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场强MRIT1W1序列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应用价值以及脊柱转移瘤在MRI上的表现.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4-2007年行MRI检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21例,全部病例都使用浙江宁波鑫高益磁材公司生产的0.3T磁共振机扫描,磁共振扫描序列包括自旋同波(SE)T1W1和快速自旋回波(FSE)T2W1序列扫描.部分增加了梯度回波(GRE)序列,大部分病人做了MRI增强扫描.结果:比较SET1W1序列与FSET2W1序列扫描显示病灶数和病灶特征,SET1W1序列显示的病灶数目明显多于FSET2W1序列,而且SET1W1序列显示的病灶清晰度明显优于FSET2W1序列.结论:SET1W1序列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明显优于FSET2W1序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MRI诊断及手术病理证实或临床确诊的脊柱转移瘤31例,包括混合型转移19例,溶骨型转移9例,硬化型转移3例,共涉及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结果:通过分析其STIR像上的信号表现与常规FSE序列T1WI,T2WI及增强MRI像对比,所有117个椎体及103个椎体附件的转移灶在STIR像上均有明显的信号改变。结论:短TI反转恢复序列(STIR)对脊柱转移瘤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显示率高,但在鉴别诊断方面还需结合T1WI、T2WI像及增强MRI扫描。  相似文献   

3.
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诊断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核素骨显像与MRI对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8例经病理证实其原发病灶为恶性肿瘤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行骨显像与MRI检查,以椎体数为单位,比较2种方法对病变的检出情况。结果核素骨显像与MRI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6%(46/48)和92%(44/48)(P>0.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5%(141/149)和91%(135/149)(P>0.05),两者结合使用诊断脊柱转移瘤的灵敏度和阳性预测值均达到100%。结论核素骨显像和MRI是有效的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方法,两者结合使用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MRI的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与CT诊断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发病2 d内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MRI检查序列包含SE序列的T1WI和T2WI以及FLAIR序列,CT与MRI检查时间间隔少于2 h。对比分析它们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结果FLAIR在确定病变范围方面要优于CT。结论FLAIR序列对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敏感性高,临床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在行MRI检查时应常规应用FLAIR序列,以提高MRI对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蔡争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9):130-132
脊柱是恶性肿瘤骨转移最常见的部位,约30%的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症状性的脊柱转移,而尸体解剖检查结果则发现高达90%的晚期恶性肿瘤已发生脊柱了转移。随着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逐渐延长,脊柱转移瘤的发生率将会逐步提高,对如何控制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神经功能、降低骨折发生率、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将显得越发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真实稳态快速成像(True FISP)序列在肾脏小错构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5例磁共振诊断为肾脏错构瘤的病人进行追踪,对其中至少半年以上定期B超或MR复查且病变无明显变化的25例(30个病灶)符合条件的病人进行评价,主要比较True FISP、T2SE、T1FLASH(Fastlowangleshot,FLASH)fs序列对肾脏小错构瘤的检出率,对比信噪比。结果:平扫情况下TrueFISP对病灶的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T SE和TFLASH),TSE序列又优于212T1FLASH序列;增强后动脉期T1FLASH序列对病灶的检出率低于延迟(2 ̄5min)后的TFLASH序列;对解剖结构的显示,1True FISP优于TSE和TFLASH序列。结论:TrueFISP用于检出肾脏小错构瘤的优点:①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21②检出率高于其他序列;③解剖结构显示清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并分析MRI不同序列、方位成像在踝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踝关节损伤40名患者,采用MRI扫描,在正常体位下采用柔性线圈和头线圈,同时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横断位的序列检查。结果:柔性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35.00%)明显大于头线圈发生移动伪影的发生率(1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对踝关节损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优势,选择正确的扫描方法、方位、多参数成像可以很好地显示病变。  相似文献   

8.
《陕西中医》2013,34(3):295-297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注射液对脑转移瘤的MRI影像学影响。方法:对50例脑转移瘤采用化疗及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并主要对头颅进行横断面、矢状面及冠状面的平扫和增强扫描,对病变分布位置、肿瘤数目、肿瘤形态和大小、信号、瘤周水肿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转移瘤在左右半球的脑转移瘤发生率并无显著差异,在供血区和非供血区的分布也并无报道中的明显差异。而在增强扫描时,发现单发肿瘤的数目有所增加。同时发现相当数量的小病灶并无大范围的水肿,而呈现无水肿的状态。增强扫描下瘤体呈现多态性,多发瘤体也是多态并存,以环状和结节状瘤体为主。经丹参酮IIA+放疗患者生存时间3~25月,中位生存时间9.6±1.5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8.9%、72.9%、38.7%和17.4%。结论:丹参酮IIA注射液加放疗能改善症状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场MR I在脊柱转移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8例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患者的MR I表现。结果 48例共196个椎体受累,单椎体受累病例9例,多椎体受累39例。162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6个呈长T1短T2信号;8个椎体T1W I为低信号,T2W I为混杂信号。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1例,椎管受累9例,合并压缩骨折12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象。26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至中度强化。结论低场MR I对评价脊柱转移瘤具有重要价值,有助于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单发脊柱转移瘤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单发脊柱转移瘤MRI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MRI的表现特点。结果13例脊椎病变中,6例椎体病灶呈类圆形,5节位于椎体中后部,1节累及椎体前中部;2节脊椎附件破坏,6例椎旁见软组织占位影。结论脊柱单发转移瘤好发于椎体的中后部,MRI示脊椎附件破坏少见,椎体骨质破坏和软组织形成有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疗效和术中取活检的意义。方法: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31例54个椎体,同时取活检,椎体注入骨水泥平均4.5ml(2.0~6.5m1),采用VAS评分法评定临床效果。结果:31例病检结果与临床相符合率93%,发生骨水泥椎间盘渗漏1例,无椎管内渗漏。VAS评分术前为7.50±1.71分,术后l天时为2.0±0.97分,术后3个月时为1.54±0.87分,随访3~15月,3例患者因原发病变死亡,2例出现新的脊柱转移病灶,其余患者疼痛缓解明显,能自理生活。结论:PVP在治疗脊柱转移瘤方面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风险小和止痛效果及恢复脊柱活动度等效果明显,术中取活检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和X线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例,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3.
肺内小结节是指直径在10mm以下的结节病变。两肺多发性小结节在肺内呈弥漫性或为局限性分布,此种征象见于多种疾病,利用CT检查薄层扫描是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方法。肺内多发性小结节疾病以肺转移瘤、肺结核、结节病、尘肺等较多见,还可见于肺内细支气管及肺泡的多种感染及非感染性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和X线对脊柱损伤的诊断价值,脊柱的损伤CT比X线片能够提供更多的信息.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脊柱损伤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20例中X线发现椎体骨折116例.,CT扫描发现椎体骨折120例.多椎体骨折16例,椎管狭窄38例,损伤部位:颈椎2例,胸椎21例,腰椎81例,胸腰椎复合损伤16例.结论 X线是脊柱损伤的基本诊断方法,但因体位和影像重叠的影响对骨折缺乏特异性和敏感性,,CT扫描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比X线更多的信息和可靠的依据,是脊柱损伤的首选方法,CT在诊断椎管狭窄的程度有重要价值,CT检查明显优于X线片.  相似文献   

