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常见中医证型与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择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门诊和病房收治的300例新诊断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合并NAFLD分为合并NAFLD组,单纯T2DM组。记录2组一般资料,依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所有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记录2组腰围、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肝功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血脂指标(TG、TC、HDL-C、LDL-C)及血尿酸(SUA)、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C-肽(FC-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各中医证型与客观化指标的关系。结果合并NAFLD组124例,单纯T2DM组176例,2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痰湿郁阻证占比明显高于T2DM组(P<0.05),其余分型占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合并NAFLD组的腰围、BMI、TG、TC、FC-P、HOMA-IR均显著高于T2DM组(P均<0.05),其余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AFLD的独立危险因素为BMI、TG、HOMA-IR。结论痰湿郁阻证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最常见证型,肥胖、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是T2DM合并NAFLD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9例2型糖尿病合并NAFLD患者与71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身高、体质量及体质量指数(BMI)]及实验室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餐后2 h血糖(2 h PG)、餐后2 h C肽]进行对比分析。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2组患者所占类型比例。结果 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患者体质量、BMI、空腹C肽、餐后2 h C肽、TG、HDL、TBiL及DBiL与2型糖尿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组痰饮证比例高于2型糖尿病组(P<0.05)。结论肥胖、脂质代谢紊乱及高胰岛素血症为2型糖尿病合并NAFLD发病的重要因素,痰饮证相对其他证素来说是2型糖尿病合并NAFLD的关键证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78例,按有无脂肪肝分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脂肪肝组肥胖和高血脂症的发生率高于无脂肪肝组,脂肪肝组患者胰岛素抵抗更明显,糖尿病发病年龄较低。结论肥胖、胰岛素抵抗和脂代谢紊乱是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T2DPN)中医证型与危险因素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2例T2DPN病例,收集其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空腹C肽(CP)、餐后2hC肽(P2hCP)等指标。遵循《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对入组病例进行辨证分型,并对上述资料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气虚血瘀证与痰瘀内阻证相似,与阴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比较病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SBP与阴虚血瘀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A1c、TC和LDL-C三者相似,痰瘀内阻证与其他3个证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血瘀证Cr、CP较其他3种证型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内阻证、肝肾亏虚证的P2hCP值与其他2种证型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阴虚血瘀证→气虚血瘀证→肝肾亏虚证→痰瘀内阻证顺序,T2DPN病情有逐步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原(PI)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UA)中医证型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T2DM住院患者80例,按照其是否合并HUA分为两组进行对照研究,每组患者40例。其中将T2DM合并HUA者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风寒湿热、痰瘀痹阻、气阴两虚、阴阳两虚4个证型,同时收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比较;并根据PI水平采用四分位数法将所有患者分为P1(246.78pmmol/L)、P2(246.78~483.72 pmmol/L)、P3(483.72~720.66pmmol/L和P4(≥720.66 pmmol/L)4个亚组。结果:PI水平在T2DM合并HUA的4种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阴阳两虚型的PI水平最高,同时PI与BMI、腹围、TG、UA、HDL-C相关(P0.05);除P4亚组外,各亚组UA水平和HUA发病率随着PI水平逐渐升高。结论:T2DM合并HUA不同中医证型间PI水平存在差异,且PI与体型及脂代谢异常相关,同时为T2DM患者发生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中医证型分布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调查.结果 新诊断患者中的主要证型为热盛伤津证、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39例、痰(湿)热互结证、痰(湿)浊阻遏证,无证可辨占4.5%.证型与年龄及并发症相关,表现为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在60岁以上患者中的比例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的比例,且随年龄增加比例逐渐增多(P<0.05),酮症患者在热盛伤津证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气阴两虚证及肝肾阴虚证在60岁以上患者中的比例高于60岁以下患者,酮症在势盛伤津证中的比例高于其他证型.