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进一步了解近年来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的用药安全性, 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 2010-2014年某院上报27例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良反应(ADR)报告, 对其临床资料及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不良反应大多见于甲亢性心脏病患者,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 且均出现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输注将近结束或结束后0.5 h左右, 持续半小时至数小时不等, 不用特殊处理, 可自动消失。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性别、年龄、TSH、FT3、FT4是甲亢性心脏病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P<0.01), 其中年龄和TSH与不良发应的发生成负相性关。结论: 甲亢性心脏病患者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有一定不良反应构成比, 临床应酌情使用。  相似文献   

2.
蒋景晔 《海峡药学》2010,22(10):125-126
目的探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疗效。方法采用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患者30例,并与对照组单纯应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30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3.33%,ECG总有效率96.67%,心肌酶改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分别为76.67%、66.67%和63.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具有确切效果,可作为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兰兰  袁静 《安徽医药》2010,14(4):489-490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力素)药品主要成分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药理毒理:其是化学合成的环磷腺苷的衍生物,属蛋白激酶激活剂;对细胞的渗透性比环磷腺苷强,且能对抗机体内磷酸二酯酶的降解作用,作用时间较为持久和迅速;可改善心肌缺血、扩张冠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排血量等。  相似文献   

4.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为一新型核苷酸类衍生物,属蛋白激酶激活剂,具有多种生物学效能[1,2],我院在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参酮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取得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沙利度胺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老年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进行药物经济学评价。 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采集2016年10月1日到2018年5月31日在大连市皮肤病医院老年重度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接受沙利度胺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老年重度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和成本费用,并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结果的稳定性。 结果 沙利度胺组显效率为43.37%,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组显效率为35.00%,应用χ2检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沙利度胺组3、6个月未再次入院风险率为86.75%和71.08%,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组3、6个月未再次入院风险率为75.00%和57.00%,应用χ2检验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沙利度胺组人均成本9999.86元,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组人均成本9223.17元;以显效率为疗效指标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成本最低,以3、6个月未再次入院风险率为疗效指标沙利度胺具有最优经济性(ICER=6472.42/5547.79元),敏感性分析显示结果可靠。 结论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老年重度寻常型银屑病近期疗效成本最低,而沙利度胺的远期疗效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是否具有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和致过敏性性反应。方法以豚鼠及家兔为实验动物,给予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后观察有无红肿、充血、出血和坏死等刺激作用及溶血和过敏现象。结果滴注部位未出现明显的红肿、充血、坏死等血管刺激反应及过敏现象;对家兔红细胞未产生溶血和凝集作用。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无血管刺激性、溶血性及过敏性反应,该制剂的安全性得到确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参附与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治疗心力衰竭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把心力衰竭患者98例分为观察组(48例,常规治疗+参附、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和对照组(50例,常规治疗),疗程为14 d。观察2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脑钠肽(NT-pro BNP)、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NT-pro BNP和hs-CRP均较对照降低,治疗总疗效率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及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用于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15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接受抗心衰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应用两个疗程后,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及超声心动图指标、血浆NT-pro BNP水平。结果:经过两个疗程的治疗后,观察组的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4.6%)(P<0.05),超声心动图指标及血浆NT-pro BNP水平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合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更加理想,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胡寿信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7):2368-2369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213例CH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05例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组10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丹红注射液和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5%,高于对照组的83.81%(x^2=6、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LVEF比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组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明显改善CHF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并缩短心力衰竭纠正的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在顽固性心衰患者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62例顽固性心衰患者,其中31例设为对照组,31例患者设为治疗组,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洋地黄类和/或非洋地黄类正性肌力药、利尿剂、ACEI类(或ARB)、β-阻滞剂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疗程均为14d,结束后观察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BNP、NYHA分级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LVEF、NYHA分级及BNP水平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3.5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19%(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明显改善顽固性心衰治疗的临床症状和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银屑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接受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的922例患者作为研究队列,以发生相关不良反应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不良反应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的患者中112例被判定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不良反应/事件(12.1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不良反应/事件高于男性(P<0.01),青年、中年高于老年、少年(P<0.01),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不良反应/事件高于无药物过敏史(χ2=4.101,P<0.05),合并高血压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高血压并发症(χ2=10.292,P<0.01)。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相关不良反应/事件的危险因素是女性、青年、中年、药物过敏史,保护性因素为合并高血压。结论: 当患者具有女性、青年、中年、既往有药物过敏史等特征时应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应予以重视,且患者合并高血压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李翔 《上海医药》2013,(17):22-24
