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青少年学生屈光不正眼各类型分布情况。方法对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后视力下降的青少年采用扩瞳检影验光。再对其最后试镜结果进行分类总结;结果13~18岁的2012人;3990只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2212只,占55.44%,弱视眼233只,占5.84%,近视眼3840只,占96.24%,远视眼127只,占3.18%,混合散光眼23只,占0.58%,结论13~18岁学生屈光不正眼中,散光眼占大部分,近视占绝大部分,有散光的人易发生弱视。提示扩瞳检影验光,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及时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1982~1986来我科就诊的近视屈光不正患者2040例,究其近视产生因素分析如下。对象与方法 2040例均经眼科医生检查排除其它影响视力的因素,诊断为近视屈光不正的患者。散瞳后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年龄、职业、遗传与近视见表1~3。  相似文献   

3.
张捷 《青海医药杂志》1999,29(12):27-27
屈光不正是眼科常见病,近几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病率上升,门诊验光量明显增加,现将我院眼科1999年1月—1999年6月2000例门诊屈光不正散瞳检影做一分析。临 床 资 料取自我科门诊屈光不正病例2000例,男性1060人,女性941人;年龄3岁~40岁,其中小学生、中学生占验光人数68%,其它占验光人数的32%(职员、教师、工人、农民等)。方法及诊断标准1 检查方法 常规眼部检查,视力低于正常屈光不正者要做散瞳检影。12岁以下儿童滴1%阿托品眼药每日3次共3天;12岁以上青少年或成人滴用托品酰胺眼…  相似文献   

4.
邵旭  李道全 《医学新知杂志》2007,17(1):52-52,54
目的探讨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不正的准确性。方法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青少年屈光度、散光轴向,以及近、远视和散光度数。结果散瞳检影法与小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数的符合率近视为93.5%,远视为62.8%,散光为91.9%,散光轴向为93.1%。结论儿童远视眼主张用散瞳检影法检测屈光度,近视采用小瞳检影法,但对幼儿、智力发育不全、斜视和明显视疲劳者仍用散瞳检影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小瞳检影法在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7月在我院验光科进行视力检测的316例学龄前儿童对其进行小瞳检影法检测,研究分析小瞳检影法对儿童弱视筛查的应用价值。结果:所有受检者检测异常率为8.5%,复诊率为55.6%,复诊结果显示远视儿童占93.3%,近视儿童比例6.7%,所有受检儿童屈光不正发病率为4.7%,弱视患病率为3.2%,各年龄组间屈光不正患病率及弱视患病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还检测出斜视患病率为1.3%;结膜炎患病率为25.3%,倒睫患病率1.3%。结论:小瞳检影法应用与学龄前儿童弱视筛查客观、简单、经济,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甘肃省白银市市区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普通学校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和屈光状态及其与近视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调查甘肃省白银市市区1272名小学生的远视力,其中460名(918只眼)视力不良学生进行散瞳验光,判断屈光状态,将所得结果比较分析。结果:视力不良发生率为36.08%,各年级近视眼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生发病率高于男生,视力下降的程度也随学年的升高差异明显加重。屈光不正中低年级以远视为主,高年级以近视为主。远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随学年升高而下降,近视性屈光不正的患病率则随学年的升高逐渐增加。结论:引起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视,做好近视防治工作,对控制小学生视力不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陈吉超  陈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7):2197-219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屈光状态。方法:对159例(294眼)老年性白内障应用自动验光仪、小瞳检影验光,主觉试镜,散瞳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状况,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屈光改变,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显著关系(P<0.01)。皮质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是导致初中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性白内障的屈光状态。方法:对159例(294眼)老年性白内障应用自动验光仪、小瞳检影验光,主觉试镜,散瞳后裂隙灯观察晶状体混浊状况,并对矫正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多有程度不等的屈光改变,白内障类型与屈光不正种类有显著关系(P&lt;0.01)。皮质性多为远视及远视散光,核性以近视及近视散光为主,初中期白内障患者矫正视力有明显提高。结论:老年性白内障其晶状体混浊引起的屈光状态是导致初中期白内障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早期患者矫正视力可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3~15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4 739眼验光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灵  梁彩红  段艳华 《广东医学》2006,27(8):1246-1247
目的了解3~15岁少年儿童屈光不正状态,为少年儿童视力不良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门诊验光者中3~15岁2388例4739眼散瞳验光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6岁年龄组远视653眼,占81.42%,近视86眼,占10.72%,混合散光63眼,占7.86%。7~15岁年龄组近视3050眼,占77.47%,远视786眼,占19.96%,混合散光101眼,占2.57%。屈光不正程度均以低度为主。结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远视居首位,只要每半年至一年检影验光1次,配戴合适眼镜,及时弱视治疗,视力会逐步提高。7~15岁组则以近视为主,防治近视应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减少看近或过度调节着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使用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与视网膜检影等3种常用验光方法比较分析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散瞳前后的检测结果。方法:对78例(156只眼)53~17岁青少年分别在自然瞳孔下应用WelchAllyn Suresight手持式视力筛查仪及NIDEK ARK-510A型自动电脑验光仪进行验光。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行视力筛查仪、电脑验光仪和视网膜检影3种验光法。结果:各方法散瞳前球镜代数值均低于散瞳后,数值更偏近视(P<0.05);散瞳前视力筛查仪与散瞳后的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柱镜值和散光轴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的一致性优于电脑验光与视网膜检影,但是所得数值偏近视倾向;散瞳前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和柱镜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散瞳后视力筛查仪与检影验光比较,球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散瞳后电脑验光与检影验光比较,柱镜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青少年验光,睫状肌麻痹散瞳后检影验光必不可少。自然瞳孔下,视力筛查仪验光优于电脑验光,尤其在判断屈光不正的性质方面(球镜值更准)。但是两者都有高估近视程度的倾向。散瞳后,电脑验光准确性高于视力筛查仪,可作为试镜的参考。充分睫状肌麻痹散瞳后视网膜检影验光结合主观试镜仍是检查屈光不正最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学生屈光不正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分布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山西省防盲治盲提供依据。方法调查了9860名城乡7~18岁学生的屈光状态,调查项目包括视力、验光、眼病筛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父母屈光状态及相关资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学生屈光不正患病率分别为小学(城市42.1%,乡村23.5%)初中(城市50.8%,乡村36.7%)两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主要以近视为主平均占92.7%。学生屈光不正与父母的屈光状态具有相关性,比较有特异性和敏感性意义。乡村学生课余看电视时间明显多于城市学生。结论城乡学生视力低常见主要原因是近视。影响因素主要是长时间近距离作业,遗传,环境因素等;电视对近视的影响相关性小。  相似文献   

