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因其具有过度增殖、自我更新以及多向分化潜能、成瘤性以及放、化疗抗性等特点,被认为是胶质瘤容易复发和难以根治的原因,因此如何有效清除GSCs成为神经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GSCs的免疫治疗因其具有靶向杀伤性和记忆性,比普通胶质瘤细胞的免疫治疗更能抑制肿瘤的发生、发展。本文对近年来关于GSCs靶向免疫治疗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胶质瘤为成人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预后较差,尤其是胶质母细胞瘤,预后最差。胶质瘤通常呈侵袭性生长,很少可以实现全部切除。近年来,研究表明胶质瘤微环境中多种类型的细胞构成复杂的信号网络。胶质瘤及胶质瘤相关免疫细胞(包括树突细胞、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生长因子、肿瘤代谢相关产物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  相似文献   

3.
胶质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其生长迅速、浸润性强且易复发。虽然目前肿瘤综合治疗技术已取得长足进步,但胶质瘤治疗效果仍不理想,预后差,是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近年来肿瘤干细胞(tumor stem cells,TSCs)假说的提出及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的发现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切入点。本文对GSCs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总结,并对其存在依据、可能的起源、意义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尽管神经显微外科技术高速发展,肿瘤的切除率不断上升,放疗及化疗的敏感性也大幅度提高,但胶质瘤的预后并没有提高。随着肿瘤干细胞的提出,给胶质瘤的研究带来新方向;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可能是未来对胶质瘤研究的一个主导方向,而胶质瘤于细胞标志物的研究是该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胶质瘤干细胞探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胶质瘤(glioma)是中枢神经系统重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35.26%~60.69%,平均44.69%.尽管近年来以显微外科手术为主的胶质瘤综合治疗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其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医学界对于胶质瘤的起源、发展以及各种治疗的研究从未停止过.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人类干细胞、肿瘤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胶质瘤的研究提供了不少新的思路.本文主要对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干细胞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脑胶质瘤干细胞(BGSCs)是脑胶质瘤的“种子”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等干细胞属性。BGSCs很可能为神经干细胞(NSCs)转化形成,或者是初步分化的神经祖细胞重新获得了干细胞特性转化而来。BGSCs的发现和成功分离是近来干细胞和胶质瘤起源研究的重大进展之一,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指导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BGSCs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胶质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是支持胶质瘤发生、恶性进展的根本原因,将其作为包括免疫治疗在内的各项治疗策略的靶点有望提高疗效.单克隆抗体可通过特异性识别胶质瘤干细胞标志物,靶向并抑制其生物学活性;胶质瘤干细胞中肿瘤相关基因变异,使溶瘤病毒选择性复制,裂解胶质瘤干细胞,抑制肿瘤生长;过...  相似文献   

8.
胶质瘤干细胞(GSCs)是具有干性特征和功能的胶质瘤细胞,近些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与普通胶质瘤细胞相比,GSCs具有很强的成瘤、侵袭、化疗放疗抵抗能力,可能是导致转移和肿瘤复发的主要因素。随着研究不断深入,人们逐渐发现肿瘤微环境(TME)在GSCs的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TME能够促进GSCs表型的维持。该文将围绕TME对GSCs的影响和机制的前沿进展进行讨论;并详细介绍TME中缺氧、酸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如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以及外泌体对GSCs的具体作用及机制。  相似文献   

9.
以往认为,肿瘤是由体细胞突变而成,每个肿瘤细胞都可以无限制地生长。但这无法解释肿瘤细胞似乎具有无限的生命力以及并非所有肿瘤细胞都能无限制生长的现象。肿瘤细胞生长、转移和复发的特点与干细胞的基本特性十分相似,因此,有学者提出肿瘤干细胞的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重新认识肿瘤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临床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觉角度。其中的脑胶质瘤起源于脑胶质瘤干细胞(brain gliomastem cells.BGSCs)的学说对正确认识和理解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及其生物学行为如侵袭性、转移、肿瘤的耐药性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潜在的应用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BTSCs)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s)疫苗对颅内荷瘤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将C6胶质瘤细胞诱导成胶质瘤干细胞,以此致敏大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制备疫苗;立体定向建立大鼠颅内C6胶质瘤模型,分为A、B、C、D四组.每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7BTSCs致敏的DCs(DCs-BTSCs)、1×107 C6胶质瘤细胞致敏的DCs(DCs-C6)、1×107DCs及PBS,Kaplan-Meier法对大鼠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大鼠脑组织标本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 胶质瘤干细胞CD133+及nestin染色阳性;DCs具有典型的树突状结构,特异性标志OX62+表达阳性;生存时间A组较其他组明显延长,Log-rank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HE染色炎性细胞浸润最多,免疫组化可见较多的CD8+T淋巴细胞.结论 肿瘤干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能明显提高机体对胶质瘤的免疫力,其作用优于胶质瘤细胞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为树突状细胞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新的依据.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endritic cells pulsed with brain tumor stem cells which are used to treat on intracranial glioma.MethodWe obtained murine brain tumor stem cells by growing C6 cells i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without serum.Dendritic cells isolated from rat bone marrow were pulsed with BTSCs.Rat brain glioma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stereotactic technique.107 DCs pulsed with BTSCs and C6 were injected through tail vein in group A and group B respectively.The same number of DCs and the same volume PBS were applied to group C and group D.The survival time of rats was analyzed by Log- rank survival analysis.Tumor samples were examinedwithHE staining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Methods BTSCs expressedCD133 + and nestin.DCs appeared typical long dentrite in morphology and expressed OX62+ markers.The survival analysis showed group A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in constrast to the other goups (P<0.05).The tumors in group A have the most inflammation and CD8 + T lymphocytes.Concluion DCs loading with BTSCs lysates can provide a higher level of immunity protect against gliomas than those loading with C6 cells,which provide a new method in the immuntherapy of brain glioma.  相似文献   

