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在吞咽造影检查(VFSS)的评估下进行吞咽障碍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选取山西省汾阳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行常规吞咽障碍康复训练, 观察组在VFSS评估下对不同时期吞咽障碍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两组治疗前均采用洼田饮水试验与容积-粘度吞咽测试(V-VST)对其吞咽功能进行评定分级及安全、有效性测试, 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 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定与V-VST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 观察组吞咽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Z=2.46, P < 0.05);观察组吞咽功能恢复[64%(16/25)显著高于对照组[28%(7/25)](χ2=4.00, P < 0.05);观察组误吸程度评分[(1.76±0.6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2.16±0.62)分](t=2.20, P < 0.05);观察组V-VST安全性[88%(22/25)]、有效性[92%(23/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吞咽训练指导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的意义。方法 8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患者给予吞咽训练指导。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1级26例, 2级7例, 3级5例, 4级1例, 5级1例;对照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1级18例,2级5例, 3级10例, 4级2例, 5级5例。试验组患者洼田氏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训练指导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吞咽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误吸、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中药冰棉棒穴位刺激结合吞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也能预防并发症发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临床医药实践》2017,(10):779-78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3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行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定、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结果、洼田饮水实验结果及发生并发症例数、平均住院日及费用、对医务人员满意度等。结果:SWAL-QOL评定结果、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及洼田饮水实验结果显示,康复组的疗效、吞咽状况和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出现营养不良、吸入性肺炎、误吸等并发症5例,远低于对照组的22例;康复组住院日及费用也低于对照组;康复组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99.8%,高于对照组的95.7%(P<0.05)。结论: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吞咽功能,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增加机体抵抗力,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62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还给予低频电刺激吞咽障碍训练仪治疗。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判断疗效,治疗2周、4周后分别进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法(SSA)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示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SSA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对照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4周后的SSA评分更低(均P0.05)。治疗2周和4周后,观察组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使用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均给予同质化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治疗。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用洼田俊夫饮水试验[1,2]评定吞咽功能。结果两组均能改善吞咽障碍,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吞咽治疗仪可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联合铜砭刮痧法的效果评估。方法 选取晋江市中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4例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试验组同时联合铜砭刮痧法,治疗期间均实施康复护理,均干预1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误吸风险等级、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中医症状积分。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误吸风险等级、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痊愈率、SWAL-QOL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和康复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铜砭刮痧法可有效改善风痰阻络型脑卒中吞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早期康复训练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康复训练组早期加予吞咽康复训练,训练前后行洼田氏饮水试验。结果康复训练组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康复训练组总有效率为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7%(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王书秀  王琪  安晓蕾  杨志红  骆莉 《河北医药》2013,(23):3584-358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与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73例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8例采用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对照组35例采用康复功能训练治疗,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FSS)并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评分(8.0±1.9)分和(6.0±1.7)分明显高于治疗前的(4.4±1.6)分和(4.5±1.5)分,且观察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临床疗效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表面肌电图(sEMG)、舌骨喉活动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吞咽造影检查(VFSS)总分、表面肌电图的最大波幅值、舌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及甲状软骨上移和前移距离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数、吞咽时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冲电刺激联合舌肌康复器可升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sEMG的最大波幅值,缩短吞咽时程,改善舌骨喉活动度,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进食调节及吞咽功能训练等指导。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定及疗效判定。结果干预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60.3%、9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8.