15.
郭君武 《中医正骨》2005,17(2):38-39
脊柱病变多数可根据X线平片、CT扫描及MRI的检查,结合病史明确诊断,但仍有一些影像学检查敏感度高而特异性差的病例难以确诊.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自2000~2004年,作者在CT引导下对54例脊柱病变进行穿刺活检而获得病理诊断,现总结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在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例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及SWI扫描,将SWI图像与常规MRI序列对比分析。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对MRI常规序列图像及SWI图像进行独立诊断及计数,比较不同序列计数的差异性,并分析两名医师组间的一致性。结果 20例海绵状血管瘤,单发14例,多发6例,SWI检出38个病灶,常规扫描检出25个,SWI发现病灶的敏感性优于常规MRI扫描(P〈0.01),且SWI能清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伴发的静脉畸形。结论 SWI对脑内海绵状血管瘤诊断的敏感性高于常规MRI序列,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显示优于常规MRI序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平片和CT扫描在骨样骨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4年3月-2009年3月经CT诊断,临床证实的25例骨样骨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X线检查方法相对比。结果:骨样骨瘤典型表现为瘤巢及周围反应性骨质硬化,且随病变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诊断准确性平片为92%,CT为100%。结论:平片是诊断骨样骨瘤的基本手段,CT为最可靠方法,CT扫描易于发现骨样骨瘤的瘤巢,从而确诊本病。  相似文献   

18.
许任重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408-408,425
肺内孤立性结节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包括许多不同性质的病变,如良性肿瘤、原发恶性肿瘤、转移瘤、炎性假瘤及肉芽肿类病变等。尽管这些病变性质各异,但其影象表现有颇多相似之处,有些甚至相同,难分彼此,成为肺部影象学鉴别诊断的难点之一。本文就孤立性肺结节的CT影像诊断做出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19.
腰骶部移行椎是脊椎较常见的先天发育异常,其诊断主要依靠全脊椎x线片。近年来随着MRI检查的普及,使脊柱病变,尤其是下部腰椎间盘病变的诊断更加方便,但由于MRI扫描观察的局限性,对腰骶部有移行椎的患者容易误诊,造成定位错误。  相似文献   

20.
顾伯龙 《中医正骨》2012,24(12):30-32,35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单个椎体压缩骨折在MRI图像上的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由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的MRI资料,男27例,女36例.年龄27~ 95岁,中位数63岁.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43例,椎体转移瘤引起的压缩骨折2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Avanton1.5 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对病变部位进行扫描,16例患者同时进行增强扫描.结果:①骨质疏松所致压缩骨折的43例患者中,颈椎骨折5例,胸椎骨折20例,腰椎骨折18例.病变椎体呈楔形者28例,呈凹陷形者13例,呈扁平形者2例;43例患者病变均不累及整个椎体,病灶沿终板分布;椎体前缘或后缘平直者42例,椎体前后缘呈弧形者1例,椎体前缘或后缘可见碎骨片前突或后突11例,椎体内可见“真空”现象者2例;椎弓根可见异常信号,但形态无改变者7例;43例患者病变椎体周围软组织均呈较规则薄层环形;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38例.7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其中6例呈较均匀一致强化,1例强化信号不均匀.②椎体转移瘤所致压缩骨折的20例患者中,颈椎骨折3例,胸椎骨折10例,腰椎骨折7例.病变椎体呈扁平形者14例,呈倒楔形者6例;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整个椎体,椎体前缘或后缘均向外膨凸;20例患者病变均侵及椎弓根,其中椎弓根膨胀伴异常信号者16例,椎弓根信号异常但无形态改变者4例;椎旁软组织形态改变者16例,其中呈结节状或团块状者15例,呈薄层环形者1例;病变椎体上位或下位椎间盘增厚者17例.9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强化信号不均匀,6例呈结节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通过仔细分析骨折椎体形态、椎旁软组织形态、椎弓根形态和MRI信号及增强扫描强化方式,能有效鉴别骨质疏松和椎体转移瘤所致的单个椎体压缩骨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