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全民食盐加碘前后近20年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甲状腺癌住院构成比的变化,探讨碘摄入和甲状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食盐碘化前后长海医院近20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算每年的甲状腺癌构成比.依据年份将患者分为4组:1993-199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A组),1998-200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B组),2003-2007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C组),2008-2012年间收治甲状腺疾病患者(D组),比较各组间甲状腺癌构成比.结果 1994年立法全民补碘后,甲状腺癌构成比自1993年的11.36%(25/220)降至7.59%(18/237),但其后又逐渐增高,2012年时已达20.76%(318/1 532).A、B、C、D组甲状腺癌的构成比分别为8.01%(112/1 398)、9.61%(241/2 508)、11.65%(501/4 299)、16.57%(1 101/6 645).其中A、B(食盐碘化初期)年度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而C、D(长期食盐碘化)年度段较A或B均有所增加(P<0.001).结论 短期补碘对甲状腺癌的发病可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补碘10年后甲状腺癌检出率明显增高,长期碘盐的摄入也许是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
沿海地区添加碘盐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沿海地区实行食盐碘化(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前后甲状腺疾病临床病理资料,初步探讨添加碘盐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关系。【方法】复查本地区USI前后各3年手术切除的甲状腺病检标本,双盲法按现行诊断标准确诊,分别统计两个时间段内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百分比,患者年龄、性别、病灶部位,计算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癌、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构成比。【结果】USI前后两时间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甲状腺疾病中所占的百分比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平均年龄在USI前为39.97岁,USI后为47.04岁;其性别比例,女性〉男性;发病部位以右侧为多,其次为左侧和双侧,峡部较少,其他部位罕见;在甲状腺疾病类型中以结节性甲状腺肿为多,其次为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中合并乳头状癌较多见,部分合并腺瘤样结节。【结论】沿海地区添加碘盐后,对防治碘缺乏病有显著成效;但随着碘摄入量增加,结节性甲状腺肿发患者数比例增高,部分病例合并乳头状癌,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本地区甲状腺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2003至2012年10年间791例在我院初次住院的甲状腺癌病例临床资料,分析比较前后5年甲状腺癌发病特征及动态变化.结果 前5年甲状腺癌住院病例为269例,后5年为522例,后5年甲状腺癌住院病例明显增加,比前5年上升94.05%;总体男女比例为1∶3.4;其中前5年男女比例为1∶3.8,后5年男女比例为1∶3.2,前后5年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 2 =0.985 P=0.321);发病年龄主要分布于30~50岁年龄段,占全部病例的66.88%;前5年平均年龄45.57±14.410,后5年平均年龄43.55±14.325,发病年龄前后5年平均年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1.872 P=0.062);甲状腺癌病理类型前后5年均以乳头状癌为主,分别为85.13%、87.55%,比较前后5年病理类型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精确概率法P=0.04).结论 甲状腺癌住院病例呈逐年递增趋势,近5年甲状腺癌病例增加明显;以乳头状癌为主,近5年乳头状癌比例有上升趋势;发病年龄集中在30~50岁人群;女性居多.  相似文献   

4.
碘盐与碘致甲状腺疾病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兆胤  张嘉越 《医学综述》2009,15(10):1520-1523
碘化食盐是为防治碘缺乏性疾病而采取的一项主要措施。我国实行碘化食盐的国策。经过多年努力,地方性甲状腺疾病等防治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全民普及加碘食盐在减少碘缺乏性疾病发病的同时,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癌的患病率发生改变,甲状腺疾病谱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认为碘的摄入过多或过少均可诱发各种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普遍食盐碘化前后甲状腺癌发病变化的11年病理资料分析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1996年普遍食盐碘化(USI)政策实施前后甲状腺癌发病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查阅本院病理科保存的1992-2002年期间住院患者的手术病理报告,计算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检出率和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构成比.对1999年后的所有甲状腺癌患者,进行淋巴结转移率和伴发疾病的分析.结果:(1)甲状腺癌的总检出率的变化是随机分布的,但1996-2002年间乳头状甲状腺癌(PTC)的检出率显著高于1992-1995年间.(2)PTC在甲状腺癌中的构成比于1996年以后呈现增加的趋势(r=2,P<0.05).(3)PTC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于滤泡状甲状腺癌(FTC).32.78%的PTC和28.57%的FTC患者伴发有结节性甲状腺肿.结论:USI政策实施后,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PTC发病增加,FTC发病减少.  相似文献   

6.