目的 :观察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商品名:力素)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泵血功能及血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3月期间本院收诊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使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前后采用超声心动图对两组患者左心室泵血功能指标EF、SVI和CI进行测定;同时对两组患者血浆BNP、UA及hs-CRP水平进行测量,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治疗2周后,观察组患者EF、SVI和C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BNP、UA及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能有效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各项血清因子水平,提高其左心室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13.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应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力素)是第二信使腺苷酸环化酶(cAMP)的换代产品,临床应用较cAMP更迅速、持续时间更长。是新一代细胞功能激活剂,营养与治疗的结合,临床各科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疗效。方法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强心、减轻心脏前、后负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静脉给药。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脑钠肽及左室射血分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6.6%,观察组为8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脑钠肽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脑钠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CH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 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芪苈强心胶囊4粒/次,3次/d,共4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40 mg静脉滴注q.d.,共2周),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VD)、左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及血浆脑尿钠肽(BNP)等。结果两组治疗前后6 min步行试验(m)、LVEF(%)、LEVD(cm)、BNP(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心功能分级比较,治疗组Ⅱ级心功能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Ⅳ级心功能例数均有减少,但治疗组减少例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二丁酰环磷腺苷钙可明显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提高运动耐量及生活质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疗效性和安全。方法选择40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一组为对照组:男14例,女6例,平均年龄(51.2±4)岁,给予扩张型心肌病的常规治疗。另一组为二丁酰环磷腺苷组: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52±5)岁,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注射液40mg+5%葡萄糖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每天1次,疗程为两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血BNP测定;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并常规检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BNP,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药物治疗后LVEF、FS、SV、CO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丁酰环磷腺苷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复查血细胞分析、尿液分析、肝功能及肾功能均未见异常。结论在常规药物基础上加用二丁酰环磷腺苷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短期应用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常规治疗药物,且无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7.
杜凤超 《海峡药学》2015,(2):113-114
目的研究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苷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32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有16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基于对照组治疗方法采取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苷钙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有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有14例患者有效,总有效率达93.3%,高于对照组患者80%的总有效率,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患者治疗后,各项指标都有明显提高,并没有发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苷钙辅治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效果明显,患者没有产生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二丁酰环磷腺苷钠并测定其含量及有关物质。方法自制二丁酰环磷腺苷钠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和有关物质,色谱条件为: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5 mol/m L磷酸二氢钾溶液(25∶75)为流动相,流速1 m L/min,273 nm为检测波长。结果二丁酰环磷腺苷钠为白色粉末状固体(收率>70%,HPLC>99%);含量测定线性范围为20~30μg/m L,r=0.9997;重复性良好(RSD=0.4%,n=6);回收率为101.2%(RSD=0.3%);有关物质定量限为50.08 ng/m L,该浓度下检测结果稳定;线性范围为0.05~3.75μg/m L,r=0.9999;重复性良好(RSD=4.53%,n=6);回收率为93.5%(RSD=1.8%)。结论该合成路线简单,制备得到二丁酰环磷腺苷钠纯度高,建立的HPLC法测定其含量及有关物质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及门诊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尼可地尔片,1片/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肌内注射注射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20 mg/次,2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B型脑钠肽(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95.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cTnⅠ、BNP、心肌梗死面积均显著降低,LVEF水平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LVEDD、LVESD、cTnⅠ、BNP、心肌梗死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尼可地尔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改善心肌损伤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HPLC法测定二丁酰环磷腺苷钙(1)原料药中的有关物质,分别为2’-O-单丁酰环磷腺苷钠(3)、N6-单丁酰环磷腺苷钠(4)、环磷腺苷(5)。采用ODS Hypersil色谱柱(4.6 mm×200 mm,5μm),以0.1 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和甲醇(体积比600∶40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3 nm;柱温为30℃;流速为1.0 mL/min。建立了加校正因子的主成分自身对照法测定3种已知杂质,确定了3、4、5相对主成分的校正因子,分别是1.7、0.9、1.4。结果显示,二丁酰环磷腺苷钠(2)和3、4、5分别在0.1~20、4~20、1~20、0.1~2μg/mL内线性关系良好。3、4、5的平均加样回收率(n=2)分别为101.0%、98.5%、99.7%,精密度RSD(n=6)分别为0.1%、0.2%、0.1%,重复性RSD(n=6)分别为1.5%、1.6%、2.5%。3、4、5和1的检测限分别为0.2、0.1、0.1、0.2 ng。该方法专属性好、准确度和灵敏度高,为1的质量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