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病因诊断方面的应用价值,并观察患者使用胶囊内镜的顺应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1年7月对37例经胃镜、结肠镜均未发现异常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的资料。结果胶囊内镜对OGIB检出率89.2%(33/37),诊断阳性率56.8%(21/37)。患者顺应性良好,本组仅1例出现胶囊滞留,余未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有良好的诊断价值,是一种安全的、简便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胶囊内镜在提高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敏  范红  何旭  周雁  王芸  万平 《云南医药》2007,28(3):215-218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在16例患者中检出小肠病变13例(81.26%),其中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者10例(62.5%),3例发现病变但不能肯定出血是否与此有确切关系。在明确出血原因或部位的10例病人随后行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6例行剖腹手术,结果与胶囊内镜诊断所提示的出血部位或原因相吻合,另有2例近期内无消化道出血病人未检出病变。病人无任何并发症。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特别是近期有活动性出血病人有较高的检出率,安全无创,可以作首选的检查方法,结合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可弥补其检查中的不足,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杨宇龙  王农荣  程海涛 《江西医药》2011,46(10):921-923
目的探讨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疾病患者,随机分成胶囊内镜检查组和小肠造影检查组,进行病变阳性检出率的分析比较。结果胶囊内镜检查组检出病变55例,阳性检出率79.7%(55/69),小肠造影检查组中,共发现小肠病变7例,阳性检出率为11.5%(7/61)。两组阳性检出率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 OMOM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阳性检出率高,可作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4.
胡静  许建明  蔡轶  吴娟  时晨  马晓菡 《安徽医药》2016,37(8):995-998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不同检查时机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患者诊断率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2006年9月至2015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连续入组157例OGIB患者,按开始出现消化道出血至胶囊内镜检查时间将其分为出血开始3 d内接受检查患者(A组)及出血开始3 d后接受检查患者(B组)。比较两组患者胶囊内镜诊断率及后续治疗干预间的差异。结果 共有157例OGIB患者(男性83例,女性74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总体阳性率为89.2%,血管畸形为最主要的阳性发现(32.5%)。A组患者阳性率为94.2%,B组患者阳性率仅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患者比较,A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且输血量更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较早进行胶囊内镜检查可能提供更多诊断信息,并因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及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5.
郭海  王成文  邹兵  吕国庆  刘峥 《江西医药》2012,47(6):518-519
目的 探讨内镜在急性消化道大出血行急诊剖腹探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始我科配合急诊手术治疗26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术中内镜价值.结果 26例均查出出血部位,25例为单一出血灶,1例有2处血管畸形;术中平均内镜检查时间15min.所有患者均根据术中内镜诊断进行了相关手术治疗,术中无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再出血,1例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结论 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大出血患者,术中内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对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使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3年7月来我院就诊137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两组,老年组75例,非老年组62例,采用胶囊内镜进行检查,比较两组检查结果。结果老年组患者小肠转运时间明显高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血管病变阳性诊断率高于非老年组,而克罗恩病阳性诊断率低于非老年组(P<0.05)。结论老年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检查手段中胶囊内镜安全性及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胶囊内镜在老年人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5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老年患者行胶囊内镜检查,总结临床资料,并对此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5例患者顺利完成检查,无感任何不适,其中63例发现小肠病变,阳性检出率为77.3%。结论胶囊内镜应用于老年人小肠病变检查,以其安全,操作简便,影像记录全面、能进行全小肠段检查的优点,成为老年人诊断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国产OMOM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6月应用国产OMOM胶囊内镜检查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30例。结果 30例患者中,检出病变24例,其中小肠溃疡10例,小肠腺瘤2例,腺癌2例;血管病变3例,寄生虫1例,小肠息肉2例,肠结核1例,小肠非特异性炎症3例。检查阳性率80%。结论 OMOM胶囊内镜安全,无痛苦,用于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优于既往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仿真内窥镜(CT virtual endoscopy,CTV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因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同时行CE及CTVE检查分析两者联合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应用价值。结果共有19例患者发现了病变,其中小肠间质瘤7例,炎症3例,肉芽肿1例,小肠血管畸形1例,转移瘤1例,小肠憩室2例,肠管畸形1例,Dieulafoy溃疡1例,结肠癌1例,钩虫病1例;两者吻合率81.0%。结论cE联合CTV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CT小肠成像(CTE)和胶囊内镜(CE)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价值.方法 比较研究CTE和CE在40例OGIB患者中检查结果,并最终应用手术病理结果与之进行对照.结果 CTE的诊断阳性率为45.0%(18/40),而CE的诊断阳性率高达70.0%(28/40),两者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和CTE两者的联合诊断阳性率高达72.5%(29/40),与单纯进行C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同单纯行CTE检查相比,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OGIB的诊断,单纯行CE检查的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单纯行CTE检查(P<0.05),两者联合检查的诊断阳性率较CE略有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鉴于CE和CTE具有互补性,在临床实践中对OGIB同时进行CE和CTE检查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1.
