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5年6月-2008年1月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7例,所有骨折均为闭合性骨折,无神经血管损伤。患者年龄4~12岁,平均7.3岁。患儿在受伤后5~8h内接受急诊手术。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时间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为术后3~5周达到临床愈合,并拔除克氏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再移位。术后无一例肘内翻等并发症。按Flynm评分:优31例,良12例,一般4例,差0例。肘关节伸屈活动丢失是影响治疗结果的主要原因,但这种活动受限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有所改善。结论:采用三维手法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两种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0例与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3例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结果:43例经5~36个月,平均12.5个月随访,按照Flynn标准两组治疗的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在患者住院周期、出血量、创伤、费用等方面前者明显优于后者.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恢复快,出血少,创伤小,费用低,固定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90例.结果:90例均获得随访,时间2~24个月.根据Flunn肘关节功能评分:优87例,良3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骨折处血运破坏少,固定可靠,可早期功能锻炼利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闭合复位后经皮穿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28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不稳定型在氟胺酮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闭合复位,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穿克氏针内交叉固定与石膏外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11个月,所有骨折患儿均在6周后愈合良好,术后8周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闭合复位经皮穿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是治疗小儿肱骨髁上移位不稳定型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内侧入路切开复位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典型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24例。术前查体不伴有血管神经损伤。15例行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9例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9~21个月,平均1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肱骨远端形态恢复。其中闭合复位组2例,切开组1例出现关节活动受限,但屈伸功能受限<10°;闭合复位组1例出现迟发型尺神经麻痹,术后3.5个月逐渐恢复。两组的肘功能屈伸活动度和提携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artlandⅡ型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和内侧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议先行闭合复位,两次复位不成功者则改用切开复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与闭合经皮克氏针固定两种方法对肱骨髁上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的疗效及差异。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月在我科就诊的7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资料,其中40例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36例采取闭合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果:经3~6个月随访,采用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的患者中,根据肘关节功能Cassebaum评分系统:32例分型为优,6例为良,2例为差。而采用闭合经皮克氏针固定的患者中,有33例分型为优,3例为良,其中1例出现了尺神经损伤。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的疗效较肱骨髁上骨折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但有发生尺神经损伤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单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8年治疗12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病例,在臂丛加静脉复合麻醉下运用简易透视闭合复位单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随访时间为6—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周,疗效评定参照Dodgt’s标准,优89例,良34例,3例转开放性手术治疗。结论闭合复位单向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可靠、住院时间短、无肘部手术瘢痕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五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14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结果:本组14例均得到随访,平均14个月(6~36个月)肘关节活动度均恢复正常,无一例发生肘内翻畸形及Vorkman挛缩。结论:“五步法”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稳固可靠,能防止Vorkman挛缩和肘内番的发生,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疗效好、经济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年至2019年1月中46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Gartland Ⅲ型患儿,均接受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患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4.86±0.37)周,没有患儿出现骨折再移位、内固定松动的情况,仅有1例患儿闭合复位期间出现尺神经损伤。患儿术后提携角丢失角度、肘关节伸屈度减少角度为(5.21±1.69)°、(4.89±1.57)°,均优于术前,P0.05。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固定好,安全性高,有良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徐光伟  未志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2,24(11):1224-1225,1321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盲法穿针(CRBP)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HF)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非开放性肱骨髁上骨折共92例患儿,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术后疗效评价根据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结果随访时间为8~21个月,术后无一例失访。所有患儿均为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01±0.61)月,无骨不连、骨折迟延愈合或不愈合、再次骨折及无克氏针断裂。3例肘内翻,提携角减少(13.5±9.4)°,1例出现针尾感染,4例肘关节活动受限,受限角度(9.5±3)°。结论闭合复位盲法穿针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微创、固定可靠、并发症少及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快,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交叉克氏针治疗儿童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的注意事项及疗效。方法对需手术治疗的42例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选择不同肘关节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后,分别于肱骨内外髁向肱骨近端行交叉克氏针内固定,3~4周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结果根据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30例,良11例,差1例,优良率97.6%。结论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有移位肱骨髁上骨折,操作易掌握,复位理想,固定相对牢靠,可较早行康复锻炼,肘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124例。男91例,女33例,年龄3~14岁,平均7岁。结果:随访6~24个月,124例全部愈合,2例发生肘内翻畸形,根据Flynn的评分标准:丢失提携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0°~5°为优,6°~10°为良,11°~15°为可,>15°为差。本组优110例,良8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95.1%。结论: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无血管、神经损伤的GartlandⅡ、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按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33例,良11例,差2例,优良率95.7%.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疗效满意,是临床上可以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   

14.
