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观察Leptin在实验性脂肪肝与肝硬化大鼠血清水平及其受体在肝脏免疫组化表达和定位情况,探讨Leptin及其受体在实验性脂肪肝与肝硬化发生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脂肪乳剂灌胃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用硫代乙酰胺腹腔注射诱导肝硬化动物模型,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血脂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Leptin含量;免疫组化与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观察Leptin受体在脂肪肝组、肝硬化组、正常对照组的表达和定位特点;各组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脂肪肝组、肝硬化组血清Leptin升高。脂肪肝组的肝脏Leptin受体表达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4.058,P<0.01);肝硬化组Leptin受体表达增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8.104,P<0.01);肝硬化组Leptin受体表达高于脂肪肝组,其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t=10.107,P<0.01)。结论Leptin在脂肪肝中高表达,提示其参与肝脂肪变性形成。其受体在脂肪肝的肝脏中表达降低或受抑制,提示高脂肪酸抑制其受体的表达,或者存在着Leptin抵抗。Leptin受体在肝硬化的肝脏中表达异常升高,尤其见于再生的肝细胞及窦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消脂护肝方对脂肪肝模型大鼠血脂、肝功能的恢复作用及其机理。[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消脂护肝方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采用体积分数为40%CCl4豆油溶液按前3周2 ml/kg,后3 周1 mL/kg剂量皮下注射结合高脂饮食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期间中药组灌服消脂护肝方(12.4 g·kg-1·d-1),6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肝功能、血脂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瘦素(Leptin)、瘦素长型受体OB-RL的含量。[结果]消脂护肝方组大鼠肝功能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该方具有抑制脂肪肝形成作用;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消脂护肝方组大鼠下丘脑组织内Leptin、OB-RL的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消脂护肝方可使脂肪肝大鼠升高的血脂和损伤的肝功能恢复至正常,其可能的机理是与升高下丘脑组织中Leptin、OB—RL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肾衰养真胶囊对腺嘌呤致慢性肾衰竭(CRF)营养不良大鼠下丘脑瘦素(Leptin)及其长型受体(OB-Rb)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0.5%腺嘌呤+4%酪蛋白饲料喂养制作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观察其营养不良发生时间,符合CRF营养不良模型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肾衰养真胶囊组和开同组,另取正常大鼠为正常对照组.灌胃4周,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24 hUpr)、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Leptin水平,RT-PCR法检测下丘脑OB-Rb mRNA表达.结果 大鼠在造模8周末出现营养不良,肾衰养真胶囊可增加Alb、Hb水平,降低Scr、BUN、24 hUpr水平,降低血清Leptin水平,下调下丘脑OB-Rb mRNA表达.结论 肾衰养真胶囊可通过降低血清Leptin水平,下调下丘脑OB-Rb mRNA表达,从而改善CRF营养不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肽YY5 (NPYY5 )受体反义基因治疗对肥胖大鼠高Leptin血症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高营养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模型 ,侧脑室插管后注射NPYY5受体反义、正义、错义寡核苷酸或生理盐水 ,观察大鼠腹膜后与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温重的变化 ,并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Leptin水平、放免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 :①高营养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腹膜后脂肪湿重明显高于正常大鼠 ;②经NPYY5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干预后 ,肥胖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腹膜后脂肪组织温重均明显降低 ,但生殖器周围脂肪组织温重无明显变化 ;③大鼠血清Leption水平、血清胰岛素水平、腹膜后脂肪组织温重间均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结论 :侧腔室注射NPYY5受体反义寡核苷酸可显著改善肥胖大鼠的高Leptin血症 ,推测其机制可能与大鼠进食行为改变、腹膜后脂肪组织减少、血清胰岛素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IL-6、Leptin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瘦素(Leptin)的变化情况.方法: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造模组10只,造模组予高脂饲料喂养,正常组予普通标准饲料喂养,连续12W,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Leptin含量.结果:造模组大鼠肝组织可见重度脂肪变、炎症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汇管区渗出.