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对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诊断的辅助定量指标。方法:31例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患检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时,同时检测事件相关电位P300.结果:BAEP除I波潜伏期与正常对照组无意义外,其余波潜伏期与峰间期均有意义,尤以Ⅰ-Ⅴ,Ⅲ-Ⅴ峰间期有显意义(P<0.01);而同时检测的事件相关电位P300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个记录点均有显意义(P<0.01)。结论:BAEP的峰间期延长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潜伏期延长,可作为判断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是否发生亚临床肝性脑病的辅助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 观察脑动脉硬化 (CAS)及脑梗死病人认知电位P30 0变化特点及意义。②方法 对CAS组、脑梗死 <2周组 (A组 )、脑梗死 6月~ 4年组 (B组 )、对照组认知电位P30 0进行检测。③结果 CAS组、A组、B组与对照组相比P30 0潜伏期均显著延长 (F =8.6 93,q =8.2 4 0~ 9.796 ,P <0 .0 1) ,B组与CAS组比较P30 0潜伏期显著延长 (q =4 .2 6 8,P <0 .0 5 ) ;A组和B组P30 0波幅均显著小于对照组 (F =4 .985 ,q =4 .310、4 .6 93,P <0 .0 5 )。④结论 脑动脉硬化和脑梗死病人均存在认知电位P30 0异常 ,脑梗死病人随病程延长表现为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将112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对照组采用单纯药物治疗。采用事件相关电位P300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个月时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前事件相关电位P300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较治疗前缩短,P3波幅增高,而研究组改变更为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证实其更有助于患者的认知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4.
正常人年龄、性别与听觉P300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年龄、性别因素对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的影响。方法 对60名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听觉P300测试,记录其潜伏期(PL)和波幅(Amp),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9岁的两组正常人分别与≥60岁组正常人相比,P300潜伏期和波幅的差异均有显著性。直线相关分析提示:全年龄组内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分别与年龄呈正、负相关关系。60名正常人中P300各成分在性别上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年龄对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PL延长,Amp降低;但性别对P300的PL及Amp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奥氮平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自6~15岁之间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标准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30例正常儿童少年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应用奥氮平治疗8周,予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价疾病严重程度.比较2组间P300潜伏期、波幅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PZ点潜伏期(312±60)ms长于对照组(296±21)ms,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FZ、CZ、PZ、OZ点波幅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对照组PZ点波幅最高(F=7.514,P<0.01).实验组FZ点波幅最低(F=4.095,P<0.05);F3波幅[(3.1±1.6)μV]比F4波幅[(3.5±1.9)μV]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PZ点潜伏期(300±20ms)比治疗前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FZ、CZ、PZ、OZ点波幅比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奥氮平能够改善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P300对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疗效具有客观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期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变异及其恢复期的变化。方法 应用美国Nicolet Bravo大脑电生理仪,检测1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17例健康对照的P300成分,并观察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P300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精神分裂症组在四个记录区(C3、C4、Cz、Pz),靶波幅P300均显著下降,P300潜伏期均未见明显差异。患者用药治疗4周后尽管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与用药前比较P300波幅、潜伏期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P300成分各脑区的广泛变异,P300波幅降低可能是一稳定的素质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特点。方法:采用事件相关电位舢对21例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检测。结果: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P300的异常率61.9%;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较健康对照组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显著降低(P〈0.05)。结论: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ERP)方法来研究智能受到广泛关注,笔者根据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在本院完成的交通事故伤残鉴定资料,通过分析颅脑外伤患者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与智商的关系,探讨P300在伤残患者智力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P300在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50例抑郁症患者(按是否服用抗抑郁药分为未服药组18例和服药组32例)及35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丹麦仪器以及靶和非靶刺激序列,完成听觉P300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P3潜伏期(301.4±19.1) ms相比,未服药组抑郁症 P3潜伏期(327.9±22.0) ms和服药组抑郁症P3潜伏期(342.6±22.4) ms二组患者的靶刺激P3潜伏期均见延迟,而且与其MMSE评分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P3潜伏期可以辅助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评定.  相似文献   

10.
