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勇芳 《全科护理》2020,18(25):3310-3312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胰岛素注射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择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60例2型糖尿病病人,根据胰岛素注射部位的不同分为腹部组、臂部组、股外组,3组均采用诺和灵30R笔芯胰岛素进行不同部位注射,观察3组病人注射前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的变化情况及注射胰岛素3 d内动态血糖结果、疼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3 d内腹部组病人的最高血糖、最低血糖及漂移最大程度明显低于臂部组和股外组(P0.05),腹部组病人疼痛程度最低(P0.05)。[结论]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对降糖效果无影响,但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漂移程度具有明显影响,腹部注射漂移程度最小且疼痛程度最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宽"U"形腹部注射部位定位器在II型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自制的宽"U"形腹部注射部位定位器按顺序编号依次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皮下硬结发生情况及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在腹部注射胰岛素后注射部位疼痛、皮下硬结发生情况及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情况都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自制腹部注射部位定位器使用,胰岛素注射时,定位准确,轮换部位清楚,避免了注射部位重复,有效地降低了患者注射时疼痛及注射部位硬结形成,促进了胰岛素的皮下吸收,操作方便,护士、患者容易掌握,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余勤  邵梅 《华西医学》2010,(11):2079-2080
目的比较上臂三角肌下缘及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药物的疼痛程度以及两种注射部位药物注射后局部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年9月-2010年5月在我院门诊注射室执行皮下注射的患者200例。采用自身对照,分别在三角肌下缘与腹部脐周行皮下注射,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所有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估,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较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疼痛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2,P〈0.005),两组注射局部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腹部脐周皮下注射疼痛程度较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疼痛程度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部规律轮换注射胰岛素在减少糖尿病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中的效果,提高皮下注射胰岛素吸收。方法将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糖尿病患者2786例次,分为对照组(1392例次)和观察组(1394例次),对照组采用随机无规律轮换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观察组应用自行设计制作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改进定位方法,规律轮换注射部位,依次循环在相应的位置注射胰岛素。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皮下出血发生率、皮下出血斑点(直径)、出血原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设计制作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糖尿病患者腹部注射胰岛素定位具体,轮换部位一目了然,解决了腹部注射部位随机无规律轮换的缺陷,保证了注射部位无重复,有效地降低了皮下出血发生率,使胰岛素准确进入皮下组织发挥降血糖作用,保证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及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为品管圈活动主题,对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情况进行调查,经过头脑风暴、原因分析及拟定对策,制订胰岛素皮下注射技术操作指引,加强护士2型糖尿病相关专科知识和胰岛素皮下注射操作技术培训,制订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健康教育路径及健康教育手册,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健康教育。比较对策实施前、后使用胰岛素皮下注射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皮下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的依从性及血糖达标率。结果对策实施后2型糖尿病患者更换胰岛素注射针头依从率分别由40.00%提高至79.00%,更换注射部位依从率由41.00%提高至8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60,P0.05);同时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值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制订的对策能有效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及胰岛素皮下注射更换注射针头、注射部位的依从性,提升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丹玲 《护理学报》2009,16(7):61-62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的程度,以选择疼痛较轻的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2008年3-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50例,按病区责任护理组分组,责任1组24例进行上臂外侧注射150例次作为上臂外侧注射组,在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胰岛索;责任2组26例进行腹部注射150例次作为腹部注射组,采用垂直注射或45°角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不同部位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经秩和检验,U=34.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部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较上臂外侧轻.结论 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或45°角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患者疼痛的程度,以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35例需行胸腺肽α1治疗的肿瘤患者,第1周选择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对照组;第2周选择脐周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无痛及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中度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局部疼痛轻,注射点不受衣物影响,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也便于护患按钟表式记忆上次注射点,利于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8.
上臂背侧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胰岛素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瑞洁 《天津护理》2010,18(2):102-102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选择上臂背侧与上臂三角肌下缘两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部位的注射痛及患者的空腹血糖。结果:选择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下缘。结论:采用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可减轻患者注射痛,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9.