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及组织学类型构成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查阅1961—2000年外检病理登记资料, 对其中1011例甲状腺恶性肿瘤依据WHO新分类标准进行重新分类,统计分析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组织学类型的构成比及甲状腺主要恶性肿瘤的年龄和性别分布变化。 结果: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为0.69%,明显高于加碘前的0.46%(P<0.01);食盐加碘前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构成比出现明显变化,甲状腺乳头状癌在食盐加碘后构成比(70.17%) 高于加碘前(55.84%),而甲状腺滤泡癌在食盐加碘后的构成比(11.08%) 低于加碘前 (24.58%);食盐加碘前甲状腺恶性肿瘤发病高峰年龄为(40.95±14.71)岁,加碘后发病高峰年龄为(43.06±13.09)岁,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P<0.05);食盐加碘前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加碘后3种癌的高发年龄均>40岁;食盐加碘前后女性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结论: 食盐加碘后甲状腺恶性肿瘤检出率增高,甲状腺癌的组织类型发生变化:乳头状癌显著增加,滤泡状癌减少;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及未分化癌的发病年龄有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碘缺乏和碘过量的流行状况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方法:根据国内外防治碘缺乏病的措施以及WHO推荐人类碘摄入量的标准,客观评价碘营养状态的流行病学标准.结果:为防止碘摄入量过低引起的碘缺乏病,我国普遍实行食盐碘化,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由于碘摄入量过高导致的甲状腺机能亢进、甲状腺机能减退和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结论:对于自然碘已经达标的地区,是否可以停止食碘化盐;对于碘缺乏地区不能因为补碘引起了甲状腺疾病发病率增加,而放弃碘化食盐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程晋  张勤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3):111-111
临床资料 2000~2004年收治抢救亚硝酸盐中毒患者50例,38例为集体打工的民工,因食堂厨师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造成集体中毒。另外12例为住校中学生,因食用没有腌制好的蔬菜而中毒。50例中男42例,女8例,年龄15~50岁;食后发病时间为10分钟~3小时,误食亚硝酸盐的病人发病较早,10—20分钟发病27例,30分钟发病11例,食用腌制食品中毒者均在食后1~3小时内发病。  相似文献   

9.
崇庆玲 《中原医刊》2003,30(20):62-62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是指进食较多含有亚硝酸盐的食品或误服用亚硝酸盐而引起的中毒。我院自 1982年 10月~ 2 0 0 2年 10月 ,共收治急性亚硝酸盐中毒 42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42例患者中男 2 2例 ,女 2 0例 ,年龄 8~74岁 ,发病时间在 0 .5~ 5小时 ,就诊时间 0 .5~ 10小时。中毒途径 ,食入 3 9例 (食入含亚硝酸盐的蔬菜 14例 ,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或味精来食用 2 3例 ,食含有亚硝酸盐腌肉 2例 ) ,误将亚硝酸盐当氯化钠灌肠 3例。临床表现 :头晕、紫绀 42例 ,恶心、呕吐 3 2例 ,嗜睡、昏迷 2 2例 ,血压下降、休克 6例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比较患有甲状腺癌的孕妇和患有甲状腺癌的未孕妇女的诊断、治疗以及存活率情况,并评价甲状腺癌治疗对母体及围生期结局的影响。方法:从一个与加州癌症登记处链接的包括产妇及新生儿出院记录的数据库获取1991—1999年甲状腺癌患者的所有资料。比较合并甲状腺癌的孕妇与年龄相匹配的非妊娠甲状腺癌妇女的情况。结果:共检出595例甲状腺癌患者,129例于产前发现,466例于产后发现。妊娠妇女中有64%的甲状腺癌诊断为2级,而非妊娠妇女中这一概率为58%。亚洲/太平洋岛国妇女甲状腺癌的发病风险是非西班牙裔白人妇女的1.5倍。确诊甲状腺癌后,…  相似文献   

11.
