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肿瘤免疫疗法在过去的十年被临床肿瘤学界视为一种越来越有效的治疗模式。近年来,对肿瘤疫苗中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研究进展进行简述,目的是为读者梳理出肿瘤疫苗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endriti ccells,Dc)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成熟DC表面高表达MHC-Ⅰ、MHC-Ⅱ类分子,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等)和黏附分子(LFA-3、ICAM-1等),而有效将肿瘤抗原提呈给T细胞,T细胞与DC结合后,大量分泌IL-12,诱导Th0细胞向Th1细胞分化,增强细胞免疫应答,有利于肿瘤清除。DC尚能分泌多种趋化因子,作用于初始型T细胞,增强T细胞的激活,使DC具有高水平抗肿瘤免疫功能,以DC为基础的肿瘤疫苗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策略和研究方向,并获得快速发展。现将近期DC肿瘤疫苗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疫苗与肿瘤免疫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抗原脉冲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DC)的潜能和新颖的肿瘤靶的鉴定,重新激起对恶性肿瘤治疗型疫苗的研究兴趣,已成为许多研究课题的热点。本文综述DC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开发应用。1引言人体免疫系统具有抵御恶性细胞失控制性生长的能力,其核心是...  相似文献   

4.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目前发现的抗原递呈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也是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免疫应答的APC,在对肿瘤产生主动免疫上起着重要的作用。DCs瘤苗的制备与应用成为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对DCs的生物学特性、抗肿瘤机制及肿瘤疫苗的制备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发现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APC),DC疫苗的开发研制尚处于早期阶段,但已获得的大量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可以表明,DC在启动抗肿瘤免疫的抗原呈递中发挥出强大的功能。DC体外培养的方法渐趋成熟,提高DC生物学功效的手段多彩纷呈,日益增多的临床研究工作推动着该领域的迅速发展。作者就DC肿瘤疫苗制备方法及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提出该免疫治疗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肾癌细胞抗原致敏白介素-12(IL-12)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体外诱导、激活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及相关免疫机制。【方法】采用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IL-12基因修饰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超声细胞破碎法提取肾癌细胞粗提抗原(Ag)致敏经IL-12转染的DC;ELISA法检测各组DCs和各组CTLs上清中IL-12、IFN-γ因子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各组DCs表面CD83、CD86、HLA-DR的表达;MTT法检测DC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CTL免疫杀伤肾癌细胞的效能;统计学分析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高表达CD83和CD86分子分别为(65.9%±3.1%,92.8%±3.4%),分泌高水平IL-12(279.6±1.7)pg/mL及IFN-γ(892±31)pg/mL,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诱导激活的CTL上清中IFN-γ水平(1146±31)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CTL对肾癌细胞有强大的杀伤作用,显著高于各对照组。【结论】经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后的DC能有效地诱导CTL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应答。其机制可能与IL-12基因修饰和抗原致敏活化了DC抗原提呈第二信号,促进了DC高分泌IL-12因子,激活了T淋巴细胞致使CTL分泌IFN-γ的能力增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东印  谷川 《医学综述》2007,13(16):1228-1230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肿瘤学研究的热点,并被称为继手术、化疗、放疗之后的第4种治疗模式,随着对树突状细胞(DCs)在抗肿瘤免疫中所起中心作用的认识的加深,以及体外大量培养DCs方法的建立,以DCs为平台的肿瘤免疫治疗受到广泛关注。在体外制备负载肿瘤抗原的肿瘤特异性的DCs肿瘤疫苗,再注射回体内以激发机体产生主动性抗肿瘤免疫反应,是具有良好前景的生物治疗方案,目前已应用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8.
9.
树突状细胞及其抗肿瘤疫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肿瘤的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于20世纪90年代逐渐发展、成熟起来的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其基本理论依据是:通过调节或增强机体固有的内在性防御机制(主要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和免疫排斥)来抑制或杀伤肿瘤细胞,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转化,促进恶性细胞分化来降  相似文献   

10.
<正> 免疫识别与免疫逃避是恶性肿瘤发病机理及防治中的关键矛盾,它决定着免疫反应的有无和强弱。在重建免疫识别的方法中,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lells,DC)负载肿瘤相关抗原已经成为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 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 DC的来源及分类 Steinman和Cohn1973年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来一种新型细胞,根据其最初从淋巴器官分离,且具有树状突起而被  相似文献   