12.
<正> 老年眼病的调查表明屈光不正是引起老年视力减退的首要因素。本文对602例老年屈光不正的调查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本文50岁以上屈光不正602例,其中450例来自干部体检,152例来自本科验光室登记资料。均采用带状光检影镜在暗室常瞳下检影,检影时令患者注视5m远处小指示灯,以保持瞳孔不缩小。屈光度数计算,除屈光不正类型外,所述远视包括远视散光、近视包括近视散光,屈光度按球镜等值计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突发性近视作相关的眼部检查和生化检查。及时发现糖尿病。方法:突发视力下降患者,作视力、外眼、裂隙灯、眼底等检查,排除眼部疾病后,验光出现屈光不正者,作生化检查。结果:查出12例突发性近视血糖升高,确诊为糖尿病。结论:首诊为突发性视力下降的患者,排出眼部疾患,验光发现屈光不正,作血糖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糖尿病。  相似文献   

14.
相爱萍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3):4801-4802
2年来,笔者对226例屈光不正的患者,进行了动态验光。其中近视98例,近视散光91例;远视14例;远视散光23例。动态验光法即小瞳孔验光法,为小瞳孔检影和小瞳孔试镜方法的总和。1动态验光的步骤、方法1.1步骤对一个主诉验光的患者,首先进行:远、近视力的检查;屈光间质的检查;眼位的系列检查;眼底检查等综合分析以确定验光的适应证和估计可能的屈光状态。1.2方法在暗室,医生与患者相距0.5m对坐(这样的距离便于更换镜片和观察影动),戴试镜架并遮盖左眼,依次先后检查。检查眼先加一“+2D”球镜片,以抵消对坐的0.5m焦距所产生“-2D”的人为近视。摇动检影镜,根据出现的影动,考虑屈光不正的性质,后用中和镜片(是顺动用“+”镜片,逆动用“-”镜片)求得返转点,确定其矫正镜片的度数。当有散光存在时(同时有两种影动或可见散光带),对易中和者则检影进行,否则,结合散光表或用交叉柱镜检查试镜确定散光。这样可节省时间,初步确立配镜度数。经主觉试镜后给近视、近视散光者最好视力、最低度的镜片;远视、远视散光最好视力、最高度的镜片。再经试戴30min。在矫正视力都达到1.0及其以上时(指远、近视力)并无头晕、字体偏斜、失真等任何不适,...  相似文献   