胶囊内镜对隐源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M2A型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率及病变类型,评价胶囊内镜在隐源性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隐源性消化道出血患者胶囊内镜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18例受检者进行了18次胶囊内镜检查,成功18次,成功率为100%。未见并发症出现。胶囊内镜在胃内平均滞留时间为36min,小肠内滞留时间平均为344min,18例在检查结束后胶囊内镜顺利排出体外。检出16例小肠病变,包括小肠肿瘤,小肠黏膜糜烂,克罗恩病,小肠黏膜血管扩张,空肠活动性出血,小肠静脉瘤。病变检出率为88.9%。结论胶囊内镜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检查成功率高,对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病变的检出阳性率较小肠气钡造影、血管造影为高,且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共70例,上述患者均行消化胶囊内镜检查。结果胶囊内镜通过幽门时间为(56.3±4.9)min;胶囊内镜在小肠内检查时间为(294.1±39.4)min;胶囊内镜在体内工作时间为(534.4±40.7)min。本组70例患者中,38例患者检出病变,病变检出率为54.3%。其中13例患者有两种以上病变。结论胶囊内镜能够较好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相关病因做出诊断,诊断价值高,且安全,患者痛苦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bscure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OGIB)综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观察。方法以30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综合治疗,并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经过综合治疗,整体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短。结论对患者进行综合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病情,减轻医患的负担,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应用医学样本对比法,选定某院2012~2019年收治的150例消化道肿瘤患者,按照急救选择路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给予参照组急诊应急治疗措施,给予实验组急诊内镜治疗,探讨急诊内镜对消化道肿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作用及其止血效果.结果:参照组和实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兰索拉唑对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0例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兰索拉唑;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结果治疗组显效31例,有效5例,总有效率为97.30%;对照组分别为14例,13例及81.81%,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胃镜下活动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早期应用兰索拉唑,可显著降低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DSA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IB)中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对我院14例胃、肠镜未发现出血病因的消化道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必要时行栓塞治疗。结果根据DSA检查结果及进一步的手术治疗明确出血病因和部位,14例中溃疡出血1例,肿瘤性出血5例,血管性出血6例,术后出血1例,空肠憩室并出血1例;3例出血部位在十二指肠,5例出血部位在空肠,6例出血部位在回肠,可靠诊断阳性率达85.71%(12/14)。其中5例通过血管栓塞治疗成功止血,成功率71.43%(5/7),其余均行手术治疗。结论 DSA对于OGIB具有重要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17.
2335例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及发病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分布、发病趋势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5年至2005年2335例UGB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主要病因依次为:十二指肠溃疡(DU)、胃溃疡(GU)、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复合溃疡(CU)、胃癌(GC)、食管胃底静脉曲张(EGV)。②各年份UGB病因构成不完全相同,AGML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慢性浅表性胃炎(CG)、GC呈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③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3.6:1。尤其是消化性溃疡(PU)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在各年龄段中,UGB以40~49岁占比例最大,UGB主要病因在不同年龄段分布不完全相同。⑤不同季节各主要病因检出率不完全相同。冬春两季PU的发病例数明显多于夏秋两季,其他主要病因在四季分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U、AGML、GC、EGV是UGB的主要病因,AGML发病构成比呈上升趋势,CG、GC呈下降趋势,UGB的病因分布与年代变化、性别、年龄、季节等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胶囊内镜滞留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滞留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也008年4月行胶囊内镜检查173例。结果:173例胶囊内镜检查中,共发生胶囊内镜滞留4例,发生率为2.3%,其中2例行手术治疗,2例观察后自行排出。结论:胶囊内镜滞留是胶囊内镜检查中较严重并发症,若无梗阻发生,可行观察,若出现梗阻,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