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期应用辛伐他汀对野百合碱(MCT)诱导大鼠肺动脉高压(PAH)的改善作用,初步评价早期应用辛伐他汀对PAH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6只。对照组:d_0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次;PAH模型组:d_0腹腔注射MCT(50 mg/kg)1次;早期干预组:腹腔注射MCT(50 mg/kg)d–7~d~(–1)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d_0腹腔注射MCT(50 mg/kg)1次,d1~14辛伐他汀灌胃;后期干预组:d0腹腔注射MCT(50 mg/kg),d15~35辛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d_(36)通过右心导管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和平均肺动脉压(m PAP),处死大鼠后分离心肺,测定右心室肥厚指数(RVHI)和肺小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进行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结果与PAH组比较,早期干预组及后期干预组RVSP、m PAP、RVHI、WT%得到显著改善(P0.01),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降低(P0.05);与后期干预组比较,早期干预组m PAP、RVSP改善更明显(P0.05),WT%下降更显著(P0.01),而RVHI、肺小动脉周围炎症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辛伐他汀早期及后期干预均可改善MCT诱导PAH大鼠RVSP、m PAP及WT%的恶化,早期干预较后期干预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对大鼠急性百草枯(PQ)中毒肺过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 30只SD大鼠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采用PQ(80mg/kg)灌胃染毒,模型组染毒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治疗组染毒后,腹腔注射NaHS(1.4 μmol/kg),2次/d;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灌胃,灌胃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72 h后,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计算肺湿/千质量比值(W/D);测定肺组织匀浆内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结果 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治疗组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肺W/D较对照组增高(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模型组MDA高于对照组(P<0.05),SOD、GSH-Px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中MDA较模型组降低(P<0.05),SOD、GSH-Px较模型组升高(P<0.05).结论 H2S对急性PQ中毒大鼠肺过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褪黑激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对严重烧伤大鼠血管通透性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烫对照组、烧伤对照组和褪黑激素组,每组10只。将麻醉动物背部皮肤置于沸水或37℃水中15 s,造成30%Ⅲ度烫伤或假烫伤。假烫对照组和烧伤对照组术后立即腹腔注射溶剂(体积分数0.01的乙醇生理盐水),而褪黑激素组腹腔注射10 mg/kg褪黑激素。烧伤后6 h取血和皮肤、肝、肾、肺组织进行测定。结果严重烧伤可导致血细胞比容(HCT)增加(F=15.19,q=7.79,P<0.01),血浆总蛋白(TP)浓度下降(F=5.95,q=4.50,P<0.05),血浆丙二醛(MDA)水平升高(F=8.06,q=5.57,P<0.01)。以上改变可部分被褪黑激素所拮抗(F=5.95~15.19,q=3.44~3.81,P<0.05、0.01)。烧伤后肾、肺和皮肤组织MDA水平均明显升高(F=11.18~66.46,q=3.95~16.25,P<0.01)。褪黑激素治疗使肾和肺组织MDA降至假烫对照组水平(F=11.18、21.30,q=2.42~7.43,P<0.01),使皮肤MDA降低25.4%(F=66.46,q=7.98,P<0.01)。褪黑激素还降低了肺和皮肤组织的含水量(F=9.81、14.79,q=3.18~4.66,P<0.05、0.01)。结论褪黑激素在严重烧伤大鼠中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早期应用能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和减轻组织水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川芎嗪对染矽尘大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2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川芎嗪组,采用气管暴露法建立矽肺动物模型,川芎嗪组每日腹腔注射川芎嗪注射液50 mg/kg。染尘后按不同时间点取大鼠肺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链菌素-过氧化物酶法检测TGF-β1在肺组织中的表达,用Image-Pro Plus图像分析系统对TGF-β1表达作定量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有极少量TGF-β1在肺组织巨噬细胞内表达,染矽尘组大鼠肺组织TGF-β1表达明显增强。与染矽尘组相比,川芎嗪组表达TGF-β1的细胞数量及强度有所降低,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下降,染矽尘后7 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川芎嗪可以抑制矽尘诱导的肺组织TGF-β1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5.