11.
胶质瘤干细胞化疗耐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的研究业已证实胶质瘤干细胞(gliomastemcells,GSCs)的存在,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化疗耐受性是其重要牛物学特性之一.  相似文献   

12.
正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的存在使得胶质瘤,尤其是恶性胶质瘤,临床治疗变得困难,手术、放疗及化疗等一系列传统治疗正在面临挑战。因此,寻求优于现有疗法的有效安全的分子靶向治疗是必要的。GSCs表面标志物相对于其它类型标志物更有优势是由于前者暴露在细胞表面而更容易与抗胶质瘤分子结合,从而获得特异疗效,因此表面标志物最适于作为治疗靶点,为GSCs的鉴定、治疗提供便利。  相似文献   

13.
神经干细胞治疗颅内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胶质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来源于星型细胞或少枝胶质细胞从而形成星型细胞瘤或少枝胶质细胞瘤,研究显示近20年来该病(成人或儿童)的发生率逐渐增高。高级别的星型细胞瘤是最常见的胶质瘤,手术后6个月常常复发,尽管采用放疗和化学治疗等综合治疗,还是有80%的病人1年内死亡。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属高度恶性胶质瘤,尽管目前采用综合治疗及某些新的治疗策略但其中位生存期往往小于1年,  相似文献   

14.
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假说认为:肿瘤中存在一组特殊的细胞亚群,虽然它们所占比例极小,但却是肿瘤无限增殖、高侵袭及多药耐药的源泉.CSCs 的分离和生物学特征的验证对肿瘤产生、发展及转归的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目前已在白血病、乳腺癌、肺癌、肝癌、胰腺癌、结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中分离并证实了CSCs 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尽管脑胶质瘤的治疗取得不断的进步,但其致残率和死亡率仍很高,其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细胞对脑组织的高度浸润性。传统的外科手术辅助放疗、化疗方法对正常神经组织的破坏及副作用很大,如放射性坏死、认知障碍和脑白质病等。近几年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兴起,利用干细胞作为载体的脑胶质瘤基因治疗受到广泛关注,该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既能除去肿瘤细胞又有组织修复功能。本就干细胞治疗神经胶质瘤的细胞来源、肿瘤趋向性、治疗机理及体内监测等方面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简要回顾和展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神经干细胞治疗胶质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神经胶质瘤是源于神经外胚层的肿瘤,是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具有播散和浸润的特征,恶性程度高,生存期短,肿瘤与正常脑组织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水平的提高,并未能有效改善恶性胶质瘤患者的预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及一些生物技术的应用,从基因水平揭示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机制,并寻求有效的基因治疗策略已成为该肿瘤的研究热点。1992年美国NIH批准第一个运用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戊环鸟苷(her-pes simolex virus-1thymidine kinase/gancictovir,HSV-tk/GCV)系统治疗胶质瘤的临床方案,出…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转录水平上检测人脑胶质瘤干细胞(BGSCs)中白介素-10(IL-10)的mRNA表达,探讨其在胶质瘤免疫及免疫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从8例临床标本中培养出BGSCs,并通过生物学特性和免疫细胞化学方法予以鉴定。然后提取BGSCs以及相对应的原代脑胶质瘤细胞中的RNA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测定IL-10的mRNA表达水平,并予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从8例临床标本中培养出BGSCs并通过鉴定。定量检测mRNA表达显示,在BGSCs中IL-10的mRNA表达显著高于相应的原代培养的脑胶质瘤细胞,配对t检验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首次检测了BGSCs中IL-10的mRNA表达水平,证实其高于相应的原代胶质瘤细胞。这可能是脑胶质瘤能逃避肿瘤免疫并且复发的原因,若要根治脑胶质瘤,应以BGSCs为靶点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s)生存和自我更新依赖由多种可溶性分子以及间质细胞组成的微环境。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由多种锌离子依赖性酶组成的能降解细胞外基质蛋白的重要酶类,MMPs激活与恶性胶质瘤的生长、侵袭以及转移密切相关。PEX是大多数MMPs在羧基末端都含有的血红素结合蛋白样结构域,近年来研究证明PEX是MMPs内源性抑制剂,抑制MMPs的活性从而影响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破坏胶质瘤干细胞的相对稳态来阻止胶质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PEX基因的发现给胶质瘤的治疗带来了新思路。因此,本文就PEX基因与胶质瘤干细胞微环境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其中胶质母细胞瘤侵袭性强,存在手术效果差、化疗耐药等问题,因此亟待发现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间充质干细胞(MSCs)属于一类早期未分化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能力、巨大的分化潜能及独特的“归巢”能力。MSCs可从人体多种组织中分离获得,组织来源不同的MSCs可能具有不同的生理特性,发挥促瘤或抑瘤的作用。根据MSCs的“归巢”特性,将其作为基因治疗的载体,实现肿瘤靶向精准治疗,以期改善肿瘤耐药及复发等问题。该文将介绍近年来MSCs在胶质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以及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脑胶质瘤干细胞(glioma stem cells,GSC)具有与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相似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但两者之间也存在许多差异。本文就NSC和GSC在生物特性、基因表达及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了解GSC的生物学特性提供新的方向,并为靶向治疗脑胶质瘤打开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