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口腔白斑的临床病理及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琴  陈志洪 《口腔医学》1994,14(4):177-178
普查了4917人中发现口腔白斑154例发病率为3.13%。发病部位:颊部92例,唇部60例,舌部14例、腭部8例等。154例中有145例有吸烟史、占94.16%,吸烟史愈长,发病率愈高。同时发现长期吸烟者口腔粘膜失去正常色泽和弹性,形成水肿和皱褶,反映了烟草的各种理化性刺激因素对粘膜长期刺激造成的损害。牙源性刺激及不良修复体也是较普遍的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8例颌骨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进行了临床病理分析.光镜及电镜观察显示:颌骨MFH的病理改变与长骨发病者一致.瘤体成份为:瘤变的组织细胞、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未分化细胞,可见典型的车辐或漩涡样结构.细胞间有较多微丝束分布.免疫组化染色:LYS阳性8例,在分化较好的瘤变组织细胞反应较强;AAT阳性5例,在分化差的组织细胞阳性反应强.本组观察提示:颌骨MFH应以手术治疗为主,对术后或晚期、复发患者予以适当化疗可缓解病情、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病理改变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的病理改变及CD4、CD8、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 Bligand,RANKL)、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在糖尿病大鼠牙周组织中的改变。方法 38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糖尿病组30只,对照组8只。采用一次性静脉注射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的方法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动物于分组饲养16周后处死,制作牙周组织石蜡切片,HE染色,荧光免疫组化检测牙周组织中CD4、CD8及RANKL、OPG的表达。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半定量分析CD4、CD8及RANKL、OPG,对糖尿病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与对照组CD4灰度值分别为4.87±4.08、2.71±3.35;CD8灰度值分别为5.57±5.64、1.64±1.17;RANKL灰度值分别为2.14±3.45、1.13±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OPG表达降低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可能通过改变免疫功能调节以及RANKL/OPG调节途径促进牙周炎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颌骨骨肉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32例颌骨骨肉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中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36.9岁;病变位于下颌骨20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伴皮肤麻木和牙痛就诊,x线主要表现为境界不清的骨破坏区;镜下均可见到肿瘤性成骨,并可分为骨母细胞型(13例)、软骨母细胞型(11例)和纤维母细胞型(8例)3种类型。获得随访15例,其中死亡2例,均为骨母细胞型骨肉瘤患者,分别发生于上颌窦和下颌骨升支。结论:肿瘤性成骨是病理诊断重要依据;颌骨骨肉瘤发病年龄较晚,其预后较好,但发生于上颌窦、下颌升支的骨母细胞型骨肉瘤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5.
口腔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腔鳞状细胞癌占口腔恶性肿瘤的90%以上,恶性程度较高,寻找与其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利于肿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目前的研究发现,一些临床病理指标在预测口腔癌的预后中具有一定价值。在与肿瘤大小有关的因素中,肿瘤厚度(侵袭深度)是唯一具有独立预后价值的指标;对肿瘤侵犯前沿进行组织学分级,在预测淋巴结转移、局部复发、生存率方面的价值显著高于传统的对整个肿瘤的组织学分级;肿瘤手术切缘状况与肿瘤复发、患者生存率相关,但安全手术切缘的界定标准尚有待统一;肿瘤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程度特别是肿瘤的淋巴结包膜外浸润在预测肿瘤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颌骨黏液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9例颌骨黏液瘤的临床表现、X线影象及病理特征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中男9例,女20例,平均年龄31.8岁;病变位于下颌骨17例,上颌骨12例;临床多以颜面部肿胀而就诊。X线常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多房性泡沫状透光影,其中间杂有不透光区。该瘤的组织病理学特征,主要是在黏液样基质中散在分布一些星芒状、梭形、三角形的瘤细胞。镜下依据胶原纤维的含量分为(纤维)黏液瘤(15例)和黏液纤维瘤(14例)2种类型。结论:临床上颌骨黏液瘤与其他一些颌骨病变很难鉴别,最后确诊仍需病理检验。通过分析表明,该瘤预后相对较好,但由于其具有局部浸润性,黏液纤维瘤型及保守性手术如刮治术不彻底可复发。  相似文献   

7.