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调查新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慢性并发症情况,探讨新诊断T2DM的中医证型与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按照统一制定的调查表对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内分泌科的门诊及住院新诊断T2DM患者,采集其临床及中医辨证分型资料,按照有无并发症分组,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被纳入的188例新诊断T2DM患者中,有111例存在至少1种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达59.04%。在有慢性并发症组中,合并脂代谢紊乱的患病率最高,达61.3%。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WH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岛素分泌指数对数值(lnHOMA-β)低下、血流变学异常均为T2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新诊断T2DM的中医证型仍以气阴两虚证为主,虚证证候比例显著高于实证,气虚证候频率大于阴虚证候,实热证候频率不足20%,两组的虚证证候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证证候中痰湿证(χ2=17.257)和血瘀证(χ2=10.235)的P值均<0.01,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气虚、阴虚、血瘀证呈正相关(r=0.102、0.1070、.118,P<0.05),与痰湿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66,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气虚证呈正相关(r=0.113,P<0.05),与血瘀证呈显著性正相关(r=0.196,P<0.01)。结论:新诊断T2DM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知晓率低。糖毒性和脂毒性可能是加速慢性并发症形成的重要原因,防治应注重多重危险因素的控制。DM慢性并发症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瘀贯穿T2DM及其并发症始终。气阴两虚,痰浊瘀血闭阻脉络可能是DM慢性并发症发生的共同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证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危险因素及中医的主要证型和病机。 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和无脂肪肝患者的年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空腹血糖、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餐后2 h C肽等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中医证素分型,统计合并脂肪肝患者所占类型比例。 结果 2型糖尿病并发脂肪肝组与无脂肪肝组年龄、身高、空腹血糖、HbA1c、TC、L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肝组体重〔(73.4±11.7)kg〕、BMI(26.0±3.67)、空腹C肽〔(4.09±2.40)μg/L〕和餐后2 h C肽〔(6.38±5.46)μg/L〕、TG〔(2.81±2.33)mmol/L〕、HDL-C〔(1.07±0.06)mmol/L〕与无脂肪肝组体重〔(61.4±10.1)kg〕、BMI(22.8±3.23)、空腹C肽〔(2.47±1.74)μg/L〕和餐后2 h C肽〔(4.35±2.92)μg/L〕、TG〔(1.93±1.92)mmol/L〕、HDL-C〔(1.19±0.32)mmol/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合并脂肪肝组患者更易出现痰湿证。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病因、病机及治疗方面整理分析近年来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医临床研究,认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具有良好疗效和优势,前景广阔,但目前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北京市丰台区6家医疗机构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并填写糖尿病临床观察表,根据HAMD测评结果将患者分为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和非抑郁症组,分析对比2组的疾病相关因素及理化指标,对可能的相关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结果:6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抑郁的患病人数为138人,患病率为21.7%。单因素分析发现糖尿病病程、并发症、运动锻炼、胰岛素治疗、HbA1c在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并发症、缺乏运动锻炼、高HbA1c均是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bA1c高、存在多种并发症及缺乏运动锻炼的2型糖尿病患者是抑郁症的高发人群,应积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鼓励积极锻炼,控制血糖,必要时进行抑郁症筛选。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危害严重,2型糖尿病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二者具有相互促进的链式恶性循环依存性。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独特的优势。本文结合临床治疗本病的经验及中医古籍记载认为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肾精亏损、痰瘀凝滞,按痰瘀互结证,肝郁脾虚证,湿热内蕴证,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五种证型辨证论治疗效满意。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思路,即不仅要辨证论治,亦要发挥病证结合的优势,要结合现代医学对本病发生发病及病理药理的研究新进展,应用精准化医疗模式,应用现代医学组学研究新发现来防治本病,从而达到中医药防治本病靶点相对明确,疗效可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临床文献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证型、证素及舌脉分布特征,深入分析其病因病机,为NAFLD的中医药辨证施治提供循证支持。