何建华  谢波  张顺琼  陈力 《重庆医学》2011,40(8):755-756,759
目的分析全民食盐加碘(USI)对重庆市永川区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医院病例发现率变化的影响。方法以1990~2009年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确诊的甲亢病例为调查对象,所有病例以彩超(或者黑白B超)检查甲状腺大小,计算其容积和甲状腺肿大率。结果共发现甲亢病例4 714例,年均发现率为22.58/10万,USI前(1990~1996年)发现414例,年均发现率为5.9/10万,USI后(1997~2009年)发现4 297例,年均发现率为31.2/10万,USI后的发现率显著高于USI前,USI后医院甲亢发现率呈上升趋势。随着USI时间的推移和甲亢患者年龄升高,甲亢患者的甲状腺容积逐渐缩小,其肿大率下降。女性发病多于男性(2.8∶1),病例主要集中在30岁组,占35.8%(1689/4 714),其次为40岁组,占24.0%(1130/4 714)。结论在重庆市永川区,医院甲亢发现率随USI呈上升趋势,可能与碘过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广西地区实行全民普遍食盐加碘(universal salt iodization,USI)10年前后不同碘环境下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特点,探讨碘与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变迁的关系。方法分别选取南宁、桂林、百色及北海4城市的解放军三0三、一八一医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北海市医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甲状腺疾病5998例(疾病组)与1000例甲状腺正常人群(对照组),对其尿碘水平行对照分析。结果USI后2组的尿碘水平均较USI前增高;疾病组尿碘水平高于对照组,其中,在USI前、UAI后5年及USI后10年3个阶段,结节性甲状腺肿尿碘分别为[(56.7、26.4、275.3)μg/L,P〈0.05]、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228.3、245.6、289.7)μg/L,P〈0.05]、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268.4、358.5、346.8)μg/L,P〈0.05)]、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323.5、384.7、357.6)μg/L,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315.8、380.6、378.2)μg/L尿碘水平较USI前明显增高;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呈递增趋势(4.8%、6.25%、7.59%,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在甲状腺癌构成比(USI前/USI后10年:77.59%/88.45%;P〈0.05)及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构成比较USI前增高(USI前/USI后5年:3.35%/5.41%,P〈0.05;USI前/USI后10年:3.35%/6.61%,P〈0.05),USI后1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构成比较USI前下降(USI前/USI后10年,70.54:65.83%,P〈0.05)。结论USI10来,广西甲状腺疾病谱发生明显变化,碘过量可能是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手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收治的82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和颈部淋巴结的清除情况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方法。结果82例患者中,单侧甲状腺癌患者25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35例;并淋巴结转移患者22例(单侧16例、双侧6例)。双侧甲状腺癌患者均采用甲状腺全切或近全切除;单侧甲状腺癌患者采用单侧甲状腺叶+峡部切除术;合并淋巴结转移者行甲状腺切除+颈部淋巴结切除。术后患者出现并发症较少,发生率为3.66%。术后随访1~10年,仅1例患者于术后第4年死亡。结论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需根据患者具体患病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同时术后需给予患者口服甲状腺激素治疗。  相似文献   

14.