造模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6、Leptin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发生脂肪变性,TNF-α、IL-6、Leptin在其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肾衰养真胶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腹膜透析(PD)营养不良大鼠血浆瘦素(Leptin)及OB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0.5%腺嘌呤饲料喂养10 w建立CRF大鼠模型;再植入腹膜透析管,进行PD 2 w,建立CRF营养不良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3组:肾衰养真胶囊组、肾灵组和模型对照组,另设正常对照组.肾衰养真胶囊组与肾灵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混悬液灌胃,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治疗4 w后,检测血浆Leptin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编码Leptin的基因-OB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造模后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和OB mRNA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肾衰养真胶囊组和肾灵组治疗后能显著降低上述指标(P<0.01),且肾衰养真胶囊组治疗效果优于肾灵组(P<0.01).结论:肾衰养真胶囊能减轻CRF营养不良大鼠血浆Leptin蓄积,下调OB基因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三七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TNF-α、Leptin水平的影响.方法:62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易善复组、三七大、小剂量组各13只;模型组大鼠2次/日采用50%酒精灌胃,同时每天自由饮用10%酒精饮料进行造模,易善复组、三七大、小剂量组大鼠在造模的同时予相应的药物进行干预,连续14周后观察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Leptin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肝脂肪变性,血清中TNF-α、Leptin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应用三七大、小剂量干预后,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明显减轻,血清TNF-α、Leptin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七降低血清TNF-α、Leptin的水平可能是其有效防止酒精性脂肪肝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 NAFL 患者血清 Leptin、TNF-α水平,分析与 IR 等指标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脂肪肝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 B 超检查结果诊断为糖尿病合并非酒精脂肪肝者48例(DFL 组)、糖尿病无脂肪肝者45例(DM 组)、非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FL 组)和正常健康对照组32例(NC 组)。测定四组患者血清 Leptin、TNF-α、FFA 水平,血脂全套、血糖和胰岛素(空腹、餐后2h);采用稳态模式 HOMA 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①糖尿病合并脂肪肝的发病率为51.6%,Loglistic 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FBG、TG 为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②DFL 组和 FL组 FINS、HOMA-IR、Leptin、TNF-α均显著高于 DM 组和 NC 组,ISI 均显著低于 DM 组和 NC 组;③相关分析显示 Leptin 与HOMA-IR、TG、VLDL、BMI、Sex、Age 呈显著正相关,与 ISI 呈显著负相关;TNF-α与 Leptin、BMI 呈显著正相关。结论①肥胖、高血糖、糖尿病、及高脂血症与 NAFL 密切相关,是其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②NAFL 患者存在 IR,且 IR 可能是其形成的始发因素;③NAFL 患者血清 Leptin、TNF-α水平升高,且与肥胖、IR 密切相关,在脂肪肝的发生、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男性慢性肝炎、脂肪肝、肝硬化患者及正常男性对照各25例,分别测量其身高、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比(WHR);血浆Leptin水平采用ELISA的方法测定,比较各慢性肝病组与对照组及慢性肝病不同病因亚组血浆Leptin水平的变化。结果肝炎组、脂肪肝组、肝硬化组血浆Lept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血浆瘦素水平与肝功能分级相关。结论慢性肝病患者血浆Leptin水平升高,Leptin可能参与了慢性肝病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
顾正义 《卫生职业教育》2004,22(22):148-149
目的采用高脂高胆固醇饲料复制大鼠脂肪肝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脂肝康(ZGK)对大鼠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和ZGK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高胆固醇饲料。3个月后。终止病因刺激,ZGK各剂量组开始灌胃给药,持续时间3个月。结果ZGK能显著降低血脂及血清ALT、AKP活性,升高血清HDL含量,病理学改变可得到显著性改善。结论ZGK可有效治疗大鼠实验性脂肪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瘦素及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Wistern 雄性大鼠36只,体重在(200±20)g/只,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F组)与正常对照组(C组).以高脂饮食喂养12周,建立NAFLD大鼠模型,基础饮食为对照组.高脂饮食组设4、8、12周3个时相点.动态观察大鼠体重变化,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瘦素浓度,光镜下观察肝脏脂肪变情况,并进行脂肪变分度及炎症分级, 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瘦素受体在正常大鼠肝脏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表达量.结果 F组肝脏体积显著>C组(P<0.05);F组的大鼠血清瘦素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随着脂肪变程度的加重,血清瘦素浓度有升高趋势;瘦素受体的表达在高脂饮食早期即有增加,且在肝脏的表达随着肝脏脂肪变的加重有增加趋势,尤其在重度脂肪肝肝细胞中表达明显.