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强度经颅超声刺激(LITUS)是新型无创性大脑神经调节方法,具有非侵入性、穿透力强、空间分辨率高等优势,在诊断及治疗神经精神类疾病中应用前景广阔。本文对近年LITUS调控大脑神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背景:前期研究中发现单独皮质电刺激治疗16d能改善脑卒中后的运动功能障碍,增加梗死灶周围皮质微管相关蛋白2的表达。目的:观察植入式皮质电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大鼠皮质神经丝蛋白200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SD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模型,随机分成电刺激组和非刺激组,两组造模1周后植入电刺激器,电极放置在脑梗死区边缘皮质表面,电刺激组施加电刺激,非刺激组不施加电刺激。植入14d后终止电刺激,6周后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免疫荧光图像分析系统定量分析梗死灶周边、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与非刺激组比较,电刺激组梗死灶周边、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表达水平均较高(P〈0.05)。表明皮质电刺激可增加梗死灶周边及梗死对侧皮质神经丝蛋白200的表达,诱导双侧皮质神经元轴突的可塑性改变。  相似文献   

3.
背景: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可用于研究功能性电刺激对动物失神经肌肉的作用机制,但体积偏大,功能单一.目的:设计一种微型、参数可调的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方法:基于红外通信技术,以MSP430为控制核心,采用低功耗设计,经体外控制器设置参数,产生电荷平衡的双相脉冲序列,可对神经或肌肉进行电刺激.结果与结论:实验设计的刺激器可在体编程,能够灵活设置刺激电压幅值、频率、脉宽和间隔时间等参数.多参数的设置丰富了刺激协议选择性,可最小化对目标神经肌肉临近组织的不可预测刺激,优化了功耗设计,可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宋光  王磊  任超世  沙洪 《中国临床康复》2011,(22):4098-4102
背景:目的:方法:序列。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可用于研究功能性电刺激对动物失神经肌肉的作用机制,但体积偏大,功能单一。设计一种微型、参数可调的植入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器。基于红外通信技术,以MSP430为控制核心,采用低功耗设计,经体外控制器设置参数.产生电荷平衡的双相脉冲可对神经或肌肉进行电刺激。结果与结论:实验设计的刺激器可在体编程,能够灵活设置刺激电压幅值、频率、脉宽和间隔时间等参数。多参数的设置丰富了刺激协议选择性,可最小化对目标神经肌肉临近组织的不可预测刺激,优化了功耗设计,可确保实验动物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多靶区大脑皮质间歇性θ爆发式磁刺激(iTBS)对偏瘫侧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甘肃省康复中心医院4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单靶区刺激组(n=20)和多靶区刺激组(n=20)。两组均进行临床常规药物治疗和日常康复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均辅以重复经颅磁刺激(iTBS模式)。单靶区刺激组仅刺激患侧脑部初级运动皮质(M1区);多靶区刺激组先刺激健侧大脑同侧小脑半球皮质,5 s后再刺激患侧大脑M1区。每天1次,每周6 d,共4周。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以及上肢体感诱发电位N20(潜伏期、波幅)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治疗后,两组FMA-UE、MBI和ARAT评分,N20潜伏期和波幅均改善(|t|>3.478,|Z|>2.243,P<0.05),且多靶区刺激组FMA-UE和ARAT评分,N20波幅均明显优于单靶区刺激组(t>2.939,Z=-2.697,P<0.01)。结论多靶区刺激比单靶区刺激更能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侧上肢运动功能和患侧N20波幅。  相似文献   