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吞咽治疗仪在治疗脑卒中后吞咽苦难的效果观察。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吞咽治疗仪组。各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流质饮食,在此基础上,吞咽治疗仪组患者给予吞咽治疗仪治疗。结果治疗15d后两组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P<0.05)。结论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的吞咽障碍及神经功能的恢复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用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安置胃管中的效果.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安置胃管,试验组使用吞咽治疗仪辅助患者吞咽的情况下安置胃管.比较2组安置胃管一次成功率及恶心呛咳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插管一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呛咳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使用吞咽治疗仪辅助患者吞咽的情况下安置胃管,患者一次成功率高、恶心呛咳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支持对卒中后延髓麻痹咽期神经源性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咽期吞咽障碍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及联合治疗组。各组患者均给予脑卒中常规药物治疗及鼻饲营养师指导下配制的匀浆流质饮食,治疗仪组患者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治疗,肠内营养组患者则以肠内营养制剂瑞高治疗,联合治疗组患者则同时辅以吞咽治疗仪及肠内营制剂瑞高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反复唾液吞咽测试及饮水试验评价患者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除对照组患者以外,其他各组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各组患者吞咽功能疗效顺序如下:联合治疗组〉治疗仪组〉肠内营养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吞咽治疗仪联合肠内营养治疗脑卒中后延髓麻痹所导致的吞咽障碍具有协同效应,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2012年12月脑卒中致吞咽障碍出院回社区康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安排社区医护人员上门进行基础吞咽功能锻炼、饮食训练、心理调节等指导。观察两组患者6周后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χ2=12.153,P〈0.01)。结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出院后立即进行社区综合性护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发生鼻饲管肺炎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及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住院的留置鼻饲管的脑卒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患者在置管期间发生返流、呛咳、误吸、吸入性肺炎的情况。结果脑卒中患者发生鼻饲管肺炎,均有不同程度的返流、呛咳及误吸。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咯痰和发热。胸部X线检查表现为吸入部位的浸润影。鼻饲管肺炎患者与未发生鼻饲管肺炎的患者在年龄、置管时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吞咽障碍、并发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未发生鼻饲管肺炎相应的并发症少。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居多,占72.7%。以铜绿假单孢菌最常见,其次为肺炎克雷伯菌。结论胃管鼻饲虽能解决进食问题,但患者仍会出现吸入性肺炎、胃食管返流、营养不良等并发症。要预防鼻饲管肺炎,除注意鼻饲管的护理外,还应加强口腔护理;治疗吞咽障碍及进行早期康复。如果4周后仍不能拔除鼻饲管,恢复不了正常的吞咽功能,就需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提高脑卒中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自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46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评估及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能力:观察组显效4例(17.4%),有效15例(65.2%),总有效率82.6%;对照组显效1例(4.3%),有效7例(30.4%),总有效率为34.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康复综合训练治疗方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临床效果确切,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困难程度,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中医护理方案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勤  田君  陆燕红 《现代医药卫生》2014,(19):2919-2920
目的探讨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案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该院脑病科治疗的120例脑卒中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脑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以吞咽困难严重程度分级变化进行疗效评价,并调查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2/60)],且患者护理满意度[93.3%(56/60)]优于对照组[68.3%(4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是一套非常有效的护理方案。  相似文献   

19.
张建荣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16):2446-2448,237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留置胃管患者拔除胃管最佳评估方法及时机.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312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56例,采取遵医嘱拔除胃管的方法,试验组156例,护理人员采用床边吞水测试(Bed-side Water Swallowing Test)[1]对留置胃管1周的患者进行吞咽评估,再确定患者是否可以拔除胃管,比较2组患者拔除胃管时间、再次置管率、呼吸道感染、误吸、胃肠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主要营养指标.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留置胃管时间明显缩短、再次置管率明显降低、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留置胃管后主要营养的指标明显高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通过使用床边吞咽水试验对脑卒中留置胃管的患者进行吞咽评估,确定患者拔除胃管的时机,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增加患者由口进食的机会,增强对患者的营养供给,提高了护士对病人护理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舌骨喉复合体动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 以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各51例。对照组女30例, 男21例, 年龄(63.52±9.63)岁;治疗组女31例, 男20例, 年龄(62.36±9.12)岁。对照组予以摄食训练, 治疗组予以咽部冰刺激联合摄食训练。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及治疗4周后视频透视吞咽检查(VFSS)评分、舌骨喉复合体动度及不良事件。采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统计学比较。结果训练前后治疗组的VFSS评分分别为(2.69±0.34)、(7.96±1.25)分, 对照组分别为(2.85±0.41)、(5.62±1.02)分, 训练前两组患者VF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训练后两组患者的VFSS评分均高于训练前, 且训练后治疗组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t=10.358, P<0.001)。两组患者训练前舌骨前移、舌骨上移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