8月-2010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髓系白血病初发(AML组)、经治疗完全缓解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CR组)和非恶性血液病组(对照组)各30例,分别采用实时RT-PCR和ELISA检测三组患者骨髓中WT1基因、TGF-β1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分析显示,AML组和AML-CR组WT1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WT1 mRNA表达高于AML-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L组TGF-β1mRNA和TGF-β1蛋白显著低于AML-CR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ML-CR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对照组和AML-CR组中WT1基因、TGF-β1表达不存在相关性(P〉0.05);而在AML组中,WT1基因、TGF-β1存在明显的线性负相关(r=0.724,P〈0.05)。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存在WT1基因高表达、TGF-β1低表达状态,并且二者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同时检测两种指标在白血病患者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价上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白血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8例初治急性白血病(AL)、20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和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结果:10例非血液病患者WT1基因的表达均呈阴性。58例AL患者44例检测有WT1基因的表达,阳性率为75.9%,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ML)阳性率为86.4%,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为42.9%,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完全缓解(CR)率无相关(P>0.05),但倾向于WT1基因低表达者有更高的CT率(低表达组CR率为75.0%,高表达组率为34.8%)。CML慢性期WT1的表达水平极低,随临床分期进展水平增高,高表达者预示急变。结论:AL和CML急变期患者WT1基因过度表达,初治AML治疗前WT1的表达水平与疗效无相关,但低表达组CR为75%,高表达组CR为3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RNPC1对人乳腺癌细胞SUM1315化疗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慢病毒转染技术将转染至SUN1315细胞中,设敲除(shRNPC1)组和过表达RNPC1组、敲除对照(SCR)组和过表达对照(NC)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 方法检测各组SUM1315细胞中RNPC1的mRNA和蛋白水平。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通过CCK?8法测绘细胞存活曲线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敲除RNPC1组RNPC1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均低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RNPC1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NC组(P < 0.05)。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后,shRNPC1组IC50明显低于SCR组(P < 0.05),过表达RNPC1组IC50明显高于NC组(P < 0.05)。用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处理各组SUM1315细胞72 h后,shRNPC1组凋亡率明显高于SCR组;过表达RNPC1组凋亡率显著低于NC组(P < 0.05)。结论:RNPC1基因能显著降低人乳腺癌细胞SUM1315对紫杉醇、多西他赛和5?氟尿嘧啶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有望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quantitative PCR,RQ-PCR)检测WT1基因表达水平,探讨其在监测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Q-PCR检测7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20例正常对照者骨髓细胞WTl基因拷贝数及内参基因(ABL)拷贝数,以NQ比值=WTl基因拷贝数/内参基因拷贝数计算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初诊组与复发组WT1表达水平分别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与完全缓解组之间比较及初诊与复发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初诊急性白血病患者WT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复发时同样高于完全缓解组及对照组。在初诊的各种白血病亚型中,M3亚型WT1表达水平最高(平均值为3.44),M5亚型WT1表达水平最低(平均值为0.25)。4例短期随访提示在达到完全缓解时WT1表达水平下降,而复发时再次升高。结论:用RQ-PCR测定WT1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白血病MRD的一项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Daxx在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急性白血病分类的关系.方法 应用RTPCR方法从mRNA水平检测了100例恶性和21例良性血液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Daxx的表达,并分析了其与急性白血病分类的关系.结果 急性髓样白血病组(0.75±0.28)、其他血液系统恶性疾患组(0.57±0.34)Daxx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良性组(0.33±0.19),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急性髓样白血病组Daxx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组(0.42±0.21),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Daxx在血液病中广泛表达,在恶性组中高表达,其表达的高低与急性白血病的分类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 site 1)基因在白血病中的表达及其与白血病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分别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6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3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和10例对照的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BMI-1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其在白血病中的表达规律及临床意义。结果:BMI-1基因在10例对照组标本中无表达;K562细胞株中BMI-1纂因呈阳性表达;CML组中BMI-1基因的阳性率为15.4%,其中包括CML慢性期(CML—CP)及CML急变期(CML-AP),其阳性率分别为5%和50%;CLL组中BMI-1基因无表达;AL组中BMI-1基因表达率为47.1%,其中包括急忡髓系白血病(AML)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阳性率分别为57.7%和12.9%;CML-CP组与CML-AP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学意义(P〈0.05),初诊AL中,AML组和ALL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L—AP组与初诊AL组阳性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2例初诊BMI-1基因阳性表达患者随诊发现,初诊时BMI-1基因表达阳性,完全缓解后无表达,复发后再次表达,经再次治疗后仅达部分缓解,其BMI—1基因表达持续阳性。