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LASIK术后双眼视功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亮  胡琦  康杨  黄磊  王珂萌 《眼科》2012,21(3):187-190
目的 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探讨LASIK手术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对三级视功能的影响,从双眼视觉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设计 前瞻性病例系列。 研究对象 36例(72眼)行LASIK手术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双眼屈光参差 ≥ 2.50 D)。 方法 对36例行LASIK手术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分别于手术前和手术后3个月进行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状态和同视机双眼视功能的检测,并对双眼视功能的变化进行随访研究。 主要指标 手术前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和近立体视。 结果 术前72眼的裸眼视力在0.01~0.2之间,术后3个月时均达到1.0。双眼屈光参差由术前的(5.01±1.96)D( 2.50~9.00 D),降低到术后3个月的(0.28±0.22)D(0.00~0.75 D)。手术前后的屈光参差度的改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6例屈光参差量≥2.50 D且≤6.00 D的高度屈光参差者术前戴框架眼镜下近立体视正常的12例,术后3个月增至22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6例屈光参差量>6.0 D的重度屈光参差者手术前后均没有正常近立体视。术前戴框架眼镜下三级视功能(同时视、融合功能、远立体视)正常的分别为33例、18例、13例,LASIK术后3个月三级视功能正常的分别为34例、33例、23例,手术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术前明显增加(P均<0.05)。结论 LASIK矫治近视性屈光参差,不仅可提高患者裸眼视力,而且可通过减小患者双眼间的屈光差异,增加双眼物像的融合,改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2.
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LASIK手术矫正8位近视性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比较手术前后屈光不正的度数和立体视锐度的改变,并将术前的最佳矫正视力和术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的裸眼视力以及6~9个月随访的裸眼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的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10.06±1.50)D,术后该眼屈光不正的等效球镜平均为(0.19±0.32)D.手术前后立体视锐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z=-2.207,P=0.027).术前屈光度数高眼矫正视力和术后该眼矫正视力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1.431;P=0.000).结论 LASIK手术能安全,有效地减少近视性屈光参差,提高患者的视力和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孙省利  卢炜  李林  林楠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208-1210
目的:观察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颜少明等的《立体视觉检查图》和同视机,对矫正视力≥0.9的近视和远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74例,分别测定其近立体视和同视机三级视功能。结果:(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视力矫正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矫正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近立体视及融合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远视性屈光参差者(P均=0.000);远视性屈光参差远立体视功能正常者的例数明显多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P=0.000)。(3)矫正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P=0.000),屈光参差差值越大,近立体视功能越差;远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近立体视锐度与屈光参差差值大小相关性不明显(P=0.159)。(4)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患者的构成比小于正常范围为17%及44%。结论:(1)远、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不相同,远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大于近视性屈光参差。(2)无论近视或远视性屈光参差,其对双眼视觉的损害是明显的。  相似文献   

4.
近视性屈光参差与双眼视功能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林  孙省利  卢炜 《眼科》2006,15(5):324-326
目的探讨近视性屈光参差对成人双眼视功能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研究对象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100例,不伴有斜视和弱视。方法测定屈光参差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状态、最佳矫正视力、矫正前后同视机双眼视功能和颜少明《随机立体检查图》近立体视功能,分析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主要指标屈光参差度及双眼三级视功能。结果(1)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戴镜后双眼视功能明显好于裸眼,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2)具有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3.329±0.137)D;具有次正常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小于(4.145±0.217)D;无立体视功能者的屈光参差度大于(5.271±0.351)D。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功能有显著性影响,屈光参差度越大,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也就越大。(眼科,2006,15:324-326)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在双眼单视功能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6例双眼屈光参差>2.00D的患者施行LASIK手术,并对其手术前后的视力、双眼单视各级功能进行分析,采用同视机观察患者双眼单视的Ⅲ级功能,颜少明随机点立体图观察近立体视。结果: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经LASIK术后,屈光参差差别程度明显减少,裸眼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不同程度提高;术后均获得双眼单视的Ⅱ级以上功能,Ⅲ级远立体视觉功能较术前有显著改善。术后近立体视尤其对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6的近视眼有更好的改善作用。结论:LASIK手术能改善成人双眼单视功能的产生,有效矫正屈光参差,其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6.