6.
物质依赖是一种复发性极强的慢性疾病,患者躯体与心理上对物质产生依赖,对成瘾物质渴求迫切,严重危害个人健康与社会发展。近年来,非侵入式神经调控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临床康复和治疗研究当中,逐渐成为治疗成瘾行为的潜在方法和手段。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技术是于1985年首次创立的一种皮质刺激方法,能对皮质代谢及脑血流有不同的影响,还影响脑内多种神经递质的调节和氨基酸的代谢。TMS对不同成瘾行为的干预作用在临床研究中取得一些不错成果,文章就近年来TMS在物质依赖干预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异位ACTH综合征(EAS)是垂体以外肿瘤组织分泌过量有生物活性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刺激肾上腺皮质增生,产生过量皮质类固醇引起的临床综合征[1]。胸腺神经内分泌癌(TNC)是原发于胸腺组织中具有神经内分泌功能细胞的一种恶性肿瘤,临床罕见,预后与肿瘤类型、临床分期及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刺激的类别和层次、任务形式都影响着分类过程,不同类别的物体是否能激活不同的脑区还存在争议。实验应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考察在靶与非靶条件下视觉物体分类的脑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12/2006-01在天津师范大学心理与行为研究院脑电实验室完成。①被试为16名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的右利手大学生,记录脑电的仪器为Neuroscan公司生产的EEG/ERP系统。②实验过程:采用Oddball模式,要求被试进行物体判断任务-对不同类别的物体进行按键反应。实验包含3个子任务,分别要求被试对鸟类刺激、椅子类刺激、几何图形刺激进行反应,对不同任务中分别作为靶刺激和非靶刺激的鸟、椅子引发的事件相关电位波形进行分析。③评估指标:根据总平均图和相关文献,确定对事件相关电位波形中的P2(150 ̄274ms)和N2(190 ̄304ms)两个成分进行分析。采用2×2×12的三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另外,用Source2.0软件对数据进行溯源分析。结果:14名受试者进入结果分析。①P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下回和颞枕区域,椅子激活顶叶皮质和舌回附近。而非靶任务中,鸟类较多激活枕叶皮质,椅子则无明显差别。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76%以上,残差约为18.3%。②N2测试结果:在靶任务中鸟类激活额区、舌回附近区域和顶枕皮质,而椅子激活扣带回和舌回附近区域。与非靶刺激相比,在靶任务中,鸟类明显的激活额区,椅子明显的激活扣带回附近区域。其中对变量的解释程度达到90%以上,残差约为15.7%。结论:P2,N2存在物体类别差异,两个成分都明显的发生在对鸟类(动物类)刺激的反应中,而且对动物类刺激的反应出现在脑前区,尤其是在额叶;与非动物类刺激相关的反应区域则为脑后区,尤其是枕顶区、顶叶。  相似文献   

9.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ormal cells,BMSCs),可通过培养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但神经干细胞通过何种方法对脑皮质创伤灶进行修复以及在脑皮质创伤灶中是否具有生长、迁移能力等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食蟹猴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后移植到脑内的生长情况.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是由华南灵长类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食蟹猴6只.干预对6只食蟹猴进行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进行自体脑移植.主要观察指标对接受实验干预的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即时移植和延迟移植的创伤区细胞数量都明显多于假移植治疗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即时移植组和延迟移植组两组动物在干细胞移植后1~6个月脑皮质创伤灶内均有BrdU阳性表达细胞,移植后半年的动物在移植区邻近的脑白质内也可观察到有BrdU阳性表达的细胞,而创伤对照动物、假移植治疗动物和正常脑组织中则未见BrdU阳性表达.结论BMSCs体外培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经过自体移植能在脑皮质内存活,并且能增殖、分化和迁移,可成为神经干细胞的替代细胞或来源细胞;干细胞移植到陈旧性的脑皮质损伤灶也具有成活、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向艳平  黄晓琳 《中国康复》2010,25(6):473-475
经颅磁刺激(TMS)是磁刺激所产生的磁场在脑内诱发出局部的感应电流,这种感应电流可以促使神经细胞去极化,从而起到神经刺激和神经调节作用的一种技术。重复的经颅磁刺激(rTMS)可以调节皮质的兴奋性。不同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RMNS)促醒疗法对健康人脑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28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将RMNS促醒治疗模式作为任务刺激,采用Block实验设计,给予受试者30 s刺激-30 s休息共重复6次,并同步采用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进行成像扫描。使用SPM 12软件进行统计处理时将同一受试者刺激状态与静息状态的脑功能成像互为对照,分析其脑区激活情况。 结果 fMRI检查显示,RMNS促醒治疗模式下健康人脑正激活区主要集中在左侧初级运动皮质(M1)、皮质运动前区(PMC),双侧初级体感皮质(S1)、双侧次级体感皮质(S2)及左侧岛叶。与静息态相比,RMNS促醒刺激模式下上述激活脑区BOLD信号强度变化较大,T>5.84,P<0.05(FWE校正)。 结论 右侧正中神经电刺激促醒治疗能通过激活右手运动及感觉功能相关脑区,兴奋局部大脑皮质,产生一定促醒效应。  相似文献   

