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5.7%,而对照组仅为60.0%,两组比较,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9年 4月— 2 0 0 1年 5月 ,我科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将符合诊断标准 (内科学本科教材第五版 )、确诊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5 8例 ,随机分为 2组。中西医结合组 (简称中西组 ) 38例 ,男 2 2例 ,女 1 6例 ;年龄 4 3~ 6 5岁 ,平均 5 7 35岁 ;病程 1~4 5年 ,平均 3 5年 ;合并高血压 1 3例 ,高血脂 1 2例 ,糖尿病 9例 ,陈旧性心梗 4例。对照组 2 0例中合并高血压 7例 ,高血脂 5例 ,糖尿病 5例 ,中风后遗症3例。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心绞痛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暂时缺血与缺氧引起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8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1%,对照组62.5%,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7.4%,对照组4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将8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两组均以4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90.1%,对照组62.5%,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67.4%,对照组40%,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改善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琳 《国医论坛》2005,20(2):42-4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指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中间状态,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容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自2002年5月~2004年5月,我们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应用冠心宁注射液治疗该病8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对于冠心病的防治手段也不断提高,但由于昂贵的医疗费用使许多患者负担不起。近两年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2例,疗效满意,并与单用西医常规治疗的3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疗效尚可,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根据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与诊断标准》[1],选择冠心病心绞痛60例,随机单盲分为两组。其中中西医结合治疗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46~71岁,平均56.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三芪汤,治疗4周。结果:在心绞痛症状疗效、心电图疗效、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芪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施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于2012年2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70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都是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西药联合中药治疗,中药治疗方案是柴胡陷胸汤。效果判定参考患者症状改善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经过为期3个星期的治疗和观察,观察组显效者20例,有效14例,无效仅1例,总有效率为97.1%;对照组显效、有效和无效例数分别为13例、16例、6例,总有效率为82.8%,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兼容性,治疗方案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屈营 《河北中医》2011,33(12):1814-1815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及厥心痛范畴,其病机分虚实2个方面,虚为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调,实为血瘀、寒凝及痰浊,虚实两者互为因果.现代医学认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如不及时控制,可导致心肌梗死或猝死.2007 - 09-2009 - 10,笔者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心络胶囊、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6例,并与常规西药治疗30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痰瘀互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予常规抗血小板药物、降压、降糖、调脂、扩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等基础西药治疗,心绞痛发作时可临时含服硝酸甘油片;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祛痰通络汤。疗程均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电图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阻证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72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经过4周两个疗程后观察统计心绞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和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情况,比较疗效。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优于对照组,两项疗效评价结果显示,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型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996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8例,并与西医组进行疗效比较,现报告 共观察确诊的心绞痛患者78例中,男36例,女42例;年龄45—73岁,平均63.7±1.9岁;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病情、病程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参照1979—9月上海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修订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急性冠脉综合征范畴,其基本病理生理机制为不稳定的冠脉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并致远端冠脉不完全闭塞,从而引起局部心肌急性缺血。临床多采用抗栓、抗缺血。笔者自2003年2月~2007年6月,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LMWH)和自拟活血清瘀汤治疗本病3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4,17(10):1442-1442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临床确诊的符合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合西医传统方法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西医传统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中显效30例,好转2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中显效12例,好转1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71.4%.两组症状及心电图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医传统治疗方法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 ,联合用参麦及血塞通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32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所有患者符合 WHO的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标准。采用分层配对法设计 ,按心绞痛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层。将患者分层后再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 32例 ,男性 2 0例 ,女性 12例 ;年龄 4 5~ 73岁 ,平均 5 8.3岁 ;病程 2周~ 5年 ,平均 2 .5年 ;其中初发劳累性 8例 ,恶化劳累性 17例 ,自发性 2例 ,梗死后型 5例 ;心绞痛轻度 8例 ,中度18例 ,重度 6例。对照组 2 9例 ,男性 18例 ,女性 11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19.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72例住院患者分为2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 ,对照组总有效率6 9% ,2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 <0 .0 5 ) ;2组心电图改善情况无显著差异(P >0 .0 5 ) ;血脂改善情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