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紧张型头痛临床发病率高、西医治疗难愈.邵淑娟认为“肝气郁结”是紧张型头痛的病机关键,临床上运用柴胡疏肝散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疗效明显.该文介绍了邵淑娟治疗慢性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经验及见解,并选取了其临床医案以阐述其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2.
急性疼痛早期治疗的必要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神经病理痛是指由中枢或外周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综合征.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外周神经损伤后早期的异位放电不仅是早期急性痛的重要原因,而且这些异位放电不断轰击脊髓背角等中枢部位,诱发中枢敏化,成为神经病理痛后期维持的重要机制.早期阻断异位放电,可以阻断神经病理痛急性期向慢性期的转变,有效阻止神经病理痛的发生.因此,临床医生应尽早治疗神经损伤后的急性痛,越早治疗,病人越早康复,无需忍受慢性神经病理痛的折磨.  相似文献   

3.
MR弥散加权成像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目的 明确弥散加权成像 (DWI)对超急性期脑梗塞的诊断价值 ,探讨DWI缺血损伤体积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 2 1例患者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分别计算出各期的DWI及T2 WI上缺血损伤体积和临床评分。结果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脑梗塞缺血损伤达 10 0 %。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T2 WI缺血损伤体积比DWI的大 (P <0 .0 1)。超急性期DWI缺血损伤体积与慢性期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性 (P <0 .0 5 )。超急性期、慢性期DWI缺血损伤的体积与相应的临床评分有显著相关 (P <0 .0 5、P <0 .0 1)。结论 DWI对识别超急性期梗塞的缺血损伤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DWI缺血损伤的大小对预测超急性期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结果具有潜在意义  相似文献   

4.
紧张型头痛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增高的原发性头痛。西医目前对于紧张型头痛的治疗手段较少,治疗效果一般,副作用大,症状易反复。吕小亮主任中医师从整脊医学理论角度认为紧张型头痛多由颈椎结构紊乱导致,主张运用龙氏治脊疗法调整颈椎结构,放松颈椎肌肉从而治疗紧张型头痛,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我院收治的49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超急性期、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4个时期,并与正常人组成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变化。结果脑梗死患者患侧各向异性分数在超急性期几乎无变化,但在急性期、亚急性期、慢性期渐渐下降,患侧与健侧或者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表现弥散系数在超急性期和急性期逐渐降低,在亚急性期几乎等于健侧值,慢性期则升高。  相似文献   

6.
脑出血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脑出血不同时期扩散加权(DWI)磁共振表现.方法 根据患者发病时间与磁共振检查间隔时间,将22例脑出血患者分为5组,其中超急性期3例;急性期3例;亚急性早期5例;亚急性晚期7例;慢性期4例.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常规及扩散加权磁共振表现.结果 DWI显示超急性期及亚急性晚期两组血肿呈高信号;急性期、亚急性早期及慢性期血肿呈低信号.超急性期血肿边缘可见低信号环;超急性期、急性期及亚急性早期血肿周边可见高信号环.结论 脑血肿各时期DWI表现有其独特的特点.DWI是鉴别脑血肿和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紧张型头痛是双侧枕部或全头部紧缩性或压迫性头痛,约占头痛患者的40%,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慢性头痛,目前治疗紧张型头痛的西药很多,但仅是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且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作者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使用中药天麻素注射液治疗紧张型头痛患者124例并进行观察,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浆细胞性乳腺炎是女性常见疾病之一,不同病程患者,其超声表现不同.根据常规超声表现主要分为单纯导管扩张型、囊肿型、实性团块型、囊实混合型及脓肿型.急性期血流信号丰富,慢性期血流信号可不丰富.需与乳腺癌、乳腺囊性增生等多种疾病相鉴别.本文就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诊断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紧张型头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头痛,一般采用心理调节及抗抑郁复合镇痛药治疗,起效慢且效果不满意,我们从2004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采用三种临床方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105例均为我院疼痛科在门诊进行治疗的紧张型头痛病人,男37例,女68例,平  相似文献   

