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归饮片趁鲜切制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当归饮片趁鲜切制代替传统切制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化学手段,建立多指标定量、定性评价的方法,评价不同方法切制的当归饮片质量。结果:趁鲜切制的饮片其主要药效成分藁本内酯的含量均低于传统的二次软化切制方法制备的饮片,2种方法切制饮片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基本在90%以上。结论:以趁鲜切制法代替传统切制方法似乎有些不妥,2种方法切制的饮片临床效果是否有差别,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黄柏软化和切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同的软化和切制方法对黄柏的质量影响,以确定最佳软化和切制工艺。方法:以盐酸小檗碱和醇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选择不同软化和切制方法,优选最佳的黄柏软化和切制工艺。结果:黄柏的最佳软化方法为淋法,一般在20℃,每100 g药材,需要使用150 mL水,软化8 h。黄柏的切制方法为垂直于其纤维切制,宽度约为4 mm。结论:黄柏软化和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川白芷Angelica dahurica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方法的研究,优化和建立适宜的川白芷切制方法。方法针对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过程中所涉及的不同含水量鲜切方法、干燥方法、软化方式等关键操作单元,采用8种不同切制方法对川白芷进行切制。用Adobe Photoshop 2020软件测定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用HPLC法同时测定川白芷饮片中5种香豆素类成分(花椒毒素、佛手柑内酯、欧前胡素、珊瑚菜素、异欧前胡素)的含量,以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为考察指标,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对川白芷饮片的质量和切制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产地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明显不同,以传统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更白[川白芷5~8,其颜色明度(L)值范围为61~67,普遍高于川白芷1~4,其L值范围为34~40];不同切制方法所得川白芷饮片5种香豆素类成分含量及其总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川白芷产地趁鲜切制过程中较适宜的切制方法为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传统切制过程中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为较适宜的切制方法;川白芷饮片切面颜色与药效成分含量之间略呈正相关。结论切制方法对川白芷饮片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产地趁鲜切制以川白芷含水量50%时切制为宜;传统切制以川白芷烘干(50℃),蒸透软化15 min后切制最佳。饮片切面颜色结合药效成分的定量测定可作为评价川白芷切制方法优选的一种快速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传统的手工切药姿势与操作经验进行探讨。方法:分析手工切药工具、切药的姿势及切药的注意事项,指出传统手工炮制技术的重要性。结果:片刀与铡刀切药时左手压药姿势、右手握刀方式、用力方式完全不同,需要长期的实践操作和经验积累才得以掌握与实现。结论:虽然目前中药饮片的切制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手工切制仍有它的实用价值,后人应当重视和传承传统手工切制中药经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软化和切制方法对枳实质量的影响。方法:以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的含量及出膏率为指标优选枳实最佳的软化和切制工艺。结果:枳实的最佳软化方法为浸泡法,一般在30℃,每100g药材需要使用100mL水,软化12h。枳实的切制方法为横切,切制厚度为1~2mm。结论:枳实软化和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6.
天麻不同切制法的质量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蒋礼年  倪松兴 《中药材》1989,12(11):30-31
天麻传统切制方法有:润切与蒸切两种。但这两种方法有易粘刀、饮片不易干燥等缺点,所以有人提出了用红外线干燥烘切天麻。为了探讨天麻不同切制方法的质量,笔者以天麻饮片的外观质量及天麻素的相对含量和冷浸出物、热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百分含量为指标,进行了质量比较,为选择最佳切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测定不同切制方法 切制葛根后葛根素的含量差异,确定葛根的最佳切制方法 .方法 对葛根采用鲜切法和干切法切制,用HPLC测定葛根素含量.结果 葛根鲜切品中葛根素含量为5.14%,干切品中葛根素含量为4.91%.结论 本方法 简便、准确,重现性好,适用于葛根中葛根素含量的测定.葛根鲜切品较干切法中葛根素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当归切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筛选当归最佳切制工艺。方法:以阿魏酸含量结合药材水分为评价指标,选择润制时间、烘制温度和烘制时间3个因素进行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选当归切制工艺参数。结果:通过优化并经实验验证,得出当归的最佳切制工艺为:润制时间4h,干燥温度60℃和干燥时间4h。结论:为进一步规范当归饮片的切制工艺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优选白术饮片的最佳切制工艺。方法:选择水提取物、70%醇提取物和白术内酯Ⅲ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术切制工艺参数。结果:得出白术饮片的最佳切制工艺为:加0.6倍量的水,浸润24 h,饮片厚度为3 mm。结论:为进一步规范白术饮片的切制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交法优选苦参切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苦参切制工艺,为中药饮片企业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方法:以浸泡时间、闷润时间、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作为考察因素,苦参碱、槐定碱、氧化苦参碱及饮片外观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苦参的最佳切制工艺。结果:优选的苦参最佳切制工艺为浸泡30min,闷润至透,切制厚度3mm,80℃干燥。结论:该法可作为苦参切制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比较,为茜草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大叶茜草素、茜草素的含量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含水量、切片厚度、干燥温度对茜草趁鲜切制饮片的影响,并与传统切制饮片进行大叶茜草素和茜草素的含量对比。结果:优选出茜草饮片趁鲜切制工艺为干燥至含水量为25%、切5 mm段、70℃烘干;趁鲜切制饮片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4倍左右,茜草素含量是传统切制饮片的1.2倍左右。结论:优选出来的趁鲜切制工艺简单、可行,趁鲜切制饮片质量高于传统炮制饮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凤丹皮趁鲜切制与晒干后软化切制两种加工方法制得的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探讨牡丹皮的最佳加工方法。