胡琦  俞佳伟  李雪  李庆军 《眼科新进展》2008,28(12):911-912
目的通过观察实验性屈光参差对40岁以上近视眼患者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探讨老视患者的屈光手术治疗。方法对40岁以上近视患者48例用综合验光仪完全矫正其屈光不正后,在单眼前加不同度数正球镜,诱导单纯近视性( 0.5D、 1.0D、 1.5D、 2.0D、 2.5D和 3.0D)屈光参差。测定诱导屈光参差后的远视力、双眼同时视、融像功能、立体视情况。结果诱导的屈光参差超过 1.5D时,欠矫眼的远视力、立体视、融像功能和同时视随着屈光参差度数的增加逐渐下降。结论近视性屈光参差可引起中年近视患者双眼视功能异常,当屈光参差超过 1.5D时可引起双眼视功能急剧下降。大于40岁近视患者行屈光手术可留有小于 1.5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利于视近,且对高级视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兰小川  石春和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356-2358
目的:观察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双眼视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配戴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观察配戴前和配戴3 mo 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 BCVA)、屈光参差度、同视机双眼视功能、近立体视功能的变化。结果:配戴前平均UCVA为4.0±0.2,BCVA为4.96±0.2,屈光参差度-4.64±1.52D;配戴3mo后平均UCVA为4.97±0.07,BCVA为4.99±0.1,屈光参差度为0.23±0.12D;配戴3mo后与配戴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戴前拥有同时视者36例、融合功能21例、远立体视功能13例。配戴3 mo后分别为40例、36例、23例。配戴后获得融合功能和远立体视者较配戴前增加,与配戴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配戴角膜塑形镜前,框架眼镜矫正后近立体视正常者14例,近立体视异常者26例(13例黄斑立体视,7例周边立体视,6例立体盲)。配戴3 mo后近立体视正常者27例,近立体视异常者13例(7例黄斑立体视,3例周边立体视,3例立体盲)。配戴后3 mo的近立体视与配戴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结论:配戴角膜塑形镜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3 mo后,不仅裸眼视力得到提高,而且可以改善立体视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LASI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后远近立体视觉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因素,评价 LASIK手术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定102例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术前裸眼和术后1月的立体视觉,以及裸眼视力、矫正视力和屈光度。采用同视机随机点立体图观察远距离立体视,颜少明随机点立体视觉检查图观察近距离立体视觉。结果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经LASIK术后,裸眼视力均提高,均获得远、近距离立体视觉,立体视觉的增加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LASIK手术能改善和促进立体视功能的形成,有效地矫治屈光参差,其治疗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9.
杜玲芳 《国际眼科杂志》2009,9(12):2445-2446
目的:探讨单眼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或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治疗单眼近视所致屈光参差的效果。方法:采用对单眼等效球镜度>-2.50D的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62例,进行单眼LASIK或LASEK手术。术眼及非术眼手术前后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度数、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进行评价,术后随访6~24mo。结果:术眼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3.66(-2.50~-6.25)D,术后减少至-0.62(0.00~-1.00)D。LASIK或LASEK对平均等值球镜改变为-3.38(-2.50~-5.50)D。术前两眼平均屈光参差为-3.25(-2.50~-6.25)D,术后减少至-0.85(0.00~-1.75)D。术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范围均为0.6~1.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从术前0.8提高到1.04;术后裸眼视力≥1.0者59眼,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1提高至术后的1.0。非术眼术前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0.85(+0.25~-1.50)D,术后平均等值球镜度数为-1.85(-0.50~-3.50)D,平均裸眼视力从术前的0.5术后下降至0.1。结论:单眼LASIK或LASEK治疗近视性屈光参差虽然能提高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裸眼视力,解除单眼近视、散光所致的屈光参差对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不能耐受的痛苦,而且对恢复双眼单视功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同时我们也发现术后非术眼有近视加深的趋势,而且非术眼原近视度数越高近视加深越快越多。  相似文献   

10.
LASIK矫正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的病因,观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keratomileusis,LASIK)矫正近视性屈光参差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屈光度将104例208眼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患者的双眼分为高度数组和低度数组,对186眼施行LASIK手术,采用术后6mo随访信息,对其手术前后的平均屈光度、屈光参差的程度、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和眼轴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LASIK术后6mo,所有术眼的裸眼视力均明显提高,屈光参差的程度明显减小;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前两组间比较角膜曲率无明显差异,而眼轴有明显差异。同一眼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明显,眼轴无明显变化。结论: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2.50D)主要是由于双眼轴发育不均衡造成的眼轴的参差。LASIK矫治成人近视性屈光参差安全、有效、预测性好,是此类患者提高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改善屈光参差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