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2 毫秒
1.
乳岩病名释义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乳岩古代病名近20种,通过解析其病名的文字本义,总结了文字中提示的病因、病证特点以及预后等信息。研究乳岩病名有助于了解古人对乳岩病的认识,提示字义亦为古代文献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癫痫作为病证名在现存最早的医学文书中即有记载,但关于其症状的描述语焉不详,且在宋代以前,痫、惊、痉不分,致使后世对其病因病机、证治方药的认识研究颇多争议。加之本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及反复性,自古即被认为属疑难病证。  相似文献   

3.
头疮在古籍中的病名演化复杂,以头疮为关键词,从中医古代文献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从病名释义、病因病机、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则治法、预防与转归等方面进行总结。本病一般可分为白秃疮和肥疮,是发生在头皮毛发的浅部真菌性皮肤病,好发于儿童,具有传染性。中医认为其病机多与经络和脏腑之湿热、外感风热及虫邪相关,治宜清热除湿、杀虫止痒,治疗尤以外治为特色,外用剂型种类丰富,患病后尤需防止传染,及早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梳理瘟疫病名的研究进展,获取古医籍中疫病文献的筛选思路。[方法]首先明确瘟疫的定义,阐述其主要分类方式,对温病、伤寒等相关名词进行考辨。而后将疫病文献分为笼统的瘟疫和具体的病种2大类,列举今人对相关术语的研究进展。[结果]瘟疫指具有传染或流行特征而且伤亡较严重的一类疾病。按寒热性质分为温疫、寒疫和杂疫,温疫又可分为温热疫、湿热疫和暑热疫。瘟疫和温病的概念是交叉的,其交集部分为温疫。瘟疫本属广义伤寒,后逐渐脱离伤寒独立,其与传染病的关系仍存在争议。从文献中梳理出概述性瘟疫名称3种:(1)“疒”部的瘟疫全称;(2)以时令与流行命名的术语;(3)其他。制作“传染病中西医病名对照表”,涵盖传染病6类53种,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立克次体病、细菌性传染病、螺旋体病、原虫病和蠕虫病。[结论]本研究厘清了瘟疫的概念,找到了打开疫病文献宝库的钥匙,在相关研究中具有“破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消渴病理法方药运用是从《内经》中提出消渴开始的,但《内经》多理论而少方药。此后,历代医家随着对消渴病病因病机认识的逐渐深入,理法方药运用也逐步充实起来。《黄帝内经》中首次提出消渴之名,认为其病位多在上、中二焦,始于胃而极于肺。并根据病人的体质等分为肺消、膈消、消中等。关于病因及治法也有了初步而较简单的认识,除论及火热及禀赋不足外,也暗示了湿郁在消渴病中的重要性,清代更提出病位在肝的理论,发挥《内经》而立化痰利湿治法,并在临床实践中体现出来,基本形成了辨证论治消渴病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中医病名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析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目前存在的系列问题,以文献为基础,参考专家建议,结合临床实践,初步探讨性提出颅脑损伤中医病名体系,丰富完善了颅脑损伤中医病名理论,进一步深化了中医对颅脑损伤疾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中医学报》2019,(6):1339-1342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文献,了解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历史概况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医药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万方信息资源系统,从文献的分布年代、中药使用频率、功效分类及证型分布等方面对手足口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分布年代: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文献始见于1985年,从2005年开始,相关文献迅速增多。②中药使用频率:防治手足口病的中药共104味,用药5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42味,使用频次前5位为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及石膏。③药物功效:清热药最多,其中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凉血居多;解表药次之,其中又以发散风热居多;化湿药7味。④证型分类:共分为10个证型,以邪犯肺卫证最多;湿重于热证次之;肺脾湿热证第3。结论: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具有显著优势,治疗上主要进行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疹中药为主,注重热、湿、风、痰等邪气的祛除,从而达到标本共治。  相似文献   

8.
赵亮娟  刘霞  吕军影 《中医学报》2019,34(6):1339-1342
目的:通过分析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文献,了解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历史概况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资源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中国医药学术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及万方信息资源系统,从文献的分布年代、中药使用频率、功效分类及证型分布等方面对手足口病进行分析研究。结果:①分布年代: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的文献始见于1985年,从2005年开始,相关文献迅速增多。②中药使用频率:防治手足口病的中药共104味,用药5次及以上的药物共有42味,使用频次前5位为金银花、连翘、甘草、黄芩及石膏。③药物功效:清热药最多,其中又以清热解毒、清热泻火、清热凉血居多;解表药次之,其中又以发散风热居多;化湿药7味。④证型分类:共分为10个证型,以邪犯肺卫证最多;湿重于热证次之;肺脾湿热证第3。结论:中医药防治手足口病具有显著优势,治疗上主要进行辨证分型分期论治,以清热解毒、凉血透疹中药为主,注重热、湿、风、痰等邪气的祛除,从而达到标本共治。  相似文献   

