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赫颖 《当代医学》2009,15(16):55-5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7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了解患者预后与临床特点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本组77例患者,基本治愈18例,好转49例,均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死亡1o例。结论脑出血死亡率高,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部位、出血量及全身情况;有效防治高血压及其他高危因素,积极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对提高脑出血的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出血病人200例,查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脂、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腰穿122例。结果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分别为59%和31%;基底节、丘脑、小脑、蛛网膜下腔等部位出血占死亡病例分别为34.1%、57.1%、59.0%和21.7%。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或合并糖尿病史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肺炎、消化道出血是死亡的主要诱因;基底节、脑叶、丘脑、小脑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及其意义。方法对8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分析各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患者预后以随访6个月时GOS评分评定:1-2分为预后不良,3-5分为预后较好。结果患者预后较好43例,预后不良37例。单因素分析示:GCS评分、脑内血肿量、脑疝、脑出血破入脑室、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血肿量、肺部感染、应激性胃溃疡出血、电解质紊乱10项与预后显著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示:脑疝(P=0.002,OR=9.000,95%CI 2.269-35.701)、术前GCS评分(P=0.023,OR=1.335,95%CI 1.040-1.715)为影响预后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预后相关因素主要有脑疝、术前GCS评分,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临床医生做出合理的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高血压性脑出血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预后较差,致死率高。国外报道住院患者病死率为58%,国内报道为24.5%~81.6%。而幸存者往往留下不同程度的失语、偏瘫等后遗症。因此,研究其死亡原因及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脑出血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内科收治的脑出血病人50例,均查尿素氮、肌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心电图、脑电图、头颅CT,腰穿40例。结果有高血压史和糖尿病史的分别为59%、31%;基底节、丘脑、小脑、蛛网膜下腔等部位出血占死亡病率分别为34.1%、57.1%、59.0%和21.7%。结论有高血压病史或合并糖尿病史是诱发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肺炎、消化道出血是死亡的主要诱因;基底节、脑叶、丘脑、小脑继发性脑室出血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为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的特点。为了解老年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以便提高救治水平,改善其预后,现将我科2002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老年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1临床资料老年脑出血患者302例,男176例,女126例;年龄60~89岁,平均74.5岁。脑出血的诊断根据1995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4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和(或)MRI检查证实。302例中死亡141例,病死率为46.7%。(1)年龄与预后的关系:本组年龄为60~69岁者93例,死亡38例,病死率为40.9%;年龄为70~79岁者129例,死亡62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不良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对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判断能力.结果 脑出血患者的预后与出血量、出血部位、入院时的血压和意识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有直接关系.对于大量脑出血,脑干的死亡率最高,其次是小脑、丘脑、脑室、基底节和脑叶.入院时的血压越高、意识障碍越严重、出现的并发症越多,则患者的预后越差,死亡率越高.结论 高血压性脑出血的预后与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医生要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复发性脑出血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142例复发性脑出血患者分死亡组77例(54、2%)和存活组65例(45.8%),对所有患者的年龄、血压、体温、意识状态、出血量、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病及生化指标(血Glu、Cr、TG、TCH、HDL-ch、LDL-ch)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死亡组患者年龄〉70岁、收缩压≥185mmHg、体温≥39、1℃、深昏迷、合并消化道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血压、出血量、血Glu、Cr、TG、TCH、HDL-ch、LDL-ch的均值均高于存活组(P〈0、05或P〈0、01)。结论复发性脑出血中高龄、收缩压≥185mmHg、T≥39.1℃、深昏迷、出血量大、合并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及血生化异常者预后差,病死率高,故应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讨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纳入2016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南京鼓楼医院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后90 d的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3分)和预后不良组(≥3分),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透析龄等基本资料,影像学检查,血红蛋白、血清钙、白蛋白、血尿素氮等辅助检验结果及血液净化抗凝治疗方式。分析患者脑出血的预后情况,探讨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85例患者,预后良好50例,预后不良3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水平、格拉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8分、血肿量≥50 mL、脑室出血、高钙血症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CS评分、血肿量、血钙水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低GCS评分、血肿量巨大、血钙异常往往提示患者预后不良,临床上应该予以重视,以期减少并发症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脑出血是危及人类生命和生存质量的严重疾病,虽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卒中,但其病死率及致残率较高,预后较差,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因此,准确预测预后对指导治疗及康复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有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脑出血的预后.现将临床中常见的影响脑出血预后的有关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病原体的构成及药敏,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方法回顾性调查研究我院近5年来脑出血住院患者的有关临床资料,对确诊为医院感染的128例患者的主要病原体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脑出血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部位主要是下呼吸道及泌尿道,两者总共占78.21%,细菌培养共检出医院感染病原菌196株,居前四位依次是肺炎克雷伯氏菌(47株,占23.98%),大肠埃希氏菌(41株,占20.92%),金黄色葡萄球菌(35株,占17.86%),铜绿假单胞菌(26株,占13.27%)。结论脑出血患者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耐药菌株是院内感染的主要病原体,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定期药敏试验,并依据药敏试验调整用药,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检测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与脑出血长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脑出血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各126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分析其对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mRS评分>2分)的预测价值。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较健康体检者显著降低,与NIHSS评分呈显著负相关,是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预测脑出血患者1年死亡和预后不良。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浆凝溶胶蛋白浓度显著降低,该指标可预测脑出血患者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14.