10.
紧张型头痛的病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 ,颅周肌肉障碍在其发病中的作用有待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颅周肌肉紧张程度与肌肉压痛和紧张型头痛的关系 ,紧张型头痛患者颅周肌肉电生理学改变及针对颅周肌肉障碍机理治疗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头痛门诊收治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睡眠质量情况,探究影响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偏头痛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焦虑抑郁评分量表分析患者睡眠质量、头痛程度及负性情绪情况,分析睡眠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伴焦虑抑郁、头痛病程与患者PSQI指数得分相关(P 0. 05);伴焦虑、抑郁症状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PSQI指数得分相比不伴焦虑抑郁患者增高(P 0. 05);慢性紧张型头痛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状患者的PSQI总分、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睡眠障碍相关因素对比非慢性紧张型头痛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状存在显著差异(P 0. 05)。结论:对于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共患病予以规范治疗,通过降低头痛症状的发作频率,调控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以改善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睡眠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成像系统和声学密度技术(AD)评价和测定急性、亚急性和慢性期深静脉血栓的特点和IBS值(integratedbackscatter,IBS),为临床提供客观、定量的诊断指标。方法:根据病程和彩色超声多普勒表现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38条)、亚急性(32条)和慢性期(33条)病例进行IBS值测定并与正常人做对照。结果:急性期血栓IBS值20.33±5.65dB,亚急性期血栓IBS值23.97±8.65dB,慢性期血栓IBS值36.71±9.78dB;急性期血栓与慢性期血栓的IBS值差异非常显著(P<0.01),与亚急性期血栓IBS值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期血栓与慢性期血栓的IBS值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AD技术能无创性定量评价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13.
紧张型头痛为最常见的头痛类型,约占神经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半数,给患者带来困扰和痛苦。近年来紧张型头痛(TrH)相关研究有较大的进展。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分类委员会再次对紧张型头痛进行了分类。作者选用尼莫地平联合盐酸乙哌立松(商品名:妙纳)对伴有颅周压痛的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ST段下降程度与慢性期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将再灌注治疗后30分钟的ST段高度持续下降超过或等于再灌注治疗前最大ST段高度50%的病例作为ST段下降组(31例),未达到50%的病例作为ST段抬高组(30例),根据左室造影对两组间急性期和慢性期梗死局部室壁运动,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再灌注治疗前ST段高度,侧支循环形成及梗死前有无心绞痛未见明显差异。发病到开始再灌注治疗的时间ST段下降组明显短于ST段抬高组,梗死局部室壁运动指数(SD/chord)在急性期和慢性期有明显改善(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无扩大,左室射血分数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明显增加(P<0.01),ST段抬高组,SD/chord在急性期和慢性期未见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呈现显著扩大(P<0.01),左室射血分数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无明显改善,CK最高值,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ST 段下降组(P<0.01),再灌注治疗过程中ST段再度抬高的出现率,ST段抬高组明显高于ST段下降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后ST段下降程度可以作为判断晚期功能改善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的人格特征、应对方式和心理控制源的特征。方法:选择2001-07/2003-07解放军第四六四医院诊断为紧张型头痛的35例住院军人患者作为紧张型头痛组,以35名正常军人作为对照组。人格评定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共88项,包含神经质,内-外向,精神质,掩饰性4个人格维度,神经质,精神质,掩饰性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该维度,内-外向分值越高,表示性格越倾向外向);应对方式评定采用应对方式问卷(是自评问卷,共有100个条目,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分值越高表示越倾向使用该应对方式);心理控制源评定采用Rotter编制的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犤含23个项目和6个插入题。得分范围在0(极端内控)到23(极端外控)之间犦。结果:纳入35例紧张型头痛患者,35例正常军人,均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者。①两组艾森克人格问卷各维度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患者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于对照组(57.83±7.27,49.17±7.14;55.36±8.93,47.96±8.78,P<0.05);而内-外向维度和掩饰性维度得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②两组应付方式各因子分值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在解决问题和求助两个因子上的得分低于对照组(0.52±0.17,0.89±0.21;0.41±0.17,0.78±0.18,P<0.05);而紧张型头痛组逃避因子的得分高于对照组(0.63±0.17,0.31±0.16,P<0.05);两组在幻想、自责及合理化3因子上的得分差异不显著。③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得分比较:紧张型头痛组得分高于对照组(11.76±0.29,9.39±0.46,P<0.01)。结论:紧张型头痛军人患者内在一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评分均高于健康人,证明他们有更强的神经质和精神质倾向,存在人格方面的问题。他们认为事件的结局主要由外部因素所影响,遇到问题更多采用逃避的应对方法,而较少采用问题解决和求助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平衡镇痛治疗重度紧张型头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得宝松行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口服平衡镇痛对重度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32例重度紧张型头痛患者应用得宝松配成利多卡因浓度为0.4%的消炎镇痛液,根据查体体征行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量表,NRS)、持续时间的变化,记录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头痛发作程度明显减轻,头痛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P<0.01),未见严重副作用发生.结论 局部阻滞联合氨酚羟考酮平衡镇痛对重度紧张型头痛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7.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病因复杂,一般认为与变态反应有关。临床上瘙痒剧烈,急性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藓样为主,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18.
紧张型头痛患者咀嚼肌外感受抑制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颞肌、咬肌外感受抑制(ES)检测紧张型头痛(TTH)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0名紧张型头痛患者及30名正常志愿者利用肌电图(EMG)刺激眶下神经进行ES试验,检测颞肌、咬肌ES的潜伏期和时限。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紧张型头痛患者的第二抑制期(ES2)潜伏期延长,时限缩短,出现率降低(P<0.05)。结论:外感受抑制检查对紧张型头痛具有一定的诊断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紧张型头痛为最常见的头痛类型,约占神经科门诊头痛患者的半数,原因不明,相对顽固,给患者带来困扰和痛苦。近年来紧张型头痛(TTH)相关研究有较大的进展。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IHS)分类委员会再次对紧张型头痛进行了分类。2007—01—2009-10笔者选用舒必利联合盐酸乙哌立松对原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压力外衣对烧伤后增生性瘢痕畸形的预防和矫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由于适当的液体复苏,控制全身感染,局部换药,早期应用自家植皮,同种植皮或异体植皮等方法,使烧份患者的成活率增加,但后遗瘢痕增生的发病率仍高,后遗大关节挛缩,尤其肩关节挛缩是一特殊难题。Lamberty 等复习了烧伤创面愈合以及压迫在预防和控制增生性瘢痕中的作用后认为:烧伤瘢痕的愈合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期从烧伤时起至创面上皮化时止;慢性期从创面闭合到瘢痕形成时止,这一时期可长达两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