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侧有限切开复位加克氏针固定治疗。结果随访时间11-38(平均22.6)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评定术后肘关节功能,优良率97%。结论内侧有限切开加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损伤小,有效避免医源性尺神经损伤,固定可靠,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5.
李阳  孙军  袁毅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7):1104-1106
目的 介绍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加经皮穿克氏钉治疗儿童肱骨高位髁上骨折的方法及治疗体会。 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骨科治疗的32例儿童肱骨高位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手法闭合复位后加直接经皮肤穿交叉克氏钉治疗,术后予以肘关节石膏托外固定4周,4周后复查摄片见骨折愈合后拆除石膏,拔钉后配合功能锻炼。 结果 32例患儿分别于术后1、3、6、12个月获得随访,随访期最短3个月,最长12个月。根据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lynn肘关节评分标准:32例患儿术后经过3~12个月的随访,优26例,良5例,可1例。所有治疗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患儿肘关节活动功能最短在术后1.5个月,最长在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32例患儿中无一例出现骨折再移位,无肘关节活动功能受限,无一例发生尺神经损伤,未出现钉尾激惹感染病例。 结论 闭合复位加经皮穿克氏钉可有效治疗儿童肱骨高位髁上骨折,避免传统切开复位方法所引起的手术创伤及术后疤痕的形成,可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利用手法闭合复位加经皮穿克氏钉技术治疗儿童肱骨高位髁上骨折可以维持较强的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手术操作简单、安全、创伤小、远期无疤痕,而且并发症少,非常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闭合性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8例GartlandⅢ型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患儿采用闭合手法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辅以石膏夹板固定2周,4周后拔除克氏针,行肘关节伸屈功能锻炼。结果56例患儿获得随访6~24个月。按照Flynn临床功能评定标准,优40例,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6.4%。结论儿童闭合型Gartland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固定创伤小,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交叉克氏针桡侧"8"字张力带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4月至2009年7月26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肘关节后侧正中人路交叉克氏针桡侧"8"字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术后第2日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术后6~8周行内固定物取出术.随访6~18个月,全部骨折均愈合,以flyun标准及综合屈伸...  相似文献   

18.
邓晓生  邓敏中  邓炜坚 《吉林医学》2010,31(9):1165-1166
目的:探讨不同复位固定法对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将肱骨髁上骨折儿童126例患者,随机分两组,观察组63例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对照组63例用手法复位联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优42例,良15例,可5例,差1例。术后3~5周均获骨性愈合,屈伸活动度基本恢复正常,肘内翻1例。对照组优32例,良16例,可10例,差5例。58患儿术后骨性愈合,5例骨折移位,肘内翻2例。两组患者患肘屈伸受限、提携角测量,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一种稳定可靠的治疗方法,手法简单、疗效确切,具有无创伤、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谭兴春  李飞 《医学综述》2014,20(17):3228-3229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4月重庆市开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2例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观察骨折愈合时间,肘关节功能恢复及后遗症情况。结果52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术后6周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5.4±0.6)周;按照Flynn肘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29例,良18例,可5例,差0例,优良率为90.4%;术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年,期间未出现肘关节僵硬、缺血性痉挛、肘内外翻等后遗症。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疗效显著,后遗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采用改良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比较改良的外侧手术入路及克氏针内固定方式与常规手术入路、克氏针内固定方式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疗效的差异。结果:2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月-4年零6个月,骨折复位对线对位良好,骨折全部愈合,经过功能锻炼后肘关节功能良好,1例轻度肘内翻(〈5°),发生率4%。参照朱盛修的疗效标准,本组优19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改良外侧手术入路、肱骨髁上外侧双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骨折复位容易,稳定性可靠,功能恢复良好,可避免医院性神经损害且不增加肘内翻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