105例腮腺肿块的临床病理与超声影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腮腺肿块临床病理与超声影像之间的关系,为腮腺良恶性肿块的临床鉴别诊断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对10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腮腺肿块的临床病理资料和超声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05例腮腺肿块中,病理类型良性92例,恶性13例。良恶性肿块在形态、边界、包膜等声像学表现阳性率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内部回声分布、后方回声增强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腮腺肿块的不同临床病理类型与其超声表现有一定的关系,肿块的超声表现可为术前良恶性鉴别诊断及临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口腔颌面部淀粉样变性病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全身系统性淀粉样变性病在口腔颌面部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4例口腔颌面部淀粉样变性病的活检切片HE及刚果红等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光镜和偏光显微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14例的活体组织检查发现肿物为软组织和血管壁有粉红均质的淀粉样蛋白沉积,刚果红等特殊染色阳性,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鉴别原发和继发性病,透射电镜观察淀粉样蛋白呈毛毡样的细丝状物。结论淀粉样变性病在口腔主要损害舌,其次为颊唇粘膜及涎腺  相似文献   

9.
正角化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一组正角化牙源性囊肿(orthokeratinized odontogenic cyst,OOC)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以OOC的名称报告20例,观察其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点,并与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病变进行比较。结果:本组病例约占同期所有OKC的9.9%(20/202),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就诊平均年龄39.1%;随访资料显示:15例患者行囊肿刮治后无复发;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比较发现:OOC和OKC之间差异有显著性,OOC上皮不表现OKC上皮的形态分化特点,细胞增殖活性较低。结论:OOC可能代表一组有别于牙源性角化囊肿的颌骨病损。  相似文献   

10.
盖髓术是一种保髓的生物学疗法。盖髓剂的药物性能是其成败的关键性问题之一。自1984年6月以来,我们用硝酸钾盖髓318例,并通过成年人错位、阻生等废用患牙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研究。现将记录资料完整、随诊复查的304例(325颗患牙)的临床疗效及该剂对牙髓组织影响的病理组织学变化观察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回顾病检证实为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的根尖周病变,分析根尖周病变的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本院病理科2003~2013年十年期间病理检查报告单中诊断为根尖周肉芽肿和根尖周囊肿的病例383例,并回溯其临床相关资料。纳入标准是所有根尖周病都来源于牙髓感染,其他原因发生的根尖周病不在本文的研究之内。结果:383例根尖周病损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18∶1,年龄分布范围广(8-82岁),以20-29岁组最多,占22.19%。根尖周囊肿和根尖周肉芽肿比为3.5∶1,X线片上根尖周囊肿病变直径较大,多存在骨白线,而根尖周肉芽肿多无骨白线。收集病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51.70%。结论:经手术治疗的根尖周病变临床病检样本中以根尖周囊肿居多;临床检查以及二维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根尖周病有较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2.
王丽娜  李静  刘健  桑晓红  张静 《口腔医学研究》2013,(11):995-998,1001
目的:研究大鼠慢性牙周炎与IgA肾病(IgAN)复合模型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水平,探讨慢性牙周炎与IgAN之间的可能发病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IgAN组和慢性牙周炎+IgAN复合组。第12周末处死动物分别检测血清中MMP-3、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大鼠牙龈附着丧失(AL)及出血指数(SBI)结果,观察牙周和。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慢性牙周炎+IgAN复合组分别与空白对照组、慢性牙周炎组、IgAN组相比,血清MMP-3、Scr含量均显著增高(P〈0.05),血清MMP-3与24h尿蛋白定量、AL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24h尿蛋白-1.822+0.206×MMP-3,R2—0.691(P〈0.05)AL-26.316+1.577×MMP-3,R2—0.549(P〈0.05)。结论:血清MMP-3的水平在慢性牙周炎与IgAN复合组中明显增加,可能与两种疾病存在一定的关系,为研究二者发病机制提供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13.