徐燕  韩晶  沈志梅 《护士进修杂志》2014,(24):2269-2271
目的探讨使用胰岛素部位注射图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使用诺和胰岛素注射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按照胰岛素部位注射图进行胰岛素注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早餐前:腹部;午餐前:上臂;晚餐前:大腿;睡前:臀部。且每个注射部位采用十字形划分为四个部位,每月按照日期进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对照组按常规方法,注射部位不固定,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局部皮肤状况、血糖控制及各代谢指标达标时间。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达标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1),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胰岛素部位注射图注射胰岛素的患者血糖控制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皮下注射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与运用随机注射法注射时出现的疼痛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肌肉萎缩、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等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4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两组胰岛素注射方法一致,观察组行皮下注射胰岛素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对照组行随机轮换注射部位。两组各注射1000次,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血糖控制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强度均低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时,运用腹前壁时钟定位固定法注射胰岛素既可以减轻注射时疼痛,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胰岛素的作用能正常吸收,从而减少了血糖的波动,保证了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治疗,也能减少糖尿病的并发症,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何艳荣 《现代临床护理》2008,7(11):20-21,13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方法将62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垂直皮下注射)和对照组(斜刺皮下注射),每组各31例,每例注射6次,共注射372例次,2d后观察两种不同方式皮下注射患者局部疼痛情况、皮肤不良反应及治疗后的血糖值。结果与斜刺皮下注射比较,垂直皮下注射患者重度疼痛发生率较低(P〈0.01),治疗后注射部位皮肤不良反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血糖无影响(P〉0.05)。结论垂直皮下注射胰岛素既可保证疗效,又可减轻注射时患者疼痛的程度,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无针胰岛素注射与常规胰岛素注射对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影响,及其对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以在本科住院期间需要使用门冬胰岛素的4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无针胰岛素注射组(A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组(B组),比较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低血糖、硬结、疼痛发生率以及血糖达标率是否存在差异。结果A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的控制均显著优于B组(P0.05),另外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无针胰岛素注射技术既能较好的控制糖尿病患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并能增加其血糖达标率,也能有效的减少低血糖、硬结、疼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注射胰岛素后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前后变化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患者进行胰岛素皮下注射,同时监测血糖调节胰岛素用量。3周后分别测定FBG、2hPG、HbA1c、的含量。结果 35例FBG、2hPG、HbA1c、均得到控制。结论初诊T2DM患者经个体化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能快速降糖,解除高糖毒性,有助于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使用诺和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18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观察组每餐固定胰岛素注射部位:每日注射2次者,早晨进行腹部注射,晚上进行臀部注射;每日注射4次者,早晨和下午进行腹部注射,中午进行上臂注射,睡前进行臀部注射.对照组随机选择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比对照组短(P=0.00).结论 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使患者血糖早日达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予以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5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R胰岛素泵强化血糖控制两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血糖变化、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率等。【结果】门冬胰岛素和诺和灵R两组均可有效降低血糖(P<0.01),降糖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血糖达标的时间及血糖达标时胰岛素的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门冬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诺和灵R组(P<0.05),且无任何注射不适和不便。【结论】在胰岛素泵治疗中门冬胰岛素可更快更有效的控制血糖,是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的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影响。方法:将70例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胰岛素注射部位实施规范管理技能及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配合程度,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注射部位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出院2周后注射部位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规范注射胰岛素部位的配合程度及注射部位规范轮换情况高于对照组(P0.01),注射部位无并发症,血糖达标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出院2周后胰岛素规范注射部位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提高。结论:对老年糖尿病合并痴呆患者实施规范胰岛素注射部位的认知干预,能提高患者安全注射胰岛素的技能及准确率,减少用药并发症,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朱荣根  王芳 《临床医学》2012,32(5):17-19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68例强化治疗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甘精胰岛素组(35例)每日1次皮下注射,预混胰岛素(诺和灵30R)组(33例)每日2次皮下注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12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及C肽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血糖均明显下降,甘精胰岛素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预混组(P<0.05);两组的胰岛功能均得到明显恢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胰岛素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甘精胰岛素组的胰岛素用量及体质量增加值低于预混组(P<0.05).结论 对短期强化治疗后新诊断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应用甘精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均能达到明显的降糖效果,使胰岛功能得到明显恢复.其中甘精胰岛素降低空腹血糖效果更好,胰岛素用量较少,夜间低血糖发生率低,应用方便、安全、有效,患者依从性好,是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角度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减轻注射时疼痛,方便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择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角度(30°~40°)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采用90°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局部硬结大小、首针注射成功率、患者注射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注射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P<0.01)、局部硬结的大小(P<0.01)、首针注射成功率(P<0.01)、患者长期注射依从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发生率(P>0.05)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角度注射后疼痛感觉显著性差异,90°角注射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角度注射后所致的疼痛.结论 将皮下注射的角度改为90°,对治疗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方便患者学习掌握,增加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胰岛素无针注射与胰岛素笔注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8月在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确诊的GDM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胰岛素笔注射胰岛素,观察组应用无针注射器注射胰岛素。对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用量、疼痛发生率、残留药物发生率、皮肤组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娩时空腹(FBG)和餐后2 h血糖值(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注射1周后,观察组疼痛、残留药物及皮肤红肿硬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但皮肤出血或瘀斑发生率及低血糖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针注射与胰岛素笔注射对妊娠糖尿病患者的低血糖及注射部位出血或瘀斑的安全性相当,但无针注射在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疼痛、避免皮肤红肿硬结、提高妊娠结局及患者感受满意率上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岛素注射轮换记录单在糖尿病患者注射部位规范轮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需要胰岛素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自行设计的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对照组在腹壁处、大腿外侧处随机轮换注射部位。观察两组注射部位皮肤情况、疼痛、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稳定,局部红肿、皮下硬结、疼痛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运用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结合注射部位轮换卡,可以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减轻注射时疼痛感、不易导致血糖波动,提高了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