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某医院康复科中药、中成药剂量使用现状。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2021年5月,在研究期间于康复科信息管理系统中提取中药、中成药处方共500张调查药物剂量使用现状。结果:(1)单张处方总剂量:平均值为305.80 g,单张处方总剂量≥300 g者构成比为53.60%,单张处方总剂量主要为300~399 g(41.60%),其次为200~299 g(25.80%)、再次为100~199 g(13.60%)。(2)高频中药剂量:高频中药有生白术、白芍、牛黄、赤芍、桃仁等,其功效主要为促醒、抗病毒、活血化瘀、祛痰止咳、益气通络、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等,大部分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剂量使用(0.20%~3.00%)。(3)超剂量倍数情况:单张处方含有超剂量中药材的处方占比为39.60%,其中19.00%的处方含有超《药典》剂量≥1倍的中药材,包括生白术、白芍、牛黄、酸枣仁、桃仁、鱼腥草、留行子、蒲公英等;20.60%的处方含有超过《药典》剂量<1倍的中药材,包括赤芍、柴胡、知母、茯苓、百合、丹皮、玉竹、桑叶。结论:某医院康复科中药、中成药剂量使用问题较为突出,需要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2.
掌握规律正确应用中药剂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卢红星 《光明中医》2012,(10):2121-2122
中医处方是根据病情需要,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选用相应的药物,确定适当的剂量,而中药剂量的科学性、合理性关系到中医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近些年来,由于各种原因,中药的剂量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就连一些毒性较大、副作用较多的中药也不例外,难以  相似文献   

5.
超大剂量使用中药,必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严格配伍监制药物,严格煎煮方法,必须因人而异,中病即止。同时,还应注意药物的产地,品种及炮制情况等。超大剂量使用呀约,多为个人临床用药经验,缺乏足够的理论和实践,不可轻勿盲从。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方书对药物剂量要求很严。一方多名.多在于剂量之变;病势变化亦用剂量予以调节。现代医学实验也证实了剂量大小的重要性。比如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黄连,若佐以适量的甘草,抗菌力可提高5~10倍。二者比例为1:3时,上清液无苦味;1:4时上清液无抗菌作用。本文仅就剂量问题谈谈心得体会,以引起同道们的注意。1病证有主次剂量有轻重论治是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的,病证有主次,方剂组成亦有主次。发挥主要作用的药物,一定要讲究剂量,否则难以取效。如治血虚身热的当归补血汤(黄芪30g,当归6g),黄芪用量必…  相似文献   

7.
金朝阳  金杨君  金银芝 《新中医》2014,46(12):209-21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下有毒中药的药效及毒副反应,以探究有毒中药在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剂量。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并建立失血性低血压动物模型,不同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回逆汤,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观察各组大鼠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及心电图的变化。结果:给药后,低剂量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呼吸频率均较给药前升高(P0.05,P0.01)。中剂量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给药前升高(P0.05,P0.01);低剂量组收缩压高于中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的舒张压均较给药前升高(P0.01)。而对照组、中剂量组及高剂量组的心率、呼吸频率与给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低剂量组及中剂量组大鼠均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而高剂量组大鼠的心电监测显示出早搏、二联律、三联律等心律失常的改变。结论:有毒中药的使用应严格控制用药剂量,从低剂量开始用药,既可保证疗效,又能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只有通过合理的配伍,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其原来的功用,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其各具特性的群药物连结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使其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适应病证的治疗需要.此即所谓"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相似文献   

9.
动物类药材在我国的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收载动物药 6 7种 ,《本草纲目》收载 4 6 1种 ,《本草纲目拾遗》载有 16 0种 ,目前临床和民间使用的达 15 0 0种之多。但由于动物药资源的紧缺 ,许多不法商贩经常以劣充好 ,以假乱真 ,扰乱了医药市场秩序 ,使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无法保障。而且许多动物类中药药性峻猛 ,有毒性 ,如果剂量掌握不好 ,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 ,而且会增加毒副作用。而劣质的药材给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带来了困难。因此对动物类药的质量控制很重要。笔者就某些动物类药在基层医院使用中出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产科妊娠期并发症常用中药及使用剂量。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法,从医院HIS系统抽取2021年1月—2022年6月产科的720份妊娠期并发症中药医嘱单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确诊疾病、常用中药及功效、单味饮片剂量、超剂量处方、单张处方剂量及药味数。结果:妊娠期并发症中药医嘱单涉及疾病排在首位的为妊娠期糖尿病,占43.06%;妊娠期高血压次之,占27.22%;排第3位的是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减退,占10.42%。产科使用的中药均为饮片,排在首位的是槲寄生,占18.75%;狗脊次之,占18.06%;第3位的是当归,占16.39%。常用中药单味饮片超剂量使用问题较常见,其中菟丝子、王不留行、枳实超剂量使用比较突出。另有部分药物的常用剂量也为推荐剂量上限,如败酱草、赤芍、麦冬等。单张中药处方药味数为11~17味,占73.19%。有14.31%的药味≥18味;中药处方剂量主要为201~300 g,占36.94%,其次为101~200 g,占35.42%,有15.28%的处方剂量≥301 g。结论:医院产科妊娠期并发症常用中药多具有补血、活血、清热、祛湿等功效,单味饮片使用剂量普遍偏大,...  相似文献   