中药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穴位敷贴疗法对哮喘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用Wistar大鼠3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模型组以卵蛋白致敏并诱发哮喘模型,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同时背部给予空白对照药物敷贴;地塞米松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地塞米松,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空白对照药物敷贴;穴位贴药组在哮喘大鼠雾化后予以腹腔注射1 mg/kg的生理盐水,同时在背部备皮予以治疗药物敷贴,穴位取大椎、肺俞、脾俞、肾俞穴.疗程结束24 h内取各组大鼠肺组织观察其炎症情况,并取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比较各组大鼠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与正常组比较,肺组织中可见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增加(P<0.01).地塞米松组与模型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显著降低(P<0.05或P<0.01).穴位贴药组对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也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但对于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无显著抑制作用(P>0.05).模型组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1),而IFN-γ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地塞米松组及穴位贴药组中大鼠外周血IL-4含量较模型组降低(P<0.01),但地塞米松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穴位贴药组大鼠外周血IFN-γ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与正常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哮喘的作用可能与其能抑制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降低外周血IL-4含量,升高IFN-γ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丹参酮IIA对腹腔注射4.25%腹膜透析液(PDS)大鼠腹膜组织学变化以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0mL;PDS组,每日腹腔注射4.25% PDS 20mL;丹参酮低、中、高浓度组,每日分别腹腔注射含丹参酮IIA浓度为50mg/L、100mg/L、200mg/L的4.25%PDS20mL。于实验第30天,取壁层腹膜行光镜检查,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壁层腹膜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 HE、Masson染色显示,在PDS干预下,腹膜显著增厚,胶原沉积显著增多(P<0.01)。与PDS组比较,丹参酮组腹膜明显变薄,胶原沉积明显减少(P<0.01)。在PDS干预下腹膜CTGF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丹参酮组CTGF表达与PDS组比较有显著下降(P<0.01)。结论:;丹参酮II A具有抑制葡萄糖PDS导致的实验大鼠腹膜纤维化及CTGF表达增加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降低内毒素对大鼠肝肺综合征肺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氟沙星降低内毒素对大鼠肝肺综合征的肺损伤保护作用。方法:结扎SD大鼠胆总管,建立肝肺综合征(HPS)动物模型。将大鼠分成3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分离大鼠胆总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HPS模型组:结扎大鼠胆总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ml;氧氟沙星组:结扎大鼠胆总管后腹腔注射左旋氧氟沙星(20mg/kg体重)。6周后检测血清内毒素,血、腹水、胆汁培养需氧或厌氧菌,血气分析,测定门静脉压力,肺干重/湿重比,肺灌洗液和肺组织匀浆中髓过氧物酶含量及丙二醛浓度,并评价肺组织病理变化。结果:与HPS模型组比,氧氟沙星组血浆内毒素浓度显著下降[(59±6.2vs268±35.6)ng/L,P<0.01],门静脉压力[(19.28±2.3vs17.80±2.18)cmH2O,P<0.01]、肺组织肺干重/湿重比(5.1±0.7vs4.9±0.7,P<0.01)、肺髓过氧物酶[(0.40±0.10vs0.24±0.03)U,P<0.01]和丙二醛[(0.32±0.05vs0.22±0.03)μmol/L,P<0.01]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肺组织炎症改变明显减轻。结论:降低内毒素可以减轻肝肺综合征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大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的表达,进一步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MCT诱导的肺动脉高压组(PH 模型组),阿托伐他汀干预组(治疗组),每组8只.PH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一次性腹部皮下注射MCT(60mg/kg).治疗组自注射MCT之日起以阿托伐他汀(10mg/kg)灌胃,每日1次.3周后达实验终点,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大鼠肺组织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和右心室肥大指数均较PH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PH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低于PH模型组(P<0.01).大鼠细支气管上皮细胞NF-κB核阳性细胞百分比与平均肺动脉压成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降低MCT所致的肺组织NF-κB的表达,具有抑制MCT诱导的肺血管重建和肺动脉高压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磺酸对大鼠内毒素性肺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牛磺酸(taurine,Tau)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injury,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4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另外2组腹腔内注射等量脂多糖(1ipopolysaccharide,LPS),并随后在第3组腹腔注射Tau。