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示范创建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改变,为制定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抽取已完成示范机构创建工作的8家社区为项目组,抽取另外8家社区为对照组。每个社区抽75户,每户抽取1名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创建组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行动口号、行动日和行动主要内容)的知晓率分别为78.8%、87.3%、53.8%和67.2%,较对照组居民知晓率(分别为61.0%、80.0%、34.8%和53.3%)明显提高(均P0.05);对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调查显示,创建组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约15%~30%(P0.05)。结论在完成示范机构创建的社区中,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及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的知晓有了明显的提高,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示范创建对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的改变,为制定主要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以社区为基础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设计.将17个社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3个干预组社区(21 6名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创建行动.14个对照组社区(1 008名居民)接受常规的慢病防治干预。比较两者干预前后在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本身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内容知晓率方面的变化。结果干预1年后.干预组居民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30%~40%(P<0.05);干预组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知晓率有不同程度提高,高于对照组10%~20%(P<0.05)。结论在已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社区中.居民在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和健康意识的培养等方面均得到了很好的强化和提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普通社区和健康社区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了解鹰潭市居民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的现状。方法在鹰潭市已完成健康社区创建的5个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并在其他普通社区随机抽取2个社区作为对照,各抽取500名居民,共计2 000名。开展问卷调查,主要包括人口基本情况、健康生活方式知晓情况、膳食指导工具的使用情况、运动情况、健康行为。数据处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6.0。结果普通社区与健康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社区健康生活方式内容、推荐身体活动水平、油推荐摄入量、盐推荐摄入量、健康腰围、BMI、健康血压、高血压危险因素、吸烟的危害、酗酒的危害的知晓率高于普通社区(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对控油控盐壶、腰围尺和BMI尺的使用率高于普通社区(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和普通社区居民对中等有氧运动的知晓率分别为11%、3.6%,成人推荐运动量达标率分别为24.6%、15.8%,与1年前相比每周增加锻炼次数的增加率分别为7.2%和3.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社区居民和普通社区居民对控油、控盐行为和控制体重行为均有明显差别,对蔬菜摄入和水果摄入健康居民的摄入也都高于普通社区居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社区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行为优于普通社区,对社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可提高其健康意识,优化其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对城市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膳食和体力活动的干预效果,为2型糖尿病患者社区干预和健康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潍坊城区抽取6个社区作为研究现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居民健康档案中抽取符合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干预组运用跨理论模型和动机性访谈的技术方法来对其实行以膳食和身体活动为重点的个体化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式,研究者不施加干预。以血糖控制率、每日人均食盐和油脂摄入量、体力活动活跃的比例和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作为评价指标。资料收集采取入户面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基线阶段,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为16.92%,每日人均油脂摄入量≥25 g的比例为63.53%,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6 g的比例为34.21%,体力活动活跃的比例为84.21%,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的比例为18.8%,对照组和干预组在以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局阶段,干预组患者上述5个指标分别为37.80%、51.18%、25.98%、84.25%和32.68%,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明显提高(P0.05),每日人均油脂摄入量≥25 g的比例为和每日人均食盐摄入量≥6 g的比例明显降低(P0.05),糖尿病知识掌握较好的比例为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此次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个体化干预取得的效果较为明显,其膳食及体力活动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是一种较为有效的社区干预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为有效开展社区居民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珠海市人民医院所处辖区街道办下属的居委会2个,每个抽取100户150人,分别采用传统的讲座授课和参与式互动方式进行健康教育,历时1年。结果参与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由教育前的50.42%和45.54%提高到教育后的90.36%和7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传统式教育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由教育前的50.85%提高到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行为形成率由教育前的45.90%,提高到49.02%,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前后两组比较,教育前两组没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教育后参与式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高于传统式组(P均<0.05)。结论参与式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素养效果优于传统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为探讨临床高血压防治管理模式和有效防治心脑血管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12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邯郸市2个社区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社区随机分成健康教育组(112例)和对照组(108例)。对照组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按自主需求采用一般生活方式指导干预。健康教育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以医院、社区和家庭联合的"三位一体"健康教育。干预时间为1年。干预前后均对两组患者进行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测定。问卷内容包括基本情况、健康生活方式以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等。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设计χ2检验和完全随机设计χ2检验。