影响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2年1月-2007年6月急诊及住院部住院的308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有关指标与预后(存活或死亡)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出血量(OR=1.095,95%CI为1.053~1.139,P=0.000)、脑疝形成(OR=3.893,95%CI为1.133~14.005,P=0.031)、入院时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OR=0.922,95%CI为0.885~0.957,P=0.000)、感染(OR=8.382,95%CI为2.333~30.117,P=0.001)、多器官功能衰竭(OR=22.568,95%CI为2.987~170.445,P=0.003)、上消化道出血(OR=8.795,95%CI为1.433~53.931,P=0.019)是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营养支持、降低颅内压、头部亚低温、防止并发症是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张征  叶祖森  韩钊  曹云刚  黄良通 《浙江医学》2011,33(10):1477-1479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青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高血压导致脑出血青年患者(〈45岁),比较其与对照组(≥45岁的中老年患者)在出血危险因素、影像学、临床特点、治疗、并发症及短期预后情况有无差异。结果青年脑出血患者的舒张压(DBP)、平均动血压(MAP)及深部脑出血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出血体积、治疗及预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青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DBP、MAP及脑深部出血比例均高于中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入选标准选择103例经头颅CT确诊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依空腹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血糖〈6.1 mmol·L^-1)和血糖升高组(血糖〉6.1 mmol·L^-1),分析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血糖升高组死亡率高于血糖正常组(χ^2=6.24,P〈0.05);2组NIHSS评分在治疗后第1、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1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空腹血糖水平越高,死亡风险可能越高,神经功能恢复越慢。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88例符合标准的病人,检测其血液流变学指标,按出血量、有无合并脑梗塞、有无合并高血压、病情等分组分析。结果纤维蛋白原、全血还原粘度低切高于正常参考值,但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正常值。纤维蛋白原指标在病程长、合并脑梗塞、病情轻时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全血还原粘度在出血量少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在合并高血压病组偏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急性期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病程、病情、出血量相关。  相似文献   

18.
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小芳  黄慧芳  袁晓虹  袁航 《浙江医学》2006,28(4):255-257,263
目的探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与脑出血、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对111例急性脑出血、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病变性质分为脑出血组(50例)和脑梗死组(60例),对照组46例为非脑出血、脑梗死患者,比较分析不同组的baPWV值,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baPWV之间的关系及脑出血、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1)baPWV在脑出血组、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其baPWV值明显增高(均P〈0.01)。(3)在所有危险因素中,baPWV是脑出血、脑梗死最敏感危险因素(均P〈0.01),高血压是脑出血、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吸烟也是脑梗死的较敏感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ba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是与脑出血、脑梗死发生相关的一个重要和独立的因素,可作为发生脑血管意外的一个危险信号,以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及防治经验,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以便及时发现处理。方法回顾我院1999年1月~2004年12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3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9%(34/286),手术二次手术清除血肿者24例,保守治疗7例,预后良好率61.8%(21/34),预后不良率38.2%(13/34)。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预后不良率很高,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急性期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过程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35例脑出血患者血清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并与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分析转铁蛋白及铁蛋白水平与脑出血量和NIHSS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血清转铁蛋白在脑出血发病后24h内迅速升高(P<0.05),第3天达到最高水平(P<0.05),随后缓慢下降,发病第7天已接近对照组水平(P >0.05),第14天恢复至正常水平.血清铁蛋白水平在发病2d内无显著变化,然后逐渐上升,在第7天达到高峰水平(P<0.05),随后在高水平持续较长时间,在第21天仍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脑出血量及NIHSS评分与血清铁蛋白水平(第3天)呈正相关(r=0.654、0.514,均P<0.01),但与24h血清转铁蛋白水平无相关性(P >0.05).结论 血清转铁蛋白和铁蛋白参与了脑出血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与过量铁离子的清除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