大鼠头颈部60Co照射后腮腺组织病理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60Co照射对腮腺组织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模拟临床头颈放射治疗,用60Co对40只正常成年SD大鼠头颈部按剂量归一的方法进行照射。照射后分别于第5、10、20、30、60天取腮腺组织作常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60Co照射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鼠腮腺腺泡细胞胞质肿胀、空泡变性和坏死明显加重,间质血管充血、肿胀及变性逐渐加剧,未见到再生、恢复的变化。结论治疗剂量的60Co照射对正常腮腺组织有损伤,主要作用于腺泡细胞和间质血管,损伤的程度具有时间依赖性,呈不可逆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比较三型牙源性颌骨囊肿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年间牙源性角化囊肿(odontogenic keratocyst,OKC)、根端囊肿(radicular cyst,RC)及含牙囊肿(dentigerous cyst,DC)的临床资料,对其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1)三型颌骨囊肿的男女之比分别为OKC 1.6∶1,RC 1.4∶1,DC 4.1∶1(χ2检验,P<0.005).2)除DC未见于70岁以上年龄段外,几乎各年龄段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三型囊肿组间及组内的年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OKC及RC20~2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分别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7%及20%;DC10~19岁年龄段患病人数最多,占各年龄段患病人数的29%.3)颌骨的任一部位均见三型颌骨囊肿的发生,但发生频率不同,三型颌骨囊肿组间及组内发病部位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4)OKC有137例合并感染,感染率39%;RC4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24%;DC18例合并感染,感染率16%,三型间有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05).结论1)男性较女性更易发生牙源性颌骨囊肿.2)不同的年龄段,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及RC发生的高峰期均为20~29岁年龄段;DC发生的高峰期为 10~19岁年龄段.3)不同的颌骨部位,对OKC、RC及DC的易感性不同.OKC好发于下颌磨牙区,其次为下颌双尖牙区;RC及DC则好发于上颌前牙区.4)感染症状的出现,对OKC、RC及DC彼此间的鉴别诊断具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35例口腔鳞癌不同区域的病理分级差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的WHO病理分级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分别对于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深层浸进行WHO病理分级,观察、评估不同区域的病理学分级是否存在差异。统计学分析采用Radit分析。结果:口腔鳞状细胞癌表面区、中心区和浸润区在WHO分级上有显著差异(P<0.01),其中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最差。结论:口腔鳞状细胞癌不同区域分化程度不同,深层浸润区分化程度要比肿瘤表面区、中心区要差,最能体现肿瘤当前阶段的性质,是判断肿瘤患者预后的合理取材部位。  相似文献   

16.
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并评估头颈部黏膜恶性黑色素瘤(MMHN)的病理、临床特点、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其影响愈后的因素。方法:对1985~2009年内收治31例原发性MMHN患者的发病特点,好发部位以及颈淋巴转移的规律以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好发部位以上颌牙龈和腭部多见,所有患者均行外科手术切除,范围包括原发灶的扩大切除和颈淋巴清扫术,术后1、3、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7.74%、54.83%和35.48%,局部复发率48.38%,远处转移率16.12%。结论: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术前切忌切取活检,以术中冰冻病理切片为妥;对术中广泛安全切除和颈淋巴清扫应持积极态度;术后辅助治疗未能显示有肯定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预后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6例口腔颌面部上皮样血管瘤病史、临床资料;大体检查、HE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 全部标本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其免疫结构,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例患者中,男女各3例。肿瘤分别位于耳周(4例)及腭部(2例);都表现为表浅单发性肿块,1例有创伤史。组织学表现为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小血管, 血管内皮细胞呈上皮样或组织细胞样改变;病变内见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所有病例血管内皮细胞Vimentin、CD31、CD34阳性, SMA显示血管周围完整的肌外周细胞层,S-100、PanCK染色血管内皮细胞阴性。手术治疗后1例复发,均无转移。结论:上皮样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血管病变,可能与局部创伤有关。手术局部完全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若切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准确的术前和术中诊断对手术完整切除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在牙周病变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3例成人牙周炎(AP)患者的44颗患牙,记录临床指标GI、PD、AL,并测定治疗前后GCF-GPx水平。结果:GCF-GPx与PD、AL负相关(P〈0.05,P,0.005),与GI无明显相关性。牙周治疗后临床指标均明显下降(P〈0.001),GCF-GPx水平明显上升(P〈0.001),但GCF-GPX水平的上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髁状突骨上组织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超微结构在负荷改变后的变化特点。方法:4只成年家兔在被拔除双侧下颌磨牙后1月和3月,用透射电镜的方法观察组织的表现。结果:细胞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建及退行性反应,如粗面内质网的扩张,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等;基质中胶原原纤维的有序排列结构消失,胶原网受到破坏,同时蛋白多糖颗粒减少;基质中脂质小体及基质小囊等成分增多;负重区较非负重区的改变更显著。结论:过重的负荷会超过组织的代偿能力,使细胞产生基质的能力下降,对细胞自身产生不利的影响,引起髁状突的弹性及抗压、抗磨擦等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20.
 Tongues were removed from five cat fetuses, after approximately 1 month of gestation, for examination by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Rudiments of filiform papillae were visible over the entire dorsal surface of the tongue. The epithelium of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tongue was of the stratified cuboidal type. No evidence of keratinization was detected anywhere in the entire dorsal lingual epithelium. Rudiments of fungiform papillae were recognizable only at the lingual apex; none were recognizable on other parts of the dorsal surface of the tongue at this stage. By contrast, rudiments of circumvallate and foliate papillae were already 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filiform papilla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results and those obtained previously in rats and mice are discussed. Received: August 29, 2001 / Accepted: May 7, 200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