结果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58.9%和5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高血压相关知识总体知晓率(88.3%)较干预前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5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健康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率(46.3%和4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健康生活方式总体形成率(80.9%)高于干预前,且高于对照组干预后(49.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血压控制率分别为42.0%、4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的血压控制率(77.7%、62.0%)均较干预前提高,且健康教育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健康教育组和对照组体质指数、血脂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健康教育组体质指数、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位一体"健康教育不仅能够提高患者血压控制率和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更能有效改善患者健康行为,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在社区健康促进中发挥的作用。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20个健康社区,在社区中招募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每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招募10名社区居民作为干预组,采取1∶1匹配原则选择10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干预组居民参加为期1年的社区健康促进活动。比较干预前后干预组及对照组居民的健康知识、信念、行为及健康状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4.4%,显著高于干预前的51.3%(χ2=164.82,P<0.05),也显著高于干预后对照组的50.7%(χ2=179.331,P<0.05)。干预前,2组居民健康信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313,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健康信念强于干预前(Z=-2.404,P<0.05),且强于干预后对照组(Z=-2.466,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采取过减盐减油减糖措施的人数比例、平均每天吃食物种类、吃新鲜蔬菜频率均较对照组干预后显著提高(χ2/t/Z=27.869,2.178,-2.152;P<0.05)。干预后,干预组居民甘油三酯正常的人数比例及高密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社区滚雪球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缓解健康教育人力资源不足提供一种方法.方法 由区疾控中心逐级增量培训方式培训出来的社区志愿者对干预组的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区疾控中心对对照组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教育,通过评价两种方式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社区滚雪球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 干预组和对照组社区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比接受健康教育前均得到提高(P<0.05);干预后两组居民的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知晓率、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滚雪球式方法培训出来的社区志愿者对社区健康教育工作是有意义的,其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无锡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社区居民运动干预的效果,为开展居民健康行为干预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比较社区居民接受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干预前后,运动相关知识、技能与行为的改变情况。结果接受干预的居民运动相关知识知晓率由69.09%提高到76.06%,技能掌握比例由33.11%提高到38.56%,休闲性锻炼比例无显著性差异,BMI指数达到标准的比例由55.98%提高到67.88%(P均0.05)。结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居民运动的干预能够提升居民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水平,改善居民运动的效果。评估无锡市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对社区居民运动干预的效果,为开展居民健康行  相似文献   

10.
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北省邯郸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前后对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改变情况,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在河北省邯郸市选择2个社区,分别作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在干预前后分别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居民乙肝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及态度变化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干预后乙肝疫苗作用、传播途径的知晓率约90%,对乙肝疫苗接种程序、接种对象、携带者概念的知晓率约为60%~70%,对乙肝疫苗种类及我国乙肝携带者人数等问题的知晓率不足40%,对照组大部分问题的知晓率在25%~45%之间,干预组的整体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关于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的态度较对照组积极(P<0.05)。结论对社区人群进行乙肝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增强了社区人群对乙肝及其疫苗预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健康促进对城市社区居民慢性高血压防控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平顶山市区范围内随机抽取4个社区,采取发放宣传手册、在社区公共场所悬挂宣传标语及张贴健康生活宣传海报的方式进行为期3个月的慢性高血压健康促进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后以家庭为单位整体抽取年龄30~60岁的社区居民878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防控效果。结果健康促进干预后,城市社区居民对高血压的临界值、慢性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慢性高血压危害等12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促进干预后城市居民认为慢性高血压可预防、按时服用降压药可有效控制血压、通过改善日常生活方式可控制血压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健康促进干预后城市居民饮酒比例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促进干预后城市居民低盐饮食和低脂饮食的比例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吸烟率和运动锻炼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促进干预可明显提高本地区城市社区居民慢性高血压的知晓率,改变居民对慢性高血压的态度,对慢性高血压防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梅亭社区居民在健康干预前后健康知识的知晓程度和健康行为的形成情况。方法 2011年12月对梅亭社区年满18周岁的居民采用机械抽样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共调查892名,并与往年基线调查(干预前)结果相比较。结果梅亭社区居民在干预后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0%,较干预前的65.4%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男性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2.7%,比女性81.4%略高;女性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为81.0%,比男性79.2%高;户籍人群健康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平均形成率均比非户籍人群高。结论实施健康干预是提高社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上海市社区高血压高危人群综合干预实施效果,为在社区推广、开展干预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10至2017年2月,对上海市青浦区徐泾社区招募200名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综合干预。