正常人听觉P300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年龄因素对正常人听觉事件相关电位中P300的影响。方法对100名不同年龄组正常人进行听觉P300测试,靶刺激叠加500次,分析时间1000m s,记录其潜伏期(Lat)和波幅(Amp)。结果P300潜伏期:20-39岁组为(328.29±18.77)m s,40-59岁组为(351.32±26.71)m s,60-74岁组为(407.67±12.28)m s,全部受试者为(345.84±28.44)m s。上述相应年龄组P300波幅分别为(8.86±5.43)uV、(6.74±5.52)uV、(4.59±0.50)uV,全部受试者为(7.40±5.52)uV。直线相关分析提示:P300潜伏期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0.495,P<0.01),波幅与年龄呈负相关(r=-0.081,P<0.05)。结论年龄对P300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有影响,随着年龄的增加,Lat延长,Amp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Alzheimer病(AD)患者与正常老人在认知性诱发电位P300检测中的不同特点。方法应用丹麦设备和两种短音刺激,对39例AD患者和40例正常老人的P300作了检测。结果AD患者整体波形分化差,主成分在Fz、Cz和Pz记录点无明显差异(P>0.05)。N1非靶潜伏期在额区左右侧不对称。与正常老人相比,AD患者P300靶和非靶潜伏期N1均前移(P<0.05),非靶潜伏期P2延迟(P<0.05);靶和非靶波幅P2和靶波幅P3均下降(P<0.05),靶P3潜伏期虽有延迟,但差异未达显著性。结论初步认为P300是反映AD患者认知功能的一种电生理检测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强迫症、精神分裂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并分析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P300在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Sch)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脑诱发电位技术对36例OCD和36例Sch患者及33例正常对照组进行ERPs听觉P300检查.结果正常对照组、OCD和Sch三组相比潜伏期P2、N2、P3,波幅N1、P2、N2、P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05),异常以Sch明显.在P300地形分布图上,OCD和Sch患者均为失正态分布,其中OCD表现为以颅顶区能量缺乏或下降为主,Sch表现为左颞区能量缺乏或全脑普遍性能量下降为主.结论ERPs听觉P300能比较客观地反映OCD和Sch患者的认知功能,其在P300的不同表现源于其不同的认知缺陷类型和不同的病理心理现象,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鼠慢性强迫游泳抑郁模型类P300电位改变及其与行为变化的关系。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均分为4组:强迫游泳7d模型组(S1组)、强迫游泳14d模型组(S2组)和2组对照组(C1组、C2组)。观察大鼠体质量、旷场实验和液体消耗实验等行为学指标。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听觉oddball模式刺激诱发大鼠类P300电位,测定N1、N2、P3潜伏期和P3波幅。对大鼠类P300电位变化和行为学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相比体质量增长率降低(F=253.60,P<0.01),蔗糖水摄入率下降(F=128.38,P<0.01),旷场实验中水平得分(F=124.73,P<0.01)和垂直得分(F=41.09,P<0.01)减少,修饰次数(F=15.04,P<0.01)增加。与对照组比较,S1组和S2组P3潜伏期显著延长[S1组:(469.7±30.69)ms,S2组:(498.9±25.54)ms,C1组:(389.6±49.43)ms,C2组:(378.5±39.77)ms;F=71.534,P<0.01],P3波幅明显降低[S1组:(19.60±10.62)μV,S2组:(16.00±11.98)μ...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急性脑梗塞的CT、BAEP和SEP的变化。方法:50例发病7d以内的急性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健康人进行CT、BAEP和SEP检查。结果:急性脑梗塞患者CT、BAEP和SEP异常率分别为70%、82%和86%。结论: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急性脑梗塞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后事件相关电位P300、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对认知功能障碍的评判价值。方法采用P300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经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测评再分为多发性脑梗死痴呆组38例,多发性脑梗死非痴呆组22例),30例正常对照组,对比分析痴呆、非痴呆组两组之间以及两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P300结果;采用TCD检测病例组60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分析颅内动脉各血流参数变化,并与P300潜伏期、波幅作对比分析。