12.
研究证实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支配的靶组织或胶质细胞产生的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分化、生长和存活的活性蛋白质,它们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受体、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目前研究很多,在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中神经电刺激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周围神经电刺激治疗技术,其操作简单,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颅脑外伤昏迷促醒、缓解疼痛、改善认知、帕金森病等,但其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目前,国内外有大量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临床疗效研究以及动物实验,该文对近年来正中神经电刺激的临床应用和动物实验进行综述,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希望能有助于相关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帕金森病研究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复经颅磁刺激是通过时变磁场在颅内产生电流的一种无痛性技术 ,能引起神经膜的去极化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可以作为研究皮质脊髓生理的新型手段 ,广泛地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研究。同时还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治疗工具应用于该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的研究显示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ormal ceils,BMSCs),可通过培养转分化为神经干细胞,但神经干细胞通过何种方法对脑皮质创伤灶进行修复以及在脑皮质创伤灶中是否具有生长、迁移能力等情况尚不清楚。目的:探讨食蟹猴自体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后移植到脑内的生长情况。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前瞻性、对照研究。单位:一所军医大学医院的神经外科。材料:实验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神经医学研究所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是由华南灵长类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食蟹猴6只。千预:对6只食蟹猴进行了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诱导分化成神经干细胞,经BrdU标记后进行自体脑移植。主要观察指标:对接受实验干预的脑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即时移植和延迟移植的创伤区细胞数量都明显多于假移植治疗对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即时移植组和延迟移植组两组动物在干细胞移植后1—6个月脑皮质创伤灶内均有BrdU阳性表达细胞,移植后半年的动物在移植区邻近的脑白质内也可观察到有BrdU阳性表达的细胞,而创伤对照动物、假移植治疗动物和正常脑组织中则未见BrdU阳性表达。结论:BMSCs体外培养得到的神经干细胞经过自体移植能在脑皮质内存活,并且能增殖、分化和迁移,可成为神经干细胞的替代细胞或来源细胞;干细胞移植到陈旧性的脑皮质损伤灶也具有成活、增殖和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近况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研究证实神经营养因子(NTFs)是一类由神经元、神经支配的靶组织或胶质细胞产生的能促进中枢和外周神经分化、生长和存活的活性蛋白质,它们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基因表达、受体、生物学功能和临床意义目前研究很多,在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背景周围神经损伤修复后,如何促进周围神经再生及传导功能的恢复仍是医学临床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以往已证实磁刺激在动物模型上应用安全性的基础上,探讨经颅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学和组织学变化.目的观察经颅运动皮质磁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电生理和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促进神经损伤后功能恢复作用.设计随机对照双盲前瞻性研究.地点和材料1998/1999实验在复旦大学医学院手外科研究所动物实验室和肌电图研究室、复旦大学电镜中心和复旦大学病理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为20只雄性SD大鼠(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实验动物部提供,医动字第02-33号),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磁刺激组,并用苦味酸标记编号,每组10只(1~10号).干预建立周围神经损伤模型.磁刺激组大鼠在手术次日开始作经颅皮质磁刺激(刺激频率为6次/min,磁场强度为1 T),1次/d,20 min/次,共20次.对照组不作磁刺激,但同样置于和磁刺激组相同的笼内,1次/d,20 min/次,共20次.用电生理学和组织学方法分别观察磁刺激对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主要观察指标经颅磁刺激和对照组受损坐骨神经潜伏期、波幅及神经传导速度和周围神经髓鞘结构和数目.结果磁刺激组受损坐骨神经的潜伏期[(2.65±0.07),(0.47±0.21)ms]在经皮神经电刺激和直接神经电刺激检查时均较对照组[(3.46±0.53),(2.27±0.88)ms]缩短,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神经传导速度也较对照组快,但无显著性差异.组织学观察磁刺激组可见大量新生髓鞘(12 826±1 678),其数目较对照组(6 506±779)多,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磁刺激组髓鞘的结构也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经颅运动皮质区磁刺激可能具有促进受损周围神经再生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可发生于多种神经疾病患者中,对其进行积极康复干预有助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发展,针对神经源性吞咽障碍的新型康复治疗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咽腔电刺激是一种新型的周围神经调控技术,通过悬置在咽部表面的电极导管向咽部黏膜输送电刺激,能增强咽部运动皮质兴奋性。本文主要概述咽腔电刺激的作用机制、操作方法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从而为咽腔电刺激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正> 神经电刺激是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常用方法,刺激可以在表面,也可以通过针或者金属线接近神经来进行.体内放置电极的安全性因有损伤神经、肌肉或其他组织的危险而成为问题.作者通过数学上类似软组织环境,用肌电图针来评定电刺激的安全性.作神经传导速度测定时必须要刺激神经.由于涉及安全,有人不主张使用针电极.而作者对2,000多名病人采用针电极检查未发现不良反应.表面刺激可产生皮肤损伤,烧伤往往与电流密度、持续时间和刺激频率有关.有学者报道,反复应用针电极比反复使用表面电极刺激安全.基于这  相似文献   

20.
外科治疗理念及科技的革新推动外科手术向微无创发展,近年来,涌现出多种微无创治疗方式;其中,组织摧毁术因具有非热损伤、非入侵式、刺激免疫系统等特点而被逐渐关注。组织摧毁术使用微秒至毫秒级的高峰值负压脉冲超声,使靶区瞬时产生空化泡,空化泡的膨胀和坍塌使靶区组织粉碎成亚细胞碎片;根据空化泡的产生方式,可分为空化云型和沸腾型组织摧毁术。目前,组织摧毁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肝肾肿瘤、骨肉瘤、胰腺癌、心血管病变、血栓等多种疾病。本文主要综述了组织摧毁术的原理、特点以及离体实验、动物研究和临床试验的最新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