11.
Walker-256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Walker-256细胞质肝内接种制备大鼠移植性肝癌模型.方法 取体重150~180g雄性Spraque-Dawley (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60)肝内接种Walker-256细胞质;对照组(n=12)肝包膜下注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1周后观察肿瘤大小、并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大鼠共有15只大鼠死亡,而移植瘤肝癌模型出瘤率为100% (45/45),大多数大鼠伴有肺以及腹腔转移,并且均经过病理学证实.结论 Walker-256细胞质肝内接种可以成功建立适宜临床研究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鼠Walker-256及小鼠H22两种肿瘤模型的成瘤性和稳定性,并探讨其应用。方法建立大鼠Walker-256及小鼠H22两种皮下肿瘤模型,1周后观察其出瘤率和肿瘤大小,观察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实验结束后进行病理学检测。结果1周后两种鼠肿瘤模型出瘤率分别为98.57%、97.14%(P〉0.05);肿瘤直径分别为(9.61±2.90)mm、(8.25±1.89)mm(P〉0.05);大鼠Walker-256模型有肿瘤自然消退现象,而小鼠H22模型肿瘤生长稳定且少数出现肺转移;病理学检测支持上述现象。结论小鼠H22皮下肿瘤模型较大鼠Walker-256模型稳定,可用于抗肿瘤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大鼠Walker-256移植性肺癌模型,探讨应用Walker-256癌细胞建立大鼠移植性肺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SD大鼠经尾静脉注射高、中、低三种不同细胞浓度的大鼠Walker-256细胞悬液,观察大鼠的生存时间、体重变化、移植性肺癌模型的成模率,其他脏器转移情况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注射癌细胞后14 d,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体重下降、摄食减少等体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体重明显降低(P<0.05);注射癌细胞后21d,高浓度组大鼠开始出现死亡;高、中、低三组不同细胞浓度的移植性肺癌成模率分别为100%、80%、30%,模型组大鼠肝脏系数和肺脏系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肺部可见明显的癌症病灶,而其他脏器未发现明显异常.结论 注射高浓度Walker256癌细胞(3×105个细胞/只)能成功复制移植性肺癌模型,为移植性肺癌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原位移植的方法制备大鼠肝癌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肿瘤细胞Walker-256制备为浓度1×10^8个/ml,分别于Wistar大鼠肝包膜下接种0.04ml。观察大鼠肝脏实体瘤的生长情况及肺转移的发生率。结果肝包膜下接种细胞悬液7d可见较小肿瘤块生长;14d开始出现肺转移,并伴有肠系膜、生殖系统的转移;21d肺转移率达100%。肝肿瘤组织HE染色结果可见肿瘤组织呈条索及团块状排列,排列紊乱,癌细胞索之间由血窦相连,癌肿边缘的肝组织受压萎缩。肺组织切面有多个散在的圆形或卯圆形实化灶。HE染色结果可见腺体样或乳头状结构,核染色深,核仁、核膜比较清楚。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大鼠移植性肝癌的疗效。材料和方法将27只Wistar大鼠采用移植法建立Walker-256肝癌模型,于移植术后11天后行MRI检查,测量肿瘤体积(V1),再随机分成3组:A组:经肝动脉灌注ATRA0.1mg+MMC0.05mg+超液态碘油0.05ml+0.025mg明胶海绵粉;B组:MMC0.05mg+超液态碘油0.05ml+0.025mg明胶海绵粉;C组:经肝动脉灌注生理盐水0.2ml。14天后再行磁共振检查以确定肿瘤体积(V2),对三组间肿瘤生长率(V2/V1)进行比较。通过病理检查检测A、B、C三组间肿瘤大体表现及组织学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on-Willebrandfactor(Ⅷ因子)和Ki67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结果27只大鼠经MRI检查证实均种植成功。A、B、C三组间肿瘤生长速率不完全相同(P〈0.01),肿瘤大小术前分别为88.26±3.47mm3,87.91±5.63mm3,87.08±6.51mm3;术后两周分别为389.77±54.13mm3,609.05±106.91mm3,1116.64±120.96mm3,两两比较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肿瘤呈膨胀性生长,界限清楚,B组呈膨胀-浸润性生长,界限较模糊,C组标本光镜下提示肿瘤界限难以分清,呈现浸润性生长;A、B、C三组Ⅷ因子和Ki67阳性表达率均依次增高。结论全反式维甲酸(ATR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大鼠移植性肝癌具有显著的生长抑制作用,其疗效优于单纯的TACE。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肿瘤腹水接种后,Wistar大鼠腹水产生的情况与其本身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24只大鼠被接种不同浓度的Walker-256肿瘤腹水0.3ml,另外12只大鼠腹腔注入生理盐水0.3ml作为对照组,8d后观察各组大鼠产生腹水的数量及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各指标。结果高浓度腹水接种后产生腹水的大鼠只数少于稀释后接种的大鼠只数,各组免疫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浓度腹水接种组免疫功能最好,稀释后接种的大鼠免疫功能最差。结论不适当地增加含肿瘤腹水的浓度并不能增加产生腹水的可能性,相反确有可能激活大鼠本身的细胞和免疫功能消灭腹水内肿瘤细胞,使得产生腹水的可能性降低。  相似文献   

