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瘦素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肝纤维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分为NAFLD组94例和健康对照组3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脂联素、瘦素、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PCⅣ)、层黏蛋白(LN)的浓度.结果 NAFLD组的瘦素PCⅢ、HA、PCⅣ、LN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AFLD组的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瘦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脂联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负相关(P<0.05),瘦素与肝纤维化指标PCⅢ、PCⅣ、HA和LN呈正相关(P<0.05).结论 脂联素、瘦素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在疾病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NAFLD组(33例)轻中重度患者及对照组30例的血清瘦素、TNF-α、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以及相关临床生化指标。结果NAFLD患者的瘦素、TNF—α、BMI、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别为(11.07±3.40)μg/L、(62.46±19.64)μg/L、27.33±2.98、(14.19±2.65)mU/L、3.48±0.65,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cⅢ、Ⅳ-C、LN、HA在中、重度NAFLD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以HA最为显著(P〈0.01);中、重度NAFLD患者血清瘦素、TNF—α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瘦素、TNF-α与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抵抗素、脂联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ELASA法检测NAFLD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抵抗素、脂联素水平及Ⅲ型前胶原(PCⅢ)、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层粘蛋白(LN)水平。结果:NAFLD组脂联素显著低于对照组,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抵抗素水平与WHR、BMI、FBG、TG、FINS、HOMA-IRI、PC、PC、HA和LN呈显著正相关,脂联素水平与WHR、BMI、FBG、TG、FINS、HOMA-IRI、PC、PC、HA和LN呈显著负相关,抵抗素与脂联素水平呈显著负相关。结论:NAFLD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增高,脂联素水平降低,NAFLD患者肝纤维化进程中抵抗素与脂联素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7):840-841
目的:探讨酒精性肝硬化男性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肝纤维化指标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4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及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蛋白(LN)、Ⅳ型胶原(CⅣ)等肝纤维化指标,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酒精性肝硬化组脂联素、抵抗素以及HA、PCⅢ、LN、C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HA、PCⅢ、LN、CⅣ均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血清脂联素、抵抗素水平增高,抵抗素以及脂联素在其肝纤维化的进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血清总胆汁酸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②方法检测56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TIH、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肢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③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血清HA、PCⅢ、Ⅳ-C、LN及TBA水平逐步增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TBA与PCⅢ、Ⅳ-C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05;P〈0.05;P〈0、0005),但与LN相关不显著(P〉0.05)。④结论血清TBA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hl-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联合检测TBA与肝纤维化标志物,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三七脂肝丸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n。)患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方法:NAFL患者9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三七脂肝丸和易善复胶囊治疗3个月,并观察其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Ⅲ型胶原(PCm)、透明质酸(HA)、IV型胶原(CⅣ)、层粘蛋白(LN),对照组HA、CⅣ和2组谷丙转氨酶(AI|T)、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2组间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CⅢ、HA、CIV、LN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三七脂肝丸具有调节血脂,恢复肝功能.改善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血清总胆红素与肝硬化病情预后及肝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红素(SB)变化与Child-pugh及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检测98例肝硬化患者的血清SB,白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Ⅳ-C)及层黏蛋白(LN);计算Child-pugh记分。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递增,血清PCⅢ、Ⅳ-C、HA及SB水平进级升高,C级与A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清SB与PCⅢ、Ⅳ-C、LN及HA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SB升高与肝纤维化及Child-pugh分级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32例肝纤维化患者临床血清学检测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泉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145-146