各组动物分别于腹腔注射后6、12、18 h将其处死,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athione,GSH)含量、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的改变,此外也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腹腔注射LPS使血清GSH含量及肺组织SOD活性较生理盐水组明显降低(P<0.01),而MDA含量则显著升高(P<0.01),并且大鼠肺组织出现了明显的炎症性改变;Tau处理组与LPS组比较,GSH含量和SOD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MDA含量明显下降(P<0.05),同时肺组织的炎症改变也显著减轻。结论:Tau对ALI时的肺脏起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MT清除过量的自由基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通络方剂(Tongluo recipe,TLR)对糖尿病大鼠肝纤维化相关血清学指标及形态学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予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STZ)60 mg/kg腹腔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模型动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0只:糖尿病对照组、通络方剂干预组,同时取10只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对照组大鼠仅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每日同一时间灌胃.造模12周后测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取肝组织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观察肝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 糖尿病大鼠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 ,HA)、Ⅳ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Ⅳ,Ⅳ-c)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血窦边缘及肝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Disse间隙贮脂细胞增生;糖尿病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经通络方剂治疗12周后,血清HA、Ⅳ-c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纤维化病理形态有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肝组织SOD活性显著增加、MDA水平显著下降(P<0.01),氧化应激水平有所下降. 结论 通络方剂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改善肝纤维化的病理形态,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了肝组织抗氧化酶类活性以及清除脂质过氧化物有关.  相似文献   

11.
黄敏  刘贺荣  李宏辉  王静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2,34(11):1146-1150,1096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PQ)中毒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水平的变化,探讨四氢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酯(PDTC)的治疗机制。方法 SD大鼠14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PDTC对照组36只、PQ染毒组56只、PDTC干预组46只。染毒组和干预组给予生理盐水稀释PQ80mg·kg-1一次性灌胃后2h,干预组给予PDTC10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染毒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对照组和PDTC对照组于生理盐水1mg·kg-1灌胃后2h,PDTC对照组给予PDTC100mg·kg-1一次性腹腔注射,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于不同处理后1、3、7、14、25、56d观察大鼠中毒表现及肺组织病理改变;测定肺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ELISA测定血清TGF-β1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分析TGF-β1、CTGF与Hy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大鼠染毒后与对照组比较,血清TGF-β1含量各时段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肺组织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各时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肺组织Hyp含量14、28、56d明显升高(P<0.01)。经PDTC治疗后,各时段TGF-β1、CTGF蛋白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yp含量在28、56d明显降低(P<0.01);TGF-β1、CTGF与Hyp含量均为正相关(P<0.05或P<0.01);病理检查PDTC干预组肺组织炎症及纤维化程度均较轻。结论 TGF-β1、CTGF表达增强是参与PQ致肺损伤的重要机制;PDTC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降低TGF-β1水平及其下游因子CTGF的蛋白表达,减轻PQ中毒大鼠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昆明种小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阳性对照药肝加欣组(545 mg/kg),复方胡黄连高(34 mg/kg)、中(17 mg/kg)、低(8.5 mg/kg)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7 d,于第7天早6:00灌胃给药,2 h后造模,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0.1%D-半乳糖,体积为0.3 mL/10 g,24 h后摘眼球取血,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ALT、AST,取出肝脏组织,根据试剂盒的要求测定SOD、MDA的含量.