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之一。目前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仍为主要治疗手段。传统开放性手术虽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手术创伤大,往往加重脊柱不稳或产生神经、脊髓损伤等并发症。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项新技术,并被成功应用于临床。国内外报道有效率均在80%以上,但内窥镜下手术技巧掌握较困难,需要对内窥镜视野周围的解剖结构有清楚的认识,本文就显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摘除术及其手术入路解剖学的研究进展作一综…  相似文献   

2.
罗一军 《医学信息》2010,23(2):400-40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对诊断明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126个椎间盘)患者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治疗。结果 108例均能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按Nakai标准评定,优90例,良6例,优良率为94.4%,有2例出现神经根损伤,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无大血管损伤、椎间隙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疗效确切,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晦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对人体腰椎间盘在静态非破坏性轴向压缩载荷、复合载荷(包括静态非破坏性轴向压缩合并右前弯曲加载和左前弯曲加载)和疲劳载荷下的力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每一试件包括椎间盘及与其相邻的两椎体,利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加载。复合加载是通过自行设计的一套卡具实现的,其上固定的十个传感器可测出椎间盘的轴向载荷、轴向位移与横向位移。考虑到椎间盘具有明显的粘弹性性质,故采用微机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试验前后均进行X线检查。疲劳试验后的试件沿矢状面、额状面、横断面切片,脱去有机间质,于显微镜下观察了骨小梁的微观形态。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椎间盘的力学性质与退变的关系,疲劳产生的骨小梁微观骨折与纤维环损伤。这些结果为椎间盘突出的X线所见与腰疼病因提供了某些力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临床的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主要病因,目前的治疗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且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保守治疗对早期椎间盘突出症有效,可以缓解临床症状,但不能逆转已经退行性变椎间盘组织的生物学功能。手术治疗应用最广泛的是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和脊柱内固定融合术,但长期随访发现大部分手术后患者术部邻近椎间盘相继出现退行性变或进一步加重。虽然人工椎间盘和人工髓核假体已  相似文献   

5.
腰椎间盘突出是引起腰腿痛、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生物力学因素是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诱因。文章针对腰椎间盘的结构和力学特性、腰椎间盘损伤特点、退行性变椎间盘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及其损伤的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日常生活中腰椎间盘损伤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力学特征的数值计算分析模型,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力学机理提供一种检测评估方法。方法利用健康成人L4~5腰椎运动节段CT影像,采用Mimics 10.01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和Geomagic10.0逆向工程软件分别建立L4~5腰椎运动节段的椎骨和椎间盘,并在Ansys软件中附加腰椎相关韧带及通过改变椎间盘突出后对应的材料属性,建立腰椎L4~5运动节段有限元模型,构建正常模型和腰椎间盘突出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模拟正常椎间盘和突出椎间盘在轴向压力、前弯、侧弯、旋转和后伸5种载荷下的生物力学特征参数。结果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的应力分布及传递载荷的能力改变,应力集中于纤维环后外侧;在相同的载荷情况下,突出的椎间盘的最大形变量比正常椎间盘的大;椎间盘突出模型的小关节突接触力比正常模型的小关节突接触力大。结论椎间盘突出后,椎间盘的承载功能下降,关节突的应力水平升高,小关节的负荷增加,从而导致腰椎稳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的病理关系,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盘摘除、椎弓根钉固定、椎间体融合的手术方法。方法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患者均有腰痛或同时伴有坐骨神经痛,全部采用后路行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探查减压、椎间盘摘除、椎间植骨融合、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内固定术,对手术方法原则和治疗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52例手术患者中按Stamffer疗效标准,良好48例,尚可4例,良好率达92.3%。结论由于脊椎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应力点的异常,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脊椎滑脱在病理上是互为因果的。该手术治疗保持了ICR的正常应力范围,减少了脊椎前滑力,维持了脊柱各方向近期和远期的力学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经皮椎间盘穿刺(A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995年10月至2003年2月采用APLD手术治疗的3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及术中、术后注意事项。结果 324例患者获得1~6年随访,优235例,良75例,差14例。优良率92.6%。无一例并发症。结论 经皮椎间盘穿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比常规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基本保留了脊柱后柱的完整性,对脊柱稳定影响小,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9.
背景:腰椎功能性侧凸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之一,其发生原因除外神经根性刺激,还与病变节段结构生物力学紊乱密切相关。目的:分析脊柱手法等保守治疗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引发脊柱功能性侧凸畸形的力学影响。方法: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伴功能性侧凸患者56例,使用冯氏脊柱关节手法配合常规方法治疗,1个疗程结束后,通过美国Logan脊柱X射线软件系统量化分析椎体的旋转值和侧弯角,同时记录采用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评分及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变化。结果与结论:Logan测量中发现,受累椎体恰为力学耦合反常的椎体,即"失代偿椎体"或"椎体位移",且与脊柱手法触诊定位发现的问题移位椎体一致性很高;经手法治疗后"失代偿椎体"旋转值发生明显逆向改变,转化为力学耦合正常的"代偿椎体",全腰椎侧弯角亦出现明显的改善,这两个指标的变化情况与日本骨科协会腰痛疾患评分评分、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程度均显著相关。结果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受累椎体的力学代偿恢复与症状学改变显著相关。提示脊柱手法以纠正"失代偿椎体"(所谓"椎体位移"征象)为原则、以恢复脊柱代偿平衡为目的的基本认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脊柱节段融合手术广泛应用于脊柱外伤、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疾病的治疗,成为目前治疗脊柱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有效地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有临床研究表明,脊柱节段融合术后会加速融合节段邻近椎间盘的退变,甚至会直接导致邻近椎间盘退变(ASD);椎间盘退变是一系列脊柱退变性疾病的基础,脊柱节段融合手术后,融合节段ASD发生的机制涉及诸多方面,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病理过程。文章就融合节段ASD的发生机制做一综述,包括生物力学、细胞凋亡、营养障碍、免疫反应、脊索细胞、细胞自吞噬、雌激素等。  相似文献   