结论:BMI-1基因红出缸病中存在较高的表达,在正常人及完全缓解病例中无表达,且与疾病的转归相关,提示BMI-1基因高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可能作为一种分子标志,为白血病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钙黏蛋白相关蛋白(α—catenin,CTNNA1)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法检测25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对照组)和92例初诊AML患者(观察组)中CTNNA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中51例(51/92,55.43%)存在CTNNA1低表达,而对照组未发现CTNNA1低表达(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2,P〈0.001);CTNNA1表达水平与AML患者的年龄、性别、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FAB分型、核型分组之间均无相关性(P均〉0.05)。ROC曲线分析表明CTNNA1表达水平能有效鉴别观察组和对照组,AUC=0.806。观察组中CTNNA1低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476,P=0.142)。4例初诊AML患者在获得完全缓解后CTNNA1表达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升高。结论:CTNNA1基因低表达可能是AML中的一个常见分子事件,检测其表达可用于AML患者的辅助诊断和疾病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类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体内SALL4基因的表达特点。方法以FQ-PCR测定32例恶性血液肿瘤患者和11例正常对照的单个核细胞上SALL4mRNA表达。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SALL4mRNA表达量为0.1055,其中4例T-ALL均为0.0000。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SALL4 mRNA表达量为0.0965,且阳性表达均为B系淋巴瘤,T系淋巴瘤均未检测出SALL4mRNA。8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及11例正常对照者个别标本表达SALL4mRNA弱阳性,其表达量分别为0.0000和0.0000。ALL和NHL之间SALL4 mRNA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和NHL组与MM和对照组间SALL4mRNA的表达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与MM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LL4在部分恶性血液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DcR3 mRNA在急性白血病(AL)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L患者46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2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8例,27例非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方法检测骨髓单个核细胞(BMNC)中DcR3 mRNA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参数的关联性。结果:AL组DcR3 mRNA表达阳性率(67.4%)及表达水平(0.56±0.09)高于对照组(40.7%,0.39±0.19)(P<0.05);AML组DcR3 mRNA表达阳性率(71.4%)及表达水平(0.56±0.09)与ALL组(61.1%,0.53±0.0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患者DcR3 mRNA的阳性表达率在白细胞计数≥30×109•L-1时升高。结论:DcR3基因可能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凋亡途径参与白血病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肺癌肿瘤抑制物1(tumor suppressor in lung cancer 1,TSLC1)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AL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39例AL患者及10例对照组骨髓细胞中TSLC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TSLC1表达阳性率为80.00%,AL组为12.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中M1、M2及M5型与对照组TSLC1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M3、M4型与对照组TSLC1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亚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中TSLC1失表达是一个频发事件,可能与AL的发生、发展有关,对AL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估及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叉头框蛋白O1 (FOXO1)在成人急性白血病(AL)患者及健康人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40例成人AL组及50例对照组外周血中FOXO1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AL组外周血中FOXO1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组经标准化疗后完全缓解(CR)者FOXO1的含量低于化疗前(P<0.05),部分缓解和未缓解(PR/NR)者其含量亦降低,但降低不明显,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FOXO1在CR者中的表达低于PR/NR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AL外周血中FOXO1呈高表达,而化疗后完全缓解者呈低表达,可能参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对鼻咽癌放疗后复查的患者行MRI动态增强检查,旨在了解肿瘤局部纤维化与复发的动态增强特点,探讨动态增强MRI技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3月到2013年6月的67例经放射治疗后的鼻咽癌患者分为2组:放疗后局部纤维化组38例及复发组29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22-72岁,平均42±1.5岁。行MRI动态增强后,行常规增强T1WI扫描。测量他们注射钆喷酸葡胺(Gd-DTPA)后0s至3min期间病变同一区域各时相的T1WI信号强度。应用分析软件测量ROI的信号强度,获取两组病例动态增强的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并对其达峰时间(PT)、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曲线下面积(AUC)三个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放疗后鼻咽癌局部纤维化组达峰时间(PT)低于复发组的达峰时间,经过样本均数方差分析,纤维化组与复发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最大斜率(Slopemax)明显低于复发组的最大斜率值(Slopemax),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鼻咽癌患者纤维化组曲线下面积(AUC)低于复发组的曲线下面积(AUC),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动态增强技术对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与纤维化的鉴别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SPARC和Tiam1基因在人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与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K562)中的表达的水平及其意义.