结果 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其血清ALT和AST均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中SOD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升高.复方胡黄连各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均能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含量(P<0.01),升高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1),改善其损伤的病理结构.结论 复方胡黄连对D-半乳糖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能显著降低血清ALT、AST活性,升高肝组织中SOD含量,降低MDA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强肝丸抗肝纤维化的药理作用.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即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强肝丸治疗组.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橄榄油混合液的方法 制备肝纤维化动物模型.治疗组采用预防给药的方式,造模结束后持续治疗4周.治疗结束后,动物麻醉,取肝组织,进行羟脯氨酸含量检测、HE染色、Mallory染色及Ⅰ型胶原(CoL 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强肝丸能显著降低肝组织中羟脯氨酸水平(P<0.01),减少肝组织中总胶原的合成和沉积(P<0.05),下调肝组织中Ⅰ型胶原(CoL Ⅰ)的表达(P<0.05).结论 强肝丸对肝组织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有显著抑制作用,从而阻断肝纤维化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实验性矽肺染尘四个月,病理学诊断为KingⅢ级,出现矽结节和融合团块,再进行单纯P204 (OXPVidinum)和P204加活血化淤综合疗法,肺湿重由11.1g,治疗后降至5.2~6g(46~54%)。肺胶原由治疗前316mg,治疗后92~148mg(29~46%)。病理学观察有所逆转,出现吞噬细胞结节,胶原变性、着色浅、呈无定形残留状态,全肺充气较好,肺组织较软,有弹性;综合疗法优于单纯注射P204,残留的肺胶原低于P204组7.5~12%。并有排矽作用和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15.
五味子乙素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染矽尘组、Sch-B干预组.非暴露气管法建立大鼠二氧化硅矽肺模型,灌胃给予Sch-B 80 mg/kg/d.药后3、7、14和21 d,对照组、染矽尘组和Sch-B干预组分别随机安乐死4、6和6只大鼠,取其肺组织,测定肺系数;光镜观测其病理8切片;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大鼠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变化.结果 Sch-B对矽肺病理形态学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以降低染矽大鼠的肺系数,降低肺组织匀浆中HYP和MDA含量,提高GSH含量,与染矽尘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 Sch-B可以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二氧化硅致大鼠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参附对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参附对内毒素致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尾静脉注射内毒素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将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内毒素注射组(ET组)、参附治疗组(SF组),每组10只。参附采用腹腔注射给药,分别于尾静脉注射内毒素或生理盐水后2h处死实验动物。观察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及评分、肺系数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方法检测肺组织中HSP70的表达。结果 ET组较NS组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肺系数和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而PaO2显著下降(P<0.05);SF组和ET组相比,其肺组织病理学检查评分和肺系数显著降低(P<0.05),PaO2和肺组织HSP7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参附可显著减轻内毒素所致急性肺损伤,同时显著增加肺组织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洛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的表达及胶原形成作用的影响. 方法: 大鼠肝实质损伤性纤维化模型由四氯化碳(CCl4)诱导. 36只 Wister大鼠随机分为3组:A组(对照组)、B组(肝纤维化模型组)、C组(洛沙坦干预组),每组12只. 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给予皮下注射400 mL/L CCl4(精致橄榄油配制,每3日1次,共6 wk). 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精致橄榄油. 洛沙坦干预组同时给予洛沙坦(洛沙坦50 mg/kg溶于2 mL蒸馏水)灌胃,1次/d,至6 wk. 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留取肝组织,利用VG染色对肝组织胶原表达及纤维化程度进行评价. 采用透射电镜、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组化、原位杂交等方法观察肝窦区超微结构、肝组织AT1R表达、Ⅰ, Ⅲ型胶原和Ⅰ,Ⅲ型前胶原基因表达的变化. 结果: ①光镜下观察,C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B组明显减轻(P<0.05). ②B组大鼠肝组织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高于A组(P<0.01), C组大鼠AT1R阳性表达细胞数显著低于B组(P<0.01). ③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显示,B组大鼠肝组织Ⅰ, Ⅲ型胶原和Ⅰ, Ⅲ型前胶原mRNA的平均吸光度(IA)值较A组明显升高(P<0.01,P<0.05),C组较B组降低(P<0.01,P<0.05). ④肝组织AT1R的表达与肝窦区Ⅰ,Ⅲ型前胶原mRNA及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942,0.658,0.859和0.501,P<0.01). 结论: 洛沙坦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Ⅱ及其受体的作用减少胶原的生成.  相似文献   

18.
