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史种 《河北医学》2012,18(1):111-112
目的:探讨分析内固定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方面的比较中,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随访6-13个月,两者在功能评价及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可明显改善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及卧床时间,可作为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出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97.30%VS75.67%),(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股骨头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显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低,以及术后能够快速恢复等多种优势,在临床上是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FHR)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包括采用DHS治疗的患者38例,FHR治疗的患者32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与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在术后下床负重活动时间、住院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显著优于DHS组(P<0.0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具有术后下床时间早、术后并发症较少、功能恢复满意的作用,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骨水泥型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手术,同时采用钢丝内固定重建股骨大、小粗隆及股骨距。统计术后下床活动时间;采用Harris评分方法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下床时间为术后(3.6±2.3)周。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90.9%。并发患肢深静脉栓塞1例;无假体松动、下沉等并发症。结论股骨粗隆重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患者为观察组,随即选择同期动力髋关节钉固定术(DHS)治疗患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术前准备、术中操作和术后处理情况,比较其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下地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4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100例,将 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采用DHS内固定治疗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 并发症及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 >0.05),但研究组患者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对比差异显著(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使患者早日下床活动,帮助患者恢复关节 功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带来的并发症,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赵耀杰  田耀刚 《吉林医学》2011,(33):7006-7006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2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4%,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1.4%。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中有着显著优势,但术前评估及术中操作应注意严格控制病例选择标准。  相似文献   

8.
杨浩 《吉林医学》2013,(36):7706-7706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以及围术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60例。其中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术30例,动力髋钢板内固定术15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5例。结果:本组6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无一例死亡,经过治疗后,参照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37例,良19例,差4例,优良率为93.33%。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治疗过程中存在危险,临床医师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PFNA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间进行的4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病例。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46例患者分为两组,其中PFNA组35为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1例。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对两种术式进行比较。结果随访12-24个月,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Harris评分PFNA术高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FNA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基本一致,但PFNA能使患者在早期随访中获得更高的Harris评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髓内钉和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讨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HA组)治疗患者29例,同期行动力髋螺钉(DHS组)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组)各3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输血量、术后部分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和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患者的术后并发症、输血量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A组和DHS组的出血量、手术时间与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HA组的骨质疏松程度、术后部分负重时间与DHS组及PFN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根据骨折类型和骨质疏松程度选择合适的手术治疗方式,对于高龄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24例行PFNA内固定(PFNA组),20例行DHS内固定(DHS组),2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FHR组)。比较三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并发症。结果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最少(121.8±11.3)mL、手术时间最短(52.1±13.6)min,分别与DHS组、FHR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FHR组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最快(12.4±3.2)d、住院时间最短(7.2±1.5)d,与PFNA组、DH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HR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100.0%,明显高于PFNA组、DHS组(χ^2=6.341、5.873,P〈0.05)。PFN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低(16.7%),明显低于DHS组、FHR组(χ^2=11.653、8.325,P〈0.05)。结论动力髋螺钉、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各具有优缺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加长柄股骨头置换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人113倒作为研究对象,加长柄股骨头置换组(置换组)58例和PFN组55例,对比分析2组病人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等相关指标。结果:PFN纽失血量为(201.5±38.5)ml,住院时间为(6.8±1.9)d,置换组失血量为(863.0±87.2)mL,住院时间为(16.5±4.8)d,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组输血率为31.0%,置换组为12.7%,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PFN组末次Harris评分为(84.6±8.5)分,置换组为(89.5±7.2)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优良率为70.7%,PFN组优良率为78.2%,经X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置换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5.5%,PFN组为7.3%,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均较好.但PFN内固定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置换组,较适合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  相似文献   

13.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4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46±15)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250±55)mL 平均住院(15.3±3.5)d 平均卧床时间(5.0±0.9)d。本组48例患者经过治疗疗效优16例,占33.33% 良27例,占56.25% 可4例,占8.33% 差1例,占20.08%。优良率89.58%。有2例患者在术后1年出现了不良的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4.17%。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优良率高,且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卧床时间短,是临床上一种有效的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在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1月—2013年3月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35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患者35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Harri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60.23±11.33)、术中出血量(252.65±14.33)mL以及住院时间(8.24±1.34)h,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101.28±10.98)、术中出血量(512.23±11.82)mL以及住院时间(15.34±2.24)h,经比较,两组患者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对照组均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主要手段,两种手术方式各具优缺点,临床上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femul plate,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比较LPFP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156例(LPFP组)、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42例(DHS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0~24.0个月,平均12.6个月.LPFP组在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方面优于D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PFP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住院的28例锁定钢板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设立为A组,另选择同期行动力髋螺钉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8例设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①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余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但A组术后住院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均随访1年,A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显示,其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2例(7.2%),B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8例(28.6%),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各具优缺点,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式,从而发挥其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动力髋(Dynamic hip screws,DHS )联合骨水泥和人工股骨头置换(Artificial femoral head replacement)治疗高龄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40例75岁以上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患者,分为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每组各20例,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并根据髋关节功能情况,对动力髋内固定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 Harris 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2个月。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输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动力髋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动力髋内固定组并发2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0.0%。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并发1例髋内翻,优良率为95.0%。动力髋内固定组 Harris 评分(91.8&#177;6.1)分,人工股骨头置换组(92.5&#177;5.6)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动力髋内固定手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对高龄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治疗各具优势,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评价不同假体选择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38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年龄65~98岁,平均76.9岁,生物型全髋107例,骨水泥型全髋94例,生物型人工股骨头104例,骨水泥型人工股骨头82例.从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平均手术时间(50±10.3)min,出血量(149±27.7)mL,并发症发生率21%优于骨水泥型(61±11.5)min,(205±47.3)mL、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观察观察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相对小,骨皮质厚,预计寿命长的患者选择生物型人工关节置换.年龄较大、体质弱,骨皮质薄的患者,选择骨水泥型人工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19.
尚军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55-56
目的对比分析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 PFNA)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进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进行PFNA和DHS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及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达90%(27/30),对照组的优良率达83.3%(25/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手术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一例出现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及髋内翻、股骨头坏死并发症,而对照组出现股骨头坏死1例,延期愈合2例,骨折不愈合3例,内固定物折断2例。结论与DHS内固定相比,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靠、防旋转、防切割等优点,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51例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结果 151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23±65)min;术中出血120~500mL,平均(314±125) mL;术后下床时间3~13d,平均(6±3.2)d;住院时间9~21 d,平均(13±2.7)d均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死于其它疾病4例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