不同碘摄入量地区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不同碘摄入量对≥14周岁人媲甲状腺癌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和肋山、彰武和黄骅3个农村社区分别为低碘、适碘和高碘地区。入户调查3个地区≥14周岁人数共22976人甲状腺癌发生情况,并采集当地部分居民空腹尿、饮用水和食用盐样口进行检测。结果 盘山、彰武和黄骅地区成人尿碘中位数分别为103、375和615μg/L。盘山、彰武均未发现甲状腺癌患者,黄骅则发现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1994年以来,黄骅地区甲状腺癌患病率为91.58/10万,平均年发病率为13.12/10万。结论 高碘是区甲状腺癌发病率高于低碘的适碘地区。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探讨甲状腺结节及甲状腺癌的发生率、分布范围及其发病特点,以期为甲状腺癌的流行趋势及病因研究提供线索。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健康医学部健康体检者19 895例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及发病特点,对高度怀疑甲状腺癌者建议FNA或手术切除,分析甲状腺癌的发病情况。 结果: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发病率为42.6%,其中男性40.0%,女性46.5%;结节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高;各年龄段外科触诊结节发病率明显低于超声检查;甲状腺结节的人群中,其中61.3%为多发结节,38.7%为单发结节,男、女性人群中均以多发结节为主。 在单发结节患者中有29例为恶性结节,多发结节患者中有30例为恶性结节,无统计学差异;本组人群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为0.30%,男性为0.15%,女性为0.50%,发病率最高的为女性的30~40岁的年龄段,发病率为0.76%;甲状腺结节的发生率与年龄、收缩压、身高以及体重有相关性,年龄越大,收缩压越高,结节发生率越高,而身高越低、体重越轻,结节发生率越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与舒张压及体重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 结论:甲状腺癌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尤为明显,需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措施。定期健康查体,发现结节后及时干预治疗,对控制甲状腺癌的发病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珠海地区结肠息肉 结肠癌流行病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珠海地区大肠息肉、大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方法 :对我院近十年行结肠镜检查的 4 2 2 1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近 5年大肠肿瘤、息肉发病率各年龄组均分别高于前 5年 ,且各年龄组发病率的起伏呈正相关 ,P <0 .0 5。②前 5年或后 5年 ,除≥ 6 1岁组大肠癌发病率高于息肉外 ,余各年龄组结肠息肉发病率均高于大肠癌 ,P <0 .0 5;≤ 30岁组与 31~ 4 0岁组相比 ,大肠肿瘤与息肉的发病率无显著性差异。③息肉电凝摘除后全瘤活检癌变发现率 ( 10 .5% )明显高于肠镜下息肉活检 ( 4.5% ) ,P <0 .0 5;息肉电凝摘除后定期随访的患者中 ,早期癌变发现率 ( 70 .0 % )明显高于普通人群 ( 2 0 .0 % ) ,P <0 .0 5,④在≤ 30岁的大肠癌患者中 ,恶性度高的肿瘤所占比例 ( 6 6 .0 % )明显高于≥ 6 0岁的老年人 ( 2 6 .6 % ) ,P <0 .0 5。结论 :珠海地区近年来大肠息肉、大肠癌 (尤其是青年人 )发病率明显增加 ,普及结肠镜检查及随访是降低结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2例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出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分为减退组和未减退组,比较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是否自体甲状旁腺移植、是否Ⅵ区淋巴结清扫等差异,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影响因素。结果:28例发现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30.43%。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退组手术方式为甲状腺全切、有自体甲状旁腺移植以及有Ⅵ区淋巴结清扫患者均高于未减退组(P < 0.05~P < 0.01)。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方式、Ⅵ区淋巴结清扫均是甲状腺癌根治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317、2.183)。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行Ⅵ区淋巴结清扫以及选择甲状腺全切术式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对oN0甲状腺乳头状癌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cN0甲状腺乳头状癌行原发灶根治性切除时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的资料。结果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55.36%(31/56),原发灶侵出包膜者、肿瘤直径〉1.0cm中央区颈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75.0%(6/8)、65.9%(29/44)。术中1例食管损伤,术后4例出现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5例暂时性低血钙,无出血、永久性喉神经损伤和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5年,行甲状腺超声、cT、核素扫描检查无复发、转移。结论根治性原发灶切除时清扫中央区颈淋巴结是eN0甲状腺乳头状癌必要而安全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