方法:检索3大中文数据平台(CNKI、WANGFANG DATA、VIP) 2006—2017年(共12年)发表的NAFLD中医药临床研究文献共2 297篇,严格遵循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得到符合要求的77篇文献,并对其从发表时间、地域、文献质量、证型、病性和病位证素多维度进行评价。结果:1)近年来NAFLD证候相关发文数量呈上升趋势,以沿海地区发文数最多; NAFLD中医证候类文献类型以描述性研究(57. 14%)和病例对照研究(31. 16%)为主,随机对照(9. 10%)和队列研究(2. 60%)较少,文献质量参差不齐; 2)剔除低质量文献(9篇),对中高质量文献(68篇)进行统计分析,NAFLD主要证型为:肝郁脾虚证(22. 37%)、湿热蕴结证(21. 96%)、痰瘀互结证(12. 73%)、痰湿内阻(8. 85%)、湿浊内停(7. 87%)和肝肾不足(5. 80%); 3)主要的病性证素依次为湿(24. 32%)、气滞(15. 38%)、气虚(14. 81%)和痰(14. 22%);主要病位证素依次为肝(48. 12%)、脾(39. 03%)、肾(12. 43%)、胆(0. 32%)和胃(0. 10%);舌脉以淡红舌、白腻苔、脉弦为主。结论:1) NAFLD证型随疾病的进展变化阶段呈现不同,初期以实证为主,中期呈虚实夹杂,后期以虚证为多见,虚实间常相互转化。病变脏腑主责之肝,与脾、肾等有一定相关性。湿、气滞、气虚、痰是NAFLD关键病性证素。2) NAFLD高水平和高质量研究不足,需开展多区域、多中心、大样本中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以期为NAFLD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循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联规则的2型糖尿病方证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2型糖尿病的方-症-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9家医院的2501例回顾性2型糖尿病病例的临床数据为基础,运用关联规则的方法分析方-症-证之间的关联关系。结果从122首方剂中选取生脉饮、六味地黄汤、四君子汤等3首方剂分析用药患者症状间的关系,服用生脉饮的患者倦怠乏力、口干口渴、溲频尿多、肢体麻木、视物模糊、口渴欲饮、夜尿频多、气短懒言等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服用六味地黄汤的患者倦怠乏力、口渴欲饮、视物模糊、夜尿频多、口干口渴、肢体麻木、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且这些症状之间存在多重相关的关联关系。服用四君子汤的患者中,倦怠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气短懒言、肢体麻木、失眠、视物模糊等症状出现的频率较高,且这些症状之间存在多重相关的关联关系。结论关联规则可以分析2型糖尿病的方证关系,能探索症状间的多重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于早餐前给予格列关脲口服,同时于每晚22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的发生率为5%。结论: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HbAlc)〉9%的初诊2型糖尿病,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水平,且对病人体重影响小,具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上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联合阿卡波糖(拜唐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0例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每餐口服阿卡波糖,同时每晚22点睡前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情况及体质指数(BMI)。结果:治疗后患者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O)、HbAlc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体质指数(BMI)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血糖发生率为2.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lc)〉9%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且对体重影响较小,具有安全、方便、依从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肥胖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取120例就诊于杭州市中医院内分泌科(2017年1月-2019年12月)的糖尿病患者,将其按照体重指数分为两组,即肥胖组62例(BMI ≥ 28 kg/m2),正常体重组58例(18.5 kg/m2 ≤ BMI < 25 kg/m2),对比两组患者的体重(BW)、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糖代谢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Homa2-IR)、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医方面:以朱文峰教授的证素理论为基础,运用证素辨证的方法探讨消渴病与肥胖之间的关系。结果 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FPG、HDL无组间差异。肥胖组患者的BW、BMI、WHR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糖代谢方面,肥胖组PPG、HbA1c、FCP、FINS、Homa2-IR水平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脂代谢方面,肥胖组TC、TG、LDL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P < 0.05)。中医证素:脏腑病位证素方面,肥胖组脾、胃、肝证素高与正常体重组(P < 0.05);病性证素方面,气虚、气郁、痰、湿、热、瘀证素高与正常体重组(P < 0.05)。根据性别及腰臀比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层比较,在脏腑病位证素方面,肥胖男性中腰臀比 ≥ 0.90者脾、肝证素出现频次更高(P < 0.05);肥胖女性中腰臀比 ≥ 0.85者脾、胃、肝证素出现频次更高(P < 0.05);在病性证素方面,腰臀比 ≥ 0.90的肥胖男性及腰臀比 ≥ 0.85的肥胖女性中气郁、湿、热、瘀证素出现频次较高(P < 0.05)。结论 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多存在较高的胰岛素抵抗水平及更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除了传统的“阴虚燥热”和“脾虚痰湿”等常见病机外,可以从调整肝、脾、胃脏腑功能,改善气郁、气虚、痰、湿、热、瘀的方向着手进行辨证 论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