目的探讨联合测定血清透明质酸(HA)、层黏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Ⅳ-C)对肝纤维化诊断的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32例肝病患者的HA、LN、PCⅢ、Ⅳ—C,并与32例健康体检者对比。结果三组肝病患者HA、PcⅢ较正常对照组均升高,轻、中度肝病患者LN、Ⅳ—C升高不明显,重度患者HA、PCⅢ、LN、Ⅳ—C四项指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肝纤维化标志物检测具有时间短、便于反复、动态检测的优点,结合两项以上肝纤维化标志物升高,能显著提高肝纤维化的临床检出率,对肝纤维化程度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讨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清脂肪素水平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人群空腹状态下的血糖、血胰岛素、血脂、脂联素和肝、肾功能、75g糖耐量试验后的血糖、血胰岛素,并计算腰臀比(WHR)、体重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另三组血清脂联素均显著降低(P〈0.05);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F)组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mT(FI)组均显著高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FD)组(P〈0.05),脂联素与BMI、WHR、TG、FBG、FINS、ALT、HOMA-IR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随着血糖升高逐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星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肝纤维化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层黏连蛋白(LN)在慢性肝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7例慢性乙型肝炎轻、中、重度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者HA、PC—Ⅲ、Ⅳ—C、LN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1),并与病程发展呈正相关。结论血清HA、PC—Ⅲ、Ⅳ-C、LN水平检测是肝纤维化诊断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脂肪肝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对4009名各类人员做空腹腹部B超、肘静脉血肝功能检验、胸部X片等检查。结果:脂肪肝的发病率为35.5%,不同程度脂肪肝伴有肝功能异常者42名,占脂肪肝患者的2.9%,但基本排除由脂肪肝引起。结论: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一般不会导致肝功能异常。脂肪肝的真正危害性并非其对肝脏本身的影响,而在于引起脂肪肝的原因——肥胖、高脂血症、嗜酒等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5例经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急性或亚急性重症肝患者的治疗效果.初步探讨混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组合型生物人工肝由血浆置换和猪肝细胞生物人工肝构成。5例重症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急性重型3例和亚急性重型2例)各行组合型生物人工肝治疗1次,时间约10一12小时,于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分6个不同时段取血,分别测肝功能、血氨、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血清内毒素水平,并观察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结果:3例治疗前伴肝性脑病患者昏迷程度减轻。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养及内毒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及胆碱脂酶显著升高(P<0.01和P<0.05)。2例患者痊愈,1例1周后成功实施肝移植,其余2例分别存活8日和21日,存活率为60%。结论:混合型生物人工肝可能是治疗急性重型肝炎肝衰竭的有效方法.并作为判断患者能否自然恢复或必须进行肝移植的主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绕肝提拉法在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中的技巧和效果。方法:收集17例肝尾 叶肿瘤患者,其中原发性肝细胞型肝癌13例,胆管细胞型肝癌3例和结肠癌术后肝尾叶转移1例,采用绕肝提拉法的 前正中入路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全切除。结果:17例患者均成功实施绕肝提拉法经前正中入路进行全肝尾叶切除术, 手术时间166~427(211.5 ±20.1) min,术中失血372~1 208(472.7±83.6) mL,无手术死亡。全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 为76.5%,52.9%和23.5%。结论:绕肝提拉法适用于前正中入路进行单独肝尾叶肿瘤切除。  相似文献   

14.
探讨培养人肝细胞与肝非实质细胞用于体外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及其对暴发性肝衰竭进行支持治疗的可能性。方法:首先将由简易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获取的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进行限制贴壁条件下的混合培养。然后置空心纤维型生物反应器和辅助循环系统组成的EBLSS,对无肝模型犬进行人工肝支持结果:分离所得成活率高达94%以上的肝细胞,肝非实质细胞经定时反复旋转振荡后形成多细胞球形聚集体,浮航天工业部工保持良好的形态特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之痰涎,来源于五谷,是由于机体代谢失常产生。张景岳讲到"痰即人身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按:‘化’即代谢)。此痰亦即化之物,而非不化之属也……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血即成痰。"李时珍也曾说过"痰之为物……入于肝则流伏,蓄聚而成胁痛"及尤在泾"左胁之痛,多因留血,右胁之痛,悉是痰积",说明肝有一特异证候,即痰涎肝。痰涎肝与脂肪肝无论生理、病理、体征等极为相似,故冠以痰涎肝之名。  相似文献   

16.
