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为常见感染性疾病,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指颜面、颌周及口咽区软组织感染的一种反应[1],临床主要表现为感染部位局部肿痛,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改变等症状[2]。该病进展较快,预后差,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引发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纵膈脓肿等严重并发症,使患者生命受到严重威胁[3]。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73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评价,为此类疾病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笔者在非洲布隆迪国家诊治的11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例资料,通过局部切开、抗炎治疗后分析治疗效果。结果115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中76例患者痊愈,34例好转,总有效率达到95.65%;5例治疗失败。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经过积极治疗,绝大部分患者可以痊愈。  相似文献   

3.
感染是机体在入侵的致病微生物作用-引起的一种病理反射过程,属于炎症的范畴,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类主要疾病,在人类前5种死亡原因中潜在寿命损失率比较中,感染性疾病的为3.78‰(创伤为17.09‰、肿瘤为6.02‰,呼吸系统疾病为5.19‰、心血管疾病为2.33‰。感染也是口腔颌面部的一种常见病及和多发病,虽然近年来各地的发病率已普遍有所下降,但有的农村地区的发病率仍然较高,我科自:1995~2001年共治口腔颌面间隙感染5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56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提高对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收集2002/2006年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住院患者56例,分析多间隙感染的起始部位.来源,易联合感染的间隙,细菌培养结果,治疗结果。结果:本组48例痊愈,8例出现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痊愈。结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早期针对病因积极治疗.一时发生多间隙感染,首选广谱抗生素,药敏实验后根据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脓肿形成后切开引流,冲洗换药等综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细菌来源、脓培养结果,并研究 C -反应蛋白值在炎症期的变化,为临床经验性用药提供参考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57例,分析其感染来源、脓培养结果及预后。根据患者入院时 C -反应蛋白(CRP)值分为160 mg/ L 以上(A 组)、50~160 mg/ L(B 组)、8~50 mg/ L(C 组)、0~8 mg/ L(D 组)4组,并计算每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及治疗后 CRP 的下降程度,通过统计学软件计算其 P 值。结果感染源主要以牙源性为主,脓培养结果链球菌属为主,药敏结果万古霉素的敏感度最高。入院时 CRP 值越高,住院天数越长,治疗后 CRP 值下降越多( P <0.05)。结论口腔颌面外科的治疗以局部切开引流+全身抗炎及支持治疗为宜,应多加关注入院时 CRP 值较高患者。  相似文献   

6.
王娜娜 《临床医学》2016,(7):107-108
目的探析高压氧联合脓肿切开对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2013年12月至2015年10月接受口腔颌面部感染治疗的1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实验组接受常规治疗+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患者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6.9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0.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白细胞计数和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脓肿切开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患者疗效显著,且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治疗中继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2例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治愈,3例病死。结论:对老年人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尽早采取有效的控制感染措施,尽快切开、充分引流,常规、足量联合应用针对产β-内酰胺酶的革兰阴性茵和革兰阳性细菌及厌氧菌的抗生素,加强全身状况的监测,予积极全身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探讨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治疗对策。选取我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患者100例,回顾分析患者的资料,评价治疗疗效。所有患者经过积极的对症治疗后,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治愈,治疗用时6~15(8±1.6)d,治愈率为99%。在治疗口腔颌面部重症多间隙感染时,积极有效的局部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方法,而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方法能够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析54例颌面外科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护理特点,总结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到急诊处置的规范化;保持引流通畅,减少毒素吸收;科学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有利于康复的积极因素。通过临床观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分析54例颌面外科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护理特点,总结护理重点在于: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做到急诊处置的规范化;保持引流通畅,减少毒素吸收;科学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有利于康复的积极因素.通过临床观察,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CT诊断。方法对67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CT表现和定位进行分析。结果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主要CT表现:(1)间隙增大,密度不均匀增高,可伴脓肿形成,周围软组织及骨质改变;(2)唾液腺肿胀增大,淋巴结增大。CT并可准确定位感染间隙。结论CT对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63岁,因“右侧下颌后牙区疼痛10d,颌下区肿痛5d”于2012年10月13日来诊。患者10d出现右下颌后牙区疼痛,锐痛,夜间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右侧耳颞部,口服头孢克洛、甲硝唑无明显疗效。5d前出现右侧颌下区肿痛,于当地医院静滴头孢哌酮、替硝唑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我们自1978年1月至1991年1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颌面部间隙感染24例,取得较满意效果,兹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16例,女8例。年龄12~64岁。发病至就诊时间:4~5天10例,6~8天14例。体温:38℃~38.5℃ 8例,38.6℃~39℃ 16例。血白细胞计数12~20×10~9/L,分类计数中性白细胞85~97%。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联合青霉素治疗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80例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青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地塞米松联合青霉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治疗后肝脏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2.50%),并发症发生率(2.50%)显著低于对照组(1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肝脏毒副反应。结论:地塞米松联合青霉素治疗颌面部严重多间隙感染,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且治疗后未出现明显肝脏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老年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与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症治疗后,34例治愈,3例好转,3例无效,临床有效率92.5%。老年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具有进展快、感染严重的特点,因此需要有效的结合抗感染治疗和切开引流治疗,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治疗效率,保证患者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8.
鞠淑桂  张丽秋 《天津护理》2005,13(3):175-176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颌面和口咽区潜在间隙中化脓性炎症的总称,常表现为急性炎症过程,病情发展迅速,如治疗,护理不及时,会导致感染性休克,败血症,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应预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本科2014年~2015年收治入院的76例间隙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密切监测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伤口护理、口腔护理、控制血糖、饮食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认为及时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控制颌面部间隙感染病情的发展,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护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理念在改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负性情绪、预防并发症和改善护理满意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优质护理理念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入院时和出院时的焦虑评分( SAS)和抑郁评分( SDS),并在出院时进行护理满意度评价,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干预后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分别为(38.57±4.51)分、(37.22±5.18)分、(13.52±2.64)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率(95.35%),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理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负性情绪,预防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