方法:收集亳州栽培的凤丹皮根系,将根系中粗细相等的根一部分趁鲜切制,一部分晒干后软化切制。采用HPLC同时测定两种饮片中芍药苷和丹皮酚的含量。结果:趁鲜切制饮片中芍药苷的含量高于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而晒干后软化切制的饮片中丹皮酚的含量高于趁鲜切制的饮片。结论:丹皮采用趁鲜切制的加工方法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优选黄芪、木香微型饮片切制的工艺条件。方法:以饮片的粒径、片厚、润制时间和干燥方式为考察因素,以休止角、醇溶性浸出物及黄芪中指标成分黄芪甲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木香中指标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黄芪、木香微型饮片切制条件。结果:黄芪、木香微型饮片切制的最佳工艺均为润制4h,切制粒径为7~8mm,厚度为4mm,采用阴干方法干燥。结论:黄芪、木香微型饮片切制工艺合理可行,为微型饮片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通过查阅历代文献,进行归纳整理、分门别类,弄清饮片起源及沿革情况.认为(口父)咀是最早的饮片,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发明铁器后,就出现了切、剉等切制方法,至唐开始煮散,宋代达到高峰,南宋以后煮散逐渐衰落,切制饮片从明清起开始又恢复其主导地位.迄今饮片仍是主要应用形式,但同时出现了颗粒饮片和配方颗粒等饮片类似品及代用品.  相似文献   

15.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选甘草切制工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陈洁  戴衍朋  孙立立  周倩 《中草药》2013,44(12):1579-1583
目的 优选甘草的最佳切制工艺.方法 以甘草苷、甘草酸的量和外观性状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考察润制、蒸制、烘制法切制甘草饮片对其质量的影响,优选甘草切制工艺参数.结果 甘草最佳切制工艺为润制6h、蒸制30 min、烘制2h、烘制温度60℃.结论 优选的甘草切制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6.
李友  马莉  龚慕辛  关怀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17):2177-2180
目的:优选板蓝根软化切制的工艺条件;通过比较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切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客观反应润药切制对药材总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药材软化时加水量、润制时间和饮片切制厚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板蓝根软化切制的条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进样量10 μL。对板蓝根粗粉和水润切制后的饮片进行HPLC测定,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板蓝根软化切制的最佳工艺为:0.6倍量的水,浸润24 h,饮片厚度为2 mm;结论:建立了板蓝根药材醋酸乙酯萃取物HPLC指纹图谱。板蓝根在切制前后,指纹图谱对照谱图差异明显,切制后中等极性部分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板蓝根软化切制的工艺条件;通过比较不同产地板蓝根药材切制前后指纹图谱的差异性,客观反应润药切制对药材总体成分的影响。方法:以药材软化时加水量、润制时间和饮片切制厚度为考察因素,以水溶性浸出物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优选板蓝根软化切制的条件;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Agilent Zorbax SB-C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8 nm,进样量10 μL。对板蓝根粗粉和水润切制后的饮片进行HPLC测定,并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比较。结果:板蓝根软化切制的最佳工艺为:0.6倍量的水,浸润24 h,饮片厚度为2 mm;结论:建立了板蓝根药材醋酸乙酯萃取物HPLC指纹图谱。板蓝根在切制前后,指纹图谱对照谱图差异明显,切制后中等极性部分损失较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选人参Panax ginseng趁鲜切制饮片工艺,比较分析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人参饮片的质量,为人参趁鲜切制的合理性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考察切片厚度、烘干温度、烘干时间等因素优选人参趁鲜切制饮片最佳制备工艺;建立指纹图谱结合化学计量法评价2种炮制工艺人参饮片质量差异性;并定量分析2种人参饮片中指标性成分人参皂苷含量差异。结果 人参趁鲜切制饮片的最佳制备工艺为人参鲜药材含水量65%,烘干温度50℃、烘干时间8 h、切片厚度1.5 mm;指纹图谱分别确定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工艺饮片22个共有峰,指认了其中7个共有峰,2种炮制工艺所得人参饮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别在0.983~0.992、0.948~0.996。趁鲜切制与传统切制工艺饮片之间的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60~0.993,相似度良好;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将人参趁鲜切制饮片和传统切制饮片归为2类,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确定2种炮制工艺项...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切制时间、干燥方法对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药典指标成分的影响,比较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成分和药效的差异。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20∶80,p H3.0),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83 nm,进样量20μL,对不同工艺枳壳趁鲜切制饮片的柚皮苷和新橙皮苷的含量进行测定,优选趁鲜切制的时间及干燥方法,观察优选趁鲜切制工艺饮片与传统饮片对小鼠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等的影响。结果同一产地枳壳趁鲜切制晒干品指标成分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高于相应天数的60℃烘干品,晾晒3 d切制晒干的饮片含量最高,优选的趁鲜切制工艺饮片在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胃泌素指标上与传统饮片差异不显著(P0.05),血液流变性指标差异显著(P0.05)。结论优选的枳壳趁鲜切制工艺为鲜枳壳横向对半切,晾晒3 d,再切薄片,晒干。所得趁鲜切制饮片与传统饮片在胃肠动力学药效指标上作用强度相当。  相似文献   

20.
《中成药》2017,(11)
目的优化枳实、枳壳微型饮片切制工艺。方法以饮片粒径、厚度、润制时间、干燥方式为影响因素,休止角、浸出物、辛弗林、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含有量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切制工艺。结果枳实微型饮片切制的最佳条件为饮片粒径3~4 mm,厚度2 mm,润制时间6 h,阴干法干燥;枳壳微型饮片切制的最佳条件为饮片粒径1~2 mm,厚度4 mm,润制时间2 h,烘干法干燥。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可用于枳实、枳壳微型饮片的切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