11.
徐宏光 《解剖与临床》2012,17(3):179-180
脊柱退行性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见病、多发病,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椎体滑脱症等疾病,在临床上主要导致颈腰背部疼痛,80%的人群一生中会经历不同程度的颈腰背痛.脊柱的退变主要源于椎间盘退变[1],其中腰椎间盘退变最为常见.椎间盘退变可导致椎间关节不稳和异常活动,黄韧带和前、后纵韧带增生钙化,以及脊髓血管、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症状,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医疗资源都带来了巨大的压力[2].  相似文献   

12.
软骨终板形态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探讨软骨终板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之间的关系。方法:40例无脊柱疾患与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扫描。扫描范围自L4上缘至S2上缘;扫描条件:140kV,345mAs,FOV160mm,层厚1mm,螺距1.0,Pitch 1.0,无间隔重建。利用O2图像工作站将原始扫描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再在MPR重建的基础之上行曲面重建(curve planar reconstruc-tion,CPR),测量软骨终板的最大矢状径、横径、面积、周径与形状。结果:(1)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P均<0.01);(2)男性患者L4、5和L5、S1,女性患者L5、S1的椎间盘面积与椎间盘突出症相关(P<0.05)。结论:椎间盘软骨终板的形态与椎间盘突出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椎间盘的生物力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迄今为止,尽管医学界对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尚未能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已有充分证据表明,椎间盘在生化方面的退变以及由于过载而产生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最早开展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是航天航空领域,他们为了制定飞行员弹射救生设备、飞行速度规范,做了大量椎间盘破坏试验、冲击试验,以确定人体耐受的极限值。近几年来对椎间盘生物力学的研究更趋活跃并有较大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体外力学分析,研究颈脊柱姿势及椎间盘水化状态对颈脊柱运动单位整体压缩强度的影响。方法选用12具成人健康新鲜尸体颈段脊柱,解剖出C3-4、C5-6共24个运动单位(包括上下两个椎体和椎间盘)。施以压缩负荷,观察两种预负荷?状态(脱水和高度水化状态)和两种姿势(中立位和屈曲位)下颈段脊柱的极限压缩强度。通过解剖来明确颈椎的损伤。结果标本屈曲位时极限压缩强度比中立位时小(27%42%,P<0.001);在中立位外来负荷下,高度水化状态标本的极限压缩强度小于脱水状态的标本(29%,P<0.01)。结论晨起椎间盘高度水化状态下以及颈脊柱屈曲位时,受到外来负荷颈脊柱易损伤。  相似文献   