17.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all trans-retinoitc acid(ATRA)on differentiation and apoptosis of Walker-256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ell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TRA combined with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on rat Walker-256 transplanted hepatocarcinoma,Walker-256 hepatocarcinoma cell lines were treated with ATRA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After culture for 48h,the inhibitory rate of cell proliferation was determined by MTT assay;the changes of Fas and Bcl-2mRNA expres...  相似文献   

18.
目的胫骨内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制备骨癌痛大鼠模型,观察其脾脏T淋巴细胞的功能变化。方法健康雌性SD大鼠41只分两批实验进行。第一批实验动物16只,完全随机分为PBS组和模型组,模型组以胫骨内注射Walker256肿瘤细胞建立骨癌痛模型,PBS组仅注射相同剂量的无菌PBS。动态观察两组大鼠造模前、造模后4、6、8、10、12、14、16、18、20 d十个时间点的机械缩腿阈、热辐射刺激潜伏期和自发性疼痛。第二批实验动物25只,完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BS组和模型组,观察各组造模后20 d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含量。结果第一批实验大鼠:造模前各组大鼠患侧足跖机械缩腿阈、热辐射刺激潜伏期和自发性疼痛差异无显著;造模后,模型组患侧足跖缩腿阈和自发性疼痛于模后4 d开始明显低于PBS组,并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低于PBS组,而其热辐射刺激潜伏期仅造模后8 d、10 d和12 d与PBS组比较有差异,其他时间点虽低于PBS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第二批实验大鼠:PBS组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T淋巴细胞(CD3)及其亚群(CD4、CD8)含量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模型组大鼠的上述各项指标均少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且其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弱于空白对照组和PBS组,CD3含量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结论骨癌痛大鼠模型可出现明显的机械痛觉异常和自发性疼痛,其热痛觉异常仅发生在骨癌痛的中期;骨癌痛模型大鼠脾脏T淋巴细胞含量及其亚群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低声压超声调控的微泡空化对大鼠Walker-256肿瘤产生的血管效应.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6只,双侧大腿内侧细胞接种法移植Walker-256肿瘤52个,利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后,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治疗声压,即假照组(n=6)、200 kPa组(n=12)、400 kPa组(n=10)、600 kPa组(n=12)、800 kPa组(n=12).超声治疗占空比1%,治疗时间5 min.各不同声压治疗组中半数肿瘤在超声辐照同时经尾静脉注射0.1 mL脂质微泡.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利用Adobe Photoshop软件对图像进行灰阶定量分析,得到肿瘤造影峰值平均灰阶值.治疗结束后获取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结果 假照组和各实验组在治疗前后的超声造影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造影峰值平均灰阶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病理检查发现600 kPa组肿瘤组织血浆外渗和轻度水肿,800 kPa组肿瘤组织明显出血、水肿.结论 低声压超声联合微泡对大鼠Walker-256肿瘤的血流灌注影响不大,但600 ~ 800 kPa声压可引起血管通透性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