9.
就命门与生殖功能相关的古代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以期明确古代医家对命门与生殖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为人体生殖系统疾病的辨证论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从而更好的指导中医生殖系统疾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0.
国内1998~2007年手足口病文献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为数据源,对国内1998~2007年手足口病的文献年度变化、核心作者、机构分布、期刊分布、主题分布进行计量学分析.以了解我国手足口病的文献分布特点和研究现状,为相关学科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该研究试图通过收集、整理古代医家在治疗痿病上选用的方药,初步发掘古代中医治疗痿病的方药,常用药物及药物配伍使用概况,探讨其常用复方中药物配伍规律,为中医药临床治疗痿病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方法:从大型电子丛书《中华医典》中以"痿"、"萎"、"委"、"痿躄"为检索词,检索出有关中药治疗的条文以及从《中医方剂大辞典》中记载的方剂类的古籍中翻阅中医中药治疗痿病的条文,确定并整理出古代治疗痿病的方药,将方药相关数据规范化并建立数据库,采用计算机技术、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再结合古代对痿病的认识,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从多角度探讨痿病方药的配伍规律。  相似文献   

12.
喘脱古文献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喘脱为喘证的危候,但清代以前无喘脱病名,古代医家多从临床表现及脉象来认识喘脱,对喘脱的辨治对临床工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及片面性,需要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3.
天泡疮为临床少见、难治性疾病,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的历史,文献记载较多,治疗上有较强的优势,但其古文献记载名称繁多,且概念不明确,加之现行教科书对其古病名所指部分参考依据不足,规范病名的称谓是继承和发扬中医药防治本病的关键和起点,明确与西医天疱疮之间的关系为发扬中医优势的桥梁,故提出深入病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中华医典》收集所有古籍中"痉病"相关条文,运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后,将条文来源按出处朝代分类,展现历代医家对痉病病机的认识,并探讨"燥"与痉病发病的相关性。本研究基于文本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历代医家所著医书中对痉病的认识理论全面呈现出来,系统分析、总结归纳各个时期医家对痉病的观点。本研究是针对历代医家对痉病病机特点的认识过程,进行全面剖析,并探讨了"燥"与痉病之间的关系,发现并且同意有关医家的观点,即"燥之属痉",并进行较为全面阐释,以供医者或学者参考。同时,基于制修定循证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研制工作,结合目前制定中医临床实践指南现状,本研究将重点研究痉病古代文献,以期挖掘辨治痉病的中医理论内涵,力求研制出理论性和适用性均强的指南,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5.
小儿厌食古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通过探寻并整理中医古籍及专著中对小儿厌食的病名、病因病机、选方用药、其它治疗等方面,追溯本源,阐释演变,总结规律,以便后学者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古代文献研究,总结郁证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为规范郁证证候特征文献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华大型电子图书《中华医典》,检索民国以前中国历代医学古籍1000余部,检索词包括"郁证"、"百合病"、"脏燥"、"梅核气",经统计分析找出与上述病证相关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共纳入851篇文献的内容(851条原文),2873个症状,规范后185个症状,证候要素共18个,证候要素按频次和百分比分布前4位为气滞、气虚、内火、痰。病位类证候要素百分比最高的前4位为肝、脾、心、胃。进行相关性统计。结果:肝与气滞、脾与气虚、肾与阴虚、心与血虚、心与痰、气滞与痰、阴虚与内火之间有相关性。结论: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郁证证候特征与目前大多数医家对郁证的认识基本相符,古代文献对郁证的论述对当代研究抑郁症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对中医病证的名称和病位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该病证治疗思路和治疗原则的建立。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充分吸取前贤的经验,以中医的思维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百合病是其中典型的一种。百合病病名的由来,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可谓见仁见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主药命名说;证候特点命名说;病机命名说;病因命名说。百合病病位在何脏腑,也有不同观点:注重于肺;注重肺心;注重肺肾;定位于肝。  相似文献   

18.
对中医病证的名称和病位的认识,直接影响到对该病证治疗思路和治疗原则的建立.应从临床实际出发,充分吸取前贤的经验,以中医的思维方法解决临床问题,百合病是其中典型的一种.百合病病名的由来,历代医家认识颇不一致,可谓见仁见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主药命名说;证候特点命名说;病机命名说;病因命名说.百合病病位在何脏腑,也有不同观点注重于肺;注重肺心;注重肺肾;定位于肝.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探寻并整理中医古籍及专著中对小儿厌食的病名、病因病机、选方用药、其它治疗等方面,追溯本源,阐释演变,总结规律,以便后学者得到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