TECA型生物人工肝脏治疗少肝急性肝衰犬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TECA型生物人工肝支持系统 (BALSS)治疗少肝急性肝衰 (ALF)犬的安全有效性。方法 :以肝脏切除 80 %诱发犬ALF。采用含中国实验用小型猪肝细胞的BALSS对ALF犬血进行 6h交叉灌流 (肝细胞组 ) ;以无肝细胞组及药物组作为对照治疗 ;测定治疗前、后ALF犬血生化、免疫学指标 ,观察犬脏器组织学变化。结果 :BALSS治疗后 ,肝细胞组 10只ALF犬的血NH3、BIL、ALT、AST明显下降 (P <0 0 1) ,PT、PA明显改善 (P <0 0 5 ) ;犬平均生存期为 (10 8 0± 12 0 )h ,其中 3只犬存活 >30d ;其免疫学指标无明显改变。而不含肝细胞的透析及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改善ALF犬的上述生化指标 ;其治疗后的平均生存期分别为 (2 4 0± 6 0 )h、(2 0 4± 6 4)h。结论 :含猪肝细胞的TECA型BALSS能安全有效地替代少肝ALF犬的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7.
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对肝功能衰竭(肝衰)的治疗作用。方法:用家猪配对开展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分两组。A组:受体肝脏保持原状,其肝动脉结扎、门静脉缩窄;供肝植入受体右肝下,仅建立门静脉血供。B组:供肝动脉和门静脉血供均建立,其它手术内容与A组相同。监测各组受体存活情况、肝功能情况、病理及供肝胆汁分泌情况。结果:B组受体3d以上成活率显著高于A组。B组手术前后胆红素无显著改变,A组术后胆红素显著高于术前,术后第2天A组胆红素显著高于B组。B组供肝胆汁分泌良好,肝细胞存活并有活跃的代偿性增生;A组供肝无或仅有少量胆汁分泌,肝细胞大片坏死。两组受体均有术后白蛋白下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结论:辅助性异位部分肝移植足以纠正肝衰,在临床可以用相似的方法治疗急性或暴发性肝衰患者。  相似文献   

18.
阎丽  柳婧美  乔伟  宋健  王群英  钟慧闽 《医学争鸣》2007,28(13):1181-1182
目的:探讨建立一种肝硬化基础上大鼠肝癌模型的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按60 mL/L CCl4和100 mL/L食用白酒的方法诱导肝癌模型.观察两组大鼠不同时期质量变化,死亡率,肝假小叶形成率及肝癌结节发生率.结果:诱导16 wk后,对照组大鼠质量明显增加,无死亡,无肝硬化,无肝癌形成.实验组大鼠在实验过程中质量增长缓慢,2 wk后假小叶形成率90%,继续诱导4 wk后癌结节形成率40%.实验过程中大鼠的死亡率为10%.结论:CCl4和食用白酒可成功诱导大鼠肝硬化模型,延长诱导时间可产生一定数量的肝癌模型.  相似文献   

19.
MELD评分系统的应用及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末期肝病模(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是主要应用血清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和血清肌酐指标来评价终末期肝病的系统。其在预测终末期肝病死亡率及肝移植中的应用已渐趋成熟,应用范围也开始扩大到重型肝炎、肝癌中。文中对MELD作了回顾,并对最新进展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生化指标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特异性的鉴别指标.以指导临床诊断。方法:对38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及15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血清酶、血脂、尿酸、血糖、红细胞压积等指标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酒精性脂肪肝组谷草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AST/ALT02)、γ-谷氨酰转肽酶(GGT)、尿酸(UA)异常的百分数分别为73.7%、34.2%、47.4%、60.5%。非酒精性脂肪肝组分别为27.8%、14.6%、20.5%、35.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ST、AST/ALT(≥2)、GGT、UA等指标可能是鉴别酒精性脂肪肝与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效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