结论 血清瘦素浓度在大鼠NAFLD的形成中逐渐升高,瘦素受体在NAFLD形成过程中在肝脏表达上调,瘦素及其受体可能参与了NAFLD肝脏能量代谢紊乱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汪晓云  廖昆灵  卢薇 《海南医学》2004,15(12):54-55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细胞因子与原发性高血压并发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ELISA法对56例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单纯EH组31例,EH并发脑梗死组25例)血清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α(IL-l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H患者血清Leptin、TNF-α、IL-lα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在EH并发脑梗死组Leptin、TNF-α、IL-lα升高尤为明显。相关分析表明:Leptin与BMI、TNF-α、IL-lα呈正相关关系。结论Leptin、细胞因子在EH及其并发脑梗死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肥胖大鼠瘦素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与人类代谢障碍性肥胖症发病病因学相似的肥胖大鼠模型,并对肥胖个体Leptin信号传导通路的改变情况进行初步研究。方法离乳雄性Wistar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后,取体重增加值大的前1/4部分作为肥胖倾向组大鼠。对肥胖倾向组大鼠,继续进行高脂饲料喂养,并观察其体重、血清Leptin的变化趋势;试验49周后,大鼠处死,对内脏脂肪含量、附睾脂肪细胞大小以及下丘脑LRb(Leptin受体b亚型)表达水平及Stat3磷酸化水平(Tyr705磷酸化)进行测定。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和肥胖倾向组大鼠在不同饲料喂养的第17周开始体重相对增加值出现组间显著性差异;除第16周肥胖倾向组大鼠的血清Leptin浓度高于正常对照组,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之外,其它采血时间点,肥胖倾向组的血清Leptin浓度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动物处死后,肥胖倾向组大鼠的内脏脂肪含量和附睾脂肪细胞大小均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两组大鼠在下丘脑LRb表达水平和细胞浆内Stat3磷酸化水平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得到了与营养性肥胖人群临床表现相似的肥胖大鼠;同时发现,肥胖大鼠在长期高浓度Leptin刺激后,可能引起了中枢性Leptin抵抗,致使Leptin对体重调节的正常生理作用受到抑制,脂代谢异常的程度进一步加深,最终表现为脂肪细胞体积增大、内脏脂肪含量升高和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佐剂关节炎(AA)大鼠血清中的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大鼠佐剂关节炎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给大鼠右后足跖部皮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模型(AA)。在致炎后10d,大鼠继发性关节炎出现。开始在治疗组AA大鼠腹腔内注射灯盏细辛注射液(EBI)10mg/kg·d,连续注射15d。直至25d对大鼠足爪肿胀度的抑制有显著性时,用ELISA法检测各组AA大鼠血清中TNF-α、Leptin的表达水平。结果:治疗组AA大鼠血清中Leptin水平低于模型组,TNF-α水平低于模型组。结论:10mg/kg·d灯盏细辛注射液明显抑制了AA大鼠血清中TNF-α、Leptin的表达水平,灯盏细辛注射液明显改善了AA大鼠继发侧足趾关节肿胀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实验性肥胖大鼠血脑Leptin影响的差异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模型,随机分为模型雌组、模型雄组、电针雌组、电针雄组,并设正常雌组和正常雄组进行对照。电针雌组、雄组针刺后接通韩氏电针仪,采用2Hz同步疏波刺激。观察电针干预前后雌、雄两组大鼠Lees指数及血、脑Leptin含量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电针雌、雄两组的Lees指数及血清Leptin的含量分别与模型雌、雄两组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而下丘脑Leptin的含量均有明显升高(P0.01)。电针雄组Lees指数较雌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的血清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降低明显(P0.05);电针雌组下丘脑Leptin的含量较电针雄组升高明显(P0.05)。[结论]电针刺激对雌雄两性肥胖性大鼠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肥作用,但在降低Lees指数和调节血、脑Leptin方面,二者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电针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的Lees指数及调节雌性大鼠的血、脑Leptin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清中瘦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变化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在本院进行分娩的GDM患者11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在本院进行分娩的糖代谢正常产妇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测定两组产妇分娩前血清中瘦素及其可溶性受体的含量,外周血中胰岛素抵抗指标的水平,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炎症反应指标的含量,进一步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GDM患者血清Leptin、SLR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的相关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血清中Leptin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SLR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外周血中胰岛素抵抗指标FINS、HOMA-IR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HOMA-β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产妇;血清及胎盘组织中炎症反应指标IL-1β、IL-2、IL-6的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产妇(P<0.05)。