11.
中药质量的评估和中药剂量的校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万龙 《国医论坛》1990,5(2):33-35
常用中药多为天然产物.就同一种中药来说,由于各批之间受来源、气候、地理、生长年限、采收期、加工、炮制、贮藏等因素的影响各不相同,使成品中的有效成分含率(百分含量)可能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对中药质量没有比较准确的衡量指标,医疗实践难以掌握合适用量,严重影响中医医疗效果.用药剂量要想随具体药材的质量相应作出适当调整,那么就必须对每种具体药材的质量进行定量评估,本文就这一专题笔谈如下.  相似文献   

12.
1 中药剂量在中医文献中分布特点分析 1.1 中药剂量在中医文献中分布特点按一般统计规律,药的剂量在医学文献当中,应该是常态分布。但是,经过大量的方剂分析,附子、大黄、人参、杏仁、当归、甘草等二十味药的汤剂,散剂剂量在中医文献中的分布不是常态的。(如果以某一味药的某个剂量在中医文献中出现频率为纵坐标,剂量为横坐标进行画图的话。)这种非常态分布在图上表现出如下共同特点: 一般都有三个集中区,可以划成山字形曲线,中间一个集中区数量最多,与一般所说的常用剂量范围较少接近,称为中剂量,两侧  相似文献   

13.
中药剂量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付明 《中医杂志》2003,44(12):949-950
中药剂量是一个涉及面广又不易把握的问题,现就用药剂量与药物的实际吸收剂量、用药剂量的界定、用药剂量与毒性的产生、用药剂量与药物功效的关系、用药剂量的确定原则等问题作一粗浅探讨。 1 用药剂量与药物实际用量的差异问题单味药物实际吸收量的大小,应该反映患者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实际吸收量,它与处方剂量之间是存在差异的。其量的大小不能单纯从服用的药液量的大小、处方药物剂量的大小等来判断,它涉及到多个方面。从影响患者对药物有效成分吸收量的角度看,其影响因素主要应该包括:有效成分所占的百分比(k)、有效成分溶出程度的百分比(r)、煎煮药液总量的多少  相似文献   

14.
药物剂量运用历史悠久,在先秦时已产生,但在宋代以前对剂量的研究还基本停留在经验用方的原始积累阶段,而剂量是方剂组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药物剂量的认识,直到明清时期才有了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药剂量与中医疗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有的中药疗效不突出或者不够确切,剂量偏低是其重要原因。加强中药量效关系研究,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增加中药剂量,可能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膨胀 ,生活环境的加速污染 ,疾病谱的不断变化 ,药品用量的日趋增长 ,药物不良反应也日渐显露 ,中毒人数也逐年上升。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 2 0 0 0年第 11号消费警示 ,我国每年有近 2 0万人死于用药不当。其中包括中、西药品。西药暂不作论 ,就中药而言 ,中毒病例 ,时有报道。因此要保证安全用药 ,就要破除那些“中药来自天然 ,没有毒副作用的错误观念。“是药三分毒”。祖先对药物的不良反应早有一定的认识 ,我国最早的药学著作《神农本草经》已将收载的 36 5种药物 ,按药性强弱划分为上、中、下三品。为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理、法、方、药贯穿在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全过程 ,而对于方药剂量的调配准确与否则是其中相当关键的一个环节。如若调配方药剂量产生误差 ,则会打乱方药配伍的严谨法度 ,降低辨证施治的整体疗效 ,难免会产生“失之毫厘 ,谬以千里“的不良后果。笔者试从药量变化对功用主治、剂型更换 ,特殊用药的影响来阐明中药剂量调配工作的重要性。方剂的组成既有严格的原则性 ,需遵循君、臣、佐、使的配伍的关系 ,同时又有极大的灵活性 ,许多时候由于药物剂量稍有变化 ,就使方剂的功用主治迥然有别 ,这从古代医家传留下来的名方当中便可以得到验证。先看…  相似文献   

18.
伍敏生  伍月红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2):1316-1316
古代许多中医典籍其剂量数字一律是用繁体大写的,目的是避免混淆,误会。所以中医是很注意剂量的准确性的。然而中药本身存在着不准确的因素,中药剂量具有不准确性也是一个客观的事实。不准确的因素有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19.
20.
吕美春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1):102-103
通过对中药常用有效量,相对用量和实际利用量的临床应用的综述,指出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为中药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