15.
腰痛是困扰人类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统计表明 ,瑞典人的腰痛在轻劳动者有 5 3 % ,重劳动者占 64 % [1] 。尽管病因尚未明确 ,但自 193 4年Mixt和Bar首次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的半个世纪里 ,随着对腰痛的深入研究 ,人们对腰痛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和丰富 ,研究表明椎间盘退变是首要原因 ,其次还有椎管狭窄、退行性脊柱滑脱、退行性脊柱侧凸和后凸 ,有的学者统称之为退变性腰椎不稳症[2~ 4 ] 。目前对腰椎不稳症的治疗原则是 :对于有明显神经压迫症状经保守治疗而症状无缓解者 ,则列为手术治疗的适应症。手术疗法最初则是椎管减压椎间盘…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常见病,手术方式较多。近年来,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作为微创治疗方法迅速发展,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并能快速康复的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背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方式较多,各有优缺点,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脊柱生物力学研究可以指导临床工作。 目的:建立L3-5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术式在椎间盘摘除后对脊柱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1名无腰椎病史的35岁男性志愿者,收集腰椎CT数据构建有限元模型并验证。在L3/L5脊柱正常模型(模型Ⅰ)的基础上建立L4/5节段单纯开窗髓核摘除模型(模型Ⅱ)、椎间盘镜手术模型(模型Ⅲ)、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模型(模型Ⅳ)、关节突关节切除模型(模型Ⅴ),在7种加载工况下测定L4/L5节段椎体、椎间盘和左右关节软骨应力分布及L4椎体位移。 结果与结论:①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有效,方差分析模型有效;②L4-5椎间盘两两比较后模型Ⅲ、Ⅳ在椎间盘应力集中最小;L4椎体应力,模型Ⅳ对椎体影响最小;L4椎体位移,模型Ⅲ和Ⅳ对椎体稳定影响最小;③从加载方式看,关节突关节损伤越小,椎间盘应力越小,模型Ⅳ最小;左侧关节突模型Ⅲ和Ⅳ均保持关节完整;右侧关节左右旋转加载下手术侧关节越完整,应力越大,故模型Ⅳ较大;左右侧倾加载下反而相反,模型Ⅴ最大;L4椎体应力模型Ⅳ最小;椎体位移,模型Ⅲ和Ⅳ位移最小,接近模型Ⅰ;④提示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模型在椎体、椎间盘和关节突关节应力分布最小,有明显优势;椎间盘镜手术模型和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模型位移均较其他手术模型稳定,二者无差异;故经皮椎间孔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目前是较理想的术式。  ORCID: 0000-0002-2604-0049(吐尔洪江·阿布都热西提)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脊柱的力学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脊柱的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基础上,通过对脊柱各子结构的合理的抽象和简化,建立了脊柱直立稳定性的力学模型,详细讨论了脊柱的直立稳定性及各子结构的作用,并给出了其数学表达,通过实际的计算,表明了模型的合理性.接着,从该模型出发,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分析了造成椎间盘突出后难以复位的原因,及传统疗法的问题所在。最后,指出要有效地使椎间盘复位,必须使痉挛的肌肉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8.
背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很难判断,一直以来,认为突出的椎间盘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及腿痛重要原因,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导致腰痛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目的:通过椎间盘造影判断突出临近退变节段是否是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原因,并报告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残留腰痛在临近退变疼痛椎间盘经亚甲蓝注射治疗的效果。 方法:20例同时具有腰痛和腿痛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盘造影检查,这些患者腰椎MRI表现为有1个突出椎间盘外至少合并1个或1个以上的临近退变的椎间盘,全部患者均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切除突出的椎间盘,5例临近退变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在椎间盘镜切除后经椎间盘内注射亚甲蓝治疗。腰痛、腿痛采用目测类比评分评定。 结果与结论:20例患者总共64个椎间盘行椎间盘造影,共11个椎间盘造影阳性,其中6个位于椎间盘突出临近退变节段,5个位于引起神经根性痛的椎间盘突出节段。全部病例腿痛行椎间盘镜切除突出椎间盘后明显缓解,腰痛有部分缓解,6例临近椎间盘造影阳性患者经椎间盘镜摘除椎间盘后腰痛明显,影响日常生活,其中5例行临近疼痛椎间盘亚甲蓝注射后腰痛缓解,1例患者拒绝亚甲蓝注射治疗仍有明显腰痛。结果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痛可能来源于突出临近退变节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进行动物脊柱的轴向压缩实验,探究脊柱损伤的病理机制,为脊柱损伤的治疗、预防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轴向压缩实验对兔脊柱节段进行生物力学研究,同时利用数字图像相关(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DIC)技术记录压缩过程并进行应变分析。结果沿脊柱从上向下,节段的极限载荷和承载能力均不断增加;相对应的单椎体的平均极限载荷明显大于节段;椎间盘在水平和竖直方向的应变明显大于上下椎体。结论在脊柱承受压应力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椎间盘的承载能力,脊柱节段的损伤主要表现为椎间盘异常。研究结果有助于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预防和治疗,以及相关治疗器械和辅助器械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显微内窥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欣 《医学信息》2007,20(9):859-860
椎间盘镜是1995年由美国发明的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系统[1,2]。微创手术是当今外科手术发展的方向,椎间盘镜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脊柱外科微创手术,改革了传统手术方式,是当今腰椎间盘突出最理想的治疗手段。我院开展了此类手术36例,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