经Pearson检验发现,GDM患者血清中Leptin、SLR的含量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程度直接相关。结论:GDM患者血清中Leptin、SLR表达异常且其异常程度与机体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模拟失重条件下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OB-R)表达的变化,探讨失重对消化系统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2只SD大鼠分为模拟失重组(n=12)和正常对照组(n=10),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28d,用免疫组化ABC方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的定位与表达,并比较两组动物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的差异.结果:瘦素及其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均分布于胃底腺的中下部区域、阳性物质主要定位于主细胞和壁细胞.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大鼠胃黏膜瘦素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显著增加(P<0.01);而瘦素受体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密度虽有增加趋势,但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28 d的悬吊模拟失重可致大鼠胃黏膜瘦素及其受体表达增加,提示瘦素可能参与失重过程中消化道功能紊乱的调节.  相似文献   

18.
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MDA、SOD、TNF、Leptin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丹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中丙二醛(MDA)、过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瘦素(Leptin)的调节作用.[方法]59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第1组为正常饮食对照组(正常组),11只,喂饲普通饲料;第2~5组为实验组,喂高脂饲料.其中第2组为高脂饮食组(模型组),16只;第3、4组为丹参注射液大、小剂量治疗组(治疗组),各11只;第5组为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照组(对照组),10只.治疗组大鼠每天丹参注射液3.3ml/kg、1.65ml/kg;对照组每天还原型谷胱甘肽溶液10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8W,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比色法测定血清MDA、SOD,放免法测定血清中TNF-α、Leptin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脂肪沉着面积,沉着程度及纤维化程度积分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多,血清中MDA、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P<0.05),而SOD、Leptin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减低(P<0.05).丹参大剂量治疗组大鼠肝脏脂肪沉着面积积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P<0.05),血清中M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Leptin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而SOD、TNF-α的变化不明显(与模型组比P>0.05).[结论]大剂量丹参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变性情况,并能减少脂肪肝大鼠血中MDA含量,提高Leptin的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大鼠脑外伤、脊髓损伤合并股骨骨折后血清Leptin水平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探讨由脑外伤及脊髓损伤合并骨折后所引起的创伤反应对Leptin的影响.方法:将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骨折组、脑外伤组、脊髓损伤组、骨折合并脊髓损伤和骨折合并脑外伤组,各16只.建立大鼠中度脑损伤、脊髓损伤和骨折模型,分别于1、2、4、8、12周取血清,放射免疫法测血清中Leptin水平.结果:第2,4,8周与对照组相比手术各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均有显著性增高(P<0.05);第4周时骨折并脑外伤组大鼠血清Leptin水平较其他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从第8周开始,手术各组大鼠血清Leptin浓度都有所下降,但骨折并脑外伤组Leptin浓度仍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第12周各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清Leptin水平在大鼠骨折合并脑外伤后显著升高,提示Leptin可能在骨折合并脑外伤的创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以健脾益气、调肝解毒、活血为治法组方的糖肝康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GSH、GSH-Px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余40只采用高脂高糖饮食+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脂肪肝大鼠模型。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糖肝康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药物干预12周后,观察糖肝康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GSH、GSH-Px表达的影响。结果:糖肝康可升高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GSH、GSH-Px水平。结论:糖肝康可能通过改善GSH、GSH-Px活力的表达,防止过氧化作用而保护肝细胞。文献引用:钱秋海,钱卫斌,蔡欣蕊,等.糖肝康对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GSH、GSH-Px表达的影响[J].中医学报,2016,31(4):499-501,5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