方法:常规细胞培养,取在对数生长期的HL-60、K562细胞进行mRNA抽提;以HUVEC细胞的mRNA作为对照组,逆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FQ-PCR)法检测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①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均为低表达;②SPARC和Tiam1在HL-60、K562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SPARC与Tiam1在HL-60细胞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886,P<0.01);SPARC与Ti-am1在K562细胞中的表达无相关关系(r=-0.086,P=0.872).结论:在髓系白血病中,评价SPARC与Tiam1的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SPARC和Tiam1可能通过共同的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对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P-选择素表达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健康昆明小鼠60只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生理盐水(NS)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联合用药组(SASP+HGF),每组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小鼠均以嗯唑酮灌肠造模。造模后Ns组使用Ns腹腔注射(0.1mL·只-1·d-1),HGF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SAsP组使用SASP灌胃(200mg·kg-1·d-1),联合用药组使用HGF腹腔注射(100ug·只-1·d-1)及sAsP灌胃(200mg·kg-1·d-1)。第13d处死所有小鼠。提取小鼠肠粘膜固有层单个核细胞(LPMC),用荧光PCR检测P-选择素表达量。结果:模型组及NS组的P-选择素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HGF组、SASP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模型组和Ns组显著降低(P〈0.01)。HGF组和联合用药组P-选择素表达量与正常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SASP组P-选择素表达量较正常略有下降(P〈0.05)。但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选择素在嗯唑酮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中表达增强,肝细胞生长因子对P-选择素表达量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急性白血病患者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抗原(TAFI:Ag)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50例急性白血病病人及30例正常人的TAFI:Ag水平,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急性白血病病人治疗前TAFI:Ag水平为82.57±18.51μg/m l,较正常对照组的46.19±12.59μg/m l显著增高(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病人TAFI:Ag水平异常增高,随病情好转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强度脉冲超声(LIPUS)对大鼠糖尿病周围神经病(DPN)模型中坐骨神经中转录因子p53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LIPUS组。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制备实验DPN大鼠模型,LIPUS组以低强度脉冲超声进行体外治疗,造模后4周检测各组血糖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LIPUS组血糖显著增高,神经传导速度显著降低,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增加( P<0.05)。与模型组比较,LIPUS组神经传导速度显著增高,坐骨神经P53 mRNA表达显著下降( P<0.05)。结论:低强度脉冲超声可通过抑制受损神经中轴突抑制因子P53表达,促进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坐骨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具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单独用药治疗,治疗组采用克罗米芬、吡格列酮联合用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激素水平。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5%)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X2=4.1142,P<0.05);治疗后两组FSH、LH、T、FIN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比较极显著(t=2.8107,P<0.01;t=6.0965,P<0.01;t=18.5510,P<0.01;t=8.1710,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FSH、LH、T、FIN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t=1.9873,P<0.05;t=2.8220, P<0.05;t=2.3198,P<0.05;t=1.9794,P<0.05);此外,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7.5%,差异不显著( 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有胰岛素抵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明显,并能改善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65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组织中Livin和PTEN蛋白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病理学分级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显著相关(P&lt;0.05),和患者的年龄无关。 PTEN在宫颈癌和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lt;0.05),而与患者的年龄和宫颈癌病理学分级无相关性。Livin蛋白与PTEN蛋白两者表达呈负相关(P&lt;0.05)。在死亡组中,Livin表达明显高于生存组(P&lt;0.05),而PTEN表达明显低于生存组(P&lt;0.05)。结论:宫颈癌中Livin表达上调和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浸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Livin和PTEN,有助于筛选出具有高复发及转移危险的宫颈癌患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癌—睾丸抗原SSX-2基因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为判断ALL预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对51例ALL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SSX-2mRNA检测,并进行SSX-2基因表达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以30例非肿瘤患儿为对照组。结果:ALL初治患儿SSX-2 mRNA表达率为34.78%,对照组无一例表达。ALL初治组表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初治组表达率高于ALL完全缓解组表达率7.14%(P〈0.05)。SSX-2基因的表达与儿童ALL性别、年龄、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数、免疫分型以及临床危险分级无关(P〉0.05)。结论:儿童ALL患者SSX-2mRNA表达率较高,SSX-2mRNA表达可能与儿童ALL的发生、发展有关;SSX-2基因检测对儿童ALL近期疗效的评估、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