结果①P300检测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P300潜伏期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痴呆、非痴呆组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痴呆组与非痴呆组间P300潜伏期及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CD检测:总异常率为93.33%。符合血管狭窄36/60例(60.0%)、狭窄后慢性闭塞性改变12/60例(20.0%)、动脉硬化性血流改变32/60例(53.33%);流速正常12例。痴呆组和非痴呆组两组间TCD血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D血流速度与P300潜伏期具有相关性。结论 P300对认知功能的评定优于痴呆简易筛查量表(BSSD);P300、TCD联合检测是评判认知功能的良好指标,为脑梗死后患者血管性痴呆的早期发生与发展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非痴呆帕金森病(PD)患者眼区面孔情绪识别功能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 检测,探 讨非痴呆PD 患者面孔情绪认知功能损害的特点,以及情绪识别与P300 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16 年8 月—2018 年6 月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非痴呆PD 患者28 例作为非痴呆PD 组,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32 例作为对照组。应用眼区面孔情绪识别测验和P300 检测,观察喜、惊、恐、 悲、厌及怒的识别得分,以及P300 潜伏期和波幅,并比较6 种情绪识别得分与P300 潜伏期和波幅的相关性。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非痴呆PD 组在恐、悲及厌的情绪面孔识别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非痴呆PD 组 P300 潜伏期较对照组长(P <0.05),波幅较对照组低(P <0.05);P300 潜伏期与恐、悲、厌及怒得分呈负相 关(r =-0.718、-0.614、-0.818 和-0.829,P <0.05),P300 波幅与悲、厌及怒得分呈正相关(r =0.824、0.928 和0.621,P <0.05)。结论 非痴呆PD 患者存在眼区面孔情绪认知功能损害,以恐、悲及厌负性面孔情绪认 知损害为主,进一步证实了基底节参与情绪认知加工的假说;P300 与面孔情绪识别得分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P300 潜伏期和波幅是反映早期非痴呆PD 患者情绪认知功能障碍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张璇  段淑荣 《黑龙江医学》2008,32(9):666-668
综述了康复功能训练对于脑梗死后神经功能影响的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性别对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损害(MCI)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的影响.方法:对38例MCI、26例AD患者、20例健康老年人(HC)进行BAEP和P300检查,根据性别的不同,进行组间和组内的比较.结果:组内BAEP比较,MCI组在左侧Ⅲ、Ⅴ波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HC组在左侧Ⅳ、Ⅴ波潜伏期差异有显著性(P<0.01);AD组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300比较,MCI潜伏期女性比男性延长,差异有显著性(P<0.01);AD和HC组差异无显著性.组间BAEP比较,AD与MCI仅男性左侧Ⅰ、Ⅱ差异有显著性.AD与HC比较,男性在左侧Ⅰ、Ⅲ~Ⅴ和右侧Ⅳ波,女性在左右两侧Ⅰ~Ⅴ差异有显著性.MCI与HC比较,男性在左侧Ⅲ、Ⅴ和右侧Ⅰ、Ⅳ、Ⅴ波,女性在右侧Ⅰ、Ⅱ、Ⅴ波差异有显著性.P300检查发现,男性AD的潜伏期比MCI显著延长.AD和HC比较,无论男女在潜伏期的Fz、Cz、Pz点差异有显著性.MCI与HC比较,女性在潜伏期的Fz、Cz、Pz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性别对MCI的BAEP和P300检查均有影响,而对AD检查未显示明显的影响.相同性别的AD、MCI和HC的BAEP和P300的表现也有不同,可能对三者的鉴别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抑郁症、抑郁性神经症与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第三个正相波 (简称P30 0 )的关系 ,以期为两类精神病的认知功能评定及临床鉴别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按CCMD Ⅱ R诊断标准 ,分别选出 5 0例抑郁症患者5 0例抑郁性神经症患者及 5 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P30 0检测、SCL 90测定和HAMD量表测试。结果 :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患者之间P30 0结果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SCL 90量表、HAMD量表总均分比较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 <0 .0 5 )。结论 :抑郁症与抑郁性神经症不仅在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而且认知功能方面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