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莉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1):2567-2567
目的探讨肋骨骨折患者应用呼吸训练器行深呼吸训练减少肺部并发症效果。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120例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常规行呼吸锻炼,训练组在常规组呼吸训练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训练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行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项惠  靳翠玲  印洁  刘敏 《护理研究》2005,19(27):2473-2474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围手术期行深呼吸训练对改善肺功能,预防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32例行外科手术的老年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6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手术前后运用威鼎深呼吸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结果]观察组手术前1 s呼气量(FEV1)和深吸气量(IC)较训练前有明显改善(P<0.05),手术后肺功能较对照组恢复迅速,术后4 d两组用力肺活量(FVC)、FEV1、IC和PaO2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咳痰时间明显缩短(P<0.01),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病人围手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深呼吸训练器行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胸外科手术患者规范的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方法 行开胸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健康教育方法 ,实验组采用规范系统的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功能训练的健康教育路径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上腹部手术对通气功能的影响程度并探索预防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72例胃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于手术前后运用威鼎深呼吸训练器(下称训练器)进行深呼吸训练。结果 观察组术后训练器读数明显低于术前,随着术后日期的推移,训练器读数逐步增加,对照组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人数较观察组多(P<0.05),观察组术后咳痰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1)。结论 使用深呼吸训练器能有效预防上腹部术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人术后应用吹气球行呼吸功能训练对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效果。方法将100例60岁以上老年手术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2组,对照组5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术后清醒后采用吹气球进行深呼吸气训练,至术后10天。结果观察组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手术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吹气球行深呼吸功能锻炼能有效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呼吸训练方法在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20例择期开胸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术后予常规护理+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训练;实验组术前、术后予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最大深吸气量(IC)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术后第2天、第7天PaO2、FVC、FEV1、IC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患者围手术期采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能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增加手术耐受性,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综合应用.方法 选取住院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1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108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w患者的动脉血血气分析、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及术后并发症及拔管时间.结果 实验组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水平在术后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6~11月开胸手术患者50例为对照组,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患者为实验组,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进行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折。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患者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9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实验组10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术后实验组血气分析结果、肺功能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拔管时间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实施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胸外科手术后呼吸训练器的应用价值。方法20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02例)和实验组(10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呼吸道基础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器锻炼肺功能。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前第1天的FEV1较术前第7天(患者入院时)、对照组术前的FEV1增加(p<0.05)。实验组术后第3天的FEV1和动脉氧血压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有所减少(p<0.05)。2组比较,实验组肺部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可改善肺功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在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肺叶切除手术病人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深呼吸锻炼、有效咳嗽、排痰训练。实验组在围手术期行常规呼吸训练时,加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两组病人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两组患者的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和动脉血气分析,术后摄胸部X线。结果实验组用力肺活量(FVC)、1S呼气量(FEV1)和动脉血气分析等检测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O.05),恢复较常规深呼吸锻炼的肺叶切除术患者快。结论在肺叶切除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呼吸训练器联合常规呼吸训练,能更有效地减少低氧血症、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呼吸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运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术前预康复训练对二尖瓣修复术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心功能及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期间80例行二尖瓣修复术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观察组40例给予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术前预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时间、心功能、血清学指标和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左房容积指数(LAVI)水平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微小核糖核酸-29b(miR-29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ICU住院时间、带呼吸机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进行术前预康复训练对二尖瓣修复术患者效果确切,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提高康复速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自我科2005年1月~12月在我科开胸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用进行统计分折.结果 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谵妄应用中药氧疗联合呼吸功能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及氧疗,观察组实施中药氧疗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对比两组患者谵妄发生情况、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谵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嗜睡、头晕及躁动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谵妄应用中药氧疗联合呼吸功能训练,减少谵妄发生情况,减少患者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全员参与护理质量管理的活动,分析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原因,探讨控制肺部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以期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QCC,圈名为展望圈),成员为本科室护士,运用品管工具分析,通过研究肺部并发症的原因,选择2012年7月~2013年2月共120例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呼吸功能训练,实验组通过品管圈活动步骤分析,给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比较2组患者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肺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应用呼吸功能训练器训练,可以降低开胸肺叶切除患者肺部并发症,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6.
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世红 《现代护理》2006,12(27):2559-2560
目的探讨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对开胸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自我科2005年1月~12月在我科开胸手术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行深慢呼吸、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训练,观察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术前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术前呼吸训练与术后呼吸训练对开胸术后胸腔引流的效果,以促进胸腔积液的早期有效排出,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195例开胸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7例。观察组术前进行呼吸训练。对照组术后进行呼吸训练。比较两组术后第1、2、3天的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总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及其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2天的胸腔引流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术后第3天胸腔引流量及胸腔引流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胸腔引流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术前呼吸训练可促进开胸术后患者胸腔积液早期有效排出,缩短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适合老年颈椎前路手术病人围术期呼吸道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将在某三级甲等医院脊柱外科行颈椎前路手术的12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围术期指导、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术前对其进行呼吸功能评定,术前3d对病人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麻醉清醒后每2h督促病人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比较两组病人围术期并发症及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术后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术后肺部并发症少(P0.05)。[结论]有效的深呼吸及咳嗽训练能缩短脊柱外科老年病人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降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对心胸外科手术病人康复的影响.方法 2006年12月-2007年9月开胸手术病人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按临床常规护理进行指导,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规范系统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及缩唇呼吸、咳嗽训练、吹气球训练等呼吸功能训练,观察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胸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0,拔管时间与术后出院时间为(4.42±2.10)d,(9.76±3.89)d;对照组的分别为12.0%,(5.60±3.28)d,(12.86±3.89)d.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规范的呼吸系统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可减少开胸手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缩短胸管留置和病人住院时间,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开胸患者有效深呼吸、咳嗽方法,以提高开胸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水平,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将1027例开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4例和对照组5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健康宣教及护理,观察组除上述护理外,入院就对患者进行有效深呼吸、咳嗽训练,术前患者掌握有效深呼吸、咳嗽方法,术后进行有效深呼吸和咳嗽指导。观察患者的深呼吸和咳痰效果。结果:术后观察组深呼吸及有效咳嗽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深呼吸、咳嗽方法,采取两种方法最好。结论:有效深呼吸、咳嗽训练应在入院后就进行训练,术前掌握方法和技巧;健康教育要有针对性,注意检查深呼吸、咳嗽效果;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深呼吸训练和咳嗽的方法;使用两种或以上的深呼吸和咳嗽的方法可以达到满意效果;为患者提供深呼吸、咳嗽排痰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