对干预前后高血压健康知识、不良生活行为进行问卷调查,进行体检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经过15个月干预,高血压高危人群对高血压知识知晓状况明显提高,血压、血糖、血脂、血尿素氮以及血肌酐水平明显改善,体质指数(BMI)均值及肥胖、每日食盐摄入量、高盐膳食以及缺乏有氧运动的比例均明显下降,降幅分别为0.45、5.5%、0.45 g、10.5%和22.0%(P0.05);吸烟、过量饮酒干预前后无明显变化;超重比例干预后较干预前上升5.5%(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提高高危人群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健康水平,控制高血压行为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丽水市莲都区成年居民钠、钾摄入量和血压水平,为制定高血压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于2016年12月—2017年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莲都区18~69岁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收集24小时尿液标本检测钠、钾含量,计算钠、钾摄入量和钠钾比值。结果完成调查300人,钠盐日均摄入量为(10.59±3.90) g,其中男性为(11.11±4.33) g,高于女性的(10.08±3.37) g (P0.05);钠盐日均摄入量≥6 g有274人,占91.33%。钾日均摄入量为(1.67±0.71) g,其中男性为(1.57±0.68) g,低于女性的(1.77±0.72) g (P0.05);不同年龄居民钾日均摄入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20岁~组最低(P0.05);钾日均摄入量≤2 g 217人,占72.33%。钠钾比值为4.7±2.2,其中男性为5.3±2.7,高于女性的4.1±1.4 (P0.05);随年龄增加,钠钾比值呈下降趋势(P0.05);钠钾比值1.87有291人,占97.00%。高血压95例,患病率为31.67%,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3.56%,女性为29.80%。结论莲都区居民的钠盐摄入过量,钾摄入不足,高血压患病率较高,应加强综合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众对慢性病与健康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评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干预效果。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在永安市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2012年3月,按照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永安市和未开展活动的武平县各随机抽取18~69岁的居民500名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永安市和武平县各调查500人,6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永安市为93.73%,武平县为44.27%(P<0.01);知道不健康行为相关疾病能引发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疾病的比例,永安市为83.40%,武平县为32.00%(P<0.01);知道吸烟能引发各种癌症、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等的比例,永安市为79.75%,武平县为49.75%(P<0.01);自觉控制食盐、食用油摄入量的比例,永安分别为66.00%、60.80%,武平分别为20.40%、13.80%(P<0.01)。结论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对居民的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饮食健康教育对新农村社区居民知识和行为改变的效果。方法对成都市新农村社区居民开展饮食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成都市18个农村新型社区的540名居民在干预前和干预后进行问卷调查,对干预前后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干预活动,居民饮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由70.4%提升到79.9%,熟食和生食使用不同的用具以防止交叉污染的比例由干预前的36.2%提高到62.9%,凉拌菜现拌现吃的比例由干预前的81.7%提高到92.6%,正确洗手的比例由干预前的68.9%提高到78.2%,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饮食健康教育是提高新农村社区居民饮食健康知识和改善饮食健康行为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的效果,为今后有效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宣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山东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评估调查的数据,在山东省16地市各随机抽取1个县(市、区),每个县(市、区)随机抽取400名18岁以上居民,对纳入研究的6400名居民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比较城市、农村居民对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的差异,分析健康生活方式相关知识知晓和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共发放问卷6400份,回收有效问卷6081份,有效应答率为95.01%。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是减盐标志(75.07%),对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知晓率最高的成人食盐推荐摄入量(68.21%),对健康生活方式行为持有比例最高的是每日摄入新鲜蔬菜(83.49%)。城市居民对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一二一”行动、全民行动标志、减盐标志、成人食盐、食用油、添加糖推荐摄入量等知识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51.301、83.262、211.517、211.319、82.591、158.266、178.939,P均<0.01),城市居民使用定量盐勺、使用控油壶、自觉控制食用油摄入、每日摄入新鲜水果、通过手机App关注每日运动量、自觉控制体质量等行为比例均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15.036、43.082、52.329、48.890、151.816、53.607,P<0.01)。但城市居民经常食用甜味零食或含糖饮料、经常食用油腻食品、缺乏体育锻炼、静坐时间过长、经常熬夜等不健康生活习惯行为比例高于农村居民(χ^(2)值分别为57.330、80.234、67.614、181.402、47.424,P<0.01)。结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宣传活动提高了山东省居民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持有比例,知晓全民健康相关知识的居民更多地采取健康行为。城市居民对多种健康生活方式知识的知晓率和行为的持有比例高于农村居民,城乡居民整体健康素养仍有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社区居民开展慢性病及健康生活方式为内容的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并进行效果评价,探讨社区健康教育的有效工作模式。方法以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柳州市某社区作为干预活动社区试点,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并随机抽取360名40~60岁居民在干预前后开展健康知识与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通过在社区开展一系列的健康教育干预活动,干预前后居民健康知识总知晓率分别为43.4%和69.3%,总的健康行为形成率干预前后分别为45.3%和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是普及健康知识促进健康行为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服务的获取能力以及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技能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萝岗区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健康知识知晓与健康行为形成情况。结果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9.7%,行为形成率为86.1%;女性的知晓率和形成率高于男性,受教育程度越高,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萝岗区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总体情况良好,但个别问题知晓率偏低,需采取针对措施,制定不同策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民相结合的健康教育网络,做好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阂行区社区人群中菌痢、病毒性肝炎等重点传染病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状况,探讨综合性健康教育干预内容,评价干预效果. [方法]采用PPS抽样方法,在上海市阔行区颛桥镇抽取2个社区,对社区居民实施半年的相关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所有干预的居民进行相关知识的问卷调查,通过比较干预前后居民的相关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相关行为正确率的变化,评价健康教育效果. [结果]干预后居民相关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及相关正确的行为意向认知率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对经常吃熟食、隔夜菜的行为意向仍保持较高比率,分别为41.98%(本地居民)和51.26%(外来人群);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分别为26.72%(本地居民)和42.02%(外来人群). [结论]传染病综合性健康教育效果明显.但要真正改变人们行为,实现由知识的获得、态度的转变到行为实践的飞跃,仍需要进行长期广泛而持续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