《延边医学院学报》2018,(4):248-251
[目的]探讨牛膝多糖(ABP)对四氯化碳(CCl_4)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取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ABP 100,200 mg/kg组、水飞蓟素组,分别灌胃给予生理盐水、ABP和水飞蓟素7 d,最后1 d腹腔注射给予CCl_4,16 h后检测血清中ALT,AST,ALP水平;行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学变化;利用黄嘌呤氧化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分别检测肝匀浆中SOD,CAT,MD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水平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变性坏死累及全小叶.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BP 100,200 mg/kg组血清中ALT,AST,ALP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程度较轻,胞浆中SOD,CAT活性显著升高(P<0.05),MDA水平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肝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ABP 100,200 mg/kg组NF-κB p65蛋白表达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BP对CCl_4所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认为可能与ABP抗脂质过氧化和抗炎症反应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粒状头样2(grainyheas-like2,GRHL2)在肺纤维化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中的作用研究。方法:45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丙戊酸钠组,每组15只,模型组及丙戊酸钠组沿着气管注射博来霉素构建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正常对照组采用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丙戊酸钠组大鼠腹腔注射200 mg·kg~(-1)·d~(-1)丙戊酸钠,正常对照组及模型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给药28 d。HE染色检测肺组织病理情况,Masson染色检测肺组织纤维化情况,碱水解法检测羟脯氨酸(HYP)含量,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GRHL2表达,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细胞肌动蛋白(α-SMA),Vimentin,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肺泡结构被破坏,大量胶原纤维沉积,胶原染色面积比、Ashcroft评分及HYP含量升高(P<0.01),GRHL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E-cadherin表达量下调(P<0.01),α-SMA,Vimentin,β-catenin,淋巴样增强结合因子(LEF)及基质金属蛋白酶7(MMP7)表达量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丙戊酸钠组大鼠肺泡组织结构较为完整,胶原纤维沉积程度较轻,胶原染色面积比、Ashcroft评分及HYP含量降低(P<0.01),GRHL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量提高(P<0.01),E-cadherin表达量上调(P<0.01),α-SMA,Vimentin,β-catenin,LEF1及MMP7表达量下调(P<0.01)。结论:大鼠肺纤维化过程GRHL2表达量下调,进而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EMT生成,加重大鼠肺纤维化程度,丙戊酸钠能扭转此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俊斌  罗和生  王波 《广东医学》2005,26(12):1650-1651
目的研究依拉普利抑制大鼠肝内纤维组织形成的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不做药物处理;阴性对照组:腹腔注射植物油,每天单蒸水灌胃;模型组:腹腔注射CCl4,每天单蒸水灌胃;阳性对照组:造模方法同模型组,用秋水仙碱每天0.2 mg/kg灌胃;依拉普利小剂量组:造模同时用依拉普利每天5 mg/kg灌胃;依拉普利大剂量组:造模同时用依拉普利每天10 mg/kg灌胃。于8周末处死大鼠,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放射免疫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Ⅳ型胶原(C-Ⅳ);取肝组织作HE染色,病理分级;于给药前、第4周和第8周测量大鼠收缩压及心率。结果依拉普利组与模型组相比,病理示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P<0.05),肝细胞损害亦轻,且反应肝纤维化的指标HA,LN,PCⅢ和C-Ⅳ均显著降低(P<0.01);依拉普利组给药后比给药前血压下降明显,且大剂量组血压下降更明显。结论依拉普利有明显抑制大鼠肝纤维化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