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红梅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0,(Z1)
气管切开是抢救脑挫裂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 ,其效果如何 ,关键在于护理。即 :要加强室内空气消毒 ;合理的氧疗 ;严格套管护理的无菌操作 ;有效的呼吸道湿化 ;术后早期要注意观察切开局部有无渗血、皮下气肿、缝线松脱 ;术后 3~ 5 d痰液增多要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痰动作要轻柔、时间短 ,严格无菌操作 ,并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3.
我院自1999年以来行颅脑手术1000余例,为防止呼吸道感染,对呼吸道内分泌物较多患者,行气管切开治疗216例,其中脑出血98例,颅脑损伤118例。针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治疗及护理,现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颅脑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占全身损伤的15%-20%,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居首位.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多伴昏迷,舌后坠,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痰液易堵塞呼吸道导致窒息和缺氧.气管切开是解决呼吸困难或窒息的一种技术,作为有创通气,选择合理安全有效的湿化方法,增加有效通气,便于吸痰,是抢救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切开术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特别在重症神经外科监护病房(NSICU)治疗呼吸功能障碍时,气管切开已广泛应用临床。人工气道建立后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人气体的加温和湿化作用。未经湿化的气体直接经气管套管进入下呼吸道,会导致一系列湿化不良的并发症,干燥气体的吸人还可引起呼吸道下皮细胞的损伤,致使气道组织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学改 相似文献
6.
7.
重症脑挫裂伤患者常因意识障碍,咳嗽和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明显增多而气道受阻。气管切开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脑缺氧,减轻脑水肿,是抢救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后实施严格的无菌操作、正确的吸痰技术和适当的气道湿化等措施,可大大提高重症脑挫裂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患者常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其预后较差,有资料表明并发症的病死率高达50%.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是控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9.
<正>重型颅脑损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致使患者缺氧、窒息,颅内压升高,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实施气管切开术,建立人工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救治的关键[1]。气管切开术后,机体完全丧失了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的加温与湿化作用,上呼吸道非特异性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0.
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患者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神经外科患者病情多极其危急,气管切开后留置气管套管是常用的抢救措施之一。但长期留置气管切开套管,由于分泌物的刺激,术后伤口易受感染,肺部感染也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18%。还可出现气管内出血,气管狭窄等并发症。因此严密做好气管切开护理,待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拔除气管套管,可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促进其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1.
12.
两种不同浓度氯化钠用于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东 《中华综合医学杂志(哈尔滨)》2005,6(11):974-974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浓度氯化钠在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8例重型颅脑外伤气管切开的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给0.45%氯化钠,对照组给0.9%氯化钠,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结果:实验组肺部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0.45%氯化钠用于气管切开病人气道湿化,效果明显优于0.9%氯化钠。 相似文献
13.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性气道湿化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后起到持续湿化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63例,随机分为研究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研究组患者给予氧气雾化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患者给予间断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刺激性咳嗽、气道黏膜出血、痰阻、肺部感染发生率(6.3%、6.3%、3.1%、9.4%)明显少于对照组(25.8%、19.4%、25.8%、3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14,14.69,19.96,19.13,P〈0.05)。研究组心率、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86±10)/min,(18±3)/min vs(109±11)/min,(25±7)/min],氧分压、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12.1±1.8)kPa,(95.8±4.0)%vs(8.6±3.0)kPa,(91.2±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37、7.93、6.28、5.39,P〈0.05)。结论:持续氧气雾化湿化气道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排痰效果好,肺部感染少,血氧饱和度高,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两种气道湿化法在气管切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采用微量注射泵对气管切开病进行气道持续湿化,并与常规法比较,为寻求一种有效的气道湿化方法。方法 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注射器间断气道滴药两种方法,通过湿化效果,刺激性咳嗽,肺部感染,气道粘膜出血,痰痂形成5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微量注射泵气道滴药湿化并发症少,效果明显优于注射器间断滴药湿化组,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意义,P〈0.01。结论 微量注射泵持续气道滴药湿化法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和脑出血患者180例,50例行气管切开术,年龄58岁,平均置管天数24天。通过气管切开术可以防止或迅速解除呼吸道梗阻,还可以减少呼吸道的死腔50%,增加有效通气量,解除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危险,提高抢救成功率。故而,做好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是关系到能否康复的重要抢救措施之一。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气管切开是临床上解除呼吸道梗阻,救治危重病人的一项重要手段。气管切开后,患者上呼吸道完全丧失了气体的加温、加湿、过滤作用,天然保护屏障消失,防御功能减弱,呼吸道粘膜极易干燥, 相似文献
17.
王向红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1,28(6):698-699
气管切开术能有效地开放气道,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多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或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但气管切开术后可能出现出血、局部或肺部感染、皮下气肿或纵膈气肿、气胸等并发症,因此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对46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充分吸痰、湿化气道、加强各项基础护理、合理选用抗生素及控制医源性感染危险因素是控制颅脑损伤气管切开后肺部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伤情重,入院时多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呕吐、误吸、呼吸抑制等情况,气管切开是保证气道通畅、解除呼吸道梗阻、迅速改善通气功能的重要措施,气管切开术后的护理是抢救生命、防治并发症、改善预后的关键。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11年9月对85例行气管切开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