15.
<正> 为探讨青少年屈光不正中的弱视患病规律,提供防治措施,将我科验光室1981~1985年20岁以下青少年屈光不正2799例进行调查,发现弱视236例,患病率占8.43%。 2799例屈光不正均经散瞳检影验光,13岁以下用1%阿托品,14~20岁用2%后马托品,按常规点药。散瞳后均检查眼底、屈光间质、外眼,视力矫正不足1.0者行裂隙灯检查,以排除其他眼病。矫正视力:一眼1.0以上,一眼0.8以下,亦有双眼均0.8以下,即诊断为弱视。对象和方法 1.统计方法:一跟远视,一跟近视,以屈光度数大者计算;混合散光以球镜等值计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小瞳检影在屈光不正检查中的可靠性,介绍其在屈光性视疲劳诊断中的优点及实用价值。方法 在不散瞳而保存调节功能状态下进行视网膜检影。并对本检查法和检查结果进行了临床分析。结果 经小瞳检影后,发现47 例视疲劳患者中有42 例84 眼为屈光不正引起,占89 .36 % 。其中散光为74 眼,占屈光不正的88 .10 % 。根据检影度数,配镜矫正后,视疲劳症状完全消失。结论 视疲劳主要原因由屈光不正引起,且散光占多数,若单纯用显然验光法检查,散光度数及轴位在短时间内难以确定。小瞳检影在视疲劳诊断中既方便又快捷,结果可靠,又不影响患者工作、学习。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长时间近距离阅读,对发生近视眼有密切相关。兹将我院1982年高考分数上线取得体检资格的学生近视眼的发生率,统计如下: 常规检查远视力,1.0以下无内外眼疾者,作小瞳检影与试镜相结合检查,结果取最高视力之最低度数,多数近视者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18.
高原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屈光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全华 《中外医疗》2009,28(23):101-101
目的了解高原地区不同民族小学生屈光状态,及时矫正屈光不正,发现并治疗弱视。方法对高原地区160例(320眼)视力低下者进行散瞳视网膜检影验光,其中汉族51例,藏族61例,蒙古族48例。结果320眼中单纯性近视43.4%,单纯性远视27.5%,近视散光16.3%,远视散光9.7%;弱视患病率为7.8%,汉族学生中高度近视明显高于少数民族(P〈0.01)。结论高原地区汉族小学生近视患病率及患病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定期进行屈光状态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并治疗弱视。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学生健康体检中,发现小学生患有屈光不正者有增无减,为此,对7~13岁526例1024只眼屈光不正的小学生进行散瞳验光,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屈光不正患者来源全部为县属8所小学在校学生。在526例1024只眼中,男性为271例528只眼,女生为255例496只眼。按年龄分组,7~岁87例171只眼,10~岁151例294只眼,12~13岁288例559只眼。1.2方法对小学生屈光不正者,先常规查远、近视力、眼底等,以除外其他眼病,然后进行睫状肌麻痹下散瞳验光,验光时均用1%阿托…  相似文献   

20.
45岁以上屈光不正5,230例(10,346眼)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开达  吴奇慧 《重庆医学》2000,29(3):225-227
临床上对青少年的屈光不正观察分析较多,而对中、老年的屈光不正观察分析则不多见。为进一步了解他们屈光状态的趋向性,现将45岁以上人的屈光不正5,230例(10,346眼)观察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资料 资料来自于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屈光检查室1986~1995年的验光登记本、计有(45岁以上)屈光不正患者5, 230例,其中男 2, 805例(占 53. 63%),女 2, 425例(占 46.37%),又眼5,116例,一眼失明或缺